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建藩海外 » 第三十一章 我,比朝廷还有钱

第三十一章 我,比朝廷还有钱

    自从登基之后,朱棣就是一张冷脸,除了面对兄弟们以及儿子们,他是没有给任何人好脸色看的。

    不过,这其中还是有一些例外的,比如说姚广孝,比如说朱能,比如说眼前这位。

    说起来的话,张信的能力其实不怎么样,之前靖难时他也没有出过多大的力气,之所以朱棣一直称呼其为恩张,主要就是想收人心。

    这么一来,其实倒是也算给了朱高燧一点可能。

    就像是现在,在他热情洋溢的接待之下,张信很快就在他的提示之下把一件件颇为敏感的事情透露了出来。

    “之所以让我来,主要是怕赵王跟其他人合不来,陛,陛下虽,虽没有明说,但对赵王还是很喜欢的。”

    张信大着舌头开口,一脸醉意。

    “高燧多谢张叔提点。”

    朱高燧心中一凛,连忙点头,同时再度笑着给张信倒酒,趁机询问另外一个他很关心的问题:“张叔可知,父皇为何不派遣锦衣卫前来?”

    和谈书里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朱高燧要在这里建立起锦衣卫,并且要为倭国千千万万个人主持公道。

    实际上的原因嘛,主要是为了推广大明律法,再从某种意义上给倭国释放一点善意,同时也是警告。

    可是这一次来的只有张信,并没有任何一个锦衣卫,这就奇怪了。

    朱高燧很不理解朱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心中存了几分疑虑的他,下意识地就觉得其中或许有自己需要提防的东西。

    张信醉眼朦胧地笑了笑,朝着西面拱了拱手道:“陛,陛下这是在,在考验赵王你呢,我,我给你当后盾,赵王你,你难道还成立不了锦衣卫吗?”

    原来,这件事是要交给我吗?

    朱高燧心中瞬间便明悟了过来。

    在他看来,朱棣恐怕不仅仅是让他成立锦衣卫,还想着让张信时刻监督他,但凡是他有任何的异常,都会有书信直接送到京城。

    这是肯定的。

    别忘了之前张信做的是什么……

    他,主要就是提防各路藩王的。

    这看在朱高燧眼里,便让他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现如今张信监督的人,大概已经从之前的老朱家的王爷们,直接换到了他朱高燧的身上。

    “张叔您喝,我去看看外面还有没有菜了,这倭国确实比较慌……”朱高燧给张信倒了杯酒,趁机便离了座位,同时也用眼神示意柳浒陪好这个客人。

    出了船舱,此刻正是月上中梢之时,月光披撒人间,一道道洁白的光点闪烁在轻轻荡漾的小河里,十足一篇美好的画卷。

    朱高燧没有时间欣赏这幅美景,他趁着眼下清净,脑子里迅速便开始思索朱棣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在倭国成立锦衣卫这件事很重要,重要到几乎可以说能不能掌握倭国便在此一举了。

    但是,父皇却没有把这件事交给张信,他得到的任务只是驻守倭国,防备不臣之人。

    张信却说父皇把这件事交给了我……”

    他眉头深深地皱起,眼神里一片迷茫,忍不住便想对天呐喊,但最终却只能压制着声音道:“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

    ……

    次日。

    宿醉之后的张信便去调兵遣将了,在跟斯波义将接触之后,他顺利地在平安京驻守了下来。

    当看到满是大明官兵的军营时,已经在河流上荡漾了一个月的朱高燧,感动莫名地下了船便跑到了军营里。

    脚踏实地的感觉,是那么的舒服。

    先是休息了几天之后,朱高燧才把柳浒拉了进来,严肃地道:“从今天开始,倭国上成立锦衣卫之事就交给你了。”

    “是,王爷。”柳浒答应一声就准备走。

    朱高燧却连忙将其拉住了,皱着眉头走了几步之后,他才开口道:“另外一定要记住一点的是,这成立的锦衣卫,每个地方只要有十个咱们的自己人就足够了,剩下来的人,都要交给当地人来监管。

    同时要告诉下面的人,如果一个人有罪,在审判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召集当地有名望的人,根据他们的意愿来进行最终的判决。

    你,明白什么意思吧?”

    “卑职明白!”

    柳浒重重地点头之后,双目明亮地道:“王爷此举在于让倭国之人对我们放下戒心,并且还要让倭国人看到我们的诚意,同时也从侧面定下了律法。”

    “没错,你明白就好。”

    朱高燧点点头,笑着道:“既然明白了,那就去做吧,记住了,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些,不要触及到倭国本地人的底线,该让的时候就让,我们只要拿到审判权,外加定制律法的权利,就足够了。”

    “卑职一定牢记王爷教诲!”

    严肃地答应之后,柳浒看到朱高燧没有了其他的嘱咐,指了指外面道:“那,卑职这就去了?”

    “嗯,去吧。”

    朱高燧摆摆手,在对方走出去几步之后,又一次嘱咐道:“切记,不要让他们生出逆反之心,这一点尤其重要,我相信你能做好,更相信大明士卒。”

    ……

    八月末。

    大明一切都好,但是倭国却被一场可怕的台风洗礼了。

    这期间,在朱高燧的指点下,柳浒示意众多的大明官兵帮助当地百姓去进行灾后重建,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大明官兵就有接近三千人在当地找了老婆,还有了住所,这是朱高燧始料未及的事情。

    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张信还有些不好意思地前来请教他,这件事该怎么做。

    带兵方面,理解皇帝方面,张信那就是个祖宗。

    但是对于人心方面,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孙子,而朱高燧可以算得上是半个祖宗,起码他对于倭国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事已至此,只能是让他们安家了呗,并且士卒也是需要发泄的嘛,不过……”朱高燧想了想之后,又对张信道:“这次可以算了,但是下一次一定要立下军规,凡是在当地娶亲或者纳妾的人,都只有普通官兵一半的假期。”

    本来朱高燧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谁知道张信却瞪大了眼睛:“他们还有假期?!”

    “柳浒没跟你说?!”朱高燧同样瞪大了眼睛。

    大眼瞪小眼半天,他们才把忙碌到已经有了黑眼圈的柳浒给拉了过去,狠狠地批了他一顿之后,这件事才算是作罢。

    同时,那些大明官兵非常奇妙地就拥有了一年一个月的假期,而那些在当地有了家室的人,则是只有十五天的假期。

    就算只是这样,他们也都感激涕零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倭国之事,已经了了一大部分,朱高燧的目光,也渐渐地放在了北方的那两座岛上面。

    “今年先扎根,明年就可以招纳人手前去开垦荒田了,到时候我手上应该不少于几百万两,艹,不知不觉间,我竟比朝廷还有钱了……”

    朱高燧稍微一算,便得出了一个让自己目瞪口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