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山海天行记 » 山海天行记(上部·山海篇)之化仇 第四回 伏羲哀报解羿难 六和策喜龙越牢

山海天行记(上部·山海篇)之化仇 第四回 伏羲哀报解羿难 六和策喜龙越牢

    第四回伏羲哀报解羿难六和策喜龙越牢

    不一时,东方帝君伏羲大神随跨步来到凌霄宝殿之上,接施躬礼,说道:“帝臣伏羲、拜见陛下…”

    天帝回道:“帝君免礼,不知帝君此来有何要事?”

    东帝抬头一望天帝,便道:“帝臣看陛下您的脸色难看,实不想再给您增添烦恼,可是事关重大,帝臣不得不禀。”

    天帝回道:“您就说吧,现在也没有什么事,让朕的心情更糟了。”

    东帝从袖中拿出一本竹册献于天帝观看,并说道:“这是下界东方中土的人口统计,三年前人间共有四十八万人,而这三年间灾难横死的人数便高达有二十一万,其尽皆都是因突升出的十个太阳所至。在那段期间正有‘方天犼’横行天界,帝臣我和众仙与之纠缠,故才疏忽了人间,造成了灾难。后来我了解到,那九阳已经被一个叫大羿的神命之人铲除,帝臣很是欣赏此人。陛下,你想想,若没有大羿在一年半前铲除这九个太阳,那到如今的人间会是什么样子?我想,那剩下的二十几万人,也坚持不了半年就都得被热死了吧。没有生灵的人间,那便是动了各界的根脉,您的天帝之位也将立刻不保。故此我找到了这个叫大羿的人,了解了其中的详情。据他说,他在斩杀九个金乌之后才知道,那是天帝你的孩子,其心里很是悔恨。可是陛下,帝臣觉得就算是你我的孩子,其存心要灭掉人类,这便有如杀父弑君之罪啊,帝臣依旧觉得是情有可原。帝臣可以向您立誓,若我的孩子,行此大恶,我定当第一个派人铲除他们,绝不会留此祸根。可毕竟九金乌不是我的孩子,为了补偿陛下,我已施法,找到了这九个皇子的灵命,今日也把他们带上了殿来。…”说着话,东帝又从怀中拿出了一个天桃木修成的圆盒,随递给了侍从六和,接着说道:“陛下,这里装的便是九位金乌皇子的魂魄灵命。”

    天帝听后,便要打开木盒观看,东帝忙又说道:“陛下,您这九子意念虽然不缺,但确是满腹怨念,其九个都无一丝善性,转世投胎尚无资格,可若…此时你放出他们为神看待,不久必将会再惹出大祸来。”

    天帝问道:“那依东帝你,有何方法化去他们的怨气啊?是不是非得把大羿杀了才行?”

    东帝道:“陛下,帝臣觉得你是位明君,绝不会动保住您天位的人的。而且大羿另有使命,其不久便会跟随人间的君主尧帝,斩妖除魔,重建国兴,这乃是此神命之人的真正使命,还望陛下斟酌其中利害,不可伤了三界的公心啊。”

    天帝立刻补说道:“帝君,朕只是无心随口说的。那大羿立下了拯救人间的大功,也是保住了我们的帝位,朕又怎会因失子的私心而欲加其罪呢。大羿的事就先不说了,那帝君您有何方法,平复朕这九个逆子的怨气呢?”

    东帝道:“有。帝臣用天方水晶在东海制作了一处七丈七大小的小水晶宫。此天晶石气场清正,能量巨大,若想让您的孩子变得正派并为正神,那就得把他们的灵命关在此水晶宫中百年,按天庭的日子算,也只不过需要百天便可化解掉他们身上的怨气了。”

    天帝听后道:“既然帝君您都替朕想好了,那朕当然愿意采纳此法。毕竟这孩子的习性我也是知道的,遭此祸事也是怨不得别人。”

    东帝听后随施礼道:“陛下,帝臣来见你、也就为得此事。帝臣也可代陛下,把九位皇子的灵命送入水晶宫内,您也可派您的随从六和、同我一起前去,这为的是让陛下知道、他们九个关押的所在。”

    天帝听明,便回道:“好,朕准了…”转对六和道:“六和,你便随东方帝君下趟东海,看准了我那九个逆子的灵命都关在哪里,随后回来报朕知晓。”

    六和道:“谨遵圣命…”随后天帝便把天桃木盒交回到了东帝手中。东帝伏羲轻施躬礼相别,与天仆六和一起去东海,关押九金乌去了。九金乌的灵命到了东海,却是引出了一段仇缘,我们后文再表。

    接说天帝,其见大羿被东方帝君以天规以及公理之名、保护了起来,故此这时在他的心中便更觉得郁闷了。天帝此刻不光是心痛九子,其更多的心里、是觉得上帝天威的尊严,被人侵犯后却还没有还击的底气。

    天帝不能惩治大羿,故此便把这股郁闷的邪火,转移在了天牢关押着的九龙身上。他先下令,削去了九乌龙的天龙大臣身份,同时断其脚筋,施法压其真气,随使得这九龙的法力渐渐退化,最终只剩了两成,这帝心才得平复,但还依旧关他们在天牢之中。

    下界很多年之后,尧帝治理人间,大羿随其降妖除魔,治理水患,名声更是威震天下。其威名很快就传至到了天庭。天帝又闻此名号,不经意间便又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和自己被其冒犯的尊严…其心想:大羿啊大羿,你杀了天帝的孩子,不说隐姓埋名,如今竟然还如此的张扬,真是不把天庭放在眼里了,真是不把朕放在眼里了!…“傲慢无礼,无法无天!”天帝越想越气,不自觉间便喊了出来。

    一旁的侍从六和被吓得一惊,随细声细语的说道:“哎呦…陛下,这是想起什么了您,快吓死老奴了?”

    天帝知道自己失态,便一摆手,道:“没有…”随看了看六和问道:“六和,你侍奉朕也并非一朝一夕了,那你觉得朕心眼儿小吗?”

    六和回道:“这是哪里的话,您是三界内,三十六天中,心胸最宽广的帝皇了,在肚量上谁又能比得了您啊,根本没有第二人。”

    天帝道:“那九皇子被害之事、朕心里怎么就过不去了呢?”

    “哎呀…这太正常不过了,金乌皇子可都是您的亲骨肉,何况是九个孩子,提起这事,唉…老奴的心、都碎了…”说着六和还假惺惺的掉了两滴眼泪。

    天帝又问:“那依朕看,为何东帝好像要比朕肚量大啊?”

    “陛下,您这还不明白,事情没发生在他头上,他自然可以大义凛然的说呗。别说是九个孩子,就让他没了一个,被他的大臣伤了,甭管是孩子错,还是大臣错,他一定会找那大臣的麻烦,轻则坐牢,重则命就没了。您如今没了九子,竟然放过那个叫大羿的,就这个胸怀,老奴觉得已经是超出了寰宇,到达了无境之境,不可想象,不可想象啊。”

    天帝听了六和的话,越发的舒服了一些便又问道:“朕听了你的话、心里还算舒服了些。只不过,朕不是从心里不想惩治大羿,他如今深受民众爱戴,背后又有东方帝君撑腰。朕没有理由处置他啊,若一意孤行,必将承受三界唾弃,朕心里真的是有些难受。”

    六和听后,细声细语的又道:“老奴明白陛下的苦,其实想约束这个大羿,不见得要惩罚他啊。”

    “什么意思,说下去…”

    “您要恕老奴的罪,老奴才肯说,不然这参政之罪,老奴真是受不起的。”

    “快说吧,就你与朕二者,也不过是下界的个人之事,有何参政不参政的,快说…”

    “是,老奴遵旨,最近人间的四海涨起了大潮,这就引发了黄河水泛滥,黎民很是遭殃的。就这件事啊,您觉得是不是天上的月亮圆满光盈所至呢?老奴觉得一定是因为此个原因。故此我们是不是要在昆仑西峰头上安排一个看守月亮的人呢?老奴觉得月亮上应该长些桂树,才能抑制住它的光盈。可谁能把玉桂树的种子,准确的射上月亮呢?”

    “大羿?”

    六和立刻拍着手,称赞着回道:“陛下圣明,老奴都没想到,陛下就先想到了,呵呵…。老奴听说西昆仑上,寒冷异常、故人烟稀少,那山顶的风啊,凡人是受不了的。您要是给他一个官位,让他独守此峰、看管其月宫动态,我想他一定会很好受的。”

    天帝听后,干脆的说了一声…“好,六和,传朕的旨意…鉴~下界凡臣大羿,功感上苍,德配神禄,随封大羿为护月天神,赐予天神六品官衣、及银羽神袍一件。天官六品护月职责…守护明月,防其光盈,每日用弓在昆仑西峰顶,射三粒玉桂树种上至天月,平日不可善离西峰,时刻守护以防月变引发世间水灾,钦此。”

    天帝下完旨意,六和便回道:“好,陛下,老奴已然在心里拟好了旨意,这就可以派天将下界传旨了。老奴想这大羿还没有胆量抗旨的吧,呵呵…”

    天帝道:“等等六和,你把天条也安排一份给他。一定叫他知道,他如敢擅离职守,便是死罪!”

    “遵旨,老奴这就去办。”

    “再等等…你亲自带上九颗东珠,到东方帝君那里,就说此珠是朕犒赏给帝君为天庭发现人才的奖励,并可把大羿的旨意宣给他知,明白吗?”

    “老奴明白,陛下、您就放心吧,下界不出十日,大羿必定将在西昆仑峰上独守…”

    六和带着旨意和天帝赏赐的东珠,来到了东方天殿内…其见到伏羲大帝,便先喜笑颜开的拿出了天帝赏赐的东珠,随双手奉上,并把天帝赏识大羿之情,在细声细语间表述得没有半点攻击之态。

    伏羲大帝自然心中明白,知道天帝被伤九子的情劫之痛到如今在心里还是难以平复,但他也理解天帝的心,故也假作高兴的接受了大羿去西昆仑山顶守其天月的神职安排。

    转说大羿,传旨官临凡降世不久便找到他,大羿此刻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旨意。他穿上了六品护将官衣,披上了银羽神袍,又带上了天庭发放下来的玉桂树种,一路不歇的飞上了西昆仑的峰顶。到了山顶上,大羿便立刻用神弓行旨、向月上射至了三粒玉桂树种,一日的射种任务算是完成了。

    昆仑山中的大修行者西王母,知大羿斩妖灭日造福世间、成就很大,其论功绩是早可以升为一等战神的。但今看见他来到昆仑山,却是到了寒冷的西峰顶上守月,其官衔也只是得了个六品的护卫小官,这便看出了、他真是得罪了天帝,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西王母感念其冤,故此时常让八首开明兽送其些果品以慰其心。后羿也偶尔拜谢王母的照顾。日子久了,他也适应了独居的生活,并且还爱上了这种清静,心里并不生什么抱怨。

    天帝把后羿发配到了西昆仑山顶后,随还总有不快的心态产生,故此他时常去天牢谩骂九乌龙。自打九乌龙被削去了神位后,便就没有了降服刑天那刻的威猛。所以在帝的心里也多增的是其厌恶的样貌,少的是曾经他们立功的身影。……

    九乌龙在天牢中受尽了苦,他们实在不想再忍下去了…偶一日,易洪听到天牢大门“吱吱…”作晌,他托着疼痛的身体,来到门前用头一顶…,其没想到,竟然这牢门被轻松的顶开了…

    易洪赶忙回头,低声叫道:“大哥、兄弟们,快起来,天牢门没有关,牢头也都睡着了,我们快逃吧…大哥我实在受不了了,你若再不同意逃走,便现在就把我打死在此吧?”

    易正和其他兄弟此刻也到了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随听老三这么一说,易正便说道:“好,我们逃…”天界之夜,其九龙便偷偷的、从没有关好的天牢门中逃了出来,直往下界去了。

    看管天牢的官员不久苏醒,便发现了此情,遂急忙上殿请罪。天帝知晓此情后既不急也不忙,只把看牢房的头官贬下了界去,但他对九龙下界为患之事,却是不理不睬。

    所以到如今,这九条乌龙才会盘居在九嶷山处,移布八方之水,吞吐世间之源。其心存着灭阳之恨,报复着丢职之痛,这些恨痛的因素堆积,便也让他们变得越发的狠毒了。

    上述的这番回忆,便是九嶷山九孽龙的来由。转回天外当下,这位大仙便把这其中的大概经过,叙述给了舜帝知晓。

    舜帝听后,这才明白,这九龙乃是九天乌龙被贬而逃,才来到山中作孽人间的。

    随之舜又问大仙,道:“大仙,本帝久治洪水成效不大,现这又来了九条孽龙,我该如何收拾啊?望您能指点迷津。”

    大仙说道:“人间的洪水久治不退,也都难坏了尧帝和你了。下界曾助你们治水的鯀,也因治理不力,偷盗天物而惩死于羽山。他的尸体三年未腐,祝融刨他腹,而在其腹内化出两股气流,其中一股是碎怨之气,此气化得黄能兽游隐于幽谷潭中;而另一股真元志气、则化附于其子大禹身上。大禹为天地间最初修行的大者,元神凝定上界,分化一灵成肉身、到了人间以修济世之功、渡落凡劫百难,他在人间是能治水的,故此你也不用太发愁此事的。”

    舜帝听后点头…紧接着又问道:“那今孽龙作祟,仙人能否助我解决啊?”

    大仙回道:“你别忙啊,我刚还没有说完呢。帝君,你本不用惧此九龙,他们伤你的同时也会伤了自己的。不过你年龄也大了,真要以凡身斩龙非是短时可以学成的。如想短时灭龙、你便要拿到那‘开山斧’一用了。

    舜帝思量一时,又跪求大仙道:“拿那开山斧太过繁琐,不如大仙您出手帮我一帮?苍生疾苦,望大仙能感,助下界灭那孽龙,黎民一定代代相供、敬大仙您的恩德。”

    大仙听后说道:“此恩怨纠葛、本仙不便化解,我在此处清静、确是不到、要下界之时;而且此事是你世间圆满的关键,本仙不可破此天道啊。但既然本仙引你来这儿,便可帮你得到那开山大斧。”

    舜听后叩首而谢,便问道:“大仙,不知在下可否有幸,知晓您的尊号啊?”

    大仙言道:“隐时无名,名时未到。到时已老,老时是君,现在帝君你叫我什么都行啊。”

    接着又说道:“那开山斧乃是盘古开天地的圣物,其在天中混天亭悬放;此物能镇天下四方凶邪,斧极重、需万重正仁之心、才可撼动。”

    书说简短,大仙言后引着舜帝,飞下重天,来到一处画有八卦的八角亭外。

    大仙远立亭前,说道:“这就是混天亭了。”舜帝向亭中观望,里面确是有一把五丈左右大的巨斧,其正悬于亭中;亭内的下方,确还有一头盘卧着的老牛,打远看此牛也很是老实。

    舜帝问大仙道:“这大斧如此之大,我怎使得了啊?”

    大仙道:“它现在大吗?没有吧,盘古开天时它才是大呢。帝君、你别担心这些,此斧是可随你心愿变化的。”舜帝点头明了,确是未把老牛放在眼里;其这时迈着大步、便往混天亭上奔去…。

    就在舜帝奔走上亭之际,只见亭间老牛、其身忽然站起,从亭上往下、朝着舜帝…便冲了过来。此牛身形、是随冲而长,终由如小山一般之大。舜见此态心里有些慌忙,急要躲避这牛的冲撞之身;但却因这牛体越来越大而难以避开……

    就在此紧急之时,后方的大仙从袖中取出一图,此图为太极之相,展开来便能散发霞光万道。

    这大仙悬于半空,把此图正面迎之牛头;牛见此图立刻长势停止,反而又渐渐的身形变小。此图内的幻象、照映在外、遍生出了一路的绿草;这一路的绿草就好似形成了一座可以自由穿梭图里图外的长桥,吸引着灵心可漫游在不同的两种空维之间。……

    转见这头神牛,其顺延着一路的绿草,他低着头,一边吃着、一边漫步行前…不知不觉的就往大仙宝图的方向递进…渐渐的,这牛就自然的走到了空中…其头无意识的便触碰到了宝图的画面……慢慢的,此头神牛的全身就尽皆进入到了其宝图里面。

    舜见此宝物如此厉害,便心奇的问道:“大仙啊,此图竟如此之神,真乃大宝物啊;大仙、如用此图降那九龙,也不必取这神斧了吧?”

    大仙说道:“圣君啊,万物生克有其原,万事成败有其理。我与此牛有缘、知他勤守敦厚,用此图化其戾气与我同守外空也算是一个好的陪伴。你斩孽龙还需此斧,且他时、此斧在禹手还有别之用处。”舜听后点头理解,便转身急上亭中取斧。他一到其中,见斧硕大不知如何可取。

    大仙在后喊道:“用心诚通,自化其用!”

    舜帝听明,确以诚心通达此宝,闭目合手…大斧感灵所应,化缩得五尺大小。舜帝见情心中高兴,随立刻握住斧柄,用力拔了三次,可是皆未成功动摇其态。舜转头欲问大仙何故,可再一瞧、那大仙却这时已不见了踪迹。

    舜越发急迫、只得孤注一掷、涌起浑身灵气合在手上,为了救得苍生、其舍命提斧…此斧融聚舜的正气灵感、终被撼动,一并的随着舜之灵命,坠下了界去。

    舜帝凝神回身,在帐中忽醒。侍从知舜回神,便有人上前侍奉。紧接又有侍从进帐禀报,说道:“启禀帝君,九嶷山顶刚发巨音,似有山峰裂开不知何故?”舜立刻起行,带几人上山探看……只见开山斧坠落山头,使得山尖裂分三开。峰下的孽龙也震惊而出,欲想要毁灭此斧…可是孽龙抓此斧却是难以撼动斧身。

    舜帝上山欲要拿到这开山大斧,九孽龙见状飞身阻止向舜袭来。正此时湘江内久居的一条小龙,忽然腾出、以薄身阻止九孽龙的空袭!……

    舜帝借小龙援助之机,使出全身的心力往前一跃,帝的双手使劲的前够,随正抓住开山斧的斧柄,其凝心归一、聚力于手,一声大喊间、五尺的开山斧便被他举过了头顶。小龙腹背受敌被九龙攻击成了重伤,他见帝已顺利拿到了神斧,其便随之下江而逃去了。

    要知舜帝拿到开山斧后,又如何斩这九条孽龙?…且看下文分解…

    伏羲哀传解羿难,六和策喜龙越牢。

    混天亭中收兕斧,九斩屠龙下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