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山海天行记 » 山海天行记(上部·山海篇)之化仇第五回斩九天孽同命陨 妻悲有情欲绝情

山海天行记(上部·山海篇)之化仇第五回斩九天孽同命陨 妻悲有情欲绝情

    第五回斩九天孽同命陨妻悲有情欲绝情

    舜帝得了开山斧后,其有如神助一般,随与九龙力斗开来…其真是:

    混沌未开盘古宝,开天辟地唯它老。

    万千丈物亦尺化,犹蕴法道镇华夏。

    请临神兵君合一,借先祖立护天息。

    为赤心子山巅渡,帝为民运洒红披。

    孽龙围斗舜帝,他们九个合力撞帝之身,舜帝凝聚精神、身形有如闪电一般,尽躲过了九龙合力的围攻。自从帝拿到大斧之后,其便已不似凡人羸弱,开山斧以灵性融合舜之意志,让他有了上可一跃冲天、下可飞身到海的本领。而这时对战的九条龙,其也早已失去了在天界为臣时的威猛忠正,如今是只一心想治眼前的大舜于死地。

    那开山斧的法力无量,其龙头撞来之时,只要大舜用斧子轻轻一当,此斧头便会自动的变得巨大,随如一面铁墙,直能把孽龙弹飞数丈。

    九条龙在与舜帝对战之间,便知了开山斧的威力。他们意识到,只要大舜用此宝斧护身,自己便没有胜他的可能。易洪此刻喊了一声道:“大哥,快走吧!我们伤不了他!”

    易正回道:“好,兄弟们不打了,各自分散先逃!”

    易正这一声命令后,其九龙便齐刷刷的扭转身形,没有规律的往八方散逃了。

    大舜见九龙要逃,他便飞身跃起,伸出左臂一把抓住了老九易蒙的龙尾,易蒙奋力甩其不掉,遂扭过身想一口咬死舜帝…老九刚回头开山斧从下往上斜插而过,一道白光,老九易蒙的头颅随落山崖,其尸身便掉在了峰上…

    老四易衮最为疼爱老九,他听身后老九龙吟惨叫之声,立刻扭头探看,其一看到这个场景,随当下是惊急愤怒…“姚重华,我跟你拼了!…”随喊着,就向着大舜撞了上去…

    “老四不可!…”老二易云转头提醒老四,但其话刚出,只见开山大斧凭空长开五丈,从上往下劈来…直从易衮的两根龙角间斩下,头身两半、一声惨叫,老四易衮死在崖上…

    开山斧缩回五尺重归帝手,舜顺势一甩手腕,大斧似回旋镖一般、又飞了出去,那老二易云未等正过头来,便也被飞来的大斧…斜削脖颈,尸首掉下山谷…

    老三易洪一边跑着、一边叫道:“不要回头,快跑吧,我们不是他的对手!…”易洪以为能够逃走,谁知这句提醒一出,随自己感到背上沉重,其用余光一扫,顿时叫苦:“哎呀…姚重华你给我下来!…”原来舜帝,飞身行已经骑在了他的身上;易洪刚要翻身,但为时已晚,大舜一斧下去,‘惨叫萦绕周边’…老三的颈背顿时裂开,筋、气、骨尽皆断止而亡…

    老七易坎、老八易混,这二者最为崇拜其三哥易洪…他们一听身后是三哥的惨叫,随心里实在难受,便纠结间放慢了身速…开山斧瞬间掠过,老七被飞来的大斧拦腰斩断…

    易坎的尸身还未落地,大舜身形如电一般,在空中重新抓住斧柄,恰到了老八易混的尾后,其斧直下…老八龙尾立断,…“啊!…”一声痛叫,其扭身还未看清,大斧已然破他头颅,成了两分,易混同也命绝、坠下了空中…

    老五易涌、老六易泽,已然跑远,只忽听天中一声惊雷、两道闪电,直触现在了他们二者的眼前…二龙此刻心慌害怕根本来不及思虑,便紧忙侧转皆逃…他们一个转左、一个转右,不一时,便又会面到了一处…“五哥!…”“六弟、少要多言逃吧!”说着他们凑在一起,便接着欲往前奔;谁想二者转向、往前一望,那大舜已然立其面前;…刹那之间,大舜前冲、左手一把揪住易涌的龙角,令其不能前奔;同时右手举斧大喊,斧变五丈应声落下…只见身旁易泽的龙头先被这开山斧劈为了两分,尸身坠落…

    易涌见此情以被吓懵,眨眼之间自己的头也已被大斧,从下往上剔了下来,哀嚎间,尸身同落在了山头…

    八龙已死,终剩得老大易正一个。易正逃跑也不过十几秒,便听到了自己兄弟八位一声声的惨叫,他此时痛彻心扉,难平心恨,遂想立刻为弟报仇。可这时的他心里明白,凭借自己如今的本领,根本不是舜帝的对手,情急悲愤间便想出了一个舍命的计策…

    易正放慢了逃跑的速度,转瞬之间身后的大舜便追了上来;易正看姚重华跟在后面,其立刻往下方一颠…转变化龙头人身、披着叶甲,躺在连绵的大峰山上,随仰望舜帝跟来的方向,大哭了起来,忽说道:“我等命苦,天为何不佑?!”

    舜帝下其身前,举斧欲要砍杀。

    易正忙又喊道:“大舜,帝!现莫要杀我,我有话说!”

    大舜举着斧,问道:“你还有何狡辩!”

    易正诉说道:“我们都是苦命的天龙,受了不白之冤,只愿在山中隐住偷生。不想在天庭时受的怨气太大了,故此我的兄弟们才偶为搅闹人间之事,这只是为了排解他们自己的心怨啊!现在我的兄弟们都以死了,在我的心里也知道错了。大舜你应该知道,我们本是天龙身份,可不是地长的孽畜,我们是有忠心的。”

    “那你想如何?”大舜问。

    易正接道:“此刻我也不求舜帝你饶我性命,我只求您让我为我这些弟弟开凿坟口,我祭拜之后,自与他们合埋一处。我等天龙义气当先,而非是下界的苟且之辈,望君能足我最后之求,让他们安心归宿吧…”随说完,易正在地上磕头不止。

    舜帝听其求诉未语,似心里有所动摇。

    易正跪求接道:“若您有好生之德,庆幸饶恕小龙一命,小龙自会隐退他方,或者是…或者是为民,为民调雨,作为我们作恶的弥补、也是心甘情啊!”

    大舜听得动情,便道:“你当真悔过,不再祸害人间了?”

    “小龙,如违背此言,甘愿承受粉身碎骨之罪。而且,小龙身怀真有布雨之术,您若饶我一命,我定当为此方造福。”

    大舜听后,他右手举起的开山斧、也就此放了下来,说道:“本帝在天方也耳闻了你等的冤处,只是你们实不该来到人间作乱,遂逼得人难活,畜难耕,个个心萌造反恶念、确已引发了天下之乱。铲除他们也实属无奈,今你有悔意,本帝也愿意给你一个机会。不过日后你不能在此待着了,也不可再出来作孽,你可明白?”

    “小龙明白,谨遵舜帝皇命,小龙绝不敢再作孽了。”

    舜帝点头相信,随松懈下了战斗的意识,其左右看了看,说道:“好了,你知道就好,把你的弟弟们安葬后,或隐深山或下四海,只要安分守己,本帝以后也不再找你麻烦,你我后会有期吧!”说着舜帝转身便欲要下山。

    易正跪在地上,这时微微的抬起了脑袋,其两眼偷看着大舜的行动,便口中回道:“谢,帝不杀之恩!…”易正应此言后,随牙根紧咬,他见舜转身之后已无半点戒备,刹那间,其运足一气,又化回原身二十丈大…龙头往前一冲,朝着舜帝的后腰便撞了上去…只听得“砰!…”的一声撞响间…一道护体的帝王之光闪出,顿时易正的身体被弹回四五丈远,其头顶龙角尽裂,跌在地上…

    同时间,再看那大舜“啊!!!…”的一声痛嚎惨叫,其身体被舍命的易正,撞得飞出有三丈之远,掉落到了崖下…

    易正此时也只剩一口活气,他强打精神起身,随还怕大舜不死便拼着老命往崖下探去;其龙头刚一探出,开山斧冷不丁的便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其斧如飞盘一般,从下射出…未等易正眨眼,旋转着的斧头便划穿了此龙的哽嗓;龙血洒遍崖下,龙老大终跌倒在了谷中,闭目而去了。

    转再说斩龙的大舜,他被易正舍命的这一撞、其身跌下了崖底,终是剩一口真气不灭、抛出了开山斧、斩杀了此龙。

    随从大舜身边的兵将,早已被此时人龙大战的场景,吓得趴在了地上。到了这时,见大舜坠落崖下,他们赶忙起身,个个惊慌失措的大喊着救驾,立刻跑下山崖,引军入谷救人…

    众兵将很快便在崖底找到了大舜,几十人小心的抬着,把帝的身躯迅速的抬出了其谷,回到了中军大帐。

    有医官探看帝情,确诊其脏腑震裂、腰骨尽碎,难以救治,众将官听此噩耗无不悲痛欲绝。

    大舜提着最后一口气,躺在榻上,说道:“传众将进营,本帝有要事相传…”

    众将进了营帐,皆泣不成声的站立在他的周围,舜帝道:“本帝大限将至,其乃天意、不值悲泣,叫众前来、只为见证本帝旨意…拟旨~本帝宾天之后,其帝位禅让于夏后氏‘禹’来继承。禹之威望胜于本帝十倍,望众将同心,如辅佐本帝一般、辅佐于他,以为能治好天下之水。此本帝亲命,不得违背。”…

    接着舜帝缓了缓气息,又指着帐外的九嶷山顶,道:“九嶷山顶上遗留了本帝斩杀九条孽龙的开山大斧。此斧为天物,你等将士不能撼动。唯有继承帝位的大禹可以拿它。此斧可助禹开江阔土、平山治水。再行拟旨…本帝命禹亲到九嶷山上取此开山斧,以为日后开疆扩土,治水所用。”

    “是,臣等将士遵旨…”

    帝喘了口气,吐出了一大口鲜血,众将上前便忙搀扶…舜帝摆手,接着慢慢的又说道:“两位帝后、放心不下…本帝宾天之后,望各位将士们护送我二位妻子回燕山老部,并要护好她们性命。…”

    “臣,遵旨…定护好二位国母。”

    舜接道:“本帝老来得有一子,其名义均,如今他是商地之主,此子确还得了一些民心…”说到此,大舜转对帐中的一名为‘子尚’的将领说道:“子尚,义均非常的赏识你,你与他也算是好友,日后商有何事,还要多仰仗你帮他一帮了。”

    子尚哭着回道:“大帝放心,小将定当全心全力辅佐商主,辅之圣明。”

    舜帝听后,苦笑了一下,便回道:“好,这我也就放心了。还有、本帝去后,尸骨随埋此地,也为我愿。这…这后世的国运有赖各位卿家了,本帝在此心拜你们…”舜帝说完此言,动了动身、便又一口血出,周围一片悲泣之声兴起,大舜就此宾天。

    未等将士传此噩耗,大舜宾天的消息便传到了湘江一带。湘江一代的人,得知大舜舍命上九嶷山斩龙除孽,动使得人心感服,随无一民不痛心疾首,家家门里自发的便立起了舜昌大帝的名号,以为感通上苍,拥立其为帝神。

    娥皇、女英两位夫人,前时也早有征兆。她们同时梦到了夫君驾长车…在梦里大舜与她们笑面相对,拱手道别之后,驾车上空去了。

    娥皇、女英醒来觉得不祥…娥皇便问女英道:“妹,我做了个梦,觉得不太吉利?”

    女英道:“我也是,梦见帝驾车与我俩道别,上了天方。”

    “就是这梦,妹妹,不好,夫君可能有危险!”

    “那怎么办啊?…”

    “你我这就去九嶷山!”

    “好…我们这就找人备车吧…”

    “未和夫人,未和夫人…”娥皇、女英出离了自己休息的大帐,便找未和,欲要备车赶往九嶷山。

    未和夫人听到召唤,立刻跑到二位夫人面前,道:“二位国母,有何吩咐啊?”

    “帝有难,快给我们备车,我们要去九嶷山!”

    未和回道:“二位国母,不可擅自离开。帝的旨意是让二位国母,在大军回来之前,护守湘江。国母若是走了,我家便是抗旨之罪,活不得的。”

    娥皇道:“此一次不像以往,我们见到帝自会为你家开脱,你们备车便是。”

    未和夫人跪在地上,道:“既然二位夫人非要去,那也需再等上一时,我夫君回来,才好备车。倘若不然,他回来见不到二位,我便会被他打死的,求求二位国母,晚些时再备车吧。”

    “你夫君亥生几时能归?”

    “他去巡江,怎么还得五六个时辰,能归。”

    女英对娥皇道:“姐姐,不然就再等几个时辰,我们也别害了她啊。”

    “谢二位国母体谅…”未和赶忙谢恩,其暗中已派人去,告知了亥生此信。

    娥皇、女英为了保住未和夫人的命,也就答应再等上几个时辰。到了晚间,只见那湘江的部落长亥生,披着麻、带着孝,哭嚎着便回到了家中。他来到娥皇、女英面前…跪在地上,便泣不成声的禀道:“二位国母,大舜帝…”

    “舜帝怎么了?”娥皇赶忙问道。

    “帝,在九嶷山为戬灭九条孽龙,…宾天了!…”

    “什么!…”二位夫人同时一惊,站了起来。

    亥生回道:“帝,为苍生黎民,宾天了!…”随同大哭…。

    娥皇、女英,听后,先是愣神,再一时,娥皇夫人便倒在地上,昏厥了过去;那女英赶忙搀扶,随口中叫着姐姐,自己也是泪流难止。

    未和夫人忙叫婢女上前搀护,而这时,女英她自己也同样昏厥了过去。

    书说简短,娥皇、女英二位夫人在亥生家中昏迷了三日,渐渐的醒了过来…守在她们身边的未和、见夫人醒来,忙高兴的喊道:“国母,你们可醒了!…”接对一旁婢女道:“快去禀报,子恺将军,国母醒了…”

    “是…”婢女答应着,便忙出去传信了。

    子恺将军忙冲进帐来,随单腿跪在,娥皇、女英面前,哭着诉道:“帝以归天,国母还要多加保重身体…”

    娥皇问道:“子恺将军,大舜帝的尸身葬于何处了?”

    “依照大舜的旨意,帝的尸骨就埋在了九嶷山侧。”

    娥皇回道:“备车!立刻去九嶷山,…”说着,她又流起了泪。

    子恺道:“大舜的旨意,是让我们,护送您二位国母回燕山老部。”

    娥皇大声怒斥道:“帝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你让我们回燕山,居心何在!再敢胡言,我便自尽在你面前!”

    “臣不敢!…国母就算要去,也需先吃些食物,补足了身体,方可启程啊!若您不吃,臣是万万不敢让国母去的。”

    “好,现在就吃,吃完便走…”听此一说,未和夫人赶忙传上来已经准备好的食物,娥皇,女英吃了个大概便催促着备车上路。

    书说简短,子恺不敢违背娥皇、女英的懿旨,便领百员精兵护卫,驾宫车来到了九嶷山间舜帝的墓前…

    二位夫人一下车,便守在舜的碑前,足足哭了能有三个时辰。子恺怕帝夫人的身体吃不消,便跪到夫人面前,劝阻道:“二位国母,保重身体啊,帝在天上也不想看到夫人如此啊!”

    娥皇道:“子恺将军,你领兵士在九嶷山和湘江交汇之处,搭一大帐,我姊妹要在此,为帝守孝。”

    子恺忙跪地道:“国母!舜帝传我等旨意,让臣等护送国母回燕山,您在此,让臣等如何向在天之灵的大舜交代啊?”

    娥皇道:“你不用为难,我与妹妹在此只守一年,一年之后,你再派兵驾车接我姊妹回燕山便可,这样也不违反舜帝的旨意。但你等都是男身,在此护卫我二人有所不便,你们搭了大帐,便先回去吧。湘江一带的黎民,自也会护我二人,不用你们操心,国家的治理还需要你子恺。”

    子恺心知此二位夫人的性格很是刚毅,故不敢悖逆,只在九嶷山与湘江交汇之处修建了大帐,以为她们在此守孝。

    其实娥皇夫人对子恺所说守孝一年的承诺,也只不过是个缓兵之计,在她与妹妹女英的心中就根本没有离开这一方的打算。

    娥皇、女英每日都到舜帝的坟前哭泣,随一月有余、其心思念依旧不改。她二人正欲追随夫君而去之际,正临三百员商地兵将赶到了舜帝的墓前…

    娥皇、女英转看来者,她们这才看清,为首者不是别人,其正是娥皇的儿子商方之主义均,随旁有子尚扶其身行…

    义均见到母亲正在墓前,便更为悲痛的下车喊道:“二位母后,我来看望父王了…呜呜呜呜!…”义均跪在坟前大哭了起来,随从兵士也是一并的悲伤。

    悲痛一时,义均起身并把二位母亲也搀扶了起来,说道:“母后,要保重身体啊,你们就和儿回去吧。”

    娥皇对其道:“儿,治理好商地,时刻谨记着勤政爱民,不要让在天上的父皇失望。母后已立誓言,与你二皇娘一起,在此守孝。你身负重担,治理好国家就算你有孝心了。”

    义均道:“我听子尚说父皇临终之时,把帝位禅让给了禹,却令儿有些不服。儿自信在商地的威望不比禹差,为何父皇就不信任儿臣呢?唉!…”

    娥皇听后,斥道:“上天已然对你不薄,你不能因此又生嫉妒,不然天会惩罚你的。你父皇的决断从未错过,儿啊,你要心怀宽厚,感念上苍所赐之恩,别想再争什么了,知道吗?”

    “儿明白,儿也不敢违背天命…”义均的话停顿了一下,接又道:“听子尚说,父皇是在九嶷山顶斩杀的孽龙,儿想上九嶷山上看看那孽龙的样子,随后再回商地。”

    娥皇道:“随你吧,看过之后,就尽快回去,你要以国事为重。”

    “儿遵母教诲,我上过山后便立刻回去。那儿就先别过二位母后了…”随之施了一礼。

    娥皇、女英点头相应,义均便领兵奔上了九嶷山。随来到山上,正见一条龙尸躺在峰间,其尸体的旁边,便在土岩上插着那把开山大斧。

    义均问一旁的子尚道:“子尚,这就是开山斧吧?”

    “正是。舜帝说把此物赐给禹用,说只有禹能拔出它来。”

    义均听了此话心中很是不服,他大步上前,双手抓住斧柄,使劲往外拔着…;可是那开山斧就如同和大山融为了一体一般,是一丝都没有动摇。

    义均下领道:“此斧确实是重,众将士一起上,孤就不信只有大禹能拿!”众将士听命,随围住大斧,有的抓斧柄、有的提斧头、还有的推斧面…个个用出了吃奶的力气,但其开山斧依旧是纹丝未动。

    义均看合众力皆不能拿动此物,便自己恼怒的问道:“这斧子,孤拿不动,他禹就拿的动吗?”转对子尚问道:“禹,什么时候能到?”

    子尚回道:“要算来,也就这两三日的事了。”

    义均应道:“好,这两天我就留在此九嶷山上,我倒要看看他是怎么能拿起这物的?”

    子尚道:“那就下令,分兵下山采食,依臣估计三天之内,禹就会上到此山来的。”

    “你安排吧,就算饿上一两顿也不要紧,孤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子尚便安排身边兵将,备得吃食,义均便在峰顶上等待着大禹前来。

    不出子尚所料,第三日一清早便见大禹带着四名随从,来到了山顶。义均见到禹起身施礼,说道:“恭喜禹帝继承我父大位,商主小王,在此拜上…”

    大禹回礼道:“不敢,任重道远,忧大于喜。但不知商君为何在此?”

    “我父皇斩杀九龙,孤上山来是为寻这孽龙的尸身,把其碎尸万段,以解小王心头之恨。”

    “哦,原来如此啊…”

    接义均又说道:“孤还听说,父皇把斩这孽龙的宝斧,赐给了禹帝您,想必您今天来是要取这件宝贝的吧?您看宝斧就在此处,禹帝您请!…”义均指着开山斧,意让大禹来拿。

    禹帝也未多想,随说道:“不瞒商君,我上山来便是为遵旨意,取此开山斧而来。那我便试一试,看看可否撼动它身。”

    禹帝来到开山斧面前,也是两手握住斧柄,他提了三次,却也是不能撼动。

    义均看后,暗喜道:“我父皇本以为这天下只有你能拿这件兵器,没想到他老人家也有判错之时啊。”

    大禹没有理会义均话中的含义,随闭目合精,凝神一致,把宝斧与自魂融聚一体…其这一次,左手抚于天庭,只右手抓斧柄,似也未用多大力气,便把其开山之宝拔出了土岩…。

    义均又想开口讥讽之际,却见禹帝一手便举起了这斧,其被惊得说不出话来,缓了十几秒才道:“我父皇,果没看错禹帝你,你却是天选帝君…”随双手扣前,领众对着禹深施一礼,接道:“我那商地还有要事,和君就此别过…”

    禹道:“商君,你有要事要走?那这龙呢,不是要碎尸万段吗?”

    义均苦笑着回道:“不了,不了,这龙皮太厚,我砍了两日也不见变化,砍不动了。禹帝,告辞!…”

    禹回道:“商君,一路走好…”随之义均便带领着众兵士下了九嶷山,返回了商地,其心之怨也暂时平复了下来,但日后又碰得妖魔干扰,此事重生怨根,其乃后文所书,随后在表。

    单说如今,大禹拿到了开山斧,又下山祭拜了禹帝,而后回了平阳,召集治理水患的大臣,开始计划治水兴国的方略,准备着大干一场。

    再说两位守墓的湘夫人,她们依旧每日在坟前以泪洗面,怀念着和舜帝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百日之后,二位夫人哭泣的泪水尽皆变成了红色,但是她两人依然克制不住心里的哀伤,任由血泪每日滴洒坟前…

    渐渐的,她们的血泪滴入在了土里,化入在了土里的竹种之上…竹根生长,遍生在九嶷山周围,因其竹子的种根沾染上了娥皇、女英的血泪,就此形成了天下文明的斑竹。有诗为证:

    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后人爱其斑竹,已用其证高节情贞之意,亦有诗证:

    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

    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

    时渡半年,娥皇、女英二位夫人还是难忍心中的悲痛和对舜帝的思念…她二者最终决定,携手绝别尘世,共投湘江、追寻夫君去了。

    要知二位夫人投江之后,是否寻到了夫君?天帝又如何看待舜帝生前斩九龙之事呢?且看下文分解…

    斩九天孽同命陨,悲妻情种欲绝行。

    守孝江山无牵赖,圣归途神下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