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语言里的相遇 » 第二十三章 心猿意马心飞扬,手到擒来手自开

第二十三章 心猿意马心飞扬,手到擒来手自开

    顺着老二指的方向望去,我们发出赞叹。一座宝塔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宝塔以前在课本里面见过。

    “那是大雁塔,我知道。”我说道。

    “对,对,我也看出来了。”老三说道。

    “老大,你饱读诗书,你给我们说说大雁塔的来历呗。”老四说。

    “可以啊,没问题,咱们边走边说。”我凝视前方说,“要说大雁塔,就得从唐朝说起。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和宝鸡的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此寺遂成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唐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

    新建佛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最初的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

    除了保存从天竺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

    “这就是大雁塔的基本情况,明白了吧。”

    他们三个给我掌声,连声说道:“老大,你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哪里不会问问你,一切都迎刃而解。”

    “我没有别的本事,但对这些历史建筑还是颇有了解。”

    老二掐我一下说:“做人不能太谦虚,本事不是自封,而是要展现出来。你呀,前途无量。兄弟的未来就跟你混了。”

    “这么大的广场是干什么用的,到处都是水管。”我停住脚步说道。

    老二笑道:“老大,你这就孤陋寡闻一回了吧,这个是喷泉。据说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每天晚上的7:00~8:00开放。”

    老三侧面看着老二说:“老二,不错哟,难得看见你这么正经,还知道这么一回事。”

    “那是,我也算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好吗。”

    我们做出呕吐的样子。

    “好了,不说这样,拿出西安地图,我们要按照计划,完成今天的行程。”

    我们找到路边的一个长椅坐下,开始找去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公交车。

    “老二,这里有地铁?”老四说。

    “地铁从小到大没坐过,不习惯,不坐。”老二边看地图边说,“况且去兵马俑的方向没有地铁,而且地铁还贵,公交车就两块钱,直达的,多好呀。”

    “分析的有道理,那就去坐公交吧。”半蹲在旁边的老三说道。

    我说:“既然都订好了,那就出发吧。都准备零钱了吗?”

    他们四个分别扬起手中的两块钱说:“一切准备好了。”

    “预祝咱们旗开得胜,征服长安城。”

    大约40分钟,公交车缓缓地停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广场。我们兴奋地跳下公交车,放眼望去,人山人海,有金发碧眼的欧美人,人高马大;有瘦小纤细的非洲人,在人群中特别扎眼。

    “真不愧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吸引来自不同国度的游客,不愧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我发出感慨。

    “老大,过来,咱们合影留念。”老二招呼我过去。

    “谢谢叔叔。”老二对着帮忙照相的叔叔说。

    “不客气。小伙子,你们是大学生吧。”

    “是的,我们是一个宿舍的。”

    “不错,年轻就是资本,真羡慕你们。”

    “叔叔,那就不打扰您了,再见,祝您玩得愉快。”

    “谢谢,借你吉言,也祝你们玩得开心。”

    告别了叔叔,我们拿着门票进入了兵马俑,那里开发的有一号坑和五号坑。

    五号坑是最大的展览馆,走到门口,一股凉气袭来,浑身一阵哆嗦,感觉阴气过盛,头皮发麻。走进去二十步左右,声势浩大的兵马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无比壮观。有的面目严肃,凝视前方;有的身穿铠甲,手拿兵器;有的骑上战马,英勇杀敌;有的敲鼓出兵,精神抖擞;……

    每一座兵马俑都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世人呈现了秦始皇虎吞六国,一统中国的强盛的军事实力和霸气。

    “老大,太壮观了,不虚此行。”老三兴奋地说道。

    “是的,比我们在课本看到的还震撼人心。”

    老二双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我走过去,用胳膊轻轻地碰了一下,说:“老二,在想什么呢?”

    “老大,你说,2000年前就有这样的技术,实在不敢想象。你说秦始皇的陵墓何时才能打开呢?”

    我笑着说:“这个交个考古学家和国家就好了,这个你不用操心。”

    “你们两在说什么呢?”老三走过来,和我们并排站着。

    “谈谈历史,评论古今。老二刚才说秦始皇的陵墓何时才能打开?”

    老四拿着单反相机,走了过来说:“要我说呀,秦始皇的陵墓就不应该打开。”

    我们齐声问道:“为什么?”

    “你们想想,秦始皇陵墓暗藏机关,而且还有银河护体,想打开,还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劳民伤财。”老四偷偷地拍了一张照看,继续说,“古人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人家都长眠地下两千多年了,你说再把他挖起来,估计都能把他气活了。”

    我们被老四另类的分析逗笑了。

    停留在秦始皇陵两个小时候左右,我们来到西安最大的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这公园是仿造唐朝时期的建筑,亭台楼阁,湖中莲叶,天上风筝,展现了唐朝的文明与生活。最吸进我的就熟唐诗园林了。这里的峭壁上,刻着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人称“诗骨”,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其诗俊秀飘逸,天马行空,人称“诗仙”,有“爱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其诗反应现实,诗风稳重,人称“诗圣”,还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其诗描绘山水,胜似仙境,意境幽远,人称“诗佛”。还有许多有名的作家,如孟浩然、高适、王昌龄、李贺、白居易、李商隐、杜牧、贺知章、韩愈、柳宗元、孟郊……

    游玩大唐芙蓉园,我们还去了钟楼、鼓楼、西安古城墙、骊山墓、大雁塔、小雁塔、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回民街等著名景区。在西安逗留两天,我们去了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是我梦寐以求的。

    这一梦想在初中就开始萌生了,如同春笋一般,越长越高,异常强烈。如今就要前去,心里无比的激动。

    攥着火车票,我们踏上上往东的火车。两天的舟车劳顿并没有打消我们游玩的激情。

    “老二,这两天在西安有什么收获?”我问道。

    “震惊,惊叹。这里的古建筑就是纯正的古建筑,不像其他的地方,造假的严重。”老二摆出一副葛优躺的样子,“最佩服的是这里小摊贩,开口就会说流利的英语。枉我读了将近十年的英语还赶不上一个路边的小摊贩,实在丢脸。”

    “老三,你的游历感言呢?”我又问道。

    “游西安,仿佛回到了大秦王朝,回到了大唐盛世。不足千米,便有一处名胜古迹。”

    “老四,你呢,这一路辛苦你的拍照了。”我接着问。

    “西安延续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老四边擦拭着相机边说,“西安遍地是历史,随地一挖,尽是古董。可惜这些是国有的,要不然这回我就成亿万富翁了。”

    我闭目说道:“你是个小财迷,还惦记古董。不在西安走丢,我们已经是万幸了。”

    坐我对面的老二说:“老大,别光知道问别人了,说说你本次的心得。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这次走得够多的了。”

    我坐起来,抓紧桌子上的一把瓜子,剥开一颗,送入嘴里说:“西安在周朝建立都城,那时成为镐京,后经历十三个朝代,都在这里建立都城,故西安有‘十三朝古都’的称号。”

    “另外,西安的文化气息非常浓厚,民风淳朴,有西北的粗犷与豪放,又不失关中的细腻和热情。这里古建筑众多,可以了解古代的建筑风格,而且西安作为坑日战争的重要后发基地,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

    坐在我们旁边的人都围过来听我大谈西安历史。有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大伯说:“小伙子,懂得不少嘛。现在的年轻人像你这样懂得历史的不多了,可以说凤毛麟角。”

    “它不仅懂历史,诗词造诣更是了得,随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老二对大伯说。

    “看得出来,这小伙子,眉清目秀,翩翩君子,若配上一把羽扇,俨然就是诸葛孔明再世啊。”

    “大伯,您见笑了。我就是一个大学生,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时间就在一个小时的聊天中度过了。“请各位旅客带好行李,准备下车,华阴市到了。”

    “大伯,再见,我们到了。”

    “祝你们玩得愉快,再见。”

    华阴市有一座名山,这座山峰以险著称,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岳之西岳华山。

    可惜,我们到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看不到华山的真面目。但看着满山昏黄的太阳能灯沿着山路站立着,照亮晚上登山的游客。

    来到山下,买好门票,肚子也咕噜,咕噜地叫着。

    “我们先吃点饭,填饱肚子,一会儿,再去超市买上山的食物。”

    “同意老大的提议。”老四说。

    饭店老板说:“要不吃我们当地的特色biangbiang面,这边可好吃了。”

    “老板,什么是biangbiang面?”我问道。

    “就是门外的那个字,他是世界最难写的字。但也好写,因为它又一个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着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钩钩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老三说:“听你这么说,我都想吃一碗。”

    “要不给你们每人来一碗。”

    “你们几个怎么样?”

    “那就每人来一碗。”老四说道。

    这面还是挺不错的。吃完面,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十点钟,我们开始登山了。

    晚上的华山特别的凉快,本以为登山会冒汗,没想到,每登一步,都能感觉到一丝凉意。我们一路歌声嘹亮,鬼哭狼嚎的上山了。前面的一拨人大唱《好汉歌》,后面一拨人回应《纤夫的爱》,我们中间一拨人立即回应一首《小苹果》。山间瞬间被我们这些登山人的歌声围绕着,歌声在山间回荡,实在振奋人心。

    足足花了六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东峰顶的观日台。这里有一块斜坡,斜坡此时已经被黑压压的人群占领,我们好不容易挤到一小块地方,可惜山顶实在太冷,我们只好背靠背集暖。

    人们都在等待日出,据说这里六点钟日出,那种美可是别致的。

    可是这两个小时对于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简直是一秒三秋啊。因为由于登山体力消耗大,不仅肚子饿,而且还特别累,比累和饿更凄惨的是冷。

    “六点了,太阳出来了。”有人喊。

    这时,人们如同仙鹤一般伸长脖子,望着东方。只见东方的云朵渐渐变红,浅红变成深红,突然间太阳从云朵背面冒出耳朵,露出闪闪的光芒。

    “看,老二、老三、老四,你们看,太阳出来了,太美了。”

    人群中,人们不停地欢呼,不停地呐喊,脸上露出的笑容和太阳一样美丽,一样迷人。这将近十个小时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旅游不就是图这一刻吗。

    天亮了,我们继续攀爬西峰、南峰、北峰,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我们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这回我们是真正尝到了,歇斯底里。在下山的过程,我才发现我们昨晚是多么的勇敢。那路险峻,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命丧华山。一路看到好几个女孩子都是哭着走下来的,男朋友咋旁边不断地哄着。

    我对老二说:“以后想和女朋友分手,就带她来爬华山吧。”后来这句话成为我们饭后茶余的金句。

    出来了四天,今天晚上就可以回去了。这次旅行虽然身心俱疲,但我们收获满满,算是大开眼界,拓宽了视野,走进历史,了解历史,走进大山,爱上大山。

    火车“哐当、哐当”地奔跑,一路穿过青山绿水,我们也在迷迷糊糊中睡着了。

    “各位旅客,现在到定西,下一站就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兰州站。兰州又称金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

    我看着窗外,一排排树木,“嗖”的一下,往后面跑去了。看着对面的老二脸色苍白,有气无力的样子,着实像一根干瘦的稻草人,怪吓人的。

    “老二,你怎么了,没事吧。”我问道。

    老二面目狰狞,紧皱眉头,咬紧牙关,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我打开矿泉水,递到他手上。老二看到,伸手过来拿,可惜他的手仿佛着魔了一样,水瓶在他手里停留不到一秒钟,“啪”掉地上了。老二昏过去了。

    我大喊:“老二,老二,你怎么了?”旁边的人都围过来了,眼看老二的脸越来越青,这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