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明末不留遗憾 » 第63章 义兴朝廷(2)

第63章 义兴朝廷(2)

    弘光元年五月一日这一天,武昌举行了登基典礼,朱慈烺即位为君,自即日起改元为义兴元年。闯军诸将对着朱慈烺行三拜九叩大礼,只觉得说不出地别扭。他们浴血奋战十余年,就是为了推翻大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打进京城,逼死崇祯,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对崇祯的儿子俯首称臣。他们对朱慈烺本身倒没什么恶感,就是个涉世不深的娃娃而已,可是对于“大明”这个旗号,他们实在是难以克制心中的厌憎,过去一提明军就是要如何消灭,现在自己却成了明军。但是在之前的讨论阶段,他们都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最快地统合南方的抗清力量,才能抗清救国、为李自成复仇。为了这一目标,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而真正的明朝臣子们则是既激动又迷茫,激动的是看见大明社稷得续,先帝的儿子重登大宝,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就对南京朝廷的做法不满,不知抗清,只知内斗,因此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朱慈烺身上。为了给朱慈烺登基塑造合法性,牛金星和宋献策编出了一大套他的经历。比如说在山海关大战时怒斥吴三桂,比如说撤退之时与大军相失,在清军的围攻之下镇定自若,从容脱险,要不是因为照顾闯军将领们的情绪,估计平型关大捷、怀庆反击战、瓦窑堡之战也都要变成朱慈烺指挥的了。在这样的一番宣传下,很多明朝的遗臣都认为朱慈烺是抗清复国的希望,以家住湖广夷陵的前国子监祭酒文安之、职方郎中胡际亨为代表的不少明朝臣子都因此赶来投奔,还有那些像吴甡一样被崇祯罢黜流放的人,也都得到了赦免,加入新朝廷。但他们迷茫的是,这个新朝廷摆明了是流寇控制的,到底还是是不是真正的大明?然而在这个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就算是高官显宦,也如同波涛之中的浮萍一般,不得不寻一个势力依附,武昌和南京的两个朝廷,他们必须选择一个,至于未来如何,谁又能知道呢?很多人仅仅是因为家乡在湖广、江西就选择了投效武昌朝廷。另外吴甡曾经是和周延儒分庭抗礼的大佬,他的人望也拉来了很多人。

    登基典礼还是闯军的风格,并不铺张,不像是皇帝登基,倒像是大帅登坛。毕竟现在是战争期间,半壁国土沦丧,倒是这样简单的典礼更能鼓舞人心。刘宗敏没布置什么复杂的仪仗,而是安排了一万闯军的阅兵。闯军的老本劲兵军容整肃,与武昌百姓之前见过的左良玉、张献忠的兵马大不相同,懂些军事的文官也能看出,光是能排出如此严整的队形,就说明这支军队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有严格的纪律,比他们见惯了的明朝地方杂牌军要强得多。从陕西来的闯军骑乘的马匹产自青海、河西、蒙古等地,也比湖广本地的马要好,唯一的不足就是火器太过匮乏。

    刘宗敏受封征虏大将军,统管天下兵马,总摄一切军政事务,晋爵为秦国公。大顺开国九侯中,除刘宗敏外,田见秀、谷可成、张鼐战死,李过、刘芳亮、袁宗第、刘希尧、刘世俊五人仍为侯爵,李过封兴国侯,刘芳亮封武安侯,袁宗第封靖远侯,刘希尧封山阳侯,刘世俊封巴陵侯。闯军主力之中封伯爵十人,党守素封兴平伯,辛思忠封榆林伯,刘汝魁封大荔伯,刘体纯封西平伯,田虎封绥德伯,张能封荆江伯,高一功封郧阳伯,牛金星封宝丰伯,宋献策封永城伯,陈荩封京山伯,其余诸将各封子爵、男爵。地方文职大体上按照明朝旧制不变,武职却改用大顺军的制度,因为明末的武官越封越滥,刘宗敏想遏制这种趋势,但是真把黄得功、郑芝龙这些人封成总兵又显得太不重视他们,所以干脆用权将军这个在明朝没有的官职。每省派驻一名权将军,统管一切军务,明朝的总督、巡抚一律召为阁臣。由于湖广太大,所以一分为二,高一功任湖北权将军,管辖湖广北部已经被闯军占领的地区,李过任湖南权将军,负责接收湖广南部未被闯军控制的地区。刘芳亮任江西权将军,袁宗第任四川权将军,刘希尧任广东权将军,刘体纯任贵州权将军,田虎任广西权将军。已经被清军控制的地区也就不装模作样地任命官员了,但是还被弘光朝廷控制的地区还是要争取的。义兴朝廷任命黄得功为江宁权将军,黄蜚为安庆权将军,黄斌卿为浙江权将军,郑芝龙为福建权将军,黄得功封靖南侯,郑芝龙封南安侯,黄蜚封南昌伯,黄斌卿封莆田伯,派人去拉拢他们。他们也没忘了敌后战场的兄弟们,宫文彩被封为嘉祥伯,还在陕北游击的李来亨受封三原伯。

    江西的接收最为简单,左镇覆灭之后,江西明军提起刘芳亮已经闻风丧胆,现在有了朝廷的圣旨,让他们接受刘芳亮的改编,他们都松了一口气。五月十九日,刘芳亮在士绅百姓的热烈欢迎之下和平地占领了南昌,江西各地望风归降。如今闯军已经取消了追赃助饷的政策,改行正常的税收,但是也不能忘了本,变得和原来的大明朝一样。刘芳亮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江西的三支势力上。

    第一支势力是棚民。顾名思义,就是在山中搭棚居住的百姓。棚民起源于元朝末年,有的是外来流民,有的是因为租税等各种原因逃亡入山的本地百姓。在元末之时,棚民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湖北一带,是元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力量。明朝建立之后,棚民有的被剿灭,有的被招抚。但是到了明末天下大乱之际,棚民又再次兴起,这一次,他们主要集中在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在南直隶、两广、湖广、四川、陕西、云贵等地也都有或多或少的棚民。其中以江西的棚民数量最多,情况也最为复杂。他们有的只是流民聚在一起求生,有的是从福建等地迁来的移民,和本地土著有矛盾,有的棚民依附于山主,与佃户长工无异,有的则是绿林人物。刘芳亮首先决定拉拢江西最大的一股棚民势力的首领刘文煌。刘文煌原本是泰和县一个大户人家的奴仆,因为不堪主人虐待,上山落草,拉起了上千人的势力,皆以红巾裹头,骁勇善战,官府不敢禁,甚至不敢上报,谁敢说自己治下冒出一支“红巾军”?刘文煌平素名声甚好,虽然做了土匪,但是只和豪绅富户作对,并不残害一般百姓。刘芳亮派刘汝魁去招抚刘文煌,刘汝魁也是造反出身,对刘文煌这样的人自然再熟悉不过。想当年,“皂鹰”刘汝魁也是绿林道中响当当的人物,他纵横天下的时候,刘文煌还在端茶倒水呢。刘汝魁没拿出大明制将军的排场,而是直接按江湖道的规矩与刘文煌盘道。刘文煌心悦诚服,与刘汝魁插香结拜。刘芳亮授予刘文煌果毅将军之职,命他招安江西各地棚民。由刘文煌出面,效率自然比闯军来做高得多了,大量棚民或者加入军队,或成为编户齐民。虽然棚民多不交税,但是他们也要受到山主的欺压,刘文煌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这方面着重下手,棚民只要加入民籍,就能成为自耕农,摆脱山主的控制,而闯军统治之后,废除了明朝的加派,派到各县的人员清理过去征税中的种种弊端,清理了一批欺上瞒下、损公肥私的胥吏和包税大户,百姓的税收负担比崇祯时期轻得多,故而加入民籍有利可图。天下棚户有百万之多,刘文煌能拉拢的当然只是一小部分,但这是个很好的开始,至少目前棚户不会成为闯军建立统治的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