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刘备救援徐州开始 » 第一百一十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

第一百一十章 世间安得双全法

    等待是最聪明的,也是最愚蠢的,不消过多解释。

    刘亨印象中所有以智略见长的成年谋士都已经下注了,除了荀攸和鲁肃。而荀攸的年纪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再往后拖太久,除非他料定自己能长命百岁。

    荀攸详细询问了关于刘备的种种事迹,从北海到琅琊、小沛,能说的左承祖都没有隐瞒。对聪明人,话不必说透,他们能从细微的表象中分析出事情的内核。

    荀攸手捻青须,把左承祖说的和自己这些日子各种渠道得知的中原局势一比对,脑海里飞快过了一遍,睁开了眸子。现在要说外人对刘备军的了解,他要算最多的那个了。

    刘备是愚蠢虚伪还是心怀大义,他不敢妄下定论,可这一举一动绝不是没有条理,似乎一切谋划都是围绕徐州在进行,这并不难看出。

    是刘亨的手笔吗?

    旦夕破黄巾十万,应是与黄巾连横,养虎为患,有尾大不掉之虞。

    诸城退兵,则是和臧霸结盟,以小博大,有主客颠倒之患。

    外客入堂,是同曹豹(或其他人)为敌,疏而间亲,将来恐里外勾结生乱。

    逼退曹兵,是跟曹操结仇,抱薪救火,日后畏死敌时时掣肘。

    这四步棋虽是破局之策,却也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谋划的出发点徐州如果不能落实,一切都是空谈。

    荀攸摇摇头,如果仅仅是这样,似乎及不上曹操和袁绍的谋划,再看看吧。

    ———————————————

    关羽得胜而归是意料之中的事,曹操在梁孝王墓中所得近半被留了下来,依照刘亨事先的嘱托,拿不下的,关羽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慢慢搬回去恐怕做不到,朱灵完全可以用反击刘备的借口出兵,所得算作缴获,盗墓的屎盆子还可能扣到刘备头上,关羽想的很清楚。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捉到曹纯,关羽虽然击伤了他,却被曹氏亲卫死命夺去。关羽奇怪的很,这群亲卫何以如此悍勇,似乎不像是普通部卒。

    管他呢?任务达成了。

    夏侯博不避矢石,亲自带兵到下游把剩下的那一小撮曹军吃掉了,也算将功赎罪了。

    关羽满意的很,这下陈群总说不出什么了吧?

    事实上,他低估了陈群的臭脾气。

    叙功论绩的时候,刘亨自然是理所当然的首功,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而排名第二的,关羽、夏侯博他们竟然说是陈群,如果没有他安抚百姓,筹措粮饷,此战也不会打的这么顺利。

    刘亨秒懂,这恐怕是刘备的意思,想给陈群戴个帽子,好让他放夏侯博一马。

    陈群板着脸,“功是功,过是过,小功安能抵大过?”

    颍川是韩国故地,法家思想发源地,当地士子无不受法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陈群的铁面无私,大抵也是如此了。

    刘亨知道和稀泥是不行了,干脆趁机在刘备军中确立法纪,完善军规,于是装作看不到刘备的眼色,任由陈群步步紧逼。

    刘备还是扛不住了,陈群坚持己见,刘亨默不作声,郑玄陈纪屡屡劝谏,两汉先祖在天有灵。

    他只能咬咬牙,下令除去夏侯博一切军职,免为徒卒,另杖责军棍十记,以儆效尤。

    命令一出,众将士无不骇然,夏侯博可刚刚立下功劳啊。连关羽都变了脸色,大哥这次来真的呀。

    伤痕累累的夏侯博被抬回军营,事先剥去了衣衫,后背血肉模糊,痛苦的呻吟引起一众士卒围观。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士卒们都在想,若是换了自己,会如何如何,这种幻想在士卒们中间很有市场。

    刘备现在又要面临另一个问题,夏侯博以身试法留下的珍玩怎么办?

    重新埋回去,不说正一肚子怨恨的士卒们愿不愿意执行这个命令?陈群那一关就过不去。

    这件事他之所以如此坚持,就是为了让这些东西有个合适的归处。一句不还了容易,陈群绝对不能接受。

    没关系,刘亨为刘备想好了办法。

    “长文,我倒是有个处理这些东西的办法,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听一听?”刘亨释放的善意让陈群有些无所适从,但他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原则。

    “元拙请说,不过有句丑话说在前面,若不把东西还回去,此事断断不能善了。”

    “不可。”关羽只说了这两个字。

    他脸色有些不好看了,夏侯博的事他就有些埋怨,陈群竟然还要得寸进尺。绝对不能还,否则夏侯博不是白白受罪。

    而且这件是单单是夏侯博的问题吗?他关羽没有纵容的罪过吗?是不是也应该卸下甲胄,在大庭广众之下受此屈辱呢?

    陈群怎么不干脆把我大哥也责罚一番呢?

    刘亨道,“还是不能还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还。”

    关羽和陈群脸色对比很明显,一喜一怒,一黑一白。

    陈群怒不可遏,“元拙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宽厚有余,法度不足,遇到这事儿只能抓瞎。

    刘亨摆摆手,“长文别急,先听我说。”

    陈群勉强按捺住怒火,心里却早已下了决断,倘若不能让自己满意,自己宁愿挂冠而去,也绝不迁延让步。

    刘备关羽也都投以期冀的眼神,盼望刘恒再出奇谋。

    “长文所求无非是物有所归,不得窃人遗物为己用,对吗?”

    陈群眉头一皱,觉得是这样,又觉得哪里不对,正要反驳,刘亨又道,“云长所求不过是物有所值,不愿意白白为此物牺牲士卒,是吗?”

    关羽想了想,缓缓点头,“正是此意。”

    “我有一策,可两全其美。”

    刘备喜道,“快快说来。”

    只有陈群还有点不信,世上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法子?

    “沛县是高祖龙兴之地,更有萧瓒候、舞阳樊侯、夏侯滕公、周绛候、平阳曹候等诸多从龙功臣。

    我意用这些珍玩于沛县建一祭台,上竖以诸臣雕像,中间供奉高祖皇帝灵位。

    一者,尊奉高祖和众多将相,既为天下士子立志于高台之上,也为玄德公揽贤于高台之下。

    二者,筑高台所剩可全部用于抚恤士卒,告慰烈士所需,鼓舞士气,尚武崇德。

    三者,这些珍玩既不用送回芒砀山,也不必担心会被滥用,长文和云长可以一同监督这笔款项的使用情况。”

    刘备抚掌大笑,关羽颔首表示同意,唯有陈群脸上还有些膈应。

    刘亨出言开解,“长文,就算你今日把这些东西全还了回去,难道日后曹孟德就不会重新再挖出来吗?与其让他用这些东西去组织士卒,还不如用来供奉高祖皇帝,你以为呢?”

    还真是这个道理,有一就有二,难保曹操不会卷土重来,陈群也被刘亨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