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西蜀奇侠 » 第五十二章 刺客

第五十二章 刺客

    盐政道衙门中,赵羡将变更盐制的文疏给谢黎一阅,说道:“谢大人,我欲以此上疏,奏请圣上。”

    谢黎仔细读了一遍,对赵羡道:“我们诛除恶官即可,何必改更盐制。自古变法,多有乖命。王介甫希世之异人,欲行非常之大事,尚毁谤及身。先人成制,祖宗遗法,一旦更张,不知为害之变,岂不谬哉。今变盐法,犹祛眉心之疾,而漏祸于肘腋。”

    赵羡原以为谢黎必定支持变更盐法,闻言变色道:“盐政之弊因其制度之不足,不更改盐制,仅除去贪官,不过隔靴搔痒耳。”

    谢黎沉吟片刻,叹气道:“盐政日靡,由人乱法而起,诛除首恶,亦能涤荡盐政。更改盐制,又生冗员,不知遗患几何。”

    赵羡微愠道:“谢大人,何故张口闭口就是遗患,自古为政,岂有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而成功者。”

    谢黎拱手道:“在下才薄识浅,赵大人莫怪。近日缉拿贪官,必能一鼓而定,整顿盐政或可收效。变法之事,谢黎必紧随赵大人示下。”谢黎感念赵羡救命之恩,虽不赞同变法,仍愿助赵羡成事。

    赵羡自然懂得,温言道:“且整顿扬州之事,变法容后再谈。”

    谢黎离开后,赵羡静坐观书,渐渐夜深。自到扬州,赵羡处理公务后,便在衙门中看书,从不应酬。

    倦意袭来,赵羡放下书卷,轻呷一口冷茶,准备歇息。一个黑影立在屋角,一动不动。赵羡却不惊慌,轻声问道:“朋友,你接连五日夜访,却不发一言,不行一事,目的何为?”

    那黑影走到灯光下,身着夜行衣,手提长剑,让人一望便知是刺客。刺客问道:“大人为何不怕?”

    赵羡轻声笑道:“我在明,你在暗,害怕应该是阁下吧?”

    刺客稍稍诧异,说道:“几年来,我刺杀的官员,有几十个,如你这般镇静的,却是头一个。但我知赵大人并无武艺,何以能如此?”

    赵羡道:“五日前,你便有机会出手,为何等到今日还不下手?”

    刺客问道:“这几日,你明明可以增派护卫,为何仍任由我出入?”

    “你我都在找答案,而答案你我又都清楚,何必再问?”

    “大人,果真不怕?”

    “我以为你我算是半个知音,现在还要讨论这个问题?”

    刺客“刷”得拔出长剑,直指赵羡,道:“我剑法极快。”

    赵羡闻言便端坐书桌前,直直看着刺客。剑尖缓缓抖动,映着灯,闪着光。

    “以你的剑法可算得一等剑术高手吗?”

    “取你性命绰绰有余。”

    “我赵羡到此,何惜一命?”

    刺客猛得回剑入鞘,问道:“算得一流高手如何,不算得又如何?”

    赵羡道:“我在军中亦有时日,颇识人武艺优劣。这几日见你轻功虽不及武将军耿毅,但也远超贾源郭泰等人。以你之武艺,报效朝廷,也可得重用,何必为此等刺杀之末技。”

    刺客笑道:“大人毫不自谦,在你麾下效力便算是重用了吗?我虽为刺客,但来去自如,飘然天地之间,毫无挂碍,快活赛神仙。”

    赵羡问道:“是家中已无人挂念,还是有家回不得?”

    刺客大怒,又抽出长剑,喝道:“哼,狗官,死期将至,还敢在此饶舌?”

    “我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更是毫无挂碍。”

    “那今日休怪我手下不留情!”刺客说完,仍立在原处。

    “你既无心杀我,我便开诚布公。做我的护卫,为朝廷效命,与赤奴、垩儿一同。你之前所犯之罪,权且一笔勾销。如何?”

    刺客尚在疑惑,只见两人自窗外闯入。原来赤奴和垩儿早伏在近前,以护卫赵羡周全。

    赵羡道:“我不管你之前如何,自今日起,你便叫墨行,过往一切皆让它烟消云散。”

    随后几日的扬州,不少盐政漕运的官员被捕。魏乾忙赶来扬州城,拜访赵羡。赵羡知其来意,却不愿与之冲突,便令侍从回应。侍从说道:“赵大人得皇上召见,急需回京,即刻启程,魏大人可在船上同行叙话。”

    魏乾只好随赵羡一起登船,北上而行。天气极佳,船借风力,一路疾行。

    二人坐在船中,相对饮茶。

    魏乾道:“赵大人此番抓了不少盐政官,到底为何呢?”

    赵羡笑道:“这些官员乃谢黎谢大人所抓,和我赵某无关。这谢黎此次受皇命整治盐政,搅得扬州大乱,可别立功的是他,遭人非议的却是我赵某。”

    魏乾不知赵羡是不是在装糊涂,只得道:“谢黎乃是赵大人保荐,不然他焉有性命出得御林军大牢,自然官场皆以谢黎在赵大人麾下。”

    赵羡摇头道:“我此次来扬州,乃为筹措剿匪的军费。”

    魏乾双眼一亮,问道:“赵大人收获如何,可筹够军费,何时发兵剿匪。上次川逆大闹长安,幸亏得赵大人和我们神箭营死守朱雀门。否则就要出大乱子了。”

    赵羡道:“发兵之事,乃军国大事,我岂能随便议论。枢密院定了方略后,我们不过供皇上驱遣而已,哪里敢问这么多。”

    魏乾知赵羡素来谨慎,不然怎么将名字由“君羡”改为“羡”。

    一时间,二人都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