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南宋寻人奇事 » 第三章 神神叨叨的孩子

第三章 神神叨叨的孩子

    西南边陲之地,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伍城。

    伍城虽然以城命名,实际上却很小,跟平常乡镇差不了多少。

    伍城虽小,但风景秀丽,四周被岩石山岭环抱,西岭一帘瀑布倾斜而下,聚水成湖,湖溢成河,静水流深,蜿蜒而去。

    城中一条数百米的大理石街道贯穿南北,南起小镇入口的石牌楼,直抵北岭崖底的老祠堂,石街两旁都是古朴的宅院。

    身处其间,仿佛穿越到了某个古朝的小镇。

    此时,伍夏兰正沿着伍城的石街向祠堂方向缓步走去。

    跟秦天签了协议的第二天,她就回到了伍城。

    她是伍城人,在伍城出生,在伍城长大,她对伍城有着极深的感情。

    她熟悉伍城的每一砖每一瓦,认识伍城的每一家每一户。

    她微笑着跟街上的每个人问好,大家也都亲切地对她报以回应。

    快到祠堂的石街是段上坡路,上到坡顶就是伍城的祠堂。

    祠堂背靠北岭,面朝小湖,湖上架桥,与石街联通。

    伍夏兰站在桥边,目光沿着石街俯瞰伍城。

    “当年的伍城比现在大多了,不过……远没有这么整洁、漂亮……”

    “那些房子很气派……我们住的多是茅草屋、泥胚房,后来才盖了些青砖瓦房……”

    “人口少了很多……只要过得好就行,当年死了多少人啊……”

    “挺好……一切都挺好……”

    “老祖奶奶,你怎么了?怎么好好地说这些?”

    “没事,就是觉得……伍城现在这么好,官人要是在世的话……”

    “哎呦!吓死我了!”

    从祠堂埋头出来的老头,差点撞着伍夏兰,摇摇晃晃地站稳脚,上下抹着胸膛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

    “兰兰,你说你一个人在祠堂门口唠唠叨叨什么呢?冷不丁地吓我一跳。”

    伍夏兰眼里闪过一丝慌乱,闻言急忙上前挽住他的胳膊撒娇。

    “三爷爷,您自己不看路,反而怪人家!”

    “哟,还倒打一耙?是三爷爷错怪你了?”

    “本来就是三爷爷没看路嘛!”

    “好、好,是我没看路……对了,兰兰,你说你这一毕业,非要在临安开什么诊所,离家大老远的,也没个人照顾,要我说还是离家近点好。”

    “我都这么大了那还需要人照顾!再说了,咱们祖上就是临安的,在那儿不跟在伍城一样嘛。”

    “那都过去多少年了……这次在家多住几天,等你诊所开业了不是说回家就能回的……晚上来家里吃饭,三爷爷给你做几个好菜,都是你喜欢吃的。”

    “嘿嘿,三爷爷……我就喜欢吃您做的菜。”

    老头走远了,摇着头暗自感慨了一声:“多好的孩子啊,唉……”

    等三爷爷走远了,伍夏兰也长呼了一口气。

    “幸好没被三爷爷发现。”

    “兰兰……我该回去了。”

    “嗯……什么?您、您要回哪里?”

    “这里……不是我的家,也不是……我生活的时代,我想回去了……”

    “老祖奶奶,您可千万别这么想!这里是伍城、就是您的家!”

    “不!这里没有我的官人、没有我的小弟、也没有我的孩子……这里不是我的家……”

    “老祖奶奶……”

    “兰兰,你听我把话说完。跟你来这个时代,能亲眼看到你们过得很好,我很知足、很开心,我想……你老祖爷爷在九泉之下知道的话……肯定也会很开心的。

    但……我想就是他也不希望你活在俩个人的世界里,每天战战兢兢的,哪怕只是跟我说说话,别人都认为你不正常……这不是他想看到的,也不是我想看到的。

    每个人都是她自己,都应该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苦难也好、幸福也好,都应该自己亲身去经历一次,这样的人生才是真实的。

    ……我以后不会再来了,也希望……你以后不要打扰我的生活了,好吗,兰兰?”

    “老祖奶奶……”

    “兰兰,找个爱你的男子,结婚、生子,开开心心地过日子,真实的生活远比你想象的要幸福、要有滋味!相信我,老祖奶奶不会骗你的。”

    “可……我舍不得让您回去……”

    “傻孩子!在伍城住段日子咱就去临安,老祖奶奶陪你去找小秦大夫……”

    “找他干嘛?我不去!我现在肠子都快悔青了,我当时怎么就那么冲动呢?一下跟他签了好几万块钱的合同!老祖奶奶,您当时怎么就不拦着我点呢?”

    “兰兰,你有没有觉得小秦大夫很……亲切?”

    “好像是有那么一点儿,感觉他很……面熟,就跟在哪儿见过似的。”

    “或许……这就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吧!”

    “老祖奶奶,您说什么呢呀!”

    “脸都红了,好了……我不说就是了。兰兰,陪我去祠堂转转吧,以后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伍夏兰落寞地走向祠堂。

    伍城的祠堂呈三路四进式布局,祠门、仪门、中堂、祖堂由南向北依次延伸。

    伍夏兰抬头看了一眼祠门上的匾额,缓步走了进去。

    “祠堂呢一般都是一姓一祠,伍吴两姓共祠肯定是远卓的主意,这孩子从小主意就大……”

    仪门为四柱三间庑殿式屋顶结构牌坊,白砂岩石砌筑,石雕繁复精美。牌坊正面书“兼善普济”,后刻“勤俭有道”。

    伍夏兰看了看牌坊的正面,然后走到了背面仰望着仪门。

    “官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个小痞子……很无赖的,是跟我成了婚、有了孩子后才变得刚正上进的,但我知道官人的心一直都是很善的……”

    伍夏兰走到中堂正门前,眼神划过正门上悬着的“济善堂”贴金牌匾,默念着两侧的门联不由失神。

    “乐善有恒塑无量功德,勤俭无疆致源远流长。”

    “老祖奶奶,中堂的这副门联是陆游题写的吗?”

    “……不是……这是官人建立伍城时定下的家训……陆先生比官人大了45岁,那时陆先生已仙逝多年了。”

    “怪不得没见您在诚志里记载……什么?这也是老祖爷爷写的?”

    “嗯,官人虽没读过书,却是很有灵性的。他杂七杂八的知道的不少,这两联家训便是他凑出来的,虽然上下两联不是十分对仗,可官人能凑出这样的两联也着实不容易。”

    “嗯、嗯,老祖爷爷是最棒的!”

    “你这孩子……就你嘴甜!不过……官人确实个是有大智慧的人,伍家的班辈也是官人定的,小宝觉得确实不错,也将我们吴家的班辈改了……”

    “真的?您瞧瞧:世承远国佑志传华夏恩文孝德泽英善炎黄……这班辈排得多好!您也没在城志里记载,我一直以为是您排的呢。”

    “随意更改班辈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我想拦都拦不住他俩,哪会记下呢!”

    “嘿嘿……他俩在一起可没少给你添麻烦!”

    “……是我给他们添麻烦了……”

    “……老祖奶奶,咱就不进祖堂了吧,要不您看着老祖宗和您……的牌位,又该伤心了。”

    “好……吧。”

    伍夏兰从祖堂与中堂两侧拖廊下来,停在了一座汉白玉人物石雕前。

    一般来说,雕刻的人像都是相貌堂堂、仪表庄重,而这座石像看上去却有些吊儿郎当,置于祠堂总是有些违和,与祠堂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看到这座吊儿郎当的石像,泪水止不住地从她眼中流了出来。

    伍夏兰扶着石像慢慢蹲下来,泪眼婆娑地盯着石像底座上镌刻的两行楷体小字。

    “伍十六”

    “1170—1256”

    她伸出纤纤玉指,沿着笔画笔顺慢慢抚摸石像底座的两行楷体小字,泪眼朦胧中仿佛充满深深的爱意与无限的追忆,樱唇贝齿间发出了一声深情的呼唤。

    “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