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九州降魔驱鬼录 » 第二十六章 大叔

第二十六章 大叔

    “等等!”白袍少年只听背后传来一身低喝,不用回头都知道说话的人带着三分怒气。

    这一声低喝把打盹的小二吓了一个激灵,茫然地擦着口水,不知道哪来的嗡嗡声。

    白袍少年转过身来,就见到他口中的“大叔”质问他:“你叫谁大叔呢?”

    白袍少年有些懵逼了,不知道眼前的“大叔”为什么会突然发怒,他见对方的年纪比他大,客气地称呼他一声大叔,这有什么不对的吗?

    白袍少年两个大眼睛呼扇呼扇地盯着“大叔”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犯了他的什么忌讳,半天没敢言语。

    重九绕过桌子走到白袍少年的身边,将一张大黑脸凑到他眼前,大声控诉道:“看清楚了!我才十六岁,跟你一般大的年纪,怎么就变成大叔了?”

    白袍少年似乎被重九的大黑脸给吓住了,身躯不由得往后仰去,仔细端详了半天,一张俏脸通红,确实是自己搞错了,眼前的“大叔”确实是个少年,只是脸黑,所以看错了年纪。

    他身后拎着茶壶的绿袍少年,见白袍少年受到威胁,不仅没有上前帮忙,反倒是没心没肺地掩嘴偷笑,重九身后的李灿更是趴在桌子上发出“哼哧哼哧”的怪声。

    掌柜和小二也是在一旁偷偷发笑。

    白袍少年愣了一会才偷偷地翻了个白眼,你自己长着一张大黑脸,身材又是长得高马大的,谁能看得出来你才十六岁?你自己长得这么着急,怪我喽?凶什么凶嘛?

    “误会,误会!都是误会!我这个表弟看起来确实长得老成了一些,不怪公子你会认错,来来来!坐下来说话。”李灿强忍住笑声出来打圆场。

    怒气冲冲的重九被李灿拉着坐了下来暗自生闷气,两位少年也跟着坐了下来。

    “在下李灿,这位是我的表弟重九,不知二位公子如何称呼?”李灿的年纪稍大,处世圆滑一点,着力化解双方的尴尬。

    “原来是本家兄弟,不巧在下也姓李,单名一个淇,这位是我的随从李艺。钟兄弟,方才多有得罪,还请见谅。”李淇抱拳拱手介绍了自己和身边的李艺,向重九致歉。

    重九拱手回礼,闷声说道:“我不姓钟鼓的钟,我姓重,轻重的重。”

    显然重九还是有些怨气的,当面纠正了李淇的错误。

    李淇见自己又听岔了人家的姓,更加不好意思了,连声道歉:“实在抱歉,重兄弟的姓倒是少见,在下才疏学浅,贻笑大方了。”

    重九见李淇逐步退让,不好继续咄咄逼人,他本就不是小气的人,于是放下怒气说道:“无妨,无妨,钟与重本就相差不大,按少侠的长安口音读来都一样,是我莽撞了。”

    两人本就是少年意气之争,来得快去得也快,两个人相互谦让,再加上李灿的插科打诨,很快就称兄道弟地熟稔起来。

    聊着聊着,两拨人突然发现,原来对方也是菜鸟,互相都打着通过对方打探东市消息的主意,这才有意结交,没想到两拨人里一个内行的都没有。

    四人互相对视,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弄得在一旁看着的店小二还以为来了四个神经病。

    四个人都是菜鸟,谁也别笑话谁,人一多也就不怕被人笑话了,于是李灿招招手,示意小二过来:“小二哥,劳烦跟你打听个事?”

    “客官,您请说。”小二颠颠地跑过来,低眉顺眼地说道。

    酒楼饭馆的跑堂小二的消息很是灵通,经常兼职回答客人的问题,客人一般也会打赏些钱财,这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因此店小二见有赚外快的机会,怎么会不热情服务?

    “我来问你,不是都说长安的东市最是繁华么?怎么街上闲得都能逮麻雀了?”李灿指着门可罗雀的东市,不解地问道。

    “好教客官知道,不是东市不热闹,而是诸位来早了,诸位等过了巳时再看,怕是在街上转个身都难。”小二回答道。

    “还有这等说法?做生意不都是要赶早么?等过了巳时也不怕耽误了买卖。”重九奇怪地问道。

    “几位客官是外乡来的吧?”小二的言语中带着几分京城人的骄傲,不等几人回答又接着说道:

    “长安城与别处不同,京城里达官贵人众多,一般早晨都是要上朝或是坐堂办公的,只有下午才能稍微宽松一些。东市的主顾不来,这买卖如何做得起来?于是东市也就慢慢形成了中午开市的规矩,从午时一直要热闹到隔日鸡鸣时分,常来的老主顾们更都是白天睡觉,晚上才出来消遣的。”

    小二口中的老主顾说的就是那些整天闲着没事架鹰遛狗的清贵人。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里面还有这个讲究。

    小二回答完问题,就一直站在边上,又给众人添了一回茶水,在一旁垂手伺候着。

    最后还是李灿看出点什么来,服侍他的小厮讨要赏赐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不时地在他身边晃悠,格外殷勤地嘘寒问暖,于是从袋子里摸出了五文钱递给店小二。

    店小二不着痕迹地将铜钱抹进袖子里,动作很娴熟,看来没少干这样的事。

    店小二得了赏赐,高兴地见眉不见眼。

    大乾这些年风调雨顺,粮价不高,五文钱可不算少,都能到买一斗米了。

    往常客人也就打赏个一两文钱,喜出望外的店小二得意忘形起来,主动说道:

    “几位客官是大善人,看衣着也是富贵人家,请听小人一言,正经吃饭还得去东市里最大的酒楼太白楼,据说太白楼新请了一位大师傅,有一手料理鲀鱼的绝技,几位客官要是想尝鲜,可得早早地去定下位置来。”

    四人虽然对太白楼很感兴趣,也想去尝尝所谓的鲀鱼,可是这不妨碍他们诧异地看着店小二,不由得露出鄙夷的神色,他们家也是开饭馆的,哪有把客人往别家介绍的道理,这不是吃里扒外吗?

    店小二见四人目光有异,心中暗骂自己多嘴,偷看了一眼站在柜台里的掌柜,更加小声地说道:“本店的东家心太黑,菜品陈旧不说,还以次充好,小人不愿见到几位大善人上当受骗,更不愿回头宣扬出去,败坏了我们长安店家的名声,这才好心提醒各位。”

    四人一听还有这样的内幕,不疑有假,赶忙会了茶钱,出门寻找太白楼去了。

    其实这家店菜品陈旧不假,但以次充好还不至于,真要是吃坏了人,市署的人可就要上门来找麻烦了。

    根本原因是店小二昨天端茶倒水,一直忙到三更时分,没睡几个时辰就被喊起来开门营业,正是一肚子起床气呢,于是便使了个坏,把客人赶到别的地方去,这样他就能多休息一会了。

    重九四人从小饭馆出来,果然如店小二所说,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酒肆、文玩古董行、绸缎行等等陆陆续续地开始开门营业。

    与别处做生意的不同,这里经营的货物大多华丽珍贵,店家也很少吆喝,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都是轻声交谈,少了一分市侩,增了一分京城特有的雍容。

    重九和李灿何曾见过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华贵之物,见到开门的店家都要进去观赏一番,而李淇和李艺这是对勾栏瓦舍中传来的断断续续的丝竹声更感兴趣,可惜大都还没有营业,他们只能隔着墙想象一番。

    逐渐热闹起来的东市令人流连忘返,四个人走走停停,直到巳时过半,才向路人打听到了太白楼的所在,匆匆地往太白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