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魏皇本纪 » 第六章 得知真相

第六章 得知真相

    此时的皇甫康正坐在殿中一副优哉游哉的模样。一旁侍立着几个小太监。

    姚重禹看着皇甫康一脸轻松的模样,猜到了姚重喆可能出了血本拉拢这位禁军大将军。

    过了不多时,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和姚重禹年纪相仿的青年男子走进殿来。

    只见那青年男子面容与姚重禹有几分相似,但是相较姚重禹这个男子长相更为阴柔,五官也缠绕着一股阴郁之气,眉头总是郁结在一起,总体概括就是一脸苦相,满面愁容。就因为他的长相姚玄景从小一直不喜欢这个宫娥生的儿子。

    姚重禹自然认出了这个男子:姚重喆!

    姚重禹登时感到怒火直冲天灵盖,他之所以沦为现在这副模样全拜眼前这位所赐。

    他毫不犹豫地上前试图掐住姚重喆的脖子,可无奈的是他的双手一如既往地从姚重喆的身体里穿了过去。

    但这次好似与往常不同,姚重喆感到一阵阴风袭来,他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殿下可是身体有恙?”在姚重喆身后的杨忠说话了,他不愧是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的随侍太监,察言观色的本事一流。

    “无妨,只是忽然觉得有风吹过,近日天凉可能不甚受风了罢。”

    “来人呐,去取炭炉来点上,怠慢了桓王殿下当心脑袋。”

    “是。”身后几个小太监很快就出门去取炭炉了,不多时便取来了几个炭盆在大殿周围点上了。

    炭炉一点屋内的温度直线上升,汗水很快从皇甫康的鼻翼上往渗了出来,这位禁军大将军可谓是养尊处优,心宽体胖,即便现在是秋日也只是穿着一件薄衫,看来皇甫家不愧是将门世家。

    姚重喆当先开口了:“想必此时襄王已经伏法,此事还要多谢皇甫大将军了。”

    “哪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当不得殿下夸赞,殿下能想起我这个老匹夫那是给我皇甫康面子,老臣感激不尽。”

    这位皇甫将军今年四十有一了,他的长孙今年才不足岁,他帮姚重喆也不见得就是完全为了自身的权柄地位,这位皇甫家的四公子年轻时向来是以胸无大志贪图享乐在京中闻名的,可奈何他的父兄尽数死在了战场上,皇甫家的大梁便落到了他这个浪荡公子肩上。

    世家子弟就是这样,家族既是助力也是负担,重振家业这简简单单四个字不知害死了多少青年才俊。

    “皇甫将军放心,只要朕在位一日皇甫家必恩荣不绝。”

    姚重喆还未登基尾巴已经翘起来了,不过他已经扫平了他登位的主要障碍,姚重禹身死,姚重均被幽禁。

    大魏太子早亡,继太子后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那位秦王殿下姚重彦也折在了天圣八年那场征讨鲜卑人的大战中。姚玄景剩下的两个不怎么成器的儿子早早去封地就藩去了,姚重喆是因为姚重禹向姚玄景求情这才至今未被就藩,姚重禹想到这肠子都悔青了。

    “老臣多谢殿下了。”皇甫康显得很是高兴,看来姚重喆的允诺便是待他上位后保证皇甫家恩宠不衰,门楣不落。

    姚重喆是那种早早被排除在夺嫡圈子之外的边缘亲王,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名士投奔他,他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班底,所以这就注定了他只能笼络现在手握重权的那部分大臣。

    皇甫康很快告辞离开,杨忠挥手屏退了左右,麟德殿内只剩下了杨忠和姚重喆,显然这二人要说些不为人知的东西,姚重禹站在二人中间细听这二人要说什么。

    “本王能夺得大位还要多谢杨公公,公公放心,这大内总管的位子总归还是公公的。”

    “这是哪里的话,老奴一介阉人哪里敢恋栈不去,殿下尽管安排,老奴都听殿下的。”

    杨忠当真是打算事了拂衣去吗,当然不是了,他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来矫诏可不就是舍不得他屁股底下那个位子吗。

    权力如同蚀骨的毒药,一旦沾上便再难摆脱,为了权力父子相残,兄弟阋墙是常有之事,杨忠在这件事里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啊,姚重禹暗暗想道。

    “杨公公客气了,此事你出了大力,本王岂是那忘恩负义之辈,还望杨公公多多引荐自家晚辈,本王好提早重用。”

    “哈哈哈,殿下,哦不,陛下客气了。”

    “哈哈哈..”杨忠显然搔中了姚重喆的痒处,他不由放声大笑,眉间的郁气都减去不少。

    姚重禹对这两个人互捧臭脚的操作实在是嗤之以鼻,他不由皱了皱眉,走上前狠狠一掌向姚重喆脸上扇去。

    果不其然姚重喆又哆嗦了一下,杨忠关切地问他有什么不适,他摆了摆手,自家人知自家事,姚重喆感觉自己并没有感染风寒的迹象,他不由想起了姚重禹刚死没两天,又联想到了宫城内的种种阴私传说,不由打了两个冷战。

    是的,姚重喆从小就是多疑且少断,做事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又没有承担错误的勇气,说的难听一点,此人没有男子气概,素来为几位兄弟所不喜,所以大家一致排挤他,得到了姚重禹的帮助他的境况才好了不少,姚重禹哪里知道自己做了一回东郭先生,他若早知道姚重喆是一头喂不熟的狼当初就联合几个兄弟下手除掉姚重喆了。

    两人接下来的一番交谈才让姚重禹彻底明白了内情,原来这件事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参与:右相夏恂,官拜中书令,太子太傅,文官集团之首。

    仅仅有宦官和十万禁军的支持是不足以让一个没有根基的亲王顺利登位的,大魏的权力中心永远少不了读书人。

    所以姚重喆想要登基是一定要拉拢一个在文官集团中极有分量的人来支持他的,正好中书令夏恂到了致仕的年纪却放不下权柄,二人在杨忠的撮合下一拍即合,夏恂支持姚重喆登位,姚重喆则让夏恂在中书令的位子上坐到去世。

    权之一字害人不浅啊,姚重禹听到这里不由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