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贤君 » 第二十二章 挑拨离间

第二十二章 挑拨离间

    听到“母仪天下”四个字,武顺某根弦被触动了。

    曾经她也想过,但距离太过遥远,就算李治同意,武后那关也过不了。

    “道长的意思,妾身不太明白……”

    不知不觉中,武顺已经放低了姿态,叶法善不动声色,继续解释道:“武家三女,为何只有那位鹤立鸡群,姐妹三人皆姿色出众,为何命运却截然不同。”

    叶法善虽然没有明说,但却在不停地暗示,武顺原本就不服武后,此时不由得被挑起心气。

    “是啊,凭什么她是皇后,我是个寡妇……”

    “夫人知道知道,如果夫人今天没来,很有可能活不过冬天!”

    这句话可谓是语出惊人,但叶法善也留了个心眼,他没说是哪年冬天,这是江湖手段,也许是今年,也许是二十年后。

    但常人的思维下意识认为是眼前,所以武顺吓了一跳。

    “什么!”

    “不过夫人莫慌,正所谓凤凰涅槃,一旦熬过去,就会重获新生,凤鸣九天!”

    武顺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也受家庭熏陶,听懂了话里的含义,不由得心中激动。

    “难道,我……”

    “先生此言当真?”

    武顺有些不确定,抬头看向叶法善,只见叶法善一脸严肃:“此时关乎大唐国运,贫道岂敢胡言,况且天机不可泄露,不是为了大唐百姓,芸芸众生,贫道又岂会说这些!”

    上升到国家高度,可信度立刻不一样了,虽然他没具体说,但话外之音还是有的。

    “道长的意思是,媚娘她……”

    叶法善闭上眼睛,默默点了点头。

    武顺心里一惊,已经联想到一些事情,李治的情况不是秘密,很多国事都是武后决定。

    虽然现在没有慈禧太后,但吕雉她还是知道的,不过她绝对想不到,她那个妹妹更厉害。

    后宫干政,本来就是大忌,此时她不是皇后,自然不会向着皇后说话。

    “道长,那我该怎么做……”

    叶法善睁开眼睛,看了看外面,低声道:“如果贫道没猜错,皇后已经对夫人起了杀心,夫人接下来一定要小心。”

    “杀心?我可是她姐姐啊!”

    “那夫人把她当妹妹了么?”

    这句话可谓诛心,一下子点醒了武顺。

    “是啊,身处宫闱之中,如果心慈手软,她早被废了!

    无论是王皇后还是萧贵妃,又或是长孙无忌和上官仪,不全都被她灭了。”

    想到武后对他们的手段,武顺就不寒而栗,而且叶法善说的没错,她从来没把武后当妹妹。

    想到这里,武顺突然跪下,叩首道:“还请道长救我!”

    叶法善心中叹了口气,挣扎了片刻伸手去扶武顺,武顺抬起头,楚楚可怜地看向他。

    叶法善心中反感,同时也有些无语,因为这一幕被李贤猜中了!

    武顺身为女人,唯一的资本就是自身,贺兰家风气不正,做出什么事也不奇怪。

    “夫人不必多礼,贫道已有一计,只要夫人听我的,可保夫人平安无事!”

    ……

    观文殿,李贤放下书,起身来到门口,望着天空。

    李淳风抬头看向他,知道他在想什么。

    “周王殿下,时辰到了,可以休息了。”

    李显此时正低头对着一道算数题发呆,听到这话如蒙大赦,立刻起身行礼。

    “多谢先生,李显告退!”

    说完直接跑出大殿,李淳风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时心里在想:“还好太子和沛王贤明,否则大唐后继无人啊!”

    紧接着他又皱眉,太子贤明在外,不出意外的话,必定是下一任皇帝,而且名正言顺。

    不过李贤貌似也不错,小小年纪心思缜密,智慧天授,智近乎妖,也是储君之资。

    将来如果让他选,这该怎么选,他只是个太史令,这段历史他又该怎么记录呢?

    就在二人出神之际,忽然听到噼里啪啦地声音,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阴云密布,豆大的雨滴从天空落下。

    “下雨了……”

    一直到傍晚时分,武顺才从凌空观出来,只见她神情黯然,眼神里还有些幽怨。

    静室之中,叶法善好不容易平复心情,可平静之后,心中却是骇然。

    “竟然被沛王猜中了!”

    他之前的说辞,其实都是李贤写好的,若是传出去,根本不会有人相信。

    对于宫里的事,叶法善并不了解,甚至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然而谁能想到,堂堂韩国夫人,当今皇后的亲姐姐,竟然……

    不得不说,武顺还是有魅力的,要不是他修道多年,恐怕已经被她得手。

    这一切都被李贤预测到了!

    “袁先生当年推演未来,新泄露天机而折寿早逝,但他却没算到这个变数。

    如今佛、道虽然平静,可暗地里明争暗斗,佛家隐约压我教一头,我若是扶持那位皇子登上帝位,我教必然大兴!”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叶法善能成为后来的天师,说明他也不是真的无欲无求。

    有了李淳风搭桥,李贤算是多了位帮手,只不过他这群人都是些杂牌军,真正的大人物没有。

    如今消息已经透露给武顺,办法也已经告诉她了,只要她不是太笨,就可以保护自己。

    天黑之后,叶法善来到李淳风府上,二人在书房密谈。

    李淳风:“如何,那位可去了?”

    叶法善点头:“殿下神机妙算,她真的来了。”

    听到叶法善说李贤神机妙算,李淳风总觉得有些可笑,他们二人都是道家真人,竟然不如一个孩子。

    “如此甚好,其实仔细想想,那位也的确有些过了,听说这次封禅,陛下有意让其亚献。”

    “什么?亚献?封禅大典关乎社稷,与天地沟通,岂能让一个女子……”

    说到一半,叶法善的声音低了下来,其实这次回洛阳,就是想参与封禅大典的。

    李淳风摇了摇头:“我们都知道,奈何陛下同意,朝中有大臣打算上书,可又怕她……”

    上官仪尸骨未寒,只因上书废后,结果男丁尽数被杀,只留孤儿寡妇在掖庭宫。

    眼前的例子就很吓人,此时谁还敢触那位的眉头,李淳风只是个太史令,他只负责修史和制定历法,不想掺合太多。

    只不过李贤突然找到他,并且搬出了袁天罡,再加上李贤的确不凡,李淳风这才决定出山。

    正所谓大隐隐于朝,其实李淳风也是有才华的,只不过他的心思没在这上面,或者说太平盛世用不到他。

    如今天下有变,正是施展才学之际,哪怕他年龄不小了,但雄心还在。

    第二天早上,李贤来到学堂,李淳风也来了,对他微微点头。

    从外人看,二人好像是在交流,可李贤心里清楚,这意味着成功了。

    好不容易熬过一上午,李贤回到住处开始思考,有一个武顺还不够,他必须继续找帮手。

    最近他也从李淳风那里了解一些,如今满朝文武之中,能和武后抗衡的没几个。

    然而这些人不是保持中立,就是不在朝中,就比如大将军李積,此时正在边关打仗。

    李贤知道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而且武后之所以有今天,背后少不了皇帝的纵容。

    那么多老臣都败了,他们看的很清楚,在他们看来,只要做好分内的事,等太子继位,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如此一来,李贤真的不好找帮手,而且那些大臣也不会搭理他,他的秘密也不能轻易暴露。

    “李淳风本来就有秘密,所以不会说出去,其他人未必会相信我,反而会引起武后的警惕!”

    一个个人名在脑海中浮现,同时回忆历史,忽然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