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贤君 » 第二十四章 暗中谋划(下)

第二十四章 暗中谋划(下)

    杨炯说完,在场三人都是一愣,就连王勃也没反应过来,他还在措辞。

    “这首诗是我这位兄弟所作,可以送给你们,但我们有个条件,我们想为兰儿娘子赎身!”

    “什么?”

    假母又是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而兰儿则是一脸震惊,以为自己听错了。

    她原本是良家女,十岁时家道中落,结果被卖到这里,因为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所以连官伎都不算。

    经过六年的培养,如今刚刚有了些名气,假母对她花费了不少心思,打算用她赚钱的。

    兰儿原本已经认命,最起码在这里她还算衣食无忧,没想到今天竟然有人要替他赎身。

    “假母,开个价吧,实话告诉你,我家主人缺个侍女,普通女子他还看不上,所以命我们外出寻找。”

    杨炯到底还是脸皮薄,最终把锅推给了李贤,假母此时也明白了,这种事并不罕见,侍女其实只是个托词。

    有很多大人物看上某个女子,却又不方便出面,于是就会为其赎身,然后来个金屋藏娇。

    “原来如此,只是兰儿是我从小带大的,和我情同母女,我这实在有些舍不得……”

    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商经历,二人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听出了假母话里的意思。

    “一千贯!”

    王勃直接报价,假母微微一笑:“这些年养这个女儿,花费实在不小……”

    “两千贯!”

    王勃又加了一倍。

    假母有些心动,但看二人的样子,好像还没到极限。

    “二位郎君,我本打算让兰儿替我赚钱的,现在她都没接几个客人,我实在是……”

    “杨兄,我们走吧,去别家看看。”

    “好。”

    二人说完起身就要走,假母赶紧拦下,忙道:“五千贯,五千贯我就同意!”

    二人对视一眼,杨炯开口道:“最多三千贯,再多我们就去找别人。”

    看着自己像货物一样,被人讨价还价,兰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无可奈何。

    看着王勃二人,兰儿有些好奇,他们的主人是什么人,这种事为何让两位少年来办。

    三千贯的价格,显然没有达到假母的预期,可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之后不一定有了。

    犹豫了许久,假母看向那首诗,心里做出了决定。

    “不知这首诗……”

    杨炯看向王勃,王勃点了点头:“这诗正是某所做,你们可以吟唱,但不能说出我。”

    假母听到可以唱这首诗,叹了口气:“也罢,什么时候交钱。”

    “稍后会有人送来,兰儿娘子先和我们离开,看到钱再交换契书。”

    至此人算是找到了,二人都松了口气,三千贯可不少了,几乎掏空了他们现在的积蓄。

    好在食为天的生意不错,商队也有了雏形,根据李贤的指示,他们第一批货物贩卖的是茶叶。

    虽然茶叶现在还不算普及,但李贤教给他们一种新的喝茶方法,那就是炒茶泡茶。

    只是他们现在还不太习惯,但对于一些物资匮乏的地区,这种方法无疑方便许多。

    推广普及需要时间,高端客户还是以煮茶为主,但普通百姓对于方便的泡茶,也许更受欢迎。

    现在二人的家族已经开始实验,炒茶虽然有一定的工艺,但难度不是很大,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把兰儿带到食为天,兰儿有些惊讶,原本以为长安这家风生水起的饭馆是王家和杨家开的,没想到背后还有主人。

    第二天早上,三千贯钱送到了平康里,拿到了兰儿的卖身契,二人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接下来只需要护送到洛阳。

    “杨兄,这里就交给你了,殿下那边缺少人手,我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好,路上保重。”

    二人道别后,王勃带着兰儿前往洛阳。

    ……

    洛阳,太史府。

    李淳风、叶法善、李贤三人坐在屋内。

    “我的计划都听明白了吧,那些游侠一定要守口如瓶,事成以后立刻离开洛阳。

    叶真人的假死药准备好,所有人都必须保密,一旦泄露将万劫不复!”

    要说李贤的这次计划,可谓是十分复杂。

    利用女人对付贺兰敏之,彻底让武氏姐妹反目,这也只是个开始。

    李贤的真正目的,是要借助武家的力量,来给武后下绊子。

    封禅大典在即,武后想要成为亚献,德行上就不能有亏,所以贺兰敏之只要有一点错,武后就无法包庇。

    而叶法善已经搭上了武顺那条线,她一个弱女子想要争宠,她自身实力是不够的。

    但武家不仅仅只有她们姐妹俩,外面还有四个族兄,这都是她的助力。

    所以李贤最终的目的,是利用武家的人去制衡武后!

    李淳风道:“有叶道兄在,假死药没问题,只是那些游侠,江湖气太重,我怕……”

    李贤冷哼一声:“如果他们识相最好,否则我们可以让另几个游侠……”

    李贤说着,抬手在脖子比划了一下,二人皆是一愣,这时才明白李贤为什么把那些人分为两波。

    大唐虽然处于盛世,但也仅仅是长安和洛阳太平一些,其他州县还是存在黑暗的角落。

    侠以武犯禁,这些人的存在,就是不安定因素,可又无法杜绝,所以只能加以约束。

    本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玄风洗礼之后,华夏社会的游侠精神有所没落。

    但在唐朝,游侠之风却再次兴起,成为一个时代鲜明的精神烙印。

    唐朝人太喜欢游侠了,原本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的游侠,在唐朝人的审美中,成了英雄,也成为唐朝人风云激荡的审美风格的重要因素。

    这也许和唐朝开国者带有胡人的血统有关,与他们长期的作战经历有关。

    开国皇帝李渊征战时,帐下有一大批武功高强的侠士。

    太子李建成的手下都是“博徒大侠”;而李世民更是偷偷豢养了一批死士为己所用。

    即使是在唐朝建立之后,唐朝的游侠之风仍然弥漫。

    那些开国元勋们在朝堂上吟诗作赋以文人自居,但仍以做过游侠为傲。

    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的著名文人姚崇,年强时候竟然是一个“古惑仔”。

    他自豪地说,三十岁之前他就是个以“呼鹰逐兔”为乐的游侠,根本没有读过书。

    后来发奋读书,竟然做了宰相。

    很显然,姚崇自豪的不是自己读了书,而是年少时候叱咤风云的游侠生活。

    现在李贤的手下还没有成长起来,所以他只能招募。

    这年头科技不发达,在山中死几个人很正常,人死了都没人知道,官府就算知道了也不会管。

    见李贤如此杀伐果断,李淳风和叶法善都心中一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魄力,长大了还了得。

    事实上李贤本来的性格也并不嗜杀,只是原主的记忆对他影响很大,让他知道仁慈是没有用的。

    况且那些游侠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很多人手里都可能有人命,也不值得可怜。

    为了以防万一,李贤做了两首准备,只等他要的人一到,就可以开始下一步计划。

    ……

    三天后,王勃来到洛阳,却没有见到李贤,迎接他的是叶法善。

    “子安果然年少有为,难怪殿下对你称赞有加。”

    王勃也听说了来人是道家真人,连忙施礼:“真人过誉了,吾是晚辈,是殿下运筹帷幄,当不得称赞……”

    二人客气一番,一起来到一个民宅,凌空观人多眼杂,已经不能待了,所以搬到这里。

    兰儿从马车下来,叶法善就是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两位少年,竟然能找到这样的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