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东山庆 » 集市秋生

集市秋生

    “小子,这个事情你说交给你去办怎么样?”

    胡索满脸错愕的望着正胡吃海塞的少年,说到。

    闻言,少年一时也忘了咀嚼,双目精光一闪,兴奋得嘟囔道:“#%#%?”。由于满嘴食物得缘故,说得是个没人能听得懂的语言。

    “好好说话。”

    少年立刻咽下一大口,清了清喉咙:“你是说,又有大动作了?还是要让我去办?老胡啊老胡,你放心交给我的事情能是啥大事?”

    “老胡是你叫的?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孝的家伙。这个事情,老大给我的意思就是想让你们这些小辈也走到台面上了,我们这些老一辈的,还有别的事情,没有闲工夫了。至于这个事情嘛,确是件大事,但是办起来也不算难,就是耗时,并且要做好得下点功夫才行。圣上亲自下的旨意。只是刚才朝会的时候却没有说,想来也是临时起意。”胡索还是解释说。

    “还有,以后在家的时候叫爹,没大没小的,像什么样子。”胡索又补充训斥。

    那少年也不再吃东西了,不过对胡索的话也不置可否。

    “这不是您胡大人让我叫您胡大人的吗?这会儿又不认账了?”

    少年反言笑讽胡索。

    原来这少年竟是胡索亲子,在兴国院一品柱国大臣冼兴国那里见习,此次黎皇让兴国院对国境内的人口进行全面登记造册,命令自然是下冼兴国那里,然后才有知使胡索儿子胡闻将这个事情告知胡索。

    胡索喃喃低语:“看来皇上还是准备揭开神秘的面纱了。”也不等胡闻询问,就赶走他,遣去政务司寻那负责此事的人了。只说是到了自然有人会告诉胡闻具体任务是什么。边说还不由分说的赶着胡闻出去。

    水底。

    那大青鱼眼睛血红,一时反应迟钝,竟忘记了呼吸。慢慢翻白浮上水面里。

    “好龟儿大一条大青鱼!快点儿!快点儿!把船杀过去!”江面渔船中有眼尖的汉子,靠这条大江吃饭的人,基本都有一眼认出水中鱼的品种的能力,眼力自然不会差。

    招呼着将船靠过去,同时顺手抄起大网兜,等刚快够得上那水中一抹亮白时,飞速向水中舀去。顺势抬杆往船上带起。只是这大青鱼虽不挣扎,但也是一米多长,有大几十斤重量的大家伙。不是顺势能一把带上来的。船上其他人也跑过来帮忙,一人帮着执柄,一人伸手提住网兜边缘,三人一齐拉,将鱼抬上甲板来。

    率先发现的汉子,迫不及待。

    抱起大鱼自信打量。此时那大青鱼才仿佛缓过劲来。摆头甩尾一头撞上汉子脸庞。

    汉子痛呼一声:“哎哟!”。双手失力,接着一个踉跄栽倒在船舷。大青鱼也脱手而出,跃回到水里。另外两人还想抓起网兜再次抄回来,但回过神来的大青鱼已经在水中窜出好远,黑背也看不见来。

    “哎哟,把老子脸巴子铲得青痛,楞个大一条大青鱼,牛皮都可以吹好几天,结果整它跑求了。”

    栽倒的汉子捂着被鱼打了个头锤的半边脸,撑着站起来。

    “可惜了,嫩大一条哦!”汉子揉揉脸,满脸痛苦还带着一脸的心痛。汉子又俯身船边,掬一捧水搓一搓被鱼头锤击中的地方。

    另两人见此情形,也忍不住出言骂到:“你个龟儿砍脑壳死哩,该背时,这么大的不是回回都闯得到的,咦!背时的,我都想给你一粪瓢。”

    也不是真生气,但也着实惋惜。

    又看到汉子被鱼撞到的脸,青的肿起一块,眼睛都被震得充满血色,布满了血丝。又哈哈笑了起来。

    “吃几十年鱼,今天遭鱼打了个大耳巴子,你还想回去吹牛皮,回去怕不是遭别个笑得裤儿都穿不住哦。哈哈哈。”

    “莫紧到说了,你没遭铲到,不痛个嘛,老子眼睛都还有点痛,去吧网箱里头的鱼收了回去了,你看看我眼睛卡得很,是不是进啥子渣滓了。给老子吹一哈。”汉子冲着两人,用手指撑开眼睛,让两人给吹吹。

    “哎呀,国人爬,你眼睛都遭铲红啦,那当然痛哦。”两人不理那汉子,只是去开船。

    快近傍晚时,三人驾船载着鱼获归去。汉子到家给脸上抹了点酒,又将剩下没抹完的一口喝了,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日,有人来买鱼,不免有人询问汉子,这脸是怎么回事。汉子名张秋生,秋天生人,在这集市卖鱼许多年了,人生得精壮,做生意又比较厚道,所以人缘很好,大家都称他“秋儿”。

    “秋儿,你勒个眼睛囊个回事哦,红眼病麦,传染喏。”

    一个来买鱼的问到。

    张秋生有些尴尬,还是不好意思地回答:“昨天,网鱼哩阵遭鱼庞(磕碰)到了,还没消哇,我还以为睡一晚上都消了歪。”

    “闯到个鬼哦,鱼庞一哈嫩个恼火啊,好大一个迈?”

    “桑不是,起码有一米五哦~”

    “耶~,老实不小哦,哪里的哎,我看一哈哦,嫩个大的鱼我都还没看见过!”

    “看啥子哦,跑球了!捉到了硬是要卖几个钱,结果跑求了……明明我看它都仰肚儿(翻白)了,抱起来一看又板脱了。”

    “那有点可惜!”

    来人聊了几句,又要了条三斤的鱼,说是吃鱼有营养。

    张秋生被鱼扇了一巴掌,在这个集市里也慢慢传开了,大家也没说故意取笑,不过也给张秋生安了个张鱼庞的绰号。

    小集市人员不多,在多年的生活中,大家都混得熟络。谁家有点什么响动,很快就会传遍市集。像这样的小地方,黎国数不清。几乎没人去关心什么国家大事,都是在悠悠闲闲的生活。对这里的大多数人来说,有人吹牛,能吃上饭,能讨个老婆生个儿子。生活有个盼头好像就已经足够了。

    连着过了好几天,集市里好多人都得了红眼病,但也没对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几乎都是红着眼一两天就好转了。也没掀起什么风浪。

    兴国院和户属衙门共同开展的人员登记政策倒是很快推行起来。胡闻年纪不大,但有个饱读诗书的爹,又有专门管教育的柱国大臣当老师。耳濡目染之下,倒是将这个事情进行得如火如荼。

    登记人口对一部分权贵来说,并不是什么益事。宗室门阀人员驳杂,且许多血脉子嗣连这些权贵们都不记得,数不过来。再者,一旦林林总总全登记完成,日后若有变故,人头滚滚的时候,照着名单那就是一个也跑不掉。

    但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却是大有裨益,有官方认可的身份,做事方便许多,更重要的是,据说此举是为了兴办学校方便对学生的管理而进行的。倒是获得了极大的支持。

    同时,统计户籍信息的时候,也搜罗着各地的奇异事件。什么有孩子天生神力,三岁就能举缸。什么有孩子八岁了还口不能言啥的。

    有真神异者,也有就是凑热闹杜撰的。

    连云城那小集市出现红眼病这种事情也被记载了上去,可想而知,这里面水分极大。

    自打这政策出台,各方都在揣摩其中的意思,猜测黎皇的意图。主要是没摸清楚这调查各地奇人奇事,志怪绘神的举措。

    黎皇极度重视兴国院的差事,安排一品柱国大员主事。虽说历来皇帝都将讲史料记载的官级握在手中,交由近臣去做。怕的就是这后世留下个恶名。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天子也没比百姓能多了多少寿岁,甚至短命夭亡的也不少见。生前享尽权势,这死后,也就留下个史官的记载与别人的评价而已。

    只是百姓所处的位置,到底有限,也猜不出这具体的意义。所见所闻多有局限,只知这项工作,福泽子孙,利在求学立知。

    虽百姓多莽夫,但对知识的重要性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毕竟这识文断字的人,项来受人尊敬,当权掌事的官老爷们,也少有草莽。

    在百姓大力配合下,户籍登记竟三月便完成了,包括登记每一个人的信息,亲属关系,记录奇人异事,编纂成册。同时每一个登记的人,都发放了一块刻录姓名的铜片,说是用作身份证据。连刚出生都小孩,只要登记了,也都发放了这么一块铜片。

    三月下来,云城集市日子依旧是那般,一日叠着一日。只是张秋生最近貌似不像从前那般厚道老实,做起生意也耍起了奸猾。还老是嘴里念叨着想常人听不懂的话。

    大家也免不了背后编排他几句。但日子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