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辰传奇 » 第209章 天下武学与查庸道人

第209章 天下武学与查庸道人

    芸景无意中睁开眼,见到这情形,都看得呆了‘化气为精’!

    她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鬼月凡修炼二百余载,修仙的根基早已稳固,此刻竟然也能‘化气为精’这对于普通修行者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须知,‘化气为精’乃大武师突破极境的一大征兆,在往后,极境突破陆地神仙也会有此征兆,但这情形却很少见,鬼月凡修行四百年,现在也不过是极境后期而已,若说他以极境突破陆地神仙这可能性不大,毕竟如果真是如此,那剑宫的赵尘霄、余清风、吴道子、檀山道人等人早已突破到了新的层次了;那就只有另一种可能了,即所谓的‘化气为精’。

    须知,一个极境修行者寿元最长不过五百而已,每突破一个境界寿元加二百,也就是说,炼气九品之上,修身养性,寿元一百,大武师期‘灵魂出窍’,修行辟谷之术,寿元可增三百,以此类推。

    这一规矩在修仙界流传了千万年,当然这并非绝对的,期间也有一些变数,比如一个人在修炼时,无意中任脉、督脉相会,便会产生‘化气为精’的神奇效果,这一现象,百年难得一见,化气为精的最直接后果是,寿元增加一百。

    这对于根基稳固的修行者来说,无异于多钓了百年寿命,而一个宗门若根基不牢固,只有一个极境强者,这样也可以庇护宗门百年,百年间,倘若尽心培养一弟子,当百年后真正羽化之时,这弟子也应该能抗起一门派门户了。

    芸景心中惊叹“仅仅片刻就领悟了,而且还是‘化气为精’的结果!”

    曾经的鬼月凡在剑宫也算很有天赋的弟子,如今虽然有三百多岁,可神采依旧不减当年。

    墙壁另一侧画着众多小人,这些小人数个为一组,每一组似乎都是一套武学,这些武学分别是玉带功、石柱功、金针指、轻功、飞行法、铁扫帚、合盘掌、铁砂掌、拈花功等。

    这些小人原本静止不动,但仔细看时,时间一长,便觉这小人开始有了微弱的动势,逐渐的便如同平常人般练起功来。那练玉带功的小人呈双臂合抱状,使劲往上提拔,并来回摇撼,如似摔跤擒拿般;练石柱功的小人,两只脚踏着两根木柱,呈马步状,两条腿上垒着青石;练金针指的小人面墙而立,以两食指端抵住墙壁,身向后退,而后以双脚及足尖拄地,直身俯卧,状如饿虎扑羊,又如铁牛耕地;练轻功的小人正在墙上起高跃远,奔走如飞,瓦片未落一片;练飞行法的小人将一布袋绑缚于两小腿上奔跑不止;练铁扫帚的小人正以扫堂腿频频踢扫埋于地下的木桩,用力渐重;练合盘掌的小人,两手分握集束铁条两端,使劲内外绞旋、铁条被搓细并展长;练铁砂掌的小人正用手掌掌心拍击装有尖锐铁片的粗大沙砾的口袋并举掌从旁搓擦使之旋转;练拈花功的小人在手指间嵌住三颗铁石,劲力使出,劲作三百六十度旋转,手势如摘花。

    芸景盘膝而坐,仔细感受着,墙壁所画小人皆是江湖中武学,他们本是修仙一道,暗里说应该只有功法道术之类,可墙壁上所印刻的小人却只凡间武学尔尔,芸景老师只觉莫名其妙,云里雾里,暗道“墙壁所收录江湖武学虽然全面,但对于我等修仙者帮助实在太少,这四圣大仙都是入天庭,活了无尽岁月的大能者,若这真是给我等修行者所留奇遇,为何会有凡间的武学?不应该是道术法门之类的吗?”她心中疑惑,眼神朝墙壁一扫,又看到了一排文字,只见那上面所写诸多武学秘籍《三才图会》、《五杂俎》、《角力记》、《武备志》、《武经总要》、《拳经》、《阴符枪谱》等著名武学秘籍,期间有少林拳、太极拳、螳螂拳、武当拳、八极拳、大悲拳、通臂拳、醉拳、五祖拳、华拳、花拳、迷踪艺、查拳、三皇炮捶、峨眉拳、绵拳、梅花桩、鹰爪功等。

    接下来去的一行上则写着武林中诸多兵器的用法,这期间便有流星锤、绳镖、判官笔、峨嵋刺、金龙抓、袖箭、铁齿、笔架叉、王母梳、铁莲花、孔雀翎等短小兵刃与暗器。

    “形意拳?”芸景若有所思。

    她朝着那墙壁遥遥一指其中一套武学,点开了‘形意拳’,只见上面写着“内家拳之一形意拳,也叫心意拳,即‘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形意拳以五形拳、十二形拳为基本拳法,简朴、自然、严密、紧凑、稳健、快速,‘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钓竿’。太极拳和形意拳这两种内家拳都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这倒与我修行者中‘心静如水’相似了。”芸景暗道,她接着往下看去,与此同时,她的心中又多了一层猜测“这是四圣所留奇遇,必有其中深意,若江湖中武学能够与修行者的道术法门相结合,会是怎样的结果?”

    她又点开了另一套拳术“少林柔拳乃少林拳中的一种太极拳,它拳式庄严、舒展,变化多端,动作随行,神妙无穷。它要求以以导引动作,心胸虚静,意念在先,动作随行,动作可时而扶摇太空,时而游荡海洋;或骏马奔驰,或信步庭园;放则无外,收则无内;动如猛虎,静如泰山。”

    这不正是道家所说的以颅顶天之气连接会**,以脚底地之气,连接会**,阴阳相融,而形丹田之功。

    简单来说,即通阴窍。以地之气连接会**之阴窍,为导气入地;以灵台穴连接会**之阴窍,即开窍。

    说白了,阴窍乃炼气修道最重要的一个穴道。阴窍位于会阴之上,后世人所著《八脉经》指出,该穴“在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

    所谓阴窍,又称生死窍、复命关,为人身奇经八脉之总根,上接天骨,下连涌泉,是精炁运用必经的通道。

    此窍通,则诸脉皆通。

    《八脉经》言“采阳气,唯在阴窍为先。”

    阴窍亦称十二圆觉,连通地支十二龙脉,与灵台连通天干光电互为呼应。

    这诸多武学法门,芸景一一翻看,脑海中逐渐形成固定的规矩,鬼月凡领悟机缘只用了两个时辰,而芸景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众多法门便以全部机会,与此同时,芸景的修为也提高了一大截。

    在此之间,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之前的自己始终认为,武学与道法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如今才知自己错了,而且大错特错,修仙界历史中,便有诸多前辈大能凭借高超武术,以武入道,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著书《武典密宗》的末法时代圣皇境强者查庸道人。

    须知,武者在此阶段的练功目地又与修仙者不同,修仙者的目地单纯在提升能量及意识的层次,武者除此之外,则还要通脉布气,增强内力。武者练的是丹田混元气,在练武、对阵时用精偏多,因为需要利用精的动力;反之,静坐、守窍时则用炁偏多,因为开通穴道、行气走脉时精炁混用,只需少许的精气。武者与修仙者所用的心法也有很大的差别,修仙者凝神守窍、河车搬运,但武者重在与天地能量的相应及连通,采天地能量据为己用增加威力,武林秘籍之所以宝贵,即因增强能量的武功心法极为难得。

    而修仙者修炼道术则有所不同,在炼气修道的过程中,因为所运用的材料不同,所以用事的意识主宰也不同,就以道家的炼气举例而言,材料变化的阶段依次为气、精、炁、神,而用事意识主宰的进程是心、意、性,即所谓的炼气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

    据说当年的查庸道人被称为以武入道第一人,曾以一人之力对阵两位灵仙大能,按理说,圣皇境强者虽可称霸一方,但对上逍遥仙境界的大能者依旧望尘莫及,一位逍遥仙强者甚至举手投足间都能灭杀普通圣皇境高手,但这次却不同。

    查道人与二位逍遥仙对阵不但没死,反而杀此二仙,那场对阵被后世传颂,称为‘武极太虚’。此后查庸道人一战成名,末法时代末期,终于领悟武学大道成就灵仙,飞升天庭,后人多称其为武极仙尊,武道人。

    传说中,太极真君张三丰与查道人交情甚深,其后在天庭千年,混沌界以经历了沧海桑田,七国战乱、秦皇天朝直到如今的刘宋、北魏、漠北三足鼎立,共治天下,留多部秘籍传世,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冥经》。

    即便到如今,《北冥经》也被天下公认为武学第一奇书,甚至在修仙界中《北冥经》也被诸多修仙者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