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辰传奇 » 第412章 书虫

第412章 书虫

    书中还记录着很多很多的故事。

    书页有名为“书虫”的飞蚊,青黄不接,以文字为食,海川为家,天地做床被,生于书籍中。

    有兵家剑修,于边境战场一人取剑,迎战万千妖兵。

    有道门老祖,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留下名篇五千言,销声匿迹。

    有圣人,周游列国,座下弟子三千人,为世人传道解惑。

    有西方佛老,于菩提树下枯坐百日,领悟大道十字真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兴致使然,与菩提树传道,口吐金莲,內蕴舍利子,证道长生。

    有墨家巨子,乘机关飞龙,上天入地,超脱世俗,拯救天下苍生,入世百炼,居灰色地带而不朽“世间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苍生。”

    ……

    天地华宇,堪为大同。

    写满了世间神兽、人物、风景、山河的山水画中,便自然而然蕴含着一股天地浩然气。

    对面的年轻剑客将手中古朴书籍递给崔猷,后者取书翻看,看到的故事与场景又与江辰刚才看到的截然不同。

    一间许久未曾有人居住的屋子,锁头腐朽,残破不堪,崔猷欲要开锁推门,只轻轻触碰锁头,不用他如何用力,向下一拉,锁头便自然分离,崔猷推门进入,举目望去,视野之中,周围贴墙竖立的一幅幅壁画,画中有美人、野兽、山水、江河、有战场厮杀,佛门菩萨,道门仙首,儒家圣贤……高大紧贴墙壁的画卷,没有任何古董珍玩或是崔猷印象中盛产的精美古物,而是一方方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材质不同、笔法不一的画卷。

    有上古甲骨文作画,有象形文作画、有小篆、隶书,笔法辉映,久看不厌。难怪凡俗富贵人家,总比收藏名家字画,原因之一,就是如此。

    屋内除了堆满一幅幅春秋画卷,崔猷面前更是出现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四宝,珍贵狼毫墨迹未干,似乎早有人在此特意准备。

    砚台材质分别是红木,黄玉和青铜。

    以及一大盒做工精良的画笔,还有几本材质珍稀古朴的古老书籍,大多是行画最基础的钩连之法。

    崔猷走上前,房门自动关上,他坐到椅子上,拿起笔,自然而然的开始作画。

    这一举动,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在混沌界时的很多陈年往事。

    崔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他开始画一幅山水图,笔法行云流水,丝毫不见生疏怪诞,近乎一气呵成。

    许久……

    崔猷仿佛深陷局中不可自拔,或者可以说他以完全沉浸在作画中,不去思索自己为何会在此处,只是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去画,去完成他心中的一幅幅精美画卷。

    “嘿!崔道友!此时不醒,更待何时!”江辰的声音忽然传遍封闭房间的整个角落。

    崔猷仿佛被人闷头重击,恍惚醒转,睁开眼,看到江辰。

    面前四宝桌椅,以及自己完成一半的画卷尽皆不见,虽然明知道那是假的,但崔猷心中仍多少有些难过忧伤。小小书房,却是崔猷最为憧憬的短暂闲暇安逸之所。

    他的一只手停留在古朴书籍的某一页,只见上面画着一幅插图。有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房间中专心致志的作画,画中景物,正是崔猷心之所向。

    何其玄妙?

    崔猷心中甚喜,又觉得一时间轻松自在。

    这是安乐于世间之外的美好感受。

    崔猷站起身,再次朝江辰拱手行礼,二人相视一笑,于无声处听惊雷,无声胜有声。小小书房,别有洞天。

    ……

    云雾之下,万剑宫外有而两位仙人腾空而来。到了府外,只是站在外面朝里面探望,没有要进去的意思。

    两位门神看到了二仙,这二仙身着朴素,身上散发的气息也很平和,看他们谈笑举止,却远不是寻常神官天兵可比,举手投足间都有隐隐散发良善之气,当然这是自然而然的君子气势,从他们身上朴素穿着以及说法方式间的之乎者也,便能断定,应当是儒家门人,但凡能来下九天的仙人中,极少有圣贤之上的仙人强者,像来擅长观人识人眼色行事的两位门神,虽然品阶较低,却已经掌握了官场上最重要的基本规矩。不用这二仙上山打理,自报家门,他们多少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二人应当是三教儒家中的两位君子。

    须知,儒家身为天庭三教之一,地位尊崇,圣人境强者孔仁更是天庭五方五老之一,但天庭中除了圣人境强者孔仁官阶较高外,其余圣贤、大儒、君子等儒教门人几乎都是天庭的闲散仙人,没有太多实权,在天庭却也占有一席之位,地位尊贵。

    儒教等级森严,除至圣先师外,其下还有四大圣人在天庭任职,他们虽是天庭闲职,在混沌界却极有声明。其中包括“礼圣”、“复圣”在内的强大仙人,更是在混沌界多个大小世界有统一的孔庙儒门。

    曾经四圣并列孔庙,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排名第三的“后圣”因为推崇“性恶论”被天下百姓嗤之以鼻,还将其供奉神位雕塑搬出圣庙,砸了个稀巴烂。后圣断绝香火,此后进阶圣人境无望,因此百年过去了,寸步难行,修为仍止步于准圣境。

    四圣第一的复圣与第二文圣都是刚刚突破圣人境不足百年的超级强者,但他们克己复礼,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奋发图强,在混沌界大小世界中颇受凡俗香火供奉。

    除此之外,混沌界并非全盘否定后圣“性恶论”的学说,一些世界仍将后圣列为四圣之一,甚至有些世界推崇后圣学说,将其名列四圣之首。

    后圣弟子众多,每个弟子都有供奉香火,其中一部分香火也是会被后圣吸收。虽然如今后圣积累还不够,但在坚持百年,恐怕也会突破到圣人境。

    礼圣在世人眼中,分歧就比较多了。

    首先有人将其视为伪君子,只知道以礼服人,却没有实质性的理论。好容易有一个勉强称得上的理论的“礼”字,却被世人遗弃的差不多了。一些新兴王朝统治者,愿意将“礼”拿出来管理天下百姓,但到最后的结果总是不能得偿所愿,反而必须加入一些后圣“法家”的理论基础作为辅助工具。

    “礼”的遗忘,也是礼圣近百年、千年无法突破圣人境的一个最大障碍。

    圣人之下有十二圣贤,统称“孔门十二哲”,每一位圣贤的实力都堪比红尘仙人,但儒家圣贤很少真的出手,他们是一群只知道讲经说法的读书人,曾经在混沌界也是游历诸国,如今得道飞升了,仍不改习性,仍四处讲经说法,三十三重天倒是随便他们前往一处处,因此儒家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天庭官阶实权,事实上又到处都有儒家的影子。

    简单来说,道门是天庭骨,儒家是天庭心,佛门则是天庭皮。

    为何这么说?

    天庭掌管人间的五方五老中有二人都是佛门高层。

    其实,单单以至圣或是佛门佛老的身份,他们的地位远远不止五方五老一层次,毕竟在五方五老之上还有三清四帝存在。

    按照常理,至圣与佛老都是儒家、佛门的领袖之一,应当与三清平起平坐,可他们的实际地位却比三清低了整整两个等级,而三清之上还有玉帝掌管三界。

    看上去的不公平实际上是最公平,天庭准确来说正如人间王朝,国有国法,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大能者们虽然地位尊贵,但真正执牛耳者却是表面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玉皇大帝,表面看上去平平无奇实际上隐而不现,才是最强的驭下之道,不仅是玉帝明白这个道理,三界中一些大能者,越是高强越要低调,和光同尘才是三界大能者们的处世之道。

    况且,太上老君虽然表面上看是三界主宰,虽然仍要听玉帝指令,可实际地位却在三十三重天外天之上堪比超脱圣人境的超级仙人,但他的背后毕竟有鸿钧老祖这样恐怖存在,太上老君必须得低调。

    圣贤之下是大儒,大儒七十二人。大儒的身份在儒家中并不突出,在天庭中却各司其职,其地位又比圣贤要高些。但其实圣贤强者的境界修为是比大儒精进的。大儒相当于天庭道门真仙境强者。

    圣贤之下是君子,君子就比较普通了。

    孔仁座下弟子三千,三千弟子大多数都是君子。

    寻常君子都有逍遥仙中后期实力,其中成功加入天庭羽林军的就有不下二十人。

    儒家以仁度人,以礼服人,并非道教那般以博大胸怀,容纳天地万物。儒家向来讲求“以仁为本”不追求富贵,重义而轻性命。或许这也是天庭之所以以儒教作为典章根基的缘故。儒教更是在天庭声名显赫,受群仙推崇,名列三教之一,儒家圣人更是几乎与太上老君师友相称的关系,但儒家弟子却少有高官显赫之职,并非无官可做,而是儒家教义本就不提倡一个人为官,更加提倡一个人求学问道,重视修养。

    虽然门神在天庭地位卑微,但跟随自家主人多少也见过些世面。此时,那门神已经猜到面前两位仙人应该就是儒家君子。

    其中一个门神恭恭敬敬上山行礼询问,其中一位穿着朴素布衣的仙人回礼笑道“请道友进去通报你家主人一声,就说是羽林军典忠、于琅前来拜见。”对一个小小门神称呼“道友”还客气回礼,可谓将“礼”运用到了极致。那门神多少有些受宠若惊,忙道“请先生稍等。”说完,连回到另外一个门神旁边,低声嘱咐了些什么,便兴冲冲的进入万剑宫中,禀报江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