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车手尚山 » 第十八章 父子

第十八章 父子

    尚山是富二代吗?

    显然不是的,起码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从小离开了父母,虽然田爸田妈对他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照料,但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

    有时他也理解不了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在自己刚懂事的时候离开。

    “小山,你要乖哈,好好吃饭长身体,认真读书学习,我和你爸会经常回来看你的。”

    这是母亲郭晓兰离开时说的话,很轻柔很温暖,同时也带着一份不能不走的无奈。

    而所谓经常,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年两三次,和电视里说的那些外出务工的打工仔一样,过年才有团圆的机会。

    尚山不理解的事情有很多,例如为什么父亲一定要外出打工,为什么母亲也一定要跟着去。

    时间是很漫长的,从分别到现在也已经近十年,近十年的时间里,他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起这些。

    后来他有点想通了,大抵是这个年代的人,往往会把工作看的更重要,家庭和孩子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这点他从田爸田炯文身上也多少能觉察到一些。

    作为大学老师,田炯文过的并不轻松,相反,把一届学生从大一带到大四,看着懵懂的少年慢慢成长,直到最后踏入社会。

    学生的宿舍生活要关心,心理健康要关注,紧盯着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操心。

    要不是有刘倩这个贤内助,别说两个孩子,就是只有田学文这么一个孩子,田炯文也是带不大的。

    至于母亲,按她自己的说法,父亲工作太忙,很多事情顾不上,身边不能没人照料,她不在身边不放心。

    哦,不放心,是不放心丈夫一个人在外,还是不放心丈夫一个人会饿死?

    之所以会有这两个看似很像,却又截然不同的问题,归功于电视里慢慢多起来的家庭伦理剧。

    尚山不是没提出过,要跟在父母身边的要求,可实际情况确实无法实现,别的不说,光读书这一环节就解决不了。

    父亲尚军是个工程师,经常出差不说,甚至可以说是居无定所,尚山跟着肯定没一天好日子过。

    能不能不读书了?

    答案是可以的,读书有用吗?有用!

    读书特别重要吗?其实也不是。

    很多人没什么文化,不也开开心心的过一辈子嘛,况且生活条件和知识水平有点关系,却没有必然关系,更不用说知识可不全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对此,父母的意见是一致的,书还是要读的,读书虽然不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却可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还有一点,学历是一般人日后找工作的硬性指标,这从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就可见一斑。

    尚军可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比谁聪明,就比谁运气好。

    所以保守起见,该读书就读书,多在学校待几年,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尚山慢慢也想开了,其实主要也是习惯了这种生活。

    别的孩子也是小学初中的读下去,自己读书当然显得更合群一些,另类总是会被排斥的,哪里都是。

    再者,父母也不是完全的撒手不管,只是距离比较远,没法每天见面,也没机会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跟父母撒娇,仅此而已。

    距离产生美吗?

    尚山不知道,不过他和父母的距离,或者说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距离,还有心灵上的距离,让他养成了一丝与众不同的性格。

    少了一些依赖,多了一些主见。

    尚山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要自己过,父母帮不了,田爸田妈也替代不了。

    或许田家能换位思考,切身处地的为尚山着想,可谁也代替不了尚山直接面对一些抉择。

    后来就有了光盘那档子事。

    年代的限制,信息的缺乏,作为一个学生,能够看到的摸到的,都是家里或者学校里有的。

    报纸里的新闻每天都更新,可尚山是完全理解不了的,都太高大上了,经济发展跟他有关系吗?科索沃战争跟他有关系吗?

    都没关系。

    唯一贴近生活,又不同于自己生活的,只有电视里的电视剧,有图像有声音有文字,看到了就能在脑子里形成一些记忆。

    当光盘里的视频开始播放的时候,尚山是完全懵逼的状态。

    看起来很有意思的事情,却从没在身边发生过。

    绵长的赛道,激情澎湃的观众,奇形怪状的车子,呼呼喘气的车手,数十人规模的冲刺,颁奖时喷射的香槟。

    现场观众驱车几十公里,就为了看那短短几分钟的比赛,车手累个半死,最后或许一次摔车就终结了梦想。

    看到的画面都能理解,又不能完全理解。

    对于一个没有真正走出过家门的少年,这一切的魅力都让人无法抗拒。

    十几分钟的视频成了一个窗口,里面的一切都仿佛有了魔力,牢牢吸引住了尚山的眼球,告诉他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

    从那时候,就有了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冲动。

    震撼于自然的美,也向往以一己之力征服自然的那些人。

    从那以后,尚山常常在梦里,骑着自己的车子,穿行在山间的公路,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之中,耳边传来大自然的呼唤,迎着潇潇冷风,高举双手,向着广阔的天地发出心中的呼啸。

    那是我要去的地方,那是我要做的事。

    尚山沦陷了,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在心里做出了决定。

    跟父母的交涉是很艰苦的,不是他没空就是他们没空,真正时间对上的时候,聊天的话题往往也不在孩子的喜好上面。

    不过最终的结果还是很理想的,那时尚山已经12岁,本来思想就独立的早,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真要去做一件事,父母是很难拦得住的。

    尚军其实也没很坚决的否定儿子喜好的意思,在他看来,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而谁又敢说,自己真的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么,又或者,真的能做到想做就做什么吗?

    这种机会是很少的,可能一辈子都不见得有。

    五六岁上学,六年小学,三年初中,又三年高中,大学再熬四年,步入社会就结婚生子,家庭事业样样全要兼顾。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都是被生活推着走,如此而已。

    有些人十八岁成年,三十岁才长大,说的就是尚军。

    当年尚军果决的放下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未来,跟尚山如今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