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在水浒做大王 » 第四十四章 暂游京师

第四十四章 暂游京师

    此时的吕方被李忠用大铁枪抵在脖子上:“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江淮打虎将李忠是也!”

    “哥哥当真是打虎将李伯诚!?”吕方问道。

    焦挺笑着对吕方道:“如假包换!”

    李忠已经收起了兵刃,吕方伏拜道:“俺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哥哥原谅则个。”

    原来吕方因贩生药到山东,在黄河里翻了船,消折了本钱,不能够回潭州,权且在河岸边招募人马,准备寻一宝地落草,却没想到遇见了李忠一行人。

    “我等非天生贼寇,做着剪径之事,都是让着花石纲给害得。”吕方对着众人吐槽:“俺的药船与那纲船相遇,那等押运狗官见俺船小居然径直撞了过来。”

    花石纲是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宋代陆运﹑水运各项物资大都编组为“纲”。如运马者称“马纲”﹐运米的称“米饷纲”。马以五十匹为一纲﹐米以一万石为一纲。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更甚至将几千艘运送粮食的船只强行充用,甚至旁及商船,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官吏一伙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

    这时吕方已经招募了五六十人,李忠将其无家可归、没有家庭所累的汉子留下,其余发点钱遣散,此刻李忠身边聚集起了三四十人。

    “我等蒙哥哥不弃,仗义相助,愿为哥哥执马缒蹬!”吕方带着众人拜道。

    李忠扶起吕方:“诸君客气了,俺们这次去京师就是置办点货物,好贩运到秦凤路与榷场交易,旅途远长、道路不安,恰好需要人手。”

    夜间投宿驿站,这也是宋朝一大特色,官办事物但凡能赚钱增加国库收入的,都可用于经商创收,就连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的人员途中食宿、换马的驿站也可以商用。

    十日后,一行人到达东京城东门的时候,正是午时。

    一溜马队缓缓前进,老远便能听到马叫声随着晨风入耳,目的地近在眼前,马夫们吆喝不断,驾驿着马队加快速度。

    道旁小河对面,一只小舢板栓在树蔸上,几户农家小院内隐约传来鸡鸭喂食时争强的喧闹,间或夹杂着几声“咩~”的羊叫声。

    拐过被树掩隐着的弯道,便见一片忙碌的汴河码头。

    东京百余万人口,每日需消耗的燃料、粮油、肉菜都是一串恐怖的数字,靠的就是四水贯都(汴、蔡、金水、五丈)的便利船运。

    但见码头上货主正在督促二十来个赤膊的力工向大船上奋力上货,旁边两只稍小的船则在忙着卸货,后面几个排队等码头货主还不时焦急催促。

    一座酒店紧挨码头,此时还关着门,没到营业时间。

    过了码头就是连排的货栈,货栈后是成片的各类手工作坊,时辰尚早,但作坊内叮叮当当声却已响彻一片。

    货栈外还有一群力工、脚夫眼巴巴的等人雇佣。

    货栈尽头连着的草市内早已人声鼎沸,时鲜农产、水果、禽畜、鱼虾、生活日用皆有,两个税吏穿插其中,催促卖货的乡人赶紧交税。

    前面有几个铺面,卖着凉茶、香料、干货和早点,一家规模颇大的客栈立在道旁,再远处就能看到金明池、琼林苑及其后高大的东京城墙。

    李忠等人买了一兜炊饼,胡乱对付了早餐。

    李仓等几个族弟满脸兴奋,边吃边跟郭盛、吕方他们小声嘀咕东京城外怎的就如此繁华云云,郭、吕二人毕竟是“行商”出身没李仓他们这么没见过世面。

    每日来往东京的公差、商贾和旅人也是个惊人的数字,为维持东京秩序,缓解城内客栈、旅邸压力,一般人不允许在城中客栈住宿,城外开办的客栈便有了相当大的市场。

    李忠一队人马,人骑大马、携利刃,自是不能这么大咧咧地进入有禁兵令的东京城,只得先到客栈办理了住宿,并寄存马匹、行李和武器,随后又问了东京街道道路情况,客栈掌柜收了钱后,态度热忱,有问必答。

    李忠等主要八人出了客栈,一路向西。

    两旁相对,夹着官道的,是周九里三十步的金明池和规模仿佛的琼林苑,因两园三月一日才开,此时不能进入,几人只能脑补“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纵人关扑游戏”的盛况。

    过了金明池,便是顺天门。

    出乎意料,到没有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京师守卫严苛——城墙上并没有值守禁军,城门下也没见着守门兵卒,人员出入不禁。

    想想也是,东京每日进出人数何止上万,要是一一盘查,便是再开十个城门都不够。

    城门边倒是有个税吏拦着携带货物的商贾收税,税吏正指着麻包报出一个较高的税值,貌似蜀地口音的商贾急得只嚷嚷,后面几个商贾面色愤然,却不敢吱声,还有人催促辱骂蜀商挡道,见无人主持公道,那商贾只得哭着脸交了钱进城。

    当百余万人聚居的超级大都市那磅礴气势,透过三丈长的城门洞撞入只见过几千人聚集“大场面”的李仓、焦挺二人视野时,两人均是目瞪口呆,目力所及,全是超越他们想象的存在。

    但见阔五十步的新郑路大街,尽头是高大的城楼,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专营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店铺,也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的门面,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

    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嘈杂中,依然透着一些京城特有的范儿,譬如跑江湖卖药卖卦的,都穿着体面,皆具冠带,就连乞丐也有规格,即使路边小吃摊,盛用器皿也很精致、卫生,卖相极好,让人一看就有食欲。

    沿着大街一路东行,穿过宜秋门,进了里城。

    过了里城景圣坊便是都亭驿,入眼看到三重五进气派非凡的大辽使馆,使馆外六名轮值的契丹武士看到孔武有力的李忠等人,立即昂头挺肚,气势更盛。

    都亭驿过后,众人穿街过巷,来到宽阔异常、全部青石板铺就的笔直御街时,就连见惯了后世大工程的徐泽也震撼莫名。

    过了御街,一路询问,终于到达一间背街无院民居,门虚掩着,李忠上前敲门,问道:“敢问林教头在宅否?”

    片刻后,一名五十许的魁梧老者手握书卷开了门,望着面前这些年轻身影,老者疑惑地问:“诸位是?”

    李忠取出怀内的信笺,双手恭敬地递上:“俺是濠州李忠,这是周先生的推介信”

    老者接过信件:“原来是贤侄,快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