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夏风云录 » 第十回:京州府张举分兵,洛阳城立国中夏

第十回:京州府张举分兵,洛阳城立国中夏

    书接上文,却说张轩不慎掉入山崖,后被冷若莹救起。二人喜结连理,与史前一年四月十五日与张举会合,商议下一步事宜。

    整顿兵马之后,四月廿一日,张举在京州府设立中军帐。当日未时正,张举擂鼓升帐。正偏将佐齐聚帐下。张举道:“此番进兵,我等斩了那昏君,真是大快人心!为我叔叔舅舅报仇了。”顾珩道:“大王,此番虽说斩了那昏君,但是其他地方,还有其他势力。未平定的各道可能会组成联军,对我们的所占地发动进攻。”张举道:“此番如何是好?”宇文隆道:“小将认为:可趁其不备,自京州府分兵,同时出击。”高无忌道:“虽说我们可以分兵,但是我们现在的兵力过少,还不能分兵啊。”林祤道:“既如此,可在当地招兵买马,至五月初十日,分兵出击。”

    张举思索了一番,问了问独孤权道:“独孤军师认为如何?”独孤权道:“宇文隆将军所言,甚是有理。但是高无忌、林祤两位将军的想法,可以先实行,然后再实施分兵计划。”张举闻此大喜,于是下令:各部抓紧招兵买马,然后施行分兵计划。各将得令,连忙去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四月廿三日,湘洪道、江南北道以及淮南道东南蕲州、安州、寿州、庐州、楚州、滁州六城联合步骑兵三十万,直奔淮南道光州而来。四月廿四日,联军破光州。四月廿五日,联军破舒州。四月廿六日,联军兵分三路,对和州、黄州、申州三城同时进攻,五月初二日,同时攻破。联军收复淮南道。五月初五日,联军发动“端阳攻势”:兵分三路,直奔豫中道杀到。五月初七,联军破汴州、蔡州。五月初十日,联军破许州、陈州。不过一月,连破九城。

    五月初十日时,张举开始点兵。探马来报:“启禀大王得知:湘洪道、江南北道与淮南道东南部城池,组建联军收复淮南道,直奔豫中道挺进。”张举闻此,连忙问道:“他们打到哪了?”那探马道:“他们已然攻克陈州。”张举一听,先打发探马休息,一面集结众将议事。

    中军帐内,众将皆不言语。张举道:“探马来报:湘洪道、江南北道与淮南道东南部城池,组建了数十万联军,如今已然挺进豫中道。如何是好?”宇文日天道:“小将认为:理应迅速分兵出击,趁其在前线作战,我等趁其不备,袭击其后!”高无忌道:“大王,宇文将军所言极是!”林祤道:“对啊!一旦他们过了豫中道,直奔关内道、甘凉道。与突厥兵商议联合,我等势孤矣!”张举思索须臾,道:“众将听令!”众将一起起身道:“在!”张举道:“即可分兵两路:二弟张轩带龙伐、文龙芳、顾羽、宇文日天、独孤宣五将,并步骑兵十五万,直奔豫中道北部布防。余下将领并步骑兵二十余万,随我攻打联军之后方,配合我二弟的部队,聚歼联军。”众将得令,带兵去了。

    张轩回到自己的营内,此时冷若莹正在给张轩准备点心。张轩收拾行装,看着冷若莹娇瘦的背影,心想自己还要出兵打仗,实在是不放心家。收拾完行装,披甲持枪。这时士兵来道:“将军,该出发了。”张轩点了点头道:“你先去整顿一下,我一会就到。”那士兵得令去了。

    冷若莹听说张轩要打仗,连忙拿着做好的点心道:“夫君,这些点心你拿着,路上饿了吃些。”张轩接过点心,道:“没事娘子,我会回来的。”冷若莹闻此,拿出一个护身符道:“夫君,这是我前些天在庙里给你求得,你拿好,一定要平安回来。”张轩接过护身符放好,抱着冷若莹道:“娘子,等我回来,咱们一起过好日子~”冷若莹道:“嗯,夫君小心为上。”

    张轩拿起行装,吻了冷若莹一下,便去带兵了。

    整顿了数日,五月十六日辰时三刻,张轩出兵直奔洛阳城、宋州、滑州一带,准备布置防线防御。巳时二刻,张举率领余下兵将,昼伏夜出绕过淮南道,直奔豫中道汴州杀到。

    五月廿一日,张举带兵抵达汴州,汴州守将带兵出城对峙。张举本来就是对大周有仇恨,见那将面目狰狞狡猾,口吐脏话。气得纵马舞锏,直奔那将杀到。那将见状,舞刀拦下。结果大刀被张举右手锏隔开,左手锏将其打死于马下。张举挥锏杀入敌阵,余下兵将一起杀入,大败汴州守军。五月廿二日,张举留褚孝带二万步骑兵守御,余下步骑兵直奔蔡州。蔡州守将谨慎:仅在城上守御。张举大怒,张彻见状,亲带五千步兵携云梯兵,从西门攻城。张举见了,忙令顾珩、高无忌、林祤分别带领三万步兵,攻打东、南、北三门。连攻一个时辰,蔡州城破,张举等将带兵杀入。留张彻带二万步骑兵守御,余下步骑兵决议,兵分两路:高无忌、林祤带四万步骑兵攻打陈州。阿史那·巴龙、顾珩带四万步骑兵攻打许州。此时联军已然攻陷虢州、陕州、郑州三处,正在整顿。五月廿三日,陈州、许州二地同时被攻陷,张举兵威所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此时的张轩,由于军情紧急,故骑兵占了七万左右。五月廿三日,张轩在洛阳城、宋州、滑州一线,用五万步兵布置了一道防线。同时派遣四万骑兵,前往汝州、颍州二地守御。随时准备迎接联军进攻。

    五月廿五日,联军兵至洛阳城。张轩见状,下令宋州、滑州、汝州、颍州各抽调一万兵马,准备随时助战。那联军的将领名字叫刘尔本。看官却说:那刘尔本为何在此地出现呢?原来洛阳失陷之后,他怕被赵干追究,于是只身逃亡,至湘洪道。被湘洪道都督看好,让他统兵。此次联军出兵,他就是主将。与那被林祤杀死的那位同名同姓。

    张轩见刘尔本耀武扬威,好生炫耀。于是持枪纵马出阵道:“刘尔本将军,身体安康否?”刘尔本见张轩如此,气得心火上冲,骂道:“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纵马舞枪,直奔张轩杀到。宇文日天见了,连忙纵胯下马,舞手中凤翅镏金镋,直奔刘尔本杀到。虽说这镋的质量,要比枪沉。但是宇文日天膂力很强,抡转如飞,甚是灵活。二将斗了二十余合,刘尔本渐渐支持不住,败下阵来。宇文日天见了,心想你既然出战,我岂能让你活着回去:从后背拿出一枝飞刀,冲着刘尔本的后背投出去,就听噗呲一声,鲜血直流,正中要穴,刘尔本倒地身亡。

    张轩见状大喜,挥枪随宇文日天杀入敌阵,其部下步骑兵见状,直奔联军阵中杀入。双方死战,而张轩所抽调的助战步骑兵,从联军的后方杀入,前后夹击。联军由于主帅战死,早已士无斗志,再加上被包围聚歼,联军大败,逃往郑州。结果郑州被张举兵马占领了,张举见状,连忙带领兵将,出城杀敌,联军再度战败,又有张轩从后合围,联军三败,全军覆没。

    六月初二日,整顿了数日,三十余万大军兵入洛阳城。张举令张轩、高无忌、林祤三将带五百骑兵,前往京州府将诸将家眷,送到洛阳城来。三将得令,带兵去了。又令独孤权在众亲王中,挑选德才兼备的继位为帝。独孤权挑选了一位中山王王衡,让其继位,史称齐末帝。

    六月初五日,文武官员纷纷上表:张举居功至伟,可加封为相国。于是王衡下旨:加封张举为相国。此事让山南道总督王霖、江北道总督王并、巴粱道总督王兴得知,决议联合起兵,以“清君侧”为名,从山南道江陵府出兵十五万,直奔宋州杀到。王衡大惊,召集文武商议。独孤权道:“此番军情,十分紧急。理应让相国带兵出征,击溃强敌。”王衡见状,只得下旨,令张举带十万步骑兵,直奔宋州守御。

    张举领旨,令阿史那·巴龙带二万骑兵为先锋,顾羽、宇文隆带三万步兵为后军,张举与顾珩带余下步骑兵为中军,三军直奔宋州。六月初七日,抵达宋州。张举令中军后军入城守御,令顾羽、宇文隆与阿史那·巴龙带领先锋在外屯兵,以待敌军。

    六月初八日,十五万敌军席卷而来。阿史那·巴龙、顾羽、宇文隆三将带二万骑兵与其对峙。张举见了,令顾珩带领三万骑兵,在一侧埋伏,与先锋军相互照应。自带余下步兵,守御城池。敌军大将出阵喝道:“张举贼子,妄动天子銮舆,乃大周反贼也!”阿史那·巴龙喝道:“闭上你那鸟嘴!且吃我一棒!”纵胯下青骢马,舞手中狼牙棒,直奔那将杀到。那将见状,纵马舞刀,接住厮杀。二将略斗三合,阿史那·巴龙一棒隔开大刀,趁其大刀未回势,又一棒将其天灵打碎,那将惨死马下。顾羽、宇文隆见状,便与阿史那·巴龙一起带兵,杀奔敌军阵中。双方斗的正酣,顾珩带三万骑兵从后方杀入,张举见了,亲带余下步兵,杀入敌军阵中。三路兵马联合绞杀,敌军大败,招降五万步骑兵,张举欲将其斩杀,顾珩道:“相国不可:昔曹操在东郡大破黄巾军数十万,却能挑选精锐,训练成青州兵,我军之前训练过晋阳兵,此时亦可。”张举思索须臾,便将这五万步骑兵加强训练,安抚军心。训练成晋阳兵,六月初十日,张举带兵回京,王衡亲自带文武百官,出洛阳西门相迎。

    六月十五日,文武百官再度上表:张举相国,居功至伟。击败贼寇,智勇兼备。可再度加封。王衡见状,只得下旨:加封张举为晋王,并可建牙开府,设立官职。于是张举在朝中的权威,愈加愈大,有才能的文武官员,都愿意与他亲近。

    六月十七日,王衡下旨:加封张举手下部将,封张轩为左卫大将军、封张彻为右卫大将军、封独孤权为晋王府长史,余下部将,皆有封赏。自此张举权倾朝野,满朝文武皆愿与其结交。

    六月廿日,满朝文武皆上书:让位与张举。王衡见状,不敢违背。只得写了退位诏书,并且决定在七月初一日,举行张举的登基仪式,当天,张轩等将携诸将家眷,尽入洛阳城。听闻张举等人,皆被封赏,心中大喜。

    经过了十好几日的准备,七月初一日辰时三刻,张举、独孤权商议在周皇城祭天地。

    巳时正,众将摆好张举的祖宗牌位。张举卸下腰间兵器,穿上皇帝服装,双手持龙泉宝剑,上了祭坛,将剑放于剑架之上。举起一杯酒,仰天语道:

    “臣张举,三年以来,起兵晋阳,兵克甘凉。结交突厥,以兵破敌。臣张举,连破四方贼兵,勘定京州昏君。今日继位,以谢天地,改元中夏。”

    语毕,将酒撒在地上,上香祭天地。又入屋内,对着自己的祖宗牌位泪道:“列祖列宗,我为叔叔舅舅报了血仇,三年起兵,多谢列祖列宗保佑!”上香叩拜,三叩首毕。

    未时一刻,独孤权与张轩并五百步兵,在皇城外设立换位坛。高无忌又请王衡上坛,王衡甚是惊慌失措,道:“相国继位,我献上玉玺就是,为何如此!”张轩、张彻齐道:“还请陛下上坛!”王衡见二人手有兵器,且带士兵。不敢不从,只得起身跟随。

    上坛,王衡面北坐在座上,颤抖的双手捧着玉玺,左右皆有京师禁军看护。再看张举:面南坐在座上,左张轩、右张彻,齐齐护卫。又有军师独孤权主持,坛下文武百官,京师军民,齐聚坛下。

    未时二刻,独孤权道:“交玺退冠!”看官可能会道:这张举祭天地时,不是穿皇帝服饰了么,为何还要戴冠?且听我道来:虽说服饰可穿,但头上平天冠,却是唯一一件,需要交玺的时候,将冠给新帝,固有如此。

    王衡头戴平天冠,颤巍巍的走向张举面前,下跪举玉玺,张轩上前接过了。王衡又双手摘平天冠,张彻上前接过了。王衡又三叩首,叩首毕,众禁军护送其下坛。

    独孤权见状,道:“请新皇带冠捧玺,登基立国!”张轩、张彻闻此,一面将平天冠给张举戴上,一面将玉玺放在张举手里,张举捧玺戴冠,走至坛中央。道:“如今已有年号中夏,不知诸位可有好的国号?”众文武皆未言语。

    须臾,独孤权道:“以臣之见,可以中夏为国号。”张举疑惑道:“此话怎讲?”独孤权缓缓说道:“国号、年号合二为一,有万世一代,长治久安之意。”张举思索道:“此妙计也!国号便定为中夏。”众文武齐齐喝彩,众军民欢声笑语。不在话下。

    登基毕,张举下旨加封功臣:封独孤权为中书令太子少傅,加封陕国公。封二弟张轩为左武卫大将军,三弟张彻为右武卫大将军。封独孤宣为左卫将军,阿史那·巴龙为右卫将军,余下皆有封赏,不在话下。

    史前一年八月始,至年底。张举等皆细心练兵,励文讲武,安抚军民。于是兵马愈加愈强。

    中夏元年正月十五,张举等庆贺元宵,大封功臣:加封褚孝为襄王,龙伐为威王,林祤为梁王。又封独孤宣为甘国公,阿史那·巴龙为福国公,高无忌为扬国公,余下功臣,陆续加封,不在话下。

    正月廿二日,探马来报:“启禀陛下得知:淮南道、汉东道一代有敌寇起反。”张举大惊,召集众臣议事。独孤权道:“陛下智勇足备,虽说可破其敌,但如今贼势威猛,不可正面攻击之。”张举思索须臾,道:“委实如此,那么陕国公可有妙计?”独孤权道:“如今贼兵在淮南道一代,离洛阳甚近,陛下可迁都长安,一则养兵练武,二则预防贼势,三则京畿道民众之喜悦,得民心耳。此三点皆对我朝有利,何不为之?”张举大喜,于是下旨:于二月初二日,迁都京畿道长安。

    二月初一日,张举下旨:各在京官员,收拾细软,准备迁都。留大将王宇洲、杜无苏、刘基玮、徐伊四将,带十万步骑兵守御洛阳,余下人等,尽数准备前往长安。

    二月初二日,四将分兵守御洛阳城完毕,张举携诸官员等,迁都长安,二月初六日,张举迁至长安城,整顿朝政。

    此时前线探马,亦有消息报回长安:“启禀陛下得知:那数万贼寇,集兵于淮南道楚州、庐州一带区域,可能会入侵豫中道。”张举闻此大惊,先让探马休息,又集结众文武议事。

    朝上,张举道:“据探马得到消息:那贼寇集结在淮南道楚州、庐州一带区域,不日可能会对豫中道进兵,如今那四将我倒放心,只不过兵马,恐不足矣。众位爱卿可有妙策?”甘国公独孤宣道:“陛下,以臣愚见,可令一员大将,带五万步骑兵,入洛阳协同守御,然后分兵守御郑州、汝州,以为掎角之势,可保洛阳城平安。然后乘胜追击,剿灭贼寇矣。”张举大喜,道:“张轩听旨!”张轩闻此,起身跪道:“臣在。”张举道:“你领五万禁军,前往洛阳城,协同四将守御,不得有误。”张轩闻此,叩首道:“臣领旨。”便归位了。

    张举又道:“如今国家虽立,但各处地方还是未曾平定,还望诸位多多尽力。”众臣叩首,退朝去了。

    二月初八日,张轩亲自带五万兵马,直奔洛阳城。出城门,张举携众官相送,张举道:“二弟,凡事三思而后行,切记要小心。”张轩礼道:“多谢陛下,臣带兵前去守御,请陛下候臣佳音。”语毕,张轩带兵去了。

    这时的冷若莹,刚刚得知张轩出征,急忙出城门观望。见张轩已然走远,只得双手合十,目送张轩出征,顾浅见状,劝慰道:“放心吧,张轩将军用兵如神,不会出事的。”冷若莹这才释怀一些,随张举等人回城。

    张轩带兵,出京畿道,过关内道银州等地,直奔豫中道洛阳城而来。由于他进兵速度快,二月初八出征,二月十五日便到洛阳城。

    此时的贼寇,已然是进兵豫中道,连破汴州、蔡州、许州、陈州等地,兵马直奔虢州、郑州。张轩抵达洛阳城后,立即召集四将至中军帐议事。

    未时一刻,召集毕。张轩将地图摆在桌上,道:“此次陛下派我前来,正是协助四位将军,力破贼兵,守住洛阳。”王宇洲道:“现如今探得情报:贼兵有步骑兵十三万,由山贼司成带领,那司成使得一手好刀,又有偏将十数员,兵威甚大。”张轩道:“贼兵可曾经过训练?”杜无苏道:“听闻那山贼司成,以前是周朝的禁卫将领,由于周朝覆灭,便带领本部兵马占山为王,招兵买马。趁我等建立国家不稳,前来侵犯。”张轩道:“贼兵安敢如此嚣张!”于是抽出两枝军令道:“王宇洲、杜无苏二将听令!”二将出列道:“在!”张轩道:“你二将分别带三万兵马,在郑州、汝州守御,与洛阳城形成掎角之势,相互策应,将敌军包围聚歼。”二将得令,带兵去了。

    张轩又抽出一枝军令道:“刘基玮、徐伊二将听令!”二将出道:“在!”张轩道:你二将带一万步骑兵为先锋,与我一起守御。二将得令,带兵去了。分兵之后,王宇洲守御郑州,杜无苏守御汝州,不题。

    二月廿一日,十三万大军在司成的带领下,直奔洛阳杀到。原来司成军师认为:若是攻占洛阳城,则余下等地,不战自乱。故与司成商议此事,司成同意,便带兵杀到洛阳城。

    司成喝道:“你等小贼,还不快献城投降,不然你等皆成为我司成的刀下之鬼!”张轩见状,令先锋军随己出城对峙。

    两军对圆,司成道:“何人敢与我厮杀!”刘基玮见状,总胯下乌驳马,舞手中一对镔铁剑,前来厮杀。司成见状,纵马舞刀,接住厮杀,力战二十余合,不分胜负。

    司成周围一偏将见了,纵马舞枪,前来协助。徐伊见了,纵胯下云鬓马,舞手中亮银枪,接住那将厮杀,略斗三合,徐伊一枪将其斩于马下。

    此时的刘基玮,已经与司成斗了三四十合,司成见那偏将被杀,手中刀略慢了一慢,刘基玮见状,左手剑隔开大刀,纵马向前,右手剑顺势横劈,将司成斩于马下。

    张轩见状,令余下兵马,尽皆来战,数万大军与十三万贼兵混战在一起,杀得正酣,郑州王宇洲、汝州杜无苏二部同时杀到。三面合围,贼兵大败,全军覆没。

    张轩等诸将带兵入城,一面写捷报于长安,一面整顿洛阳城军政事务,不在话下。

    二月廿五日,张轩的送信探马将捷报送至张举面前,此时的张举正在看地图思索,闻听捷报,连忙来看,看毕道:“上朝!”

    虽说此时已经是未时一刻,过了上朝的时辰,但捷报传来,不禁大喜过望。未时二刻,众臣集结完毕,张举上座,众臣叩首毕。张举道:“前线捷报,张轩将军率领四将,力战贼兵,大获全胜。”众臣大喜,张举道:“众位爱卿,虽说洛阳安全了,但是余下各道,均未降服,众位爱卿可有高见?”梁王林祤起身出列道:“以臣愚见,可先书信劝降,不降则可刀兵相见,此先礼后兵也。”张举点了点头,扬国公高无忌起身出列道:“臣以为梁王之策,甚是绝妙:贼兵既然不降,直接杀伐以定。”张举思索须臾,陕国公独孤权起身出列,言道:“陛下以仁义布于天下,信誉著于四海,总揽英才,力敌顽抗之兵,安抚军民之心。此皆义举也,若是杀伐,则恐天下人以为我等假仁义也。”

    张举思索不定,此时甘国公独孤宣起身出列道:“昔日武侯七擒孟获,乃是以计策擒拿蛮王,攻心为上。陛下何不仿效武侯之事,与其激战。”张举见状,思索须臾,道:“既如此,可先退朝,待朕思索一日,明日再做计较。”于是退朝。

    张举回到自己的殿内,看着地图,久久无计。此时皇后顾浅近前来,为其更衣。张举仍是愁眉不展,顾浅道:“陛下有何心事,为何如此惆怅?”张举揉了揉额头,道:“闻听二弟张轩,力战贼兵大胜,朕甚是欢喜。但余下各道,均未降服,如何对付,朝堂上意见不一,朕甚是为难。”顾浅思索,言道:“陛下,臣妾以为:陕国公所言,乃为中夏国威。而扬国公梁王所言,乃为天下军民早日平安。二者虽说无错,可斟酌齐做。”张举闻此,大喜道:“朕有贤妻,为见高明。”后人有诗赞曰:

    张举长安立中夏,文臣武将立功名。京兆深宫皇后策,母仪天下定江山。

    二月廿六日,张举上朝。却说如何行策?有分教:书信一封降各道,顽强抵抗起雄兵。

    却说张举如何处理,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