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文帝本纪 » 第二百六十五章 运河(三)

第二百六十五章 运河(三)

    运河一旦通航,江南的货物通过运河运往各地,比以往可以快许多,运力也更大,的确是巨大的收益。若不是元晗提点,恐怕就要错失先机了。

    得了好处,总要有些回礼。曲亦瑶想了想,躬身一礼:“曲家商队往返伊昌和中原,对于各商队的情况和路线也是熟悉,愿为陛下分忧。”

    元晗十分满意。

    要对去伊昌做生意的商队收税,必然要知道她们的一些底细,才好制定相关的政令。曲亦瑶的商队率先开拓伊昌的生意,可以说是领头羊了。有她透露出的一些内部消息,元晗也更有底气。

    元晗与曲亦瑶在厅堂说话,曲明舒和张疏桃亲端了暖锅和酒水进来。有了两个男子在,话题自然就聊到了家长里短上。

    元晗笑着对张疏桃说:“你嫁人这么久,清儿时常念着他二十叔,总也不见你进宫去。”

    张疏桃在宫中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自己深陷谋害皇嗣的罪名,家族一夜之间被连根拔起,想到进宫便脸色发白。

    曲亦瑶知道他的过往,笑着道:“正想向陛下求个恩典,三皇子出生后,我这个婶婶还没见过呢。听说棠贵君又有了身孕,疏桃也许久没见哥哥了。”

    曲亦瑶没有一官半职,元晗想授她个散官,受她商人的身份限制,还要被御史直谏。想抬举她,就只能从其他方面了。

    “青岚,给张正夫一块进宫的腰牌。”元晗吩咐完,向张疏桃道,“得空多去看看桐儿,若是遇到十九弟一起,自然是更好了。”

    张疏桃白着脸谢了恩。

    一顿饭宾主尽欢。曲亦瑶得知了运河的消息,元晗对税收有了谱。

    过完年,朝廷出了一纸敕令,在伊昌都护府设下关市,凡从伊昌府进入中原的货物,根据不同种类,收取税银。依旧是以曲亦瑶为首商人快速响应,元晗又抓了几个企图逃避税收的商人予以重罚,这才将这项政令彻底落实下去。

    伊昌府的生意为各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利润,朝廷要从中分一杯羹,自然是动到了她们的利益。

    没人敢对元晗有怨言,曲亦瑶便成了撒气的首要对象。无论是挤兑还是打压,曲亦瑶依旧岿然不动。曲亦瑶脱离了曲家,她的父亲孙氏依旧留在曲家。

    曲祥眼见着曲亦瑶娶了棠贵君的弟弟,生意越做越大,儿子曲明舒在宫中也是步步晋升,终于坐不住了,带着孙氏到了曲亦瑶的宅邸。不料却扑了个空。

    曲亦瑶带着张疏桃南下游玩去了,只给曲祥留了一句话,“皇命为上”。

    曲祥不是傻子,曲亦瑶能在短时间里把生意做大,被各种排挤打压也没有伤筋动骨,必然是有大势力支持的。想想也知道,普天之下只有皇帝有这个能耐了。

    曲亦瑶带着张疏桃出京,并不是为了游玩。一方面是为了避开曲祥,另一个原因是,诚亲王回京了。

    诚亲王被皇帝派去勘察水利,连过年都没有回来。几个月过去,现在回京,必然是向皇帝覆命的。这也就意味着,运河要动工了。

    如曲亦瑶猜测的那样,元显是回来覆命的。她带出京去的一摞纸,变成了厚厚的几大本册子,详细记录了规划流经地的水利山川人文。

    元晗细细看了她写的折子,的确比以前成熟了许多,每一处开凿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开凿难度都写了出来,极为详尽。

    元晗点点头:“几月不见,你果然长进了许多,朕可以考虑将开凿运河的事情交给你了。”

    元显只是一脸沉默,并不做声。

    元晗合上折子:“这是怎么了?朕允你所求反倒还不乐意了?”

    元显声音沉沉:“臣妹离京前,一心想要挖出这条运河来,完成他的心愿。”

    元晗知道,这个“他”说的是傅氏。

    “可是臣妹离京后,真正看到了百姓的生活。”元显的眼眶红了起来,“因为水患冲毁了房屋作物,或者是因为干旱连年歉收。赈灾的粮食不能及时运到,无数的人因此死去。我懂皇姐说的话了,这条运河不是他的心愿,也不是我证明自己的工具,而是牵系着无数人。她们的生活太脆弱了,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旱了涝了对她们都是灭顶之灾。”

    元晗走到元显身边,拍了拍她的肩:“你能懂这些,朕很欣慰。”

    “皇姐,”元显抹了一把脸,“臣妹依旧请求主持开凿运河。”

    “朕召了工部的人来,你若是能说服她们,朕便准了你的请求。”

    以元晗对运河一事的重视程度,能得到主持开凿运河的任务,必然是名利双收的事情工部的人无一不是想抓住这次机会。

    不料,半途杀出个诚亲王,接了勘察水利的旨意出京,一走便是数月。这刚回来,皇帝便召工部奏对。

    眼见着运河使的差事要落在诚亲王头上了,能得个副使也算是好的。堂堂亲王,平日里做一些器物的改良,懂得什么河工之事。正使不懂,还不是副使做主。

    高定贤看着下面这些人的小心思,并不点破。诚亲王以往在工部,除了攻城车,的确没做什么正事儿。但是想想也知道,她若是什么都不懂,皇帝能让她出京勘察?

    果然,不出所料,这些原本打算刁难元显的人,反被问得哑口无言。

    元晗暗中观察众人的神色,便知元显的确是认真勘查,对于水利河工有真才实学。既然如此,便放手让她去做。

    “副使的人选你想好了吗?”

    “臣妹有两个人选,还望皇姐允准。”

    “是谁?”

    “一个是工部水部司的傅言。她对水利河工有不少研究,臣妹正是与她相熟,才接触到她嫡子的。”

    傅言爱钻研水文,言传身教才会让她的儿子也有一样的兴趣。

    “准了。还有一个是谁?”

    “扬州枢江县令陆雨。枢江县与苏州的丰江一样,都是春江上的隘口,易生水患。陆雨在枢江县三年,居然一次大规模水患都没有。臣妹见过她,是个懂治理水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