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谁家江山 » 第十四章 改革

第十四章 改革

    几乎从京城回来的第二天起,我的改革就逐步开始实施了。终于放开手脚的我,在经济、政治、科教、法律、军事各方面对领地进行了大规模改革。

    要想让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先把经济抓起来。而在这个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搞活经济首先必然是让商业活动多起来。所以我正是成为江南领主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大幅度降低商业税率。几乎所有的宋朝官员都相信,过多的商业会挤占国家更本的农业,而无商不奸,过多的商人对国家和领地的灾害是严重的。而这时我体会到古代集权的好处了,我更本不需要征求手下大臣的建议,直接就颁布了领地法律。将原来高达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商业税率直接降到了百分之十,这也是被后世传颂的一分税。而且本人只对交易收税,而不是对生产收税。而各地为了战后重建,想了各种的办法,不过唯一相同的就是加大了对商人的税收,可怜的商人就好像是唐僧肉,人人都要来咬一口,除了在我们的江南省。

    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从新的法律颁布后的第二个月起,在江南省的地面上总的交易量平均月增长近一倍,这种增长趋势一直延续了一两年才渐渐变弱。除了开始头两个月我们家族的税收有所减少之外,以后的每个月都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这样的结果让所有开始对我专断独行的家臣闭上了嘴。

    不仅交易总量上升,无数的手工业者、技工因为生产的免税将自己的铺子开到了江南省,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涌入,导致了整个省内逐渐形成了许多贸易中心,并逐步扩建成一个个中小的城市。

    另一项鼓励商业的措施是政府出面号召那些大地主出资兴办各种工厂,政府不仅给与技术帮助和资金支持,还给予了减免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我的目的就是要将基础的轻工业给建立起来。

    而在商业上的改革同时,基础产业农业也有了相当大的改革。大宋现在还是地多人少的局面,我号召平民在江南省内开发新田,所有在政府规划下开发出来的田地都归开发者所有,这有点像美国当初十九世纪西部开发时的情景。人手不够就召集在饥荒战争中失去土地的外省人前来。这项法令的结果是,许多本省原本给地主耕种的贫农雇农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大大缓解了领地内的矛盾。而许多外来人口的加入又更加快的促进了这项法律的事实。最终结果是,到十年后整个江南省几乎没有荒山荒地存在,而全省的可耕种土地面积扩大了接近一倍,农业税收虽然略有降低但整体收入却大幅上升。而整个领地的人口却由两千万上升到三千五百万。

    同时,在庆德二十一年大旱开工的修路修河项目也在继续开工,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整个江南省在我执掌后的几年内一下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这项工程不仅雇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原本许多无家可归的平民难民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本省的百姓失业的相当少。原本在各地都非常兴盛的丐帮在本省几乎快到发展不下去的局面。

    经济改革的同时,本人政治改革也在同时进行。其主要方面就是地方上民主选举这一条,各地的百姓都可以选举自己信任的人当选基层的官员,当然中高层的官员还是需要我领主的任命。另一方面,本人废除了几百年来的科举制度,改为选拔考试。虽然都是官员的选拔,但是考试内容却截然不同,不再以四书五经为基本考点,而以实用为主,各种官员必须具备处理个冲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这项措施开始还是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可是在我这个强势领主的坚持下,还是贯彻下去了。

    兴办学校和加大科技投入也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不仅在各地开办了大量普及认字的初级学校,免费教穷苦的还子读书识字,还在江宁兴办了一座比燕京太学还要规模宏大的高等学校江宁大学,高薪从各地聘请各种技术人才到此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我无所事事的父亲终于找到了事情做,江宁大学校长的位子非他莫属。

    在我的倡导之下,历经三年的讨论与修改,一部沿用五百年《法典》在庆德二十五年诞生。法律中不但包含了众生平等,信仰自由等自由思想,也对各种不法行为的惩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中也看到了法家的影子。

    军事是经济和政治的保证。有了大量的税收作保证,我不但保留了全部四十五万的家族部队,而且在装备和待遇上给予了众多补充。直接将部队变成了十万精锐骑兵,十五万重步兵和十五万轻步兵。另外还有五万战斗力极强的特战队——寒冰部队。

    虽然陆上的转变已经不小,可是我最大的兴趣还是在海上。在陆上再威风也只能打打内战,而我却对民族自己人大自己人非常反感,扬威万里开创万世功勋才是我的志向。我在五年内将原先一万水军扩建成十五万,同时每年投入巨资研制新的战舰和火炮。从当初在汴梁看到第一张航海图开始,我就命手下花大力气去寻找航线图,为将来做准备。

    到了庆德二十四年,也就是我当上领主的第二年,几乎所有的手下都对我这个年少的领主心服口服了,每个人都知道江南省的崛起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