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此间风云录 » 第二章 群英楼

第二章 群英楼

    这位暗中出手的,不是旁人,正是与余问霖有着过命交情,在江湖上同样声威赫赫的“镖打乾坤”,盛良!

    当日听枫台演武,盛良一招刀里夹镖,打落了余问霖的束发冠,略胜一筹,因此在十杰中名列第六,是为“千机杰”。

    说起这二人结交的故事,那也是不打不相识。

    余问霖还有个相识多年的好朋友,是和气商会副会长,也是商会在整个南方的代理人,名叫沈三。

    别看这商会和这代理人的名字都挺普通,但是实力可都不一般。

    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整个大夏朝的江湖势力,除去些闲云野鹤的隐士高人以及杀手刺客之外,一共可以概括为“一城三宗四派七大帮”,甚至还据此传了一首江湖歌谣:

    道佛分南北,一剑开天阁。

    峨眉悬泠月,蜀中藏千机。

    东海风云聚,西北漠沙平。

    丐号陆上虎,漕称水里龙。

    巨鲸常霸海,金镖天下行。

    开门皆是客,圣手自仁心。

    秀坊歌舞盛,侠义始传名。

    歌谣中囊括了所有出名武林帮派势力,其中“开门皆是客”一句,赞的便是和气商会。

    和气商会的创办人和创办时间均已不可考证,只不过每一代的总掌舵人都身份神秘,行踪飘渺,南北二分舵掌舵人几乎便可决定商会的一切事项。

    而北方地区近乎皆在朝廷的掌控之中,对比朝廷力量薄弱的南方,利润几乎要小上一个数量级。

    在这种情况下,沈三几乎便是全天下明面上最富有的人,用富可敌国来说也不为过。

    他曾经对余问霖说,像他如今,既不会因为沈三这一普普通通的名字而损失半文钱,或者是让别人轻看他几分;也不会因改个好听又响亮的名字而多挣得几文钱,或是让别人高看他几分,那他这个名字又有什么不好呢。

    他甚至还曾劝余问霖,身为一个飞贼,名字自然该是越普通越好,不如就改叫余得水,只不过遭到了余问霖的强烈嫌弃。

    不过在余问霖的诸多朋友中,沈三是难得少见的主动来和他交朋友的,甚至连目的也很直白地讲了出来:

    “我现在不花几个钱来交你这个朋友,难道要等到你把我的仓库搬空之后再来结交吗?”

    这话说起来似乎很是功利,但二人竟是难得的对脾气胃口,最终成了知己,余问霖身上许许多多的传奇轶事往往都源自和沈三打的赌。

    通常都是二人在饮酒时,沈三突然提到“我知道你小子能耐大得很,但我赌......你绝对偷不到......”

    就这样,每赌一次,酒局的成员便会增加一人,嗯......直到不久前才破例。

    盛良便是通过这种方式与余问霖结识的,一开始盛良虽觉得余问霖是个妙人,但也仅限于酒桌。不同于余问霖的浅薄酒量,盛良可以坐在那和你喝上一整天,因此每次聚会最后,通常都是盛良去照顾醉酒的余问霖。

    他也没想到,本以为只是酒桌上吹嘘的肝胆相照竟是真的。

    那年他在南疆误入瘴气迷林,又被仇家追杀,本以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没想到得知消息的余问霖竟然远赴南疆,血战群寇,又背着他在迷林里走了七天七夜,最终平安脱险。

    此事之后,虽然盛余二人虽均未提及此事,但关系自是更胜从前。

    因此,此刻见到盛良,余问霖自然是欢喜异常。

    只不过此处却不是说话之所,余问霖弯腰抱起幼童,一边哄着,一边朝地上的尸体努努嘴,说道:“总归是闹市杀人,不用去给个说法吗?”

    盛良笑道:“放心,这人已经被江湖捕快盯了几天了。只不过他轻功倒还可以,人又机警得很,捕快们一直没抓到机会。正巧我路过此处,便顺手帮个小忙,应该一会就来人处理了,先去把人家小少爷还回去吧。”

    余问霖斜了盛良一眼,不再搭言,开始逗弄其怀里的幼童来。说也奇怪,他仿佛天生得小孩子喜欢一样,只几下便逗得幼童“咯咯”直笑,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余问霖,伸出小手在他脸上乱摸。

    伸手在这小少爷的脸上摸了摸,又捏了捏,余问霖不禁感慨,手感真好。

    转回街来,烟火表演还未结束。余问霖凑到那仆人身后,左手抱着幼童,右手将那布包一拽,眨眼间,幼童便又稳稳趴伏在仆人背上。

    余问霖对着回头看着他的小娃娃拜了拜手,身影一动,彻底消失在了人群中,只有对刚才的一切都还懵懂无知的幼童正瞪大着眼睛,啃着手指,好奇刚才那位大哥哥去了哪里。

    “走吧,小良子,丰乐楼,边吃边聊,你霖爷请客。”

    盛良说道,“这可是你提的,不过今儿不去丰乐楼,城里最近新开了家群英楼,你肯定不知道吧,咱就去那。”

    余问霖一挑眉,“怎么,这家新开的有这么大魅力,比得过丰乐楼百年老店?”

    “走吧走吧,等你到了就知道了,不过事先说好,可不能亮明身份。”

    原来,自本届绿林大会之后,临安城内便新开了这么一家群英楼,楼高七层,一层比一层典雅大气,富丽堂皇;而且菜品色香味俱全,据说后厨有昔日的皇家御厨坐镇,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

    但是这群英楼,却有一个规矩,寻常人等,只能在一楼大厅吃饭,菜虽说也还不错,但也只是一般酒楼的水准。

    若是想要上楼享受更好的菜品,那你就得拿出相应的本事来,闯过每个楼层对应的文武把门关,若能上得顶楼,便可让御厨为你亲手做菜,且酒菜全部免费。“群英楼”顾名思义,便是为“群英”准备的酒楼,英雄豪杰自然可以吃好喝好;而你要是没什么能耐,算不上英雄,自然也上不得群英楼。

    这酒楼此开业至今已有三个月时间,开始时平均每天都得扔出好几十自不量力的人,现在基本上规矩已经人尽皆知了,也鲜少有人去触那个霉头。

    这些盛良早来临安几日,自然是已经知晓,当然余问霖是一无所知。

    二人进得酒楼,便发现虽然这时间已经不早了,但大厅里人却不少。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人声鼎沸,只余下了几处转角旮旯的偏僻地方。

    余问霖去惯了大酒楼,且一向都是包间雅座,便向前来招呼客人的迎宾问道:

    “楼上还有包间空位吗?”

    声音不大,但是大厅里吃饭的人却都为之一顿,许多双眼睛齐刷刷的盯过来,想看看究竟是来了高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乡下小子。

    在群英楼若想上楼吃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斗,也就是和每一层楼的守门人吟诗作对,对得上了,便算成功。

    另一种则是武斗,只要你的武艺得到守门人的认可,亦可上楼。

    不过为了避免有人重复挑战,浪费时间,只要你提出上楼这一要求,倘若闯关失败,以后就只能一直在一楼吃了。

    历时三个月,文斗的人本就不多,暂且不提。来这吃饭的江湖人大都选择武斗,而且还摸出了一条武斗规律,那就是你若想武斗上楼,那基本也得有能在江湖上博出一个小小名号的水平。

    若说盛良和余问霖二人,那可谓“人的名树的影”,作为名动江湖的少年英杰,若是亮出身份来,便是直上顶楼,享受一顿免费的御厨烹饪也不为过。

    但盛良觉得直接亮名头也太无聊了些,若是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盛良无疑就是余问霖的“损友”,一心只想看余问霖一关一关的闯楼,最好还是文斗。

    因此盛良这边搂过余问霖的肩膀,背过来说道:“兄弟,这地方吃饭有个规矩:上楼吃饭,得能吟诗作对,对得上来才有饭吃,不然就得让人轰出去,兄弟你行不行啊,要是不行,咱可别逞强,换个地方就完了。”

    余问霖一听,心里直翻白眼,心想我这两下子你还不知道嘛,平时吹个牛、充个文化人还行,要说像文人墨客一样提笔挥毫,那还真是差点意思。

    可是事已至此,余问霖对这楼的规矩毫不知晓,只觉得要是以后传出余问霖请盛良在酒楼吃饭,结果连个雅座都没混上,这事好说不好听,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谁还不是个要面的人。

    因此余问霖一咬牙,说道:“不就是吟诗作对吗,今天我就小露一手。小二,去叫你们那个守门人过来,尽管出题便是!”

    那个迎宾听了也觉得挺稀奇,这凡是想上楼吃饭的人,十个里得有九个半选武斗的,选文斗且还能过关的更是寥寥无几。

    能在这么大的酒楼当迎宾,眼力自然也是不同旁人。他本来看这二人身形矫健,气息绵长,肯定也是江湖好手,没想到竟然不选文斗选武斗,也是怪事。

    不过人家愿意选什么也不干他的事,迎宾一弯腰,抻了抻胳膊,做了个“请”的姿势,笑道:“既然如此,二位,楼上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