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 » 第五十三章 安纳托利亚能源公司

第五十三章 安纳托利亚能源公司

    睡在温柔乡里,做着旧时代的美梦,等着被法兰克人消灭?这是谁?

    听着阿卜杜·卡迪尔帕夏的话,无数种可能在麦莱克帕夏的脑海中回想。

    作为阿卜杜勒·迈吉德苏丹亲手提拔起来的亲信,麦莱克帕夏最重要的任务绝对是维护君主的荣誉,他有理由怀疑,眼前这个埃及人是在说奥斯曼苏丹的不是。

    “你说的等着被法兰克人消灭的君主,是哪一位?”忍不住的,土耳其人麦莱克帕夏生气的问道。

    “自然是现任波斯沙阿,纳赛尔丁。他现代的军队很少,国家几乎都由宗教领袖、部族酋长控制。英国人和俄国人都对他虎视眈眈,但他什么也没有做,”阿卜杜·卡迪尔帕夏疑惑的看着麦莱克帕夏,“不然你以为是谁呢?”

    我认为你说的是受人尊敬的阿卜杜拉·迈吉德陛下!麦莱克帕夏心里这样想。

    但是麦莱克帕夏一点也不敢说出来,脸憋得通红,许久后,他才想起苏丹交给自己的任务,严肃的咳嗽两声,以上级的姿态的对阿卜杜·卡迪尔帕夏说道:“你就是伊斯梅尔帕夏派来的煤矿总监吧?”

    麦莱克帕夏将“帕夏”这个词咬的十分重,仿佛伊斯梅尔作为“帕夏”和他是同一个级别的大臣,毕竟伊斯梅尔帕夏他是个总督,麦莱克帕夏也是个总督,只不过埃及大一点,阿马西亚小一点罢了。

    阿卜杜·卡迪尔帕夏只是点了点头,没有直接回答麦莱克帕夏,麦莱克帕夏也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将手指向远方的煤矿,在那儿,一辆辆车满载着灰黑色的原煤,被土耳其劳工推出矿洞。

    那些土耳其劳工穿的很是简陋,完全不能遮挡住他们嶙峋的身体——正是这样瘦弱的推着沉重的矿车,撑起了煤矿。监督他们的监工则完全反了过来,吃的身材饱满,整日无所事事。

    “我听说英国人开采煤矿时,有时会让小孩和女人参与工作,矿工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常常因为意外而死亡,”麦莱克帕夏眼神里充满怜悯,“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发生在阿卜杜勒·迈吉德治下!如果宗古尔达克煤矿发生这样的情况,我只能令你们停顿整改了。如果长期发生这种事情,恐怕只能收回国有,由帝国工业部营业。”

    在奥斯曼帝国,针对劳工的保护一向很严格。

    但这倒不是说奥斯曼帝国的封建主义比大英帝国的资本主义进步许多,而只是行会势力和宗教势力,在奥斯曼帝国势力一直比较大。

    在1848年之前,宗古尔达克煤矿就一直被宗教势力管理,收益用来资助慈善、修建道路等公共工程。加之当时开采煤炭也没有什么设备,基本都在露天煤矿作业,因此遇到的矿难和工伤很少。

    埃及人来了之后就不同,伊斯梅尔对于宗古尔达克煤矿的要求是完成埃及的早期工业化,因此,煤碳的产量不能低,越多越好。

    为提高产量,工人就不得不拿着稀薄的工资,996加班加点工作,像牲口一样吃苦耐劳。又要开采地下深层的煤矿,冒着瓦斯爆炸和塌方等多种危险。

    有人提议过要用苏丹捕获的黑奴,代替雇佣土耳其、埃及工人,开采煤矿。但伊斯梅尔算过,购买和捕获黑奴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直接雇佣工人的。毕竟,工人在矿难的死亡,只需要付一笔不多的赔偿金就可以了,而黑奴在矿难中死亡,可意味着埃及国家财产的损失!

    很显然,奥斯曼朝廷可以利用安全隐患作为借口,不停的整治埃及企业,或是要其停业,或是要求其给苏丹缴纳更多赋税,最后将其收回。

    这种手段在后世屡见不鲜,比如说某個南亚大国就爱这么做,只要有资金和企业进入南亚大国,最后结果一定是有去无回。中央、各个邦、工会制定的各种法律和条款,总有一款是适合你的。

    当然,这不意味着奥斯曼朝廷的想法多么超前,多么领先时代。在后来,想办法对付外国的企业,其他国家也没有什么办法,最多是不做生意往来而已。

    现在如果要动外国投资企业,外国的部队可是会直接上门的!奥斯曼朝廷也就欺负欺负埃及这种小国罢了。

    “我保证宗古尔达克煤矿会安全的,”阿卜杜·卡迪尔帕夏说。

    他心想,伊斯梅尔对他的嘱咐果然没错,奥斯曼会以为煤矿是埃及的软肋,用各种办法想抓住煤矿。

    但是奥斯曼的苏丹、奥斯曼的大臣,还有眼前这个奥斯曼总督麦莱克帕夏也不想想,难道埃及人都是傻子吗?明明知道风险也敢来投资。

    后招早已准备好了!

    在麦莱克帕夏早已以为埃及人已经屈服了的时候,他却望见阿卜杜·卡迪尔帕夏笑呵呵的盯着他。

    “就是在下如果办事不力,出了点事故,总督阁下要收回宗古尔达克煤矿的程序,恐怕有点复杂。”阿卜杜·卡迪尔帕夏这样说道。

    “怎么困难了?伊斯梅尔是奥斯曼帝国的臣民,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不应该服从帝国的命令吗?”麦莱克帕夏满脸不屑。

    “但是开采这座煤矿的企业可不是土耳其的,”阿卜杜·卡迪尔帕夏摆摆手说,“承包煤矿的企业是在巴黎上市的安纳托利亚能源公司,是注册过的法国企业。而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在法国人手里,只有一小部分是伊斯梅尔私人持有的。”

    是的,伊斯梅尔在获得煤矿的承包权后,以一埃磅的价格将其卖给了自己在巴黎同学成立的一家法国公司。

    欧洲人在奥斯曼帝国总享有各种各样的特权,也就是说,如果运行一座煤矿,作为外国企业开发甚至要比作为本国企业开发还有利的多。

    当然,代价就是煤矿公司获得的大量利润,要作为分红发放给法国股东。

    但伊斯梅尔并不在意煤矿产业本身的利润,他只需要将煤炭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上,供给埃及发展中的工业。

    同时,吸引法国人入股还可以获得大量开发资金,大大减少了埃及开发煤矿的成本。毕竟,埃及财政已经不堪重负,不能总是指望靠国库的钱进行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