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非洲种田:从埃及开始 » 第五十四章 东方问题

第五十四章 东方问题

    “卖国贼!真是卖国贼!你们埃及人将苏伊士出卖给法国就算了,现在还要将宗古尔达克出卖给法国人!”

    麦莱克帕夏的胡须都被气的翘了起来。他想着,那位伊斯梅尔总督再这样下去,一定要将整个国家出卖给法国。

    那样有什么好处呢?开罗的宫殿住腻了,想要换巴黎的别墅住一住?

    不,一定要阻止这个过程。

    “不可能的,我作为阿马西亚总督,有权力阻止你们未经批准,将煤矿承包给法国人!”麦莱克帕夏这样说道。

    “这是经过批准的,”阿卜杜·卡迪尔帕夏叹了口气,“你认为苏丹敢违背法国人的意志吗?”

    ---------

    自1846年以来,由土豆歉收引起的大规模饥荒,席卷了爱尔兰,那些说着英语的地主,架着马车行驶过阴冷的爱尔兰乡间时,时常能压到死去爱尔兰人的尸体。

    他们瘦骨嶙峋,身上没有一点脂肪,就那样躺在田野上,周围静悄悄的,无人问津,因为他们的家人饿的连埋葬他们的力气也没有了。

    就算有人埋葬他们,也不知道要埋到哪里好,公共墓地都被填埋了,所有牧师都在忙碌,根本来不及为死人做弥撒。甚至那些乱葬岗,也被新生婴儿的尸体所占据。

    这样的场面不能不使人联想的万里之外,盛产棉布的孟加拉,那里也是英国治下的殖民地,在工业革命后,经济完全被来自英国本土的纺织品摧毁了。无数孟加拉纺织工破产,以至于达卡城外到处是纺织工的白骨和寻找食物的兀鹫。

    爱尔兰和孟加拉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都遭到同样的命运,不同的是爱尔兰毕竟是信仰基督教的白人,所以幸运的得到了英国人的一丝怜悯——仅仅是一丝而已,英国唯一为爱尔兰所做的是,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谷物法》,再之外,就是进行微不足道的赈灾。

    即使是这样的赈灾也是有条件的,大英帝国绝不可能就白白把粮食发放到灾民手中,因为这样会培养“不劳而获的恶习”,所以必须要以工代赈,修建公共工程,来考验“人们的品质”。在以工代赈开始后短短几个星期,就有超过七十万人报名参加,令英国人大为震惊。

    甚至到最后,人们也没有办法弄清以工代赈到底是救济了爱尔兰人,还是因劳动加重了爱尔兰的负担,反而加速他们的死亡。

    到1850年,饥荒仍然在继续,英国议会却患上了“救济疲惫症”,议员们都害怕听到有关爱尔兰人的消息,厌倦听到有关爱尔兰人的事情,不想为爱尔兰做些什么。

    “.......1846年的马铃薯疫病,绝不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马铃薯疫病,在法国和德国,人们都知道以马铃薯为主食,会受到马铃薯疫病的侵扰,绝对不安全。显然,此次饥荒的成因是爱尔兰人的愚昧,他们应该清楚的知道,不能以马铃薯为主粮。

    有些反对者声称,爱尔兰人口过多,想要在这样狭小且贫瘠的国度养活这么多人口,靠小麦是做不到的,只能种植马铃薯。难道这不也是爱尔兰人的错吗?如果人口没有这么多,绝对不会缺乏土地。如果不缺乏土地,就可以种植小麦养活自己,偏偏他们要像兔子一样繁衍!

    综上所述,发生在爱尔兰的饥荒,完全是由爱尔兰人自己造成的,大英帝国完全不需要为爱尔兰人负责。”

    中年议员站在下议院的演讲台上,慷慨激昂的反对着对爱尔兰的赈济,一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说的好!大西洋也没有加盖,爱尔兰人觉得自己没吃饱,可以移民到美国去,那儿有的是吃的!”演讲台右边的席位上,一位身材微胖,脸上满是胡渣的议员大声喊着,完全失去了风度。

    “真是一群愚蠢、吝啬的人,”演讲台左边的席位,一位学者戴着单片眼睛,提着烟斗,蔑视的对演讲台上的人吐出烟圈,“上等阶级再一毛不拔,不列颠会像法国那样,全国到处都竖起街垒的。”

    学者的话一出,喧闹的下议院竟渐渐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在考虑这一天到来的可能性。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是天方夜谭。在十几年前,如今坐在下议院侃侃而谈的人还被视为卑贱的人,只是在1832年,全国性的暴动迫使国王威廉四世进行选举改革,他们才得以“老鼠上桌”。

    只不过这群资产阶级一旦“老鼠上桌”,就忘记的曾经帮助他们对抗贵族的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反而同贵族联合起来了。

    演讲台上的中年议员见着学者反驳自己,便觉得有一丝尴尬。如果学者说的完全不对,还不至于这样,可中年内心觉得,学者说的并不错。

    可如果现在要提出要花费金钱去赈济爱尔兰人,他所在选区那些富有的选民,绝对是不会答应的。

    将手握成拳状,放在嘴边,咳嗽了两声后,中年议员开始转移话题:“伍德伍德,你说的不错,但后人自然有后人的智慧,这可不是我们这一届负责的事情。当务之急的可是东方问题,而不是爱尔兰问题。”

    东方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尸体的问题,沙皇俄国、奥地利帝国参与其中,对土耳其的欧洲部分虎视眈眈。大不列颠和法兰西则对土耳其帝国的边陲部分,比如说阿尔及尔和也门感兴趣。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埃及等国则希望从土耳其获得完全的独立。

    总之就是乱之又乱,从小皮特执政的时代,到如今罗素勋爵掌权的时代,每一届英国内阁都因土耳其问题伤透了脑筋。

    “为帮助希腊对抗奥斯曼帝国我们派出一支舰队,为奥斯曼帝国对抗埃及我们又派出一支舰队,花费了数百万英镑,足以让爱尔兰所有饥民渡过灾难,我们的东方政策到底是为了什么?”学者又窃窃私语道。

    但这次,没有人听他讲话,所有人全神贯注的听着台上的中年议员,讲述着路易·波拿巴、尼古拉一世、阿卜杜勒·迈吉德、伊斯梅尔之间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