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桃花深处有神仙 » 五章 心佛典故,无念无动,心亦唯心

五章 心佛典故,无念无动,心亦唯心

    “贵客既是如此说了,我若再嚼舌头根子,便是不识时务了!”

    书摊小老儿满脸堆笑,真是笑出了下半辈子的全部欢喜,忙伸手帮徐方策把几本书用上好的布包住,原本这新布是要给女儿做新衣裳陪嫁的,只等他带着布回家,现在做成这笔买卖,只须将龙形玉佩一卖,哪还需要这种货色的布来做衣裳,丝绸都能先整上十身!

    徐方策离了书摊,对老头儿和燕万里的兴趣还不如手上这几本介绍魏晋朝风貌的书,他提着包书的包袱皮,往前想找处茶肆酒楼,转念一想,他身上除了那一块儿刚刚抵押出去的龙形玉佩,竟然是已经一穷二白,思索片刻,徐方策转身回到书摊……

    “贵客,您这是?”

    书摊老板见徐方策突然回转,生怕对方问他索要玉佩,捏着玉佩的干枯手掌不自觉加大几分力道,手心都渗出汗水,沾染在龙形玉佩上。

    徐方策却只说:“老板,我手上没有闲钱,你这里可有一点零钱,够喝壶茶,喝壶酒的就行。”

    “真是一点零钱?”

    书摊老板松了一口气后,仍是小心翼翼的确认,在得到徐方策的点头肯定之后,书摊老板才从随身布袋里掏出一串铜钱,老板动作麻利,没有数,很快的拿了一整吊给徐方策,另外一根线穿着小半吊留给自己。

    是生怕徐方策反悔。

    徐方策点点头,这一整吊,这么多铜,手感约有八九斤重,在古代这么多铜用来铸钱,想来不可能是很小一笔钱。

    况且刚才书生也和书摊老板争执两枚铜板,秀才再穷也是识字,替人代写书信,比魏晋朝不识字的底层苦力可要好上太多,至于当兵吃粮,甚至阴养死士,那种拿命赚钱的,自是两说。

    尤其死士,出手阔绰,《魏晋二朝记》中有此篇记载,死士被分散乡间,偶尔露面,穿着简陋而不惜钱财,少言寡语,阴气逼人而生人少近,不少寡妇专挑死士下手,得手后无论丈夫生死,未来都是钱财无忧……

    端得好生算计!

    徐方策此时不知,片刻后便会看到此篇记载。

    有了钱财,徐方策用身上普通道袍简单一遮,财不露白;虽有炼气九层修为,但徐方策也不想平白招惹是非因果,一吊钱有千枚铜钱,连成一圈提在手上,轻易就会拖在地上,须得折上两次分上八段,才算方便。

    “乡亲,这里有什么好点的茶肆酒楼吗?”

    魏晋似乎伦常严格,街上少有女人,徐方策入乡随俗,拦住一个老汉好问路。

    老汉打量小道士样貌清秀,颇为惊艳,带着庄稼汉老牛般的淳朴替徐方策指路:“小道长是外地人吧,我们法华镇最有名的就是黄老爷家的烟水楼,本来是黄老爷从州府请来的名厨,后来黄老爷图个方便,让州府里当官的哥哥给一个家奴带了个乡老的官身,方便统调乡里衙役。

    道士不吃斋,倒是最好,烟水楼最出名的是烧鸭,要是不吃肉不喝酒的僧人,可没这个福气喽~”

    “此地还有佛家,只是看起来不受百姓待见。”徐方策心念一转,仙霞界也有佛,正道七擘,佛家占其二,有心佛寺、有水月庵,一大群和尚、尼姑,势力也算不小。

    “佛家观念太过拘束,世间无道则无佛,凡人有生老病死,僧人没有繁衍后代,无凡道则无佛;心佛寺号召自我内心圆满,只要想着‘我有’我便真有,得入天国,全然不顾现实;不过此门倒是对抗心魔最有效的大法,心魔一来,幻境破坏道心,结果心佛道说四大皆空,唯心论到这份上,什么心魔能奈何得了?

    好家伙,任何危难、折磨、诱惑,对心佛道而言都是假的,空的,一切感受内心皆有,这心魔还打个P啊,直接点投了就算了。

    若非心佛道一切内卷,卷到无法干涉现实,一个个心佛道圣人全都化作石佛,无动无念,连‘心’都如愿以偿的到了‘心’中,别问心念都没了,心还在不在,问就是心佛道最高境界:心在心中,此等唯心论抗击心魔的大法还真是BUG。”

    心佛道作为道心类大法,也被记载在斜月三星洞中的真藏当中。

    新佛寺圣人断绝,留下一群浅信徒,要不是七擎的其他六擎都在用此法门抗击心魔,怕是早就寺灭人散了。

    “小道长跟我来便是了,看我手上提的鸡鸭,就是送去烟水楼卖钱的,正好带你过去。”

    “那就多谢老丈了。”

    徐方策以道家礼法回执,看得老汉啧啧称奇。

    活了四十几载,还没看过这种规矩的礼法,以前见过的道士可都没有过。

    仙霞界圣人频出,道门礼法早超凡脱俗,甚至是修仙的一部分,万物有灵,老汉虽是肉眼凡胎,却也一眼看出不凡。

    对徐方策便也多出几份亲近之意,路上聊起不少当地风俗,外地人都爱听些这个。

    徐方策和老汉结伴相行,没多远看到旗帜招展,一座与这个被战火破坏过的小镇格格不入的奢华酒楼,出现在黄老爷的庄园与法华镇接壤处,贯通内外的耸立着一座六层高楼。

    烟水楼,同样也是接通黄老爷庄园,除开大门、侧甲门、侧乙门、侧丙门、侧丁门、后地门、后玄门、后黄门,的第九处贯通点。

    黄老爷敬天应民,因此后门缺一个“天”字号。

    黄老爷常教导我们,要顺应天命,遵纪守法,回馈社会。

    他黄老爷,又名黄万忍,那是忍耐修行了几百世上万年,才得到此世的福报。

    又如西行记中言,如来法相真庄严:

    你那泼猴,可有这万年修行?

    素日里,除了烟水楼对面的乡老官邸,与府中衙役,甚少有人会来烟水楼,不因别的,盖因此地花销实在昂贵,不是法华镇寻常人家能作日常消遣的地方,但每逢婚庆、升迁,总会花大价钱在这烟水楼摆上几桌。

    当地人有个专门的词称呼这种情况,叫“红黄宴”,红色喜庆为新人婚宴,黄色是为黄金,寓意前程似锦,黄金铺道。

    红黄宴不止是权势地位的象征,更是对黄老爷家的投名状。

    此意,法华镇生人,无论出将入帅,后代绵延,都得是黄老爷的奴才。

    而这一日,稀奇了个古怪!

    宴会楼竟然是高朋满桌,粗一看少说两三百人,他们身上穿着各异,有法华镇罕见的林罗绸缎,也有粗布麻衣都不能蔽体的粗鄙农夫渔樵。

    只是稀奇,如此多的三教九流聚集一起,竟然是个个嘘声,噤若寒蝉,筷子虽然在动,却在瓷碟瓷碗中一声不响,细看还有几个胆小的在莫名发抖,嘴唇发白。

    徐方策瞧见忍不住问:“这黄老爷威压如此之重?来他的酒楼吃饭,莫不是还有性命之忧不成?”

    那卖鸡鸭的老汉也好生奇怪:“黄老爷爱民如子,咱们自当孝敬,这是咱法华镇的事情,小道长侍奉三清、天地二字,自然不归黄老爷管,可即便是黄老爷本人在楼里,也不至于如此啊!

    况且这么多人,法华镇何时出了这么多人吃得起烟水楼了?

    里面还有衣不蔽体的粗汉子!”

    老汉算是心细,也注意到此地诡异:“小道长若觉诡异,我们换上一处,周围虽然再没有如此奢华的酒楼,但小酒坛、茶肆是不少,本看你脚步沉着,应是有长辈赐钱在身,现在看,是怕惹祸上身。”

    徐方策内心惊了惊,没想到在魏晋朝此等下界,随处一个小镇上的老汉竟也能有如此见识。

    心思回转,又觉自己犯了轻视他人之心,暗自恼悔。

    “不妨事,我们进去看看,还能惹什么事不成。”

    徐方策不以为意,无非是达官贵人,天潢贵胄,这可不是小瞧天下英雄,这么一个小地方又不是乱军丛中,徐方策身怀仙门法术,即便是同境界,没道理还斗不过此方世界的一两个江湖高手。

    要说碰上筑基期修士,以此方世界的灵气浓度,怕是不足以诞生筑基期修士。

    小小一个法华镇的小小烟水楼,初来乍到,徐方策便一趟浑水又当如何?

    正是猛虎下山,龙入浅滩;

    此地风气如何?是好是坏?

    只需须臾,一探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