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汉文帝登场

汉文帝登场

    公元前180年8月18日,西汉第一位女强人吕太后在长乐宫去世。她怎么也没想到,两个月后,吕氏满门被灭。曾经显赫的吕氏一门,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功臣集团以陈平、周勃为首,联合以刘章为首的刘姓皇族集团,诛吕取得胜利。

    胜利之后,他们就要享受革命果实。

    该废除的诸侯国,就要废除。比如吕氏的封地和效忠吕氏的诸侯。

    该奖赏的,就要奖赏。比如陈平、周勃、灌婴、陆贾、刘章等人在这场宫廷政变中,出了很大的力。

    还有在诛吕过程中,协助的人,如何奖赏。比如郦寄、曹窋、刘揭、纪通、未央宫卫尉等人。

    以及,齐王刘襄首举讨吕大旗,并号召诸侯共同诛吕,又该如何奖励。

    令人感到意外的一件事,身为吕太后心腹辟阳侯审食其没有遭到牵连,反而获得了提升,官复左丞相。

    吕禄被杀,赵国无主。谁将会成为,下一任赵王。

    吕产被杀,梁国无主。谁将成为,下一任梁王。

    赵王这个爵位悬而未决。但,梁王,他们找到了一个合适人选。汉惠帝刘盈第七子济川王刘太,改封为梁王。

    鲁王张偃是吕太后的外孙,不能立,被废。

    无论是留在长安的吕氏及流淌吕氏血脉的人,还是远嫁诸侯王的吕氏女及她们生下的子女。处理他们,不是难题。

    然,他们对一个人物,很棘手。这个人就是当今的皇帝,也就是汉后少帝。

    汉后少帝不仅是吕太后亲自扶上帝位的人,还是吕太后的亲孙子。

    此时,他的年龄有十岁左右。

    对于,现在而言,这个年龄,还在读小学四年级。每天除了听家长、老师的话,按时去上学,认真完成作业。剩下来的时间,就是肆无忌惮的玩耍。

    但,汉后少帝不同,他身在帝王家。

    他从皇子-襄成侯-常山王-帝位,年纪轻轻,经历不少。再加上,在吕太后的培养下,他已经能够对时局做出判断。

    换句话说,他的一切都是吕太后给的,长大后会不会为吕氏报仇,这些大臣拿捏不准。

    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子孙也会遭殃。

    杀了他,是消除后患最直接的手段。但,他们不敢这样去做。毕竟,后少帝是君,他们是臣。做了这件事,会被史书记载,留下千古骂名。

    他们诛杀吕氏的正义行为,也会被人质疑。

    功臣集团根据汉后少帝在诛吕时做出的反应,这位皇帝留不得。

    他年纪尚轻,看上去懦弱,实则,他很聪明,且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一旦,他长大,功臣集团子孙,没有人能够掌控他。

    功臣集团和刘姓皇族集团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内容只有一个:如何处理当今的皇帝。

    有的人主张杀。

    理由:他身上流淌吕氏血脉,长大后会为吕氏翻案,诛杀他们的后代子孙。

    有的人主张不杀。

    理由:

    1.他是当今的皇帝,刘邦的嫡孙。身上虽流淌吕氏血脉,但也有刘姓血脉,且他姓刘。

    2.诛吕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喊出了响亮的口,诛天下不该为王者。一旦,他们诛杀皇帝,就会落下弑君不忠的千古骂名。

    他们打出来的旗帜是清君侧,结果清君,诛吕正义的行动,就会被认为酝酿已久的造反行为。

    杀,会留下骂名。

    不杀,子孙后代会遭殃。

    为了诛吕的合理性,皇帝不能杀,也杀不得。

    这个难题,难不住陈平,他给出了第三个方案:废。

    为了大局,皇帝,不能杀。但,为了子孙,皇帝不能继续在位。废帝,这是最好的方式。

    在历史上,废帝,有很多行为。

    要么,是皇帝个人行为导致。就会有这样几个词,比如昏庸无道、残暴不堪、天神共愤等。

    要么,是外戚强大,架空了皇帝,进而废帝。

    要么,出现了权臣,拥有废帝的权力。

    要么,就是外敌入侵,攻破国都,俘虏皇帝。

    废帝,看上去很简单,就两个字。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

    你的权力,可以废帝。却,堵不住天下人的嘴。一旦,天下人不服,你废帝,不仅保不住手中的权力,还会引发更大的骚动。尤其是目前的格局,皇帝被废,刘姓诸侯王岂会答应。

    既然要废,就要找出皇帝被废的理由。

    汉后少帝年幼,你说他治国理政,一塌糊涂,没人信。

    你说他荒淫无道,也没人信。

    你说他挥霍无度,更没人信。

    政治上,他没有错误。

    经济上,找不到漏洞。

    个人生活作风,也没有问题。

    你若废掉他,就会被认为少帝年弱,权臣势大,以下犯上。

    文化人做事,会考虑周到。不仅要做成这件事,还不会留下骂名。他们不会直接说:汉后少帝身上流淌吕氏血脉,长大后会复仇,不能留,杀。

    而是,会选择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个理由上升了高度:汉后少帝不是汉惠帝亲生的儿子。

    为了让天下人信服这个理由是真的,汉前少帝尘封的往事,又一次被拿出来做个很好的案例。

    汉前少帝为什么被废?又为什么会被杀?

    就是因为,汉前少帝说了这样一句话:太后非我母,怎能杀我母。等我长大了,要为母亲报仇。

    陈平利用汉前少帝的事,无中生有。

    汉前少帝说自己不是汉惠后所生。

    他们也可以说汉后少帝不是汉惠帝之子。

    陈平知道一个故事:三人成虎。

    一件假事,说的人多了,就会变成真的。就这样,废帝的理由有了:他不是先帝之子。

    你不是皇帝的儿子,就没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

    当今皇帝的问题解决了,功臣集团又要考虑一个新的问题:立谁为新帝。

    于是,功臣集团又展开了新的话题:立谁为帝。

    汉后少帝被废,继承帝位顺序,按道理说,是他的三个弟弟。

    他们分别是五弟恒山王(避汉文帝讳被改常山王)刘朝、六弟淮阳王刘武、梁王刘太。

    可,功臣集团,有一票否决权。毕竟,这几位也是吕太后的孙子。功臣集团给出了一个理由:他们都不是汉惠帝的儿子。

    换句话说,拥有吕氏血脉的皇子,都不能享受继承权。汉惠帝一脉,失去了继承帝位的资格。

    接下来,看一下有机会成为新帝资格的人选。

    汉高祖刘邦的儿子辈,有两位:皇四子代王刘恒和皇七子淮南王刘长。

    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辈,皇二子刘盈一脉失去资格,皇三子刘如意、皇五子刘恢、皇八子刘建一脉断绝。

    现在,还有这两脉位:

    皇长子刘肥一脉,齐王刘襄是嫡长孙。

    皇六子刘友一脉,后被复国的刘遂。

    当然,刘恒和刘长没有继承资格,他们的儿子也丧失资格。

    儿子辈中,拥护声最高的是淮南王刘长。

    孙子辈中,拥护声最高的是齐王刘襄。

    刘长之母因为贯高谋刺案,生下儿子后,就选择自杀。刘长是被吕太后养大。这也是吕太后专政时期,没有为难他的重要原因。

    按照继承方式,立嫡。

    刘长是吕太后养大,尊她为母。

    刘盈一脉失去资格,刘长身份最尊,又成年,且是仅存皇子之一。

    他不当皇帝,谁能当皇帝。

    所以,刘长呼声很高。

    来看一下,为什么这两位呼声最高。

    先说刘长。

    简单说,刘长有个优势:贵。

    再来说一下刘襄。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刘襄是刘邦的嫡长子,且还是第一个孙子。

    诛吕行动,刘襄是第一个号召讨吕的刘姓诸侯王,其弟刘章诛吕也立下不世之功。

    简单说,刘章的优势有两个:嫡长孙和诛吕大功臣.

    所以,刘襄的呼声,是孙子辈最高的。

    如果说儿子辈和孙子辈都无缘帝位,就只能在宗亲选择。

    有资格的人,有这两位。

    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刘邦的侄儿吴王刘鼻。

    琅琊王刘泽,认为自己在刘氏中德高望重,开始也有皇帝梦。但,被刘襄亲手毁灭。

    这些人当中,功臣集团会选择谁呢?

    对于功臣集团而言,选择谁,很重要。选对了,就是拥帝大功臣。不仅自己可以坐享其成胜利的果实,还能恩泽子孙。

    虽然,他们掌握了选择权。

    但,如何选?

    怎样选?

    却是一个很大的选择题。

    如果,选择一个小孩,虽好掌控,却不能让其他刘氏诸侯王信服。毕竟,刘氏诸侯,无论是楚国,还是吴国,或者是齐国,甚至是代国、淮南国,都会投反对票。

    所以,他们要制定一个选择标准。

    对自己威胁小,能够恩泽子孙。他要性格要温顺,缺乏能力,还没有主见。

    有说服力:有身份、有地位,对宗室有影响力。

    母家势力弱:好掌控、好驾驭。

    楚王刘交、吴王刘鼻,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诸侯王,个人能力强,还有威望。所以,他们第一个被排除在外。

    能够选择的人,只能在儿子辈和孙子辈选择。

    按道理说,呼声最高的人,有很大的优势。但,陈平等人,不按常理出牌,谁呼声高,就不拥立谁。

    无论是子辈的淮南王刘长,还是孙辈的齐王刘襄,都会被排除。然,有些话是不能放在台面说,尤其是不能把为什么不立他们的话说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琅琊王刘泽。

    刘泽被刘襄所欺,不能反回封国,还丢了封地。

    刘襄敲碎了他当皇帝的美梦。

    现在,他也要敲碎刘襄当皇帝的美梦。

    刘泽直接表明观点:反对立刘襄。

    随后,他一本正经说了一个理由:刘襄的舅舅驷钧,凶恶残暴,犹如一只戴上帽子的老虎。

    又加大升级问题的严重性:一个吕氏,让天下大乱。立齐王,是想要再出现一吕氏。

    这话一出,刘襄的皇帝美梦破碎。毕竟,他们平定吕氏,不想再出一个吕氏。

    功臣集团,借刘泽之口,趁机剥夺了刘襄继承帝位的资格。毕竟,刘泽是刘氏诸侯王当中的老人。他有军功,还有点威望。

    淮南王刘长的母家名声也不好,也被一起排除。

    刘泽不仅说了为什么不拥立齐王的原因,还给功臣集团说了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立?

    归结起来,有三个标准。

    1.立长。

    2.被立的人品德要忠厚。

    3.其母家名声要好。

    恰巧,代王刘恒满足这些条件。

    他的母家薄氏,势单力孤,薄太后又与世无争。

    代王刘恒为人忠厚,还是汉高祖刘邦在世的长子。

    用一句话来说:我赞成立代王刘恒。

    他,我放心。

    你们,也放心。

    当然,刘泽还有些话没说出来。那就是薄太后、刘恒母子,不受刘邦喜爱,远离长安十几年,在长安没有半点根基。

    哪怕立他,功臣集团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代王刘恒在以刘泽为首的刘姓皇族集团和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共同推举为皇帝。

    刘恒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成为大汉皇帝,继承父兄基业。

    刘恒,该你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