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皇弟来添乱:淮南王刘长诛杀列侯案

皇弟来添乱:淮南王刘长诛杀列侯案

    周勃走了,右丞相的岗位空了出来。刘恒赶走周勃时,做好了安排。为这个岗位,安排了一个最佳人选:灌婴。

    陈平、周勃、灌婴是功臣诛吕三巨头。

    陈平老死,周勃被贬,剩下就灌婴。此时,灌婴的官职是太尉。周勃从太尉,升为右丞相。现在,灌婴也理应如此,升迁丞相。

    灌婴品德优秀,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太后,甚至是吕氏族人,都对灌婴信任有加。所以,刘恒进行人事安排,以灌婴为丞相。

    为了不大规模变动人事岗位,刘恒还做了一件事:取消太尉这个官职。

    灌婴升迁丞相,还兼任太尉掌管兵马,足以见得刘恒对他十分信任。而,灌婴也值得信任。

    周勃走了,灌婴留下来,维持朝堂秩序。两个人的到来,打破了长安的平静。一个是淮南王刘长,另一个是吴王刘濞的儿子。

    刘恒在皇帝这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用了两年时间,封长子刘启为太子,立皇后,分封诸子为王。就连,功臣集团和刘姓皇族,也被刘恒帝王权术,治理得服服帖帖。如今,周勃被贬,列侯离开长安。刘恒彻底坐稳了皇帝宝座。

    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见大局已定,他们要来长安朝拜,以表忠心。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儿,刘恒的堂兄。

    刘濞的父亲是刘邦的二哥,被封为代王。匈奴入侵代,刘喜不战而逃,成为西汉初期第一个逃跑的诸侯王。刘邦很生气,剥夺刘喜拥有的一切,贬为合阳侯。

    刘濞不能继承父业,努力打天下。平定陈豨叛乱,他作战勇猛,立下战功,被刘邦封为沛侯。平定英布叛乱,刘濞再次踊跃参加,成为刘邦管理东南最佳人选。刘濞被刘邦封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刘濞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也不参加长安争夺。

    汉惠帝时,善待诸王,刘濞安然无恙。

    吕太后时,刘濞表现良好,没有遭受刁难。

    刘濞在公元前196年被封吴王,那时才二十一岁。至今,坐断东南,已经有二十年。现在的刘濞,四十出头。正是,青春鼎盛,年富力强的时候。

    长安诛吕政变,刘濞在暗中观察局势。他虽无缘帝位,但,要为自己争取最大化利益。表面上看,刘濞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刘姓诸侯王。其实,他并不安分。

    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然,刘濞没想到令刘邦、吕太后头疼的功臣集团,竟然被边缘化的代王刘恒玩得团团转。为了表示对新帝支持,刘濞以东南局势不稳,没有亲自前往长安,而是派吴国的太子前往。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第七个儿子,母亲因贯高案,选择以死自证清白。母亲死后,他被刘邦托付给吕后扶养。

    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封同宗子弟为王。刘长,被封为淮南王,以张苍为国相。

    汉惠帝时,善待兄弟,刘长平安长大。

    吕太后时,刘长是她扶养长大,又循规蹈矩,没有遭到打压。

    诛吕成功,刘长拥有继承帝位资格。功臣以其舅舅凶恶,否决了他帝位的继承权。刘长没有继承帝位,依旧在淮南当一个坐断南方的刘姓诸侯王。刘恒对刘长也不错,封被功臣认为很凶恶的舅舅为侯。还增加淮南国三个县。

    刘恒不断向刘长施加善意,善待在世唯一的弟弟。刘长已经长大成人,还有儿子。所以,他要去长安朝拜四哥。

    淮南王刘长、吴国世子刘贤来了,刘恒很高兴。这也说明,他帝位的继承资格,得到了堂兄和弟弟的认可。也得到了淮南国和吴国刘姓诸侯王的认可。

    刘恒在长乐宫安排家宴,为皇弟刘长、皇侄刘贤接风洗尘。酒宴过后,刘长、刘贤辞别皇帝,前往在京的府邸。

    刘长见完四哥刘恒后,他要完成来长安第二个目的:替母报仇。

    贯高案时,刘恒母亲被诬陷为刺客,陷入牢狱之灾。其舅为了救姐姐,向辟阳侯审食其求助。辟阳侯审食其没有搭理他,放任不管。其母生下刘长后,选择自杀。

    刘长记不得这件事,但,其舅舅记得。所以,其舅一直给刘长灌输了一个思想:是审食其害死了他的母亲。

    刘长从小被吕后扶养,又被刘邦封为刘姓诸侯王。

    汉惠帝、吕太后时,审食其是左丞相,还是吕太后心腹,不敢动。如今,刘长在淮南当王近二十年,已经长大成人。现在的刘长,完全有能力替母亲报仇。

    诛吕前,审食其是吕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他官拜左丞相,却不管国政,打理后宫。吕氏被诛,他因为平原君朱建、陆贾等故,不但没有被吕氏牵连,还官复左丞相。刘恒登位,审食其被罢免,徒留长安。

    这日,审食其在家,听闻淮南王刘长来访。

    刘长小的时候,审食其见过,还有点印象。没想到时隔二十多年,他们会再次相见。审食其看着眼前的刘长,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孩子,而是长相高大,身材魁梧的青年人。

    现在的刘长,还有一个兴趣爱好,举重,且力能扛鼎。

    辟阳侯审食其上前行礼:老臣拜见淮南王。

    刘长问:你就是辟阳侯。

    审食其答:正是。

    刘长见没有找错目标,杀意顿起,取出藏在袖里面的铁锥砸向审食其。审食其还没明白过来,被大锥攻击,顿时丧命。审食其怎么也没想到,刘长来见他,是取他性命。

    刘长杀了审食其,为母亲报了仇,心痛之恨解了,但,也闯了大祸。

    昔日的百官之首就这样被刘长当街杀死。不严惩肇事者,何以安天下。况且,死的人,官位还是侯爵。这就是刘恒在位时期,是汉初著名的淮南王当街杀审食其案。

    刘长不清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身边的人知道。刘长经过身边人点醒,也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但,他一点也不怕。

    他不仅是刘姓诸侯王,还是汉高祖刘邦当今仅存的两位皇子之一。当今的皇帝,是他的四哥,对他爱护有加。

    谁敢定他的罪,谁敢治他的罪。

    刘长也知道,不能将事情闹大。否则,皇帝哥哥,抵挡不住朝臣的压力,处罚他。刘长也不笨,他要在朝臣知道辟阳侯审食其被他当街杀死前,告诉皇帝。

    身边的人也劝刘长离开案发现场,主动向皇帝请罪,打感情牌。刘长采纳了随从的建议,将善后的事,交给了魏敬处置。

    刘长为了脱罪,做了两个举动。

    1.驰马入宫。

    2.袒身请罪。

    据史料记载,刘长见到刘恒,诉说了杀审食其的三大罪状。

    这三大罪状是:不救母、不救兄、不阻止吕太后危害刘姓江山。

    当然,刘长言语要说得义愤填膺,还要博得刘恒同情。所以,他加了一句:为天下人杀。

    刘恒听了,第一反应很吃惊。他没想到,这个弟弟看上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竟然能说出这番话来。

    同时,刘恒也感觉到高兴。

    刘长做的这件事,让刘恒觉得,这个弟弟,没有野心,不是干大事的人。否则,谁会去做这种蠢事,还亲自去做。

    第二个反应,刘长在胡扯。

    吕太后霸道,当朝谁敢去惹。她杀刘如意,谁敢去阻止。别说,审食其不敢。就连周勃、陈平、灌婴等人,都不敢声。

    周昌发声了,离开朝堂,郁郁而终。

    汉惠帝想保刘如意,都保不住。

    吕太后封诸吕为王,得到朝臣同意。

    王陵提出反对,被罢相。

    谁敢阻止吕太后做自己想做的事。

    答案:没有。

    如果说审食其不救刘如意,不劝阻吕太后封诸吕王是死罪。那么,当今还活着的功臣集团,也是死罪。

    刘长的这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也让他成为功臣集团的敌人。他如果当皇帝,这些功臣都得死,会被清算。

    刘恒第三个反应,头疼。

    刘长当街杀死审食其,事情的性质十分恶劣。审食其不仅是大汉赐封的列侯,还是曾经的大汉左丞相。如果处理不公正,朝臣和天下人都会有意见。

    处置吧!

    会被人说,皇帝借用审食其的死,趁机打击同父异母的弟弟。关键是这个弟弟,还是有资格跟他争夺帝位的人。

    不处理吧!

    朝臣会有什么看法。

    天下人又会如何说他。

    处理,也不是!不处理,也不是。

    刘恒遇到这个任性的皇弟,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头疼。

    刘恒也明白,刘长杀审食其,只有一个目的:为母报仇。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一个人站出来。他就是袁盎。

    袁盎看懂了刘恒不想处理刘长的心里,给出一个建议:削减封地。

    袁盎是这样说的: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

    袁盎告诉刘恒,刘长太过骄横,不处罚他,会留下后患。毕竟,刘长诛杀的是列侯,这是大罪,要处罚他。削减封地,是对刘长犯罪做出的惩罚,也给列侯和天下人,一个交代。不仅如此,还借机削弱了淮南国。

    按道理说,袁盎这个建议十分不错。但,刘恒没有采纳。如果刘恒采纳,就等于认同了刘长的罪行,进而告诉天下人,犯了杀人罪,可以用其他方式保命。

    刘恒是这样做的:不予治罪,赦免了他。

    太史公告诉我们一个答案:刘恒哀悯刘长替母报仇,又出于手足亲情。

    如果光是这样,很难堵住朝臣和天下人是嘴,还会给刘恒带来负面影响。刘恒不处罚刘长,代表他也要清算没有反对吕太后封王的功臣。也要找没有劝阻吕太后杀赵王刘如意的功臣麻烦。这样容易导致功臣人人自危,长安局势突变。

    所以,刘恒要做点事,认定刘长无罪。然后,再做点事,认为审食其有罪。再告诉天下人,刘长诛杀审食其是合法、合理,为天下除害。

    审食其被杀后,刘恒得知一个消息,有个人替他出主意。这个人就是平原君朱建。

    朱建出生于战国末期,是楚国人。

    他有个特长:为人有口辩,性廉刚直,行不苟合。

    还有个显赫的工作简历:淮南王英布的国相。

    英布叛汉,朱建投票反对,被迫流亡。及至,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得知朱建没有参与,封他为平原君,徒居长安。

    朱建被封爵,但,他的生活过得并不好。其母死,没钱安葬。在陆贾的引荐,审食其和朱建有了交集。尤其是审食其以送葬之名,给了很多钱。长安高官显贵,也跟着效仿。

    朱建才能厚葬母亲,替母送葬。

    为了答谢审食其葬母之恩,朱建与审食其交好,经常替他出主意。汉惠帝刘盈听闻审食其与吕太后有绯闻,逮捕想要杀了他。朱建游说汉惠帝刘盈身边的男宠,救下了审食其。从此,审食其和朱建,成为了共患难的好朋友。

    吕太后去世,功臣诛吕,并殃及与吕氏有联系的人。审食其在朱建等人画策下,得以保全自我。当刘恒听说朱建替审食其出主意,下一个反应,就是派人逮捕他,想治他罪。

    朱建听闻审食其被淮南王刘长杀了,当今皇帝没有处罚,反而派官吏来到他的住处。朱建意识到一个危险信号:刘恒要他死。

    于是,朱建下一个举动,准备自杀。

    他的这个行为,让逮捕他的官吏和几个儿子都看不懂,纷纷劝道:皇帝没下令杀你,你为什么要自杀。

    别人不懂刘恒,但,朱建懂。他对着几个儿子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一个人死,总比全家人遭殃。只有我死了,你们才能幸免于难。

    朱建说完这句话,举起剑就自杀了。

    他对儿子说的那句话,也是对刘恒说的。你要我死,好,我去死。我做的事,一人承担,请陛下开恩,不要诛杀我的家族。

    刘恒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还听到这样的话。他若诛杀朱建的几个儿子,就会留下一个暴君的形象。

    刘恒非常惋惜地说:我没想过要杀他。

    朱建,这样的人物,值得得到尊重。

    刘恒又做了一件事:提拔朱建的儿子为太中大夫。

    朱建的儿子,也继承了他的辩驳之才。出使匈奴,为了维护大汉的形象,辱骂匈奴单于,死在了匈奴。

    审食其被杀、朱建自杀,刘长引发的这场诛杀列侯风波,画上了句号。

    刘恒偏袒刘长的行为,带来了两个后果。

    1.薄太后、太子、诸侯都怕刘长。

    现在的刘长,犹如当年的朱虚侯刘章,是一位不能惹的人物。

    2.助长刘恒嚣张跋扈的气焰。

    仗着有四哥的恩宠,刘长体会到有权力的感觉真好。

    刘长返回封国后,飞扬跋扈,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

    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

    现在,刘长,暂时退场。

    刘长当街诛杀列侯的风波,刚刚平息。一场新的风波又起。这场风波是皇太子刘启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

    那么,刘恒又会如何平息这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