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再见于先生 » 第5章:冬月初九

第5章:冬月初九

    于老太太一边问,一边一手摸到了拐杖,站起了身子,她要去看看她的宝贝孙子了。她的这条腿,也是在生儿子时,落下的残疾。因为当年还年轻的于老太爷,惹了一件风流韵事,养在外面的二太太,在她生下儿子的第三天,也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两个女人,在月子里都种下了病根。于老太太的腿从那以后,时有疼痛,走路也要借助拐杖了。那位二太太呢,则患上了头疼病,不能见风,终日里要戴着顶帽子,或者是围着头巾。

    “人不是没死吗?你大惊小怪地干什么?唉,说你多少次了,一点都不长记性。走,和我看看我的孙子去,哈哈,老于家终于有后了。”

    当年的于老太太生儿子时,也有产后大出血的症状,所以导致生了儿子后,就再也不能生育了。

    而于家大院的前厅里,于光良于老太爷,也就是我姥爷的爷爷,激动地坐在太师椅上,颤抖着双手,端着的水烟袋,颤抖着手,怎么也凑不到嘴边。

    “张兄,谢天谢地啊,于家老祖宗保佑了秀莺,她如有不测,日后让于某人有何面目去见你啊!”

    于光良心中默念着,心里想着,该找时间和义兄喝杯去了。

    我姥爷的娘亲,是他的结拜义兄张老教头唯一的女儿,从小和儿子振明订的娃娃亲。但因为儿子长年在北平和天津卫做生意,尤其是儿子在德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不少的红颜知己,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教育,所以,儿子极力反对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但在父亲强烈的干涉下,儿子不情愿地才回来和秀莺成了亲,婚后却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一直没能生下一个儿子。

    张秀莺,如今的于太太,也就是我姥爷于永泰的娘亲,我应该称呼一声太姥姥吧。

    此时正苍白着脸,在昏暗的灯光下没有了一丝的血色,她静静地躺着,濡湿的秀发散乱地粘在脸上,轻浅的呼吸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身边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把游离在生死边缘的张秀莺唤醒了,紧闭的双眼慢慢地被泪水冲开了,她在心里动情地呼喊着,只是,声音只有自己才能听得到:

    “儿子,我的儿子!”

    于老太太马上吩咐佣人魏妈,赶紧去杀只老母鸡,再加上人参,赶紧炖了给太太补补身子,并解下了腰间的钥匙交给她,说道:

    “以后你就专心侍候秀莺月子吧,柜子里的人参和燕窝尽管用,只要别补过了就行。”

    魏妈的心里都替太太感动了,要知道这些补品,可都是于先生从北平天津专门买回来孝敬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她自己平日里都舍不得多吃的。

    于老太太又吩咐管家李宝树,也就是魏妈的男人,赶紧套上马车去天津卫,请著名的纪老大夫过来为太太诊脉。

    张秀莺虚弱地躺在热炕上,全身却是感觉冰冷冰冷的,额头上更是一阵一阵地冒着白毛汗。魏妈过来给她垫上一个枕头,一勺一勺地喂给她喝红糖水,一边絮絮叨叨着让太太千万要把心放宽,心宽了后身子才会很快地好起来。

    可是,此时于太太的心里,却是翻江倒海,她生孩子这么大的事,她的丈夫,却远在北平没有回来。虽然提前来电话说了会回来,可到了她的预产期时,却正好有一单大生意,他是回不来了。但因为一旦签下这单生意,明年即使没有其他的生意,他们家明年也有了保障。所以,她也不敢有半句怨言,发半句牢骚,因为她男人也是为了这个家。

    魏妈乐呵呵地给小少爷换好了尿布,把他包裹成一个蜡烛包,轻轻地放在了他娘的身边。魏妈服侍着这对母子睡下后,她才打着呵欠去休息。

    这时,于老太太不顾夜已经深了,她拄着拐又过来看看。魏妈已经在太太房里的罗汉床上歇下,看小秋也已经和衣趴在魏妈身边睡下了。

    她轻手软脚地弯腰看了一会儿孙子,却忍着没敢用手去抚摸一下那皱巴巴稚嫩的小脸。然后就心满意足地转身离去,一个人拄着拐杖,缓步去了佛堂,她打算要好好感谢一下佛祖,保佑儿媳顺利诞下了这个大胖孙子。

    北平的冬月初九,一直狂风呼啸,飘着鹅毛般的雪花肆虐地皇城根儿下横行着。

    白日里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上,漫天飞雪的夜里,只有更夫在钟点时敲着梆点路过,却已无其他人流连街头了。在东北方向,有一座七进七出的大四合院,这是海骅贸易公司的董事长于灏明的住宅,比起天津卫郊区老家那所三进四合院就要气派得多了。

    这所宅子,还是在早些年,是于老太爷于光良执意要买的,否则,就于灏明那以孝为先的传统观念,绝对不会买这座比他爹娘住得还要阔气的大宅院。但于老爷子却很有远见卓识,早早地就以一个极低的价钱,从一位没!落的八!旗子弟手里买下了这座宅子,据说这还是清朝一位当权王爷的府邸。

    如今,这座七进四合院,绝对符合目前于灏明的董事长身份了。只是宅子里住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人气,冷冷清清的。这让于灏明想把两个女儿接来上学的想法更坚定了。

    此时已是农历冬月了,虽然还有一个多月才过年,但距离西方的圣诞节也就还有两天的时间了。西方人,却是极其重视这个节日,就好比是我们的春节。

    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基本上国外各大公司都关门开始休假。而海骅贸易公司与各国公司的生意,有的已经接近了尾声即将完结,有的却才刚刚开始接洽。

    这一天晚上,已经是临近了子夜,作为海骅贸易公司董事长的于灏明,顶着一头鹅毛般的雪花,才和他的二太太闵婧秋从外面应酬回来。

    整整一天,于灏明就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原来,他的结发妻子张秀莺,在河北老家东于庄,计算着日子,已经到了预产期,也即将要分娩了。

    妻子张秀莺已经连生了两个女儿,虽然从小也练了一点武功,但她身子骨一向纤细单薄,生孩子也总是让人很担心的。

    于灏明尽管接受了西方教育的思想熏陶,但心底,不,应该说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种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观念,虽然是所谓的封!建意识,尽管他自己嘴巴上绝对不会承认,但心里还是期盼着秀莺肚子里的这一胎会是个儿子。不但对于老太爷和于老太太,这对盼孙子盼得眼红的老两口有个交代,对自己好像也是个交代吧。

    想想,他在十七岁那年,虽然是被父母逼迫着才拜了堂成了亲,但圆房却是他自己自愿的吧,而且秀莺在第二年就给他生了大女儿云清。

    至今,他依然记得新婚燕尔那夜,烛光下那张白皙清秀的面容,让他心动不已。

    张秀莺的美,却与眼前的闵婧秋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说闵婧秋,是雨后彩虹的惊天动地,那么,张秀莺的美,就是那抹轻柔月光的沉静。

    闵婧秋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轻轻地莞尔一笑,一边上前为他解开领带,一边安慰他道:“灏明,等与德国的这个合同一签下来,我们马上就回去看望大姐,她可是咱们老于家的大功臣呀。”

    于灏明感激地看着站在他面前的这个小女人。她的身材窈窕,约有一米六七高,在女人中绝对算是佼佼者了,但是在他这一米八二的大个子面前,却还是显得有些小鸟依人了。

    于灏明不由自主地用右手抚上她那白皙的脸颊,轻轻地在那红唇上点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