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再见于先生 » 第12章:祭祖(一)

第12章:祭祖(一)

    入夜后,张秀莺依偎在于灏明身边,嗅着自己男人身上那特有的烟草味,眼神越发有些迷离。于灏明给她捋顺了她那有些凌乱了的头发,柔声说道:

    “你可一定要养好身子,这大冬天坐月子不比平常,你看,都已经满月了,身子还这么虚。你也别太操心孩子了,昶儿有魏妈和奶娘呢。另外,想和你商量一下,永清也是十二岁的大姑娘了,也该读中学了,光跟着私塾先生也总不是回事,我想让她跟我去北平上学。永芳呢,你要是舍得我也带去,毕竟,北平的教育比老家强。咱家的姑娘必须不仅仅是要识文断字,我还要让她们上中学,上大学,甚至是出国留学,好不好?”

    张秀莺虽然说从小被母亲教导着要相夫教子,但因为家里是开武馆的,虽然长相比较文静柔弱,但性格却是开朗随和的,平日里也没有一般大家闺秀的忸怩,相反的,这些倒是衬托得她越发娴静来。

    她沉思了好半天,有点犹豫道:“灏明,我不是反对永清这丫头去读书,只是,我感觉这孩子的心太大了,一旦出去了,我怕就回不来了。”

    比起于灏明,张秀莺这个做母亲的,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大女儿。

    说得于灏明也是点头,但他转而又说:

    “丫头出息后,回不来就回不来吧,反正咱已经有昶儿了。”

    这两口子好像是新婚燕尔一样,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张秀莺说着说着就进入了梦乡。

    于灏明又呢喃地问妻子别的,却听不到妻子的回答,一转头才发现她已经睡着了。他细心地给妻子掖好了被子,然后自己拥着她,与她脸对脸地轻轻亲了一下她的脸颊,这才睡去。

    此时,也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公鸡都还未打鸣呢,于灏明还在睡梦中,就被张秀莺给叫醒了:

    “灏明,起床了……”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华夏传统祭灶的日子,也就是传统中的小年,但这也是东于庄于家祭祖的大日子。

    按说这样一个日子,好像并不适合祭祖,因为这一天普遍是祭拜灶王爷的。只是,这里面有个很感人的故事:

    从于光良算起,向上追溯于家几代人,那还是在嘉庆年间,经年不遇的干旱,使得大饥荒一直持续到了冬天。

    于家那时还居住在洛阳,虽然家境殷实,但不幸的是,在一夜之间被饥民洗劫一空,于家家主也在那天夜里不幸罹难。

    无奈,于家主母只好带着年幼的一儿一女,跟着逃荒的队伍,北上京城,一边讨饭一边就来到了天津卫附近。

    数九寒冬,那天正是小年,于家只有六岁的儿子,在讨饭时被街上的流浪狗给咬伤了,又冻又饿,染上了风寒,又发起了高烧,眼看就要断气了。

    于家主母急得抱着儿子坐在大街上只知道哭了。

    于家的女儿,也只比弟弟大了两岁,她看着无助的母亲和病危的弟弟,自己就跑到人比较多的大街上,在头上插了一根草,跪在大街上,自卖自身,想换点钱给弟弟治病。

    在这寒冷的天气,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小年,行人几乎都是步履匆匆的,没有人会注意到跪地路边快要冻僵的于家女孩儿。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匆匆走过,原本他都已经走过去了,却又退回来,一把扶住了就要冻僵昏倒的于家女儿。

    经过那中年男子掐人中,那女孩才清醒过来,她跪着哭求这个男人买了她吧,她要给病重的弟弟看病。

    没想到的是,这个男人就是位老中医,他拉起了于家女孩,让她赶紧带他去看看弟弟。当他们赶到于家母子那里时,那于家主母因为不见了女儿,以为被人贩子拐跑了,这边,儿子眼看也要断气,她哭得几乎都要昏倒过去了。

    当那个中医把脏兮兮的小男孩抱在怀里时,丝毫没有嫌弃,他把这母子三人带回了家后,又医治好了这个于家男孩,却没有要她们一文钱。

    从此以后,于家母子三人就在这位中医的资助下,在这天津卫的南郊落了户。

    于家主母给这位老中医立了长生牌位,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这一天,延续下来后,这已经成为祖训,列入了于家家规,那一支脉的于姓人都要过来祠堂这里祭拜救命大恩人。

    于灏明揉着惺忪的眼睛坐起来,可是冰冷的空气却让他不停地打着哆嗦。他转身看到张秀莺也要穿衣服,急了:

    “你赶紧躺下,爹不是已经说了嘛,你今天可以不去的,谁都不会怪你。”

    张秀莺刚想争辩,忽然外面堂屋有人来禀告,说现任于家族长,也就是于老太爷吩咐了,大太太刚出了满月,养好身体是当前最重要的,不必参加祭祖。

    听了这话,张秀莺这才放心地躺回温暖的被窝。

    于灏明轻轻吻了一下张秀莺的额头,轻声说:

    “你再睡会儿吧,养好身子,再给我生个儿子。”

    张秀莺娇羞地推了他一下,于灏明这才笑着披上貂皮大衣推门出去,踏入了大雪纷飞的黑暗中。

    当于灏明来到闵婧秋住的院子接她时,闵婧秋早已经穿戴好了,一件卡其色毛呢大衣衬托得她的身材颀长苗条,微卷的波浪发披在肩上,更是显得得端庄大方。

    于灏明见了,心里深深叹息着,这么美的女子,足以与那宋氏三姐妹相媲美了,只是可惜了,却嫁给他这一介商贾。

    “灏明,我怎么感觉有点紧张啊?”

    说着,闵婧秋的心脏,又开始砰砰地乱跳,因为今天于家才真正承认她是于家的儿媳妇儿,就像现在领取了结婚证,法律上才承认你们是夫妻一样。

    于灏明为了安抚她,温柔地拥抱了她一下,而后,闵婧秋才挽着于灏明的胳膊,来到了于家祠堂。

    于家祠堂郭坐落在于家大院的后面,也是由于光良修建的。

    这时,宽敞的祠堂里聚集了于家几十口人。

    此时,魏妈跟在于老太太后面,把小少爷于永泰也抱来了。只是这时,这个孩子还在襁褓中睡得正香。

    在他们这一脉的家族同辈兄弟中,于灏明大排行第三,上面还有两位堂兄,所以比他小的堂弟和堂妹,都习惯叫他三哥。

    “三哥,恭喜恭喜呀,你今年可谓是双喜临门了!唉,羡慕啊,三哥乃是人中之龙,我们这些兄弟可是望尘莫及了。这位就是新三嫂子吧,三哥,以后该怎么称呼这位三嫂子呢?”

    迎面就遇到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不过长得还算清秀。他是二叔于光华的二儿子于振海,和于灏明,还有于灏明的弟弟于振铎,三人都是同岁,只是,于振海比于振铎小了两个月,只能屈居老五了。本来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于振江,比于灏明要大两岁的。但是在十岁那年的夏天,一帮男孩子出去玩,其中也有于灏明,于灏明那时也才十岁。因为天热,这帮男孩就下水去洗澡,结果于振江的小腿抽筋不小心淹死了,所以于振海就成了二叔唯一的儿子了。

    平日里,于振海就对于灏明很不服气。自认自己长得比于灏明帅,不过就是他比自己高了一点点,头脑却不如他聪明,可是众人的眼里嘴里赞扬的为什么只有于灏明?他感觉不公平,特别的不公平。所以,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喜欢对于灏明冷嘲热讽。

    而于灏明呢,虽然在言谈上表现不出什么来,但内心底,却从没把这五弟当回事,更没把他当成对手,因为他感觉,于振海和他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小时候两个人倒是偶尔争强斗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于灏明追随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后,更是学得内敛了。

    所以对于振海的挑衅,他只是一笑了之。

    “多谢五弟提醒了,你三嫂和孩子们在家,多亏了五弟的照应,三哥在此谢过了。”

    于灏明拱手作了个揖道。

    这倒是让于振海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自己甚至都感觉自己小心眼儿了。他貌似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一笑:

    “三哥,这……怎么称呼啊?总不能叫……”

    说着,于振海的眼睛看向闵婧秋。

    按理说,闵婧秋是姨太太,不应该再称呼为三嫂的,总要和张秀莺有个分别吧,这于振海明说出来,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