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沙河尘埃 » 第三章 城市体验

第三章 城市体验

    韩二辉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城市体验生活。

    客观讲,就是开始了他的饭店跑堂生活,只不过这个跑堂的没有工资收入。老板和其他员工对他都很客气。老板客气点理所当然,一个免费的服务生,哄两句好话还是应该的;其他员工的客气则来自于立辉的影响了,毕竟另外两个员工一个是切墩配菜的,另一个是服务生。在这个小饭馆里,他们除了老板,最敬服的也就是掌勺厨师了。而韩二辉又是厨师的亲弟弟,所以也就对他客气不少。

    大伙的客气也让韩二辉多了几分工作的动力,虽然不挣钱,但是吃喝不愁,有时有客人吃剩的大鱼大肉,他们也会不介意的品尝一两口。家园饭店屋内屋外一共十张桌子,大小不一,有能坐八九个人的圆桌,也有只能坐四个人的小方桌,还有一个两人桌。那边的夏天特别热,在室内不开空调就吃不了饭,所以这条街道一排的小饭店都在外边摆放几个桌椅,大家吹着小凉风喝着冰镇啤酒,也是一种小资般的享受。只不过这种享受是建立在工作人员,也就是他们嘴里的厨子和服务生服务员汗流浃背工作的基础上的。

    这一排的小饭馆没有早餐,午餐约占三分之一,剩下的就是晚上来这边喝酒闲聊的。这边守着文化宫,那里有电影院、游戏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在加上这一排小饭店,也就形成了一条比较有特色的文化街道,不过这个文化就只能是吃喝玩乐的文化了。

    二辉每天的生活体验从擦桌子和扫地开始。早晨,二辉都会和另一个河南来的服务生把饭馆屋地收拾一遍,摆好桌子。屋里的桌子好办,摆放好餐具就好。屋外的就需要先把桌子凳子搬出去,摆放好,先擦一遍灰,客人落座后再擦一遍灰。毕竟守着大马路,落灰是很正常的事。中午饭点过后,二辉再和河南小伙把所有的桌椅收拾一遍,等待晚上的客人。晚饭一般会持续到十一点,有时候会拖延到将近十二点。

    大半夜!

    韩二辉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干喝不散的酒蒙子。他们经常反复说着那么几句旁边客人都听烦了的废话,一遍又一遍说。奇怪的是这些人喝完酒不困,愈战愈勇,越说越兴奋,困得二辉和小河南一个哈切接着一个哈切,不能早睡觉不说,还得随时听候那些酒蒙子的使唤。

    “服务生,再来两扎啤酒!”

    韩二辉很讨厌这句话,要是真有酒量,就一下子来个十扎八扎的,非得一趟趟折腾人干啥!

    “服务生,来瓶水!”

    “喝啤酒还要喝水,臭毛病......”小河南小声嘟囔着。

    服务人员对一些用餐顾客的反感情绪,一方面是工作人员自身修养不够,这是大多数用餐顾客和餐饮管理者或者一些所谓的专家的意见。这些人认为,既然你从事的是服务性的工作,就要有耐心,服务好上帝是你的本职。当然,这种意见会引起绝大多数员工的强烈反对,甚至是破口相骂。当服务员服务生,为顾客提供服务,端茶倒水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那些不拿员工当人的自以为是的刁钻顾客,对工作人员的不尊重不理解,这种行为也实在不可取。任何人之间是应该互相尊重,劳动可以有分工不同,可以有收入差距,可以有清闲与劳累之分,但是绝对不能因为工作的好坏或收入的高低而产生把人区分看待的错误观点。

    俗话说,店大欺客;店小就得多迁就客人了,毕竟没有客人就没有收入啊。所以很多小老板会帮着员工赔笑脸,回头再训斥员工。

    刚开始的几天,二辉的工作积极性特别高。相比小河南的“迟钝懒惰”,二辉就像浑身充满无限的活力,不通过干活发泄出来就会把自己撑爆一样。二辉不知道的是,这个小河南刚从家出来打工的时候也是特别勤快的,只是过早的社会基层经历,让他的青春活力荡然无存。

    赵义看着这样的免费员工,也会时常向左邻右舍夸赞。

    “瞅瞅我们这小伙子,多能干!”

    “立辉他弟,考冀中了呢!分数都够咱们二中的了!”

    如果是在省城,谁家的中考生能有这样的成绩,绝对不会以工作员工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饭店中,他们必须是以高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因为他们可能认为十几年以后只有高档饭店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韩立辉看着天天这么有活力的弟弟,想高兴却高兴不起来。年轻人有活力很好啊,但是他总觉得不该让自己的弟弟以这种身份出现在这里。

    韩二辉还是很单纯的,觉得自己待得挺舒服自在。赵老板隔三差五会给他买几个羊肉串犒劳犒劳他。顺便说一下,这条街道的牛羊肉烧烤远近闻名;二十多年后二辉带自己的老婆孩子来这里找他哥时,就馋的一家三口恨不得不去立辉的店里吃饭!二辉很有口福,羊肉串、肉夹馍、凉皮......这些在家里基本吃不到的东西,在这里几天内就尝了个遍,还有饮料。

    当然还有扎啤。

    那天晚上下雨,顾客很少,店里买的扎啤有半桶没卖完。

    “一会没嘛事就早点下班,立辉你们几个弄两个菜,把剩下的扎啤喝了。”赵义老板的话听着特别慷慨。

    二辉两眼冒光,半桶随便喝!虽然自己已经17岁了,但是从小父母管教特别严,很少接触酒,说是喝酒对大脑不好,影响学习,因此二辉一直对各种酒类保持着持戒的态度。

    他今天晚上想破戒!

    那天顾客虽然少,但是有一桌散的很晚,所以留给四个人的喝酒时间其实很短。韩立辉站一天觉得很累,没喝多少就说想先去睡觉。其实他是不想让二辉喝多了,一个中学生,尝两口就得了!厨师说要睡觉,配菜的和服务生哪好意思再接着喝呢。更何况韩立辉就在店里睡觉,他们不走也不行啊。

    二辉那傻乎乎的脑子竟然还在为扎啤没喝完感到可惜。

    第二天,二辉和小河南在收拾桌椅的时候,觉得扎啤还剩挺多,直接扔掉的话会很可惜,就暂时把酒桶放在吧台了。中午的时候,有个客人点了一个土豆丝,一个花生米,两杯扎啤。二辉正常给人端菜上酒。

    “他妈混蛋,你家这啤酒都酸了还给人上啊!叫你们老板过来!”客人暴怒。

    韩立辉听到有人喊就赶紧出来,他怕二辉受欺负。他很快就明白了应该是昨天喝剩的啤酒没倒。

    “不好意思大哥,这啤酒是上错了吧,是不是今天早晨忘记换桶了?”韩立辉笑脸解释着。

    “没当过服务生啊,会不会干活啊!”“这什么他妈破店啊!”

    客人不依不饶。

    韩二辉吓得不敢吱声,没想到一杯啤酒就让这个客人这么大发雷霆。配菜的和小河南表现的很坦然,因为酒是二辉端上去的。所以直接的矛头不是针对他俩,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去主动找骂了。这是多么可怕的同志情谊!隔岸观火,这是二辉对他们的评价。

    “怎么了,发这么大火?”赵义恰好回来,他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是却是很有穿透力,让人一听就能判断出他是这家店的老板。虽然只是一个小老板,但也自带那个派头。

    “你家的啤酒是酸的。”客人的语气也缓和了一点。厨子和服务生的面子可以不给,但是老板的面子还是要给一点的。这种人也是一种贱人思维,把别人分成三六九等,同时还把自己放在某一等的下方,对比自己低级别的人吆五喝六,然而面对感觉比自己高位的人呢,又是一脸奴才相!

    赵义看了一下几个人的神情,也知道是二辉惹的祸了。酒是二辉端上去的,但如果就把所有责任都放在他身上,也不是很合适。

    “这位大哥先别生气,昨天剩的酒几个伙计没喝完,马上换给大哥换新的,同时免费赠送一杯,表示赔罪。”

    赵义说完就冲韩立辉使了个眼色。韩立辉赶紧把新的扎啤桶换上,并亲自给那位客人接了一杯新鲜扎啤端上去。

    “我不知道扎啤过一宿会酸,不好意思啊。”韩二辉用蹩脚的普通话解释着。

    “没事,二辉去买几根雪糕去,太热了!”赵义拿钱让韩二辉去路对过买雪糕。

    二辉走后,赵义把配菜的和小河南批评了几句,这本身也不全是二辉的责任,另外主要是对他们刚才的看热闹行为表示失望。当然,也就是简单说几句,他需要每个员工都给他卖力工作。不能仅仅为了照顾立辉的感情而让另两个人不满意。

    几根雪糕就让刚才的不痛快一会就烟消云散了。

    韩二辉对河南人和藁城人有了成见,配菜的是藁城人。

    二辉的的这次城市生活体验经历,直接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定位。上大学时,很多同学都会在暑假的时候选择勤工俭学,一是挣些生活费,二是体验生活。那时候大学生兼职主要有三个渠道,学计算机搞编程的去网吧或者软件公司,其他非技术型专业的则会选择做家教或去饭店做临时工。二辉学的是政治经济学,编程肯定做不了,饭店打工则是绝对不可能选的,所以他的大学四年兼职还是以家教为主。

    让二辉特别为难的一桌客人出现了,是几个衣着鲜亮的年轻人,六个人,像是正式职工,二辉理解的正式职工指的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意思;但是看那几个人的言语做派,又像是在什么保险公司或者大型的企业工作的。国家公职人员相对稳重但是略带傲气,大型企业显得稍微好接近一些,但是却缺乏教养不够深沉。这是二辉的认知。但是那天的一桌客人到底是做什么的,他到最后都不知道。

    他只知道那是几个酒蒙子。

    饭馆里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对于这样的小店来说是很有成就感的。

    “二辉,赶紧把空调下边的那个大圆桌收拾出来,让几位先坐下。”赵义一眼就看出这几个年轻人肯定会成为今天这个饭馆里消费最高的人,所以就显得格外热情。

    果然,这桌人没有让赵义失望。一口气点了八个菜,那边人吃饭讲究四平八稳,好事成双。一个人或两个人可以点两个菜,三个人或四个人一般可以点四个菜或者六个菜,六个人的话则会点八个菜或者十个菜。这八个菜还不是普通的小毛菜,也就是便宜菜。他们中间应该有个被宴请的客人,这桌菜也就点的略微不俗。鸡、鱼、排骨、水煮肉片等这个店里最硬核的四个菜全部上榜,剩下的几个喝酒菜也都显得比较有品位:拍黄瓜、花生米、拌豆皮、糖拌柿子。四热四凉、四荤四素,搭配的不错。

    很有品味!也很有地域特色。

    那边的人饮食习惯跟二辉后来工作的东北差距很大,凉菜多、菜量小、少肉多蔬,相比来说显得稍微小气了些。所以这桌客人点的菜,让东北客人看见了也许会嗤之以鼻。

    但是,这么一大桌子菜,足以让赵义老板眉开眼笑了,立即吩咐配菜的给切了一大盘西瓜端上去,同时又高兴的赠送了一盘高碑店豆腐丝。老板的盛情和这伙客人自带的声调气质,让二辉工作的时候格外注意,甚至有些毕恭毕敬的感觉。

    然而,刚开始上第二个菜,二辉就被刁难了。

    “这个鱼上菜是有讲究的,鱼头要冲对方向!这位是我们的客人,应该对着最尊贵的人。”

    二辉刚把鱼端上去,就被呲了,吓得二辉赶紧把盘子略微调动了一下,以便把鱼头的方向对着他们所谓的客人。

    “这服务生真不懂规矩啊,放好的菜怎么能乱动呢,放好就不要动了。再说鱼头应该对着东道主啊。”刚才那人嘴里的客人赶忙拦下二辉,并抱怨着。

    二辉楞在原地五秒,他懵圈了!这个鱼会自己动就好了,对于二辉而言,这简直是个世纪难题!这个鱼长两个脑袋就好了。

    立辉没办法出来帮弟弟解围,他得赶着做菜。因为除了这桌客人,其他客人的菜也还没做完。如果做菜太慢,客人是要挑理的。当然,有些到饭店吃饭的人也真的喜欢挑理,花钱了嘛,就要理直气壮,就要指手画脚。

    “哥几个别介意,这个小兄弟刚来,而且还是刚考上冀中的高材生呢!”赵义注意到这边的情况,赶忙过来打圆场。“咱们喝酒就图个痛快,跟哥们喝酒高兴最好,咱们别因为这个影响心情。”

    也不知道是赵义的气场干扰了他们的气焰,还是因为听说二辉刚刚考上了冀中,这几个人也算是接受了这个鱼。如果是因为赵义的气场,那么这几个肯定就是哪个公司的职员,他们天生怕老板;如果因为二辉考上了冀中,这几个人是公职人员的可能性大一些。不管怎么说,二辉也暂时恢复了清醒。

    上一道菜就这么麻烦!

    服务生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二辉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十几年后,因为工作关系,二辉经常出入各种档次的饭店,但是每次他都对服务员和服务生表现出最大的耐心和礼貌,即使单位领导和其他客人有怨言的时候,二辉也总是出来帮忙打圆场。这是一种自身修养,也是对生活经历的一个尊重。人啊,只有经历别人的苦楚,才会真正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这才叫设身处地。

    不过后来二辉也了解了,有些地方饮食文化比较浓重,座位的排序、菜品的上菜顺序等都有不同的说法。尤其是鱼这道菜,上菜的讲究很多。有的地方讲究鱼头鱼尾鱼身对准什么人,一般会把鱼头对着一号客人,也有鱼头对着东道主的。另外一种说法是,鱼头对着谁,谁就得多喝,至于喝多少就看怎么去讲究了。当然了,水煮鱼片除外,因为它已经看不到鱼头鱼尾在哪了。二辉后来反思,第一个呲自己的应该是东道主,他想表达对被宴请人的极大尊敬;第二个呲自己的就是客人,他怕多喝酒!

    一道题,两个答案,真麻烦!

    上菜的问题解决了,不过又出现了酒的问题。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酒酸了,而是那几个人在打酒官司。

    “今天喝的挺开心,不过老王你今天可没我喝的多。”客人对东道主说。

    “刘哥,我没少喝,咱俩基本是持平的吧,嗝......”姓王的话还没说完,就打起饱嗝。

    其他几个人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主题是谁喝得多,谁喝得少。本来是自己的官司,他们对突然把矛头指向了服务生。小河南因为正在屋外收拾桌子,这个问题自然就由二辉解决了。

    “服务生你把单子拿过来我看看我们喝了多少了,嗝......”姓王的那个东道主满嘴的酒气都快喷到棚顶了。

    二辉忍者呼吸把记账用的单子送过去,那个时候还没有用电脑记账,另外这种小店也不可能用电脑记账。

    “怎么这么一会就喝二十多扎了!你记错了吧,是不是瞎记账啊!”姓王的嗓门很大,显然是很生气,不过这也把他的饱嗝给治好了。

    “没记错啊,每次上酒我都认真记的啊!”二辉很委屈,解释着。

    “没记错怎么记这么多,咱们都算一算自己喝了几扎。”姓王的突然又表现的很小气。“小张你喝了几个!”

    “我才喝了两扎......”坐在最下手位的一个人,伸着两个手指头,斜歪着身子说。

    快两个小时了,三个人喝了二十扎啤酒,还是那种小扎的,不到一瓶,也就像人们办公桌上的水杯差不错,而且还去了好几趟厕所。平均一人三扎多一点,还都尿走了,怎么就迷糊成这样了呢。二辉很是不理解,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酒量这么小,不理解他们本来是比谁喝得多,怎么就突然比谁喝得少了。估计东北人更不理解了,两个小时喝七八瓶很轻松啊。

    但是跟酒蒙子也没法解释清楚啊。

    “哥几个先别着急,咱们先喝着,高兴最好,这个扎数应该不会记错的,你们接着喝,我来处理。”又是老板赶来救场。“二辉,再给哥几个来六扎!”

    “赵哥,我没记错啊!”二辉上完酒跟赵义解释说。

    “没事,二辉,他们喝多了,一会算账的时候就不记得了。”赵义冲二辉使了个鬼脸。

    那桌客人的盛宴继续了,后来每个人平均又喝了四扎多,加起来差不多一人喝了七八扎。这个量在当地来说是不少了。结账的时候很顺利,没有出现二辉担心的情况。当然,最后赵义又让二辉把赠送的那盘西瓜和豆腐丝也加在里边了。

    赵哥不愧是老板!这桌的消费真的是本店的今日最高消费。

    二辉后来明白了,一个人喝酒到一定程度时候,后边是几乎可以无限喝下去的。当然之后的状态就一直处于失忆状态了。这是他工作后酒精沙场的心得体会。他在参加工作后,好几次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家,但是仍然能在无意识状态下轻松找到家门,只不过给出租车付费时经常把50的当成5块钱去花。

    酒不是好东西。

    伺候人喝酒更不是好活!

    二辉的脑洞一点点打开了,他隐约感觉到自己以前真的太单纯了,总是只考虑自己的学习,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家人所经历的苦楚。

    当了两天的服务生就感觉这么辛苦,那么自己父母、哥哥、姐姐呢!

    二辉可能成长了,当然不止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