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沙河尘埃 » 第四章 老乡聚会

第四章 老乡聚会

    韩二辉现在天天盼着下雨,那样客人会少很多。

    老天爷仿佛就愿意和这个16岁的少年对着干。立秋之前的这几天,格外的热。街道两旁树上的蝉不停的喊着“热、热、热”,再加上路上来来回回车辆的喇叭声,让人觉得莫名的烦躁。

    二辉很留恋在大沙河水边玩耍的时光。小时候大沙河常年流水,水质清澈见底,沙河的河道很是平缓,没有什么暗沟或深坑之类危险的区域。每到夏天,二辉他们都会约几个小伙伴到沙河玩水。惭愧的是,一个常年在水边长大的孩子,竟然是旱鸭子,不会游泳。当然了,在沙河里玩水也不用学会游泳。光屁股扑腾一声跳进水里,水浅的地方连屁股都淹不到,就是在水里扑腾着玩。

    夏天的沙河,真是男孩子的梦想天堂,仅限于童年时期。

    听说现在沙河的洪水已经消退了很多,水流跟前些年很像,也有很多家长领着孩子每天到水边消夏玩耍。

    童年的时光确实很快乐。但是每个人都需要长大,长大的过程也就是童年的那种快乐失去的过程。我们在成长收获的同时,也会失去很多曾经的美好。

    二辉这几天的经历,让自己一下子有了很多以前缺失的家庭责任感。他开始注意自己哥哥每天的工作,不像以前,只关心自己。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就像雨后的竹笋,一下子就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但也一定是在钻出土壤之前没有坏掉的。二辉一直就很懂事,只不过以前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自己关注的焦点也只是学习成绩而已。甚至初中快毕业时有同班女同学通过其他同学向他表达异性的好感,二辉想都没想就怼了回去,他甚至连那个女生是谁都不知道!

    “自己以前太自私了,只顾着自己!”二辉的心里对自己也是很不满意。

    这天,还没到饭点,二辉和小河南把屋里屋外的桌子都收拾停当后,一个人坐在饭店门口的核桃树下发呆。

    饭店的工作是讲究流程和配合的。服务生在外边点菜,用复写纸写的那份点菜单送到厨房。家园饭店的厨房和厅堂只有一个简易的门隔着,挂着一个半截的门帘。门帘里边就是立辉和配菜小伙的工作地方,门帘外边则是客人们吃饭的大堂。二辉或者小河南把点菜单子送给配菜的,然后就给客人上茶水,要喝啤酒的就先把啤酒送上桌。配菜的把需要立辉掌勺炒炖的菜品材料准备好,并排放在灶台旁边的一个白钢桌子上;立辉则是不间断的翻炒、烹制。一些简单的切完就能上桌的菜品如白糖柿子、豆腐丝等,配菜的直接切完盘加上相应的配料就可以交给大堂里的两个服务生了。厨房里的菜做好后,配菜的就会敲一下玻璃。二辉或小河南就进去把菜端出来送到客人桌子上。

    整个流程最繁忙的就属掌勺厨师了。如果所有的菜都像酸辣土豆丝那样,也很简单,半分钟就能上桌。但是遇到一些肉菜,比如红烧鲤鱼,一道菜就需要二十几分钟。后厨有三个灶眼,两个用于炖菜,另一个用来炒菜。客人扎堆来的情况是最糟糕的,所有的菜会一下子集中到后厨。这个时候就看掌勺的出菜速度了。遇到这种情况,立辉都是先把简单的炖菜,比如红烧鲤鱼、糖醋排骨、水煮肉片等先用锅炖上,然后就马不停蹄的用另一口锅快速翻炒其他的小炒菜。一个人同时负责三个灶口,这在附近的一排小饭店是独一无二的。其他饭店都是两个灶口。

    需要注意的是,韩立辉才18岁啊。

    现在多少18岁的孩子连自己吃饭都是个问题,而立辉早就成为这条吃喝一条街的头牌掌勺人了。中午一般不会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很多人来这边就是吃一口饭就走,时间要求的都很急,不过需要炖制的菜品也少,一般就是吃炒饼、炒面或者点个酸辣土豆丝之类的炒菜。顶多是有时候有客人会点一份鸡蛋汤或者疙瘩汤,单个菜品时间都很短,立辉的工作量相对较低。

    晚上的饭点时间是最烦人的。很多时候会呼啦一下子上来三四桌人,大多情况下还都会有鱼、排骨等相对占用较长时间的菜品或者汤类。这时后厨的压力就显得特别大,这个过程立辉对大堂里边的事情是根本照顾不到的。所以上次二辉被刁难的时候,立辉确实没时间出来帮忙解围。晚上六点到七点半左右,立辉一般没有停歇的空闲。从八点左右开始,即使店里陆陆续续再来人,也是星星两两的,出菜压力就没那么大了。这时立辉才会到门口抽颗烟休息一下,不过出来的时候往往是浑身湿漉漉的。

    厨房里边太热了,三个烧煤的灶口,通红的煤块子,把整个厨房烧的热腾腾。即使什么都不做,在里边待个十几分钟都会热的浑身难受,更何况立辉还要来回爆锅、翻炒。厨师还不能光膀子干活,那样会让客人觉得很不舒服——饭菜里是不是有你厨师身上的臭汗啊!帽子和围裙也是必须都穿戴好。系上围裙是防止衣服崩油,戴帽子就主要是怕头发掉到锅里了。一旦哪盘菜吃出一根头发,客人就容易不依不饶。一根头发,有人会认为是对自己至高无上的肠胃的极大伤害!

    这个厨房的格局还算比较合理,唯一的缺陷就是厨房排风口太小了,这也是让后厨立辉和配菜的浑身大汗的一个原因。

    二辉昨天去了一趟西边一家叫做温馨快餐的。那家店的规模很小,也就只有一个厨师,连配菜的都没有。店里就六张桌子。刚来省城的第二天,立辉就带弟弟去他家串过门,两个厨师比较熟悉。这个店里的厨师姓张,二辉管他叫张哥。说实话,刚开始时二辉很是瞧不起这个张哥。他认为厨师就应该工作在一个很大的店里,那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跟自己的哥哥比起来,他觉得张哥能力比较差。

    但是昨天的串门,却让二辉对这个张哥羡慕不已。下午两点钟的时候,立辉他们还在后厨忙碌着,二辉去温馨快餐,这个张哥已经在一个军用单人床上躺着休息了,还在悠闲地听着收音机。这也太自在了。

    “你休息的可真早,我哥他们还在干活呢。”

    “挣那么多钱也是给老板挣的......”张哥小小年纪就有这么高深的理论。

    “你们店里怎么这么凉快啊!”二辉知道每个饭店里都有空调,但是他们店里即使有空调也没这么凉快。

    “我们后厨用的是电,你们店里烧的是煤。”张哥解释说。

    燃煤灶在不炒菜的时候煤炭也烧得通红,屋里怎么可能不热!二辉借完东西怅然地离开温馨快餐。

    这也太不公平了。

    二辉为自己的哥哥很是打抱不平。

    “二辉,来客人了!”赵义看见二辉一直坐在树下发呆,连刚才进屋的客人也都没打招呼。

    二辉赶忙从自己的胡思乱想中清醒过来,招呼客人入座、点菜、上茶,开始一系列的忙碌。

    这一天午饭和晚饭时间都属于正常忙碌,跟平时的客人数差不多,只不过没有遇到特别刁钻的客人。二辉也就觉得很是幸运的了。不过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店里就剩两桌客人在那里对酒畅谈人生,这时有两个也是厨师模样的人往这边走过来。

    “二辉。”大老远他们就跟二辉打招呼。

    二辉愣了一下,才发现过来的两个人很面熟,应该是同村的两个老乡。一个叫刘立辉,跟二辉的哥哥同名;另一个是刘立杰,是刘立辉的堂兄弟。上小学的时候,这两个人比二辉大一年级。几家住的不是很远,小时候也经常在一起玩耍,所以还是很熟悉的。只不过那个叫刘立辉的小时候经常挂着大鼻涕,尤其是冬天的时候。用小伙伴开玩笑的话讲“刘立辉从小不缺粉条吃,天天挂鼻子下边!”但是现在这两个人都穿的板正的出现在二辉面前。

    他们不管平时工作怎么狼狈,出去的时候也要把自己打扮一番,这毕竟是在省城。

    “你哥呢,还在忙着吗?”刘立杰问二辉。

    “他在厨房收拾呢!”二辉赶忙请这两位老乡坐下,并端上一壶茶水。这是一壶新鲜的茶水,不像给其他客人的,很少换新的。

    这两个老乡也是在这一片做厨师工作,也就是别人口中的厨子。刘立辉的店也不大,就是一个小吃铺,大概六张桌的样子。刘立杰原先在一个肉店卖肉,后来转行切墩配菜,听说最近快要升为掌勺的了。

    韩立辉放下手里的活,出来迎接两个老乡。他们三个在清真寺街这一带一起干两年了,都是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的。农村的孩子,社会就没有留给他们多少享福的时间。二辉今年初中毕业才16岁,他的这三个哥哥不到16岁就已经出来打工了。

    这就是童工,严格来讲。

    劳动法是不允许雇佣童工的,但是没有相应的规定说谁会给这些人提供生活的经济来源啊。他们的父母都是农民,农忙的时候在家伺候庄稼地,农闲的时候到城里打工,有能力的做点小买卖什么的已经算是“人中龙凤”了。

    面对逐渐成年的孩子,这些农民出身的父母,大多会选择让他们的孩子出来学个技术,好谋求个出路。那个时候学修车或开车的很少,关键也没有那个门路啊。当地有一个很出名的厨师学校——虎振厨师技校,电视上天天播放技校的招生广告。最吸引人的就是当了厨师,可以娶老板的姑娘,然后自己成为小老板。这也让很多农村父母主动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前去学厨——将来好当老板啊!

    这三个人并没有在虎振厨师技校学习,那里的学费太高了。他们的父母经过深思熟虑选了一个在省会新成立的技校,学费很低。估计他们的深思熟虑也只是考虑了一个问题——学费。技校学习相对正规,他们除了练习切白菜和土豆外,还每天都能拿大勺装满沙子练习颠大勺。整个过程看着很不错,只是在发毕业证的时候出了一个状况:老板携款跑了!颁发技能证书需要上交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个技校老板不想花这份钱。因为这次招生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人数太少,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如果再交这一笔认证费,挣得就太少了。

    老板跑了,这些学生的技能证书就发不了。韩老海本以为这件事不会有什么理想结果。不过也不算太吃亏,孩子还是学到了些技术的。老韩家几代人没有一个会颠大勺的,当然家里的锅也没有把手,不具备颠大勺的客观条件。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基层民众是很弱势的,他们没有更多可利用的资源,也没有预判未来的广大神通。正因为这样,我们经常看到有百姓被人欺凌的情况。但是,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的创造者又怎么仅仅是被人欺负的呢。虽然个体人员的影响力是很小的,但是广大的基层百姓,在面对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超强的凝聚力,还有百折不挠的韧劲。

    逃跑的老板被找到了,不是通过公安系统,也不是有什么伟大人物的热心帮忙。整个过程就是靠韩老海那样的神行太保完成的。当然,韩老海没有参加这件事,他那个时候在外地工地上当力工呢!

    十几个学员的父亲自发组成一个侦缉队,靠双腿步行、骑自行车,沿街串巷,蹲点值守,终于在一个半夜,把那个逃跑的老板逮住了。当时那个老板刚从一家酒店喝得里倒歪斜出来,身边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应该不是他自己老婆的女人。勤劳勇敢的人们啊,你们的身上到底蕴藏着怎样的伟大力量啊。这件小事情,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一次很伟大的胜利!人民群众的胜利!

    这十几个人把那个老板送到派出所,并通过传统的跑马送信的方式,把所有学员的家长都通知到。不像现在有什么事发个群发通知就办了,那时候只能口口相传。就这样,漕村这哥仨的厨师证才正式办下来,成了有证一族。他们当时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兄弟,厨房剩下的花生米、豆腐丝给我们各来一盘,再整一个糖拌柿子,炒一个土豆丝。”立辉看见自己的两个发小、同乡、同行的到来,也很高兴,吩咐配菜的弄几个小菜。热菜平时都是自己炒,自己家人吃的时候,他也会让配菜的练练手。人都是需要有锻炼和成长机会的。

    “二辉,你把那个半桶的扎啤接几杯过来,陪你这两个哥哥歇一会。”立辉担心再发生啤酒变质的情况,也省得浪费,既然朋友来了就一起喝点。那边的歇一会就是喝酒唠嗑的意思。如果到那边串门,人们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歇会吧!”这不是让你休息的意思,而是想要和你喝酒了。

    赵本山小品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脑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伙夫”。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虽然现在这哥三个还没有发福长胖,但是跟刚从农村出来时相比,体重也增加了好多。主要是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有酒有菜的环境里。这里并不是说他们要占老板多大的便宜。今天的花生米和豆腐丝,放到明天也是扔掉,都会坏掉啊。所以立辉这样的行为举动,赵义是认可的。不算是中饱私囊!如果赵义在场,他也会很高兴的留下来陪这三个小哥们喝一顿的,歇一会。

    二辉很高兴,可以喝酒放松,主要是不用给人赔笑脸、端茶倒水。这是他来这后第二次喝酒。短短几天时间,破戒两次。看来,坚持做某一件事是多么不容易!

    两个姓刘的哥哥起先一直在夸二辉。二辉小学时候学习就很好,那个时候村子中西边和中部学习好的学生比较多,村东头少。另外,其他学习好的都跟书呆子似的,很少跟其他孩子在一起玩。二辉不一样,就愿意跟这些自己大的哥哥们一起玩,像个跟屁虫。所以他们在一起时很熟悉,没有丝毫的陌生感。

    “咱们村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有人考上冀中,二辉争光了啊!

    在经历了几天的生活现实的折磨和洗礼后,再次有醉人的氛围出现。不过二辉明显抵抗力强大了不少,“不光我自己,咱们村还有一个,比我分数高,你们刘家院的,刘金峰。”确实,这次一下有两个学生考上冀中,在这个村子里是很轰动的一件事。

    三个人对二辉的谦虚都同时投去很认可的眼光,相视一笑,几个人把扎啤杯端起来,一口气喝了大半杯。

    店里剩下的两桌客人也都走了,小河南和配菜的把其他桌都收拾完后就回去睡觉了。当然,走之前每人都过来敬了一杯酒。估计这杯酒会让他们半夜起来去一趟厕所。二辉在这边陪人喝酒,配菜也就把他的工作直接揽了过去。这本就是一个团结的小队伍,上次的隔岸观火估计也是他们以前经历过同样的遭遇,本能的害怕而已。

    “二辉,好好学习吧,可别像你的这三个哥哥一样,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

    “考大学,找个好工作,也天天下馆子吃饭!”

    两个同乡哥哥的鼓励言语很普通,却也饱含了他们对目前境况无力反抗的情绪。没有学历,没有资源背景的平头百姓,只能一点一点去爬行!

    立辉没有多说什么关于二辉的话题,他知道自己弟弟懂事。他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跟弟弟单独说这些。

    不过,三个人的世界观还是很正能量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辛苦就产生过分悲观的情绪,即使有一些不痛快的吐槽,也只是在跟自己的朋友进行一个心理宣泄而已。

    他们就是彼此的心理导师!

    跟很多小学同学相比,目前他们三个的处境还算是不错的。那几年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时期,社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吸纳太多的适龄青年参加工作。他们只能自谋出路。立辉他们的小学初中同学有学兽医的,有跟着父亲到外地工地当力工的,还有的干脆就在家务农了。那边的耕地面积特别少,平均一人一亩地,即使天天长在地里,也很难有多大出息。出去务工,这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的必选出路,就像他们的父辈!也有选择经商的,但是为数不多,村里有几个同龄的孩子,年纪轻轻也就开始经商做买卖——他们的父辈就是半农半商的小老板。

    总之,他们的大多数同龄人目前都在社会的最底层打拼。

    是啊,这个世界本就是层次感很强的,就像金字塔,有在塔尖的,就有在最底层的。如果都只想着塔尖的风光无限,没有夯实的底层基础,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吗?最终结果也是轰然坍塌。现在生活在底层的人,如果自己心存目标,坚持不懈,一直努力下去,即使到达不了最高的塔尖位置,也完全可以给自己搏来一方不错的天地。

    只不过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

    没有资源和背景的平民子女,更是不易。

    十一点多,二辉有些困了,立辉就让他进屋睡觉。这三个哥们又接着边聊边喝,待了挺长时间。

    这三个人有说有笑,也有唉声叹气,二辉在里屋迷迷糊糊听着。苦中作乐,这是他的最直接感受。

    自己不想将来也这样生活,天天不到半夜就不能休息,会把人熬疯的。

    二辉也有了一个自己的模糊的人生目标。

    “明天得先让赵哥把后厨的通风扩大一下!”二辉对自己说,这是他在找到自己人生目标前的一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