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沙河尘埃 » 第二十二章 开始交往

第二十二章 开始交往

    隔天下午,小藁城回宿舍后,韩立辉便借口外边有事急匆匆出去,整个家园饭店只剩康英还在擦桌子。

    康英擦完最后一张桌子,扭头发现门口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她明明记得刚才擦过的,没有这么个信封,谁落下的呢!出于好奇,走过去拿起来一看,信封上竟写着“康英收”;信封口用胶水粘的死死的。

    康英打开信封,里边有一张电影票,还有一张纸条:“我在文化宫电影院门口等你。”

    没有署名,没有时间。不过康英心里还是隐约能猜出是韩立辉。

    对,一定是他。除自己外,韩立辉最后一个离开,而且自己很确定之前那张桌子上没有这个信封。

    不过,即使能确定放信封的是韩立辉,但也无法确定写信的人就是他。

    康英略作思考,便把信封和那张纸条撕碎扔进垃圾桶,关好饭店门,径直走到对过文化宫电影院售票口。电影院售票口在文化宫门卫附近,离电影院入口还有一段距离。她隐约看见韩立辉在门口晃悠,却故意装作看都没看入口那边情况。

    “你好,退一张票。”康英对着里边的售票员说,她没在这边看过电影,不知道能不能退票。

    “我们这的电影票一经售出,概不退票!”单从康英的衣着和神情,售票员就能够清楚判断出她的身份,肯定就是附近打工的,八成就是哪个饭店的服务员。

    这里的售票员每天接触几百号人,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硬是活生生练就一副判断对方身份的火眼金睛,凭借自己的这双火眼金睛,又能准确给出不同的答复语气。如果是衣冠楚楚、走路昂首挺胸的人,她一定会在刚才的那句话前加上一句“不好意思”。但对康英这样的打工者,她觉得完全没必要浪费那个口舌。

    “为什么不能退,不想看,退票不是很正常吗?”康英虽然只是一名服务员,但说话办事,从来不低三下四。

    服务员也是人,是社会主义劳动者,靠自己双手和劳动挣钱,凭什么就该低人一等。

    “你不认字啊!”售票员虽然看似工作岗位不是很优越,但也属体制内,有编制的。一个小小的服务员都敢跟自己这么说话,她的自身优越感,让这个五十来岁女性的火爆脾气瞬间爆棚。

    顺着售票员手指的方向,康英看见用A4纸打印的一张提示“所有场次电影票,一经售出,概不退票!”

    纸张不大,但那个叹号显得特别突出醒目。

    “我不认识字,你给我念念!”康英生气这个售票员的态度,存心想气气她。

    售票员愣了一下,她没想到这个年轻女孩会这么答复,一时竟没能反应过来如何接茬。无奈,也只能忍者脾气,阴阳怪气把提示单上的字读了一遍。

    她上周刚被人投诉过,如果投诉次数多,会影响奖金。

    康英听她这么读一遍,虽然阴阳怪气,但心里的那份痛快让她忍不住差点笑出声。这时,有一对男女情侣来买票,康英听他们说的场次和影片跟自己手中电影票信息完全吻合,便提出打八折把这张票卖出去。

    售票员见状赶紧制止,大声说陌生人手中的票有可能是假的,买到假票,电影院概不负责。售票口卖出的票数,直接跟她的绩效奖金有关。听她这么说,这对情侣也有些犹豫。男的为了表现自己的慷慨大方,掏钱便要在售票口买两张全价票,前提是两个座位一定要挨着,同时位置越偏越好。

    “等一下,我这还有一张票,两张七折卖给你们,我把你们送到影院门口,进不去不要钱!”见那男的马上就递钱进去,康英灵机一动,他知道韩立辉应该就在电影院门口等着,干脆把两张票一起都卖出去。

    那男的看了一眼自己女友,像是在征求意见。

    “行,你跟我们到门口,我们进不去你也走不了。”那女的也很会过日子,该省的一定要省。

    康英出现在影院门口时,韩立辉正在那不知所措地不停搓手。他不知道康英会不会来。如果来了,自己第一句话说什么,用什么样的神情迎接;如果不来,两张电影票可是三天的工资,就得打水漂白白浪费。

    “真要是那样,还不如给她买一件衣服,如果拒绝了,就过年回家把衣服给大姐穿。”

    “把你那张电影票拿出来!”康英的语气简单、干脆、不容质疑,还没等韩立辉缓过神,便一把从他手中夺过那张票,转身把两张票一起给了刚才的那对情侣。

    直到那两人手拉手通过检票口,康英瞥了韩立辉一眼,“走吧,电影看不成了!”

    韩立辉待在原地,应该说愣在原地。

    “这就结束了吗?是被拒绝了吗?”

    他的心里五味杂陈,像是刚刚打了败仗;又像上学时犯错误被老师狠狠收拾一顿时的感受。

    内心所有的勇气和激情,像闸门大开的水库,一泻千里。

    “不过,好在自己没有什么喜欢、爱等这样的感情表达,只是约着看一场电影。”韩立辉正在心里给自己找合适的台阶,以免太过尴尬。这个时候,他在康英面前,不是饭店厨师,而是一个腼腆的弟弟。

    “走啊,票都卖了,还愣在这干嘛。你可以请我吃根糖葫芦。”见韩立辉在那发呆,康英明白他可能太尴尬,便主动提出要吃糖葫芦。

    韩立辉瞬间来了精神,喜笑颜开,忙跟康英并肩往外走去。

    二人路过电影院售票口时,刚才那个售票员向他俩投来恶狠狠的目光,仿佛在内心咒骂他俩早晚要分手。

    “这钱给你,你可以认为我给你浪费了百分之三十,也可以认为我帮你省了百分之七十。不过,糖葫芦我要一根最贵的。”康英把刚才卖票的钱塞给韩立辉。

    此刻,她把面前这个大男孩拿捏地死死的。

    康英拿个糖葫芦,兴冲冲回到宿舍。虽然两人没有一起看电影,没有一起压马路,但一根糖葫芦,也足以让韩立辉傻在饭店呵呵自己乐了半个下午,直到小藁城和赵义回来。

    虽说康英没答应自己,但也没明确拒绝。

    不过,话又说回来,韩立辉没有任何明确的情感表达,又哪来的拒绝或答应呢。

    康英回到宿舍,恰好刘芳又来,想请她帮着跟韩立辉牵线搭桥,便心生一计,告诉刘芳韩立辉现在就在饭店,而且是一个人。

    “如果你真喜欢他,可以大胆去表达,女孩子主动点也没错。如果你错过今天下午,也许就没机会了,他应该快有苗头了。”

    康英不想通过自己直接拒绝的方式伤了刘芳的心,也想通过刘芳正好试探一下韩立辉是不是真的对自己用心。

    感情就要一心一意,脚踩两只船的人,一定要让他有多远走多远。

    韩立辉确实一个人在饭店。

    刘芳走后,康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这个午觉被纷杂的思绪给搅黄了。

    跟韩立辉同事半年左右,由于两人年龄的差距,前期并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或者说没有特别留意或者关注,直到上次饭店打架,这才发现自己一直当弟弟看的大男孩,关键时候真能为自己出头,哪怕是挨揍被打,也毫无怨言。

    女人需要的,不就是一个可以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人吗。

    想起毕业后在外打工的五六年时间,也感觉缘分这个东西确实很奇妙。

    康英跟韩立辉一样,初中差半年没毕业,就直接辍学回家。当时气得康父和康母直跺脚,却也拿她没办法。四个孩子中,康英最小,从小也是太过溺爱。不过,农村的溺爱没有城市中那么多的优越,顶多是在农忙季节分配农活时少干点。

    康英的三个哥哥很早就出去工作,有打工的,有自己卖一种叫鼻烟壶的工艺品的。值得一提的是,康家三兄弟个个都在BJ周边发展。受三个哥哥影响,康英也不愿在家附近,总想着趁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

    辍学在家没待上一个月,康英便生磨硬泡迫使父母同意自己出去打工。本来康父和康母想让家里唯一的姑娘学个裁剪、理发什么的,就留在家附近。出外打工,在他们看来也就换个地方挨累受苦。

    外边的钱就那么好挣啊!这些年,也没见她那几个哥哥给家拿回多少钱。

    但康英不同意,总觉得一辈子就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地方太没意思,年轻人怎么都应该到外地闯一闯。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没能考上高中继续学习,但在书本中学到的祖国大好河山,还是应该去实地见一见。

    康英第一站选择了衡水,这是离家最近的地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还不错。一个衡水老白干,让这个城市在全国家喻户晓。在衡水鞋帽批发市场,康英选择了一家安踏专门店,在那当了一年营业员。虽说工资提成都不高,但也积累了不少打工经验。一年后,康英提出辞职。在她的观念中,打工可以,但决不能抱在一棵树上挂一辈子。康英的突然辞职让专卖店老板很诧异,也很不舍,提出可以涨四分之一工资,他们真不想失去这么一个优秀的员工。但康英去意已决,就想趁年轻多去几个城市看一看。无奈,老板也只能放行,并允诺以后什么时候来这边买鞋,绝对以进货价出售。这么一个简单的承诺,算是对康英在这工作期间的一个高度认可。

    康英的第二站是秦皇岛。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据说秦始皇当年就来过这里,想向神仙求取长生不老仙丹;曹操的那首《观沧海》也是在这个地方,面向无边大海,豪情满志吟诵而得。那么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怎么能不实际感受一下呢,更何况还有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总之,这个城市的华丽名片太多了。

    康英把在衡水所挣工资的三分之二交给父母,留下三分之一作为自己在新城市的临时生活费,便踏上前往秦皇岛的火车。秦皇岛的长城、海滨沙滩、历史寻踪、山地观鸟、海洋科普、国家地质公园,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在旅游旺季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还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海关长城节、孟姜女庙会、望海大会等活动,也是备受国内外游客青睐。康英在这里找了家服装店,仍然是营业员。

    休息时间,她和同事几乎走遍了这里所有知名景点。这座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繁华美丽,一度让她产生今后在此定居的念头。

    然而,城市表面的风光无限,却无法掩盖城市打工人的孤苦心酸。旅游城市的一大特点就是外来流动人口多,消费人员挑剔心理严重,很多游客都喜欢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回报这个城市基层民众的热情。

    康英在秦皇岛工作一年多,便决定离开。康英认为,这里的繁华,也可以说浮华,不属于她这样的打工者。再说,太浮华的城市,人也会慢慢变得没那么沉稳厚重。

    年轻人,可以有梦想,有闯荡的阅历,但最终要回归现实。

    选择出发,是梦想的起航;决定离开,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生活阅历增加基础上的一种现实抉择。

    在三个哥哥的强烈建议和极力邀请下,康英又从秦皇岛来到BJ。慕田峪长城脚下,康英跟二哥一起在一个工艺品店合伙经营鼻烟壶。虽然这里接触的人仍以外地游客为主,但在首都和长城的双重威严下,来这里旅游的人,往往报着一种心怀敬仰的态度,更何况鼻烟壶这种工艺品源自清朝贵族群体,自身就带一种高贵光环。因此,来这的人就没有那么多的挑剔和无理。

    康英在BJ工艺品店工作两年,期间也是利用空闲时间把天安门、颐和园等普通游客常去的地方走了个遍,长城更是爬了无数次。

    清晨的宁静、白天的喧嚣、夜晚的空旷,也伴随着这个少女心灵和思绪的成长。

    随着年龄增长,几个哥哥就撺掇她开始相亲定亲,康英对此很反感。出来闯荡几年,她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择偶标准。虽然没有要给自己找个城市户口、体制内工作对象的不现实想法,但起码要两情相悦、彼此看好,而且要有一技之长,将来组建家庭能够有稳定经济来源。

    几年的大城市生活,康英不像某些女孩那样变得爱慕虚荣、失去本心,反而越发现实沉稳。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繁华,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生活。本身不矛盾,但决不能在繁杂的环境中,变得痴心妄想。在BJ接触过的人,一个相中的都没有。今年春节期间,父母伙同三个哥哥和嫂子,一起劝说康英早点相亲,甚至直接找媒人在附近村子帮着牵线介绍。

    为了躲避世俗的相亲,康英初五刚过就从家里出来。BJ不能再去,便独自来到省城。先是在当地一个商场里的服装店当了几个月的售货员,后来又机缘巧合下来到家园饭店。

    康英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走过这么多城市,见过那么多人,期中不乏一些有钱富裕的,却在一个几乎要面临危房改造的小饭店中,与这里的厨师,产生一丝情缘纠葛。

    是真正缘分来临,还是自己为了逃避家庭逼婚的临时选择,她现在没法确定。

    就目前情况看,韩立辉只能算不太差的一个选择结果。

    至于接下来怎么继续,康英还想等刘芳反馈的情况再定。如果韩立辉给刘芳留下任何一丝希望空间,那两个人必须彻底停止,自己可以随时换个工作。

    感情是彼此相互的单一选择,不像商品买卖,可以货比三家!

    下午快到上班点时,刘芳噘着嘴回来,这个实在姑娘真的跑去找韩立辉。实在归实在,刘芳也没有傻到直接说自己喜欢对方,而是说自己有个表妹,想介绍给韩立辉认识。

    韩立辉很纳闷自己今天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刚刚跟康英的事情有些眉目,又突然冒出一个要把表妹介绍给自己的刘芳。不过,看刘芳那紧张样子,他也能猜出大概。为了不伤对方的心,更主要是对得起自己内心,便说已经有了对象。

    对刘芳的反馈回来的信息,康英算是比较满意,心中暗喜时,却又觉得对不住这个淳朴的女孩,便编了个理由说韩立辉家弟兄两个,而且立辉弟弟还在上学,家里条件很差,好像还有不少外债什么的,这才把刘芳哄走。

    晚上工作时间,两个人没有刻意保持陌生,都是很自然的工作流程交往。十一点左右,眼看也不会再来什么人,立辉提议和康英一起去两个老乡那歇会,店里剩下的活留给小藁城处理。

    康英没有拒绝。

    既然有交往下去的可能,正好可以通过韩立辉身边常接触的人再了解下他。

    韩立辉跟康英到刘立杰打工的饭店时,刘立辉和王娜早已在那等候。刘立杰特意跟老板打过招呼,准备了几个像样小菜。其实这些菜,他们平时都吃腻了,哪个饭店的厨师能缺那一口吃的呢!

    只不过今天吃饭的氛围完全不一样,韩立辉下午告诉他们晚上可能会来找他们喝酒,而且应该不是一个人来。刘立辉还以为是哪个同村的老乡。

    “介绍一下啊,来人姓名,什么关系!”刘立杰把揽着王娜的腰,跟韩立辉开玩笑。他们早就认识康英,而且还曾极力鼓励韩立辉追求康英。

    “我是立辉他姐,也是你们的姐姐。”康英笑着回应。

    “我们不缺姐姐,倒是缺一个嫂子!”刘立辉也跟着打趣说道。

    几个人说说笑笑着共同举杯。

    韩立辉很高兴,今天终于能够带着心目中的女神和自己最要好的两个朋友相聚,虽然没有正式言明两人的关系,但也算是一种初步关系确认的宣布会。

    三个人现在都已经心有所属,刘立杰和韩立辉更是通过工作中自由恋爱的方式寻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

    “来,再共同干一杯,为了我们将来都能更幸福!”刘立杰作为今天天的东道主,频频举杯敬酒。

    “康英,你知道我们哥仨的梦想吗?”

    刘立杰的话,把康英问的笑着摇了摇头。

    原来这哥仨曾约定到时候一起,各买一辆眼下最流行时尚的踏板摩托,并排到西渡村中心大街上从南到北骑几个来回,要让村里人知道,这三个孩子是西渡村很不错的青年。

    “不管谁结婚,新郎官骑摩托带新娘走在中间,前边一个开路的,后边一个断后的。”

    “其他接亲车辆都排在三个摩托车后边!”

    “对,开路那个必须戴墨镜!”

    ......

    三个人你一眼我一语说得兴高采烈。这个想法,还是半年前几个人一起喝酒时说起来的。

    他们的梦想,在一些伟大人物眼里,渺小到不值一提,就像他们村边上大沙河里的沙子,微不足道。

    一辆摩托车能值几个钱!

    高高在上的参天大树,又怎么能理解草根的心酸和追求呢。一辆现流行的踏板摩托,可是他们半年的工资啊。房子,家具,酒席,哪一样不要钱。

    他们的理想卑微吗?可以说是卑微的,卑微到让人觉得可怜。但同时,又是那样让人忍不住崇拜,崇拜于他们的现实,崇拜于他们的认真,崇拜于他们相互间纯真的友情约定。

    康英见三个人这么忘情地开心,也逐渐融入进这个快乐的氛围。王娜早就喝得满脸通红。

    “打圈吧,从我开始。刚才都齐端那么多了。”刘立杰提出按照老家的喝法,打圈。

    这边喝酒的习惯,开始和最后都齐端几个,就是酒桌上所有人一起举杯,共同喝。一般是开头和结尾各齐端4个或者8个。剩下就是轮流单独敬酒,从东道主开始,单独跟每个人喝2个或者4个,然后是第二个人轮流单独敬酒,接着是第三个人,第四个人......

    白酒一般用小酒盅,说喝几个,就是喝几盅的意思。一盅大概两钱半的容量。酒桌上人少的话,一圈完事可以接着再来一圈。这种喝酒方式看似没喝多少,但仔细算账,每个人也都不少喝。头尾各4个,就是8个,自己敬酒时需要跟其他人一共喝进去14个,反过来又会被其他7个人再回敬14个。这样一场下来就是36盅,乘以2.5钱,就是9两酒。

    这量也不少了。

    如果喝的是啤酒,那就是二两半的杯子,全程下来就是36杯,折合成瓶大约就是9瓶。

    “咱们今天没有酒盅,就用二两半的杯子,男的一圈下来一杯酒进去,女的随意。”刘立辉补充了一下规矩。

    全场下来,三立每个人都喝了将近五杯白酒。这样的酒量在当地已经很吓人了,但三个人依旧没有结束的意思。

    “行了,今天就到这吧,明天还都要上班。韩立辉,你送我回去。”康英考虑明天都要上班,便提议结束今天的聚会。

    韩立辉虽然没少喝,但对康英的话还是乖乖就范。

    “过几天让韩立辉安排,咱们再聚。”

    康英最后一句话算是给足了韩立辉面子,应该说里子面子全给了。

    就这么一句话,已经让王娜相形见绌。

    “咱们可以先以比较要好的朋友相处,但还不能算是男女朋友。另外我要和你约法三章,具体内容明天告诉你。”到宿舍门口,康英对已经喝得有些走“之”字的韩立辉很正式地说道。

    韩立辉兴奋地只顾傻乐,待康英进屋,自由又晃悠着“之”字回到家园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