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沙河尘埃 » 第二十一章 青春躁动

第二十一章 青春躁动

    康英从老家回来后,接连几天都闷闷不乐,工作状态跟前些日子,判若两人。

    要是在以前,韩立辉肯定会大大方方问为什么,或者半开个玩笑逗一逗。不知为什么,这次康英回来,虽然内心很是期盼,立辉却特意表现地很疏远。没有形同陌路那么夸张,但也感觉很陌生,是心理上故意认为的陌生。

    前些日子回家相亲,韩立辉明显感觉到父母希望自己早点定亲的强烈意愿。那两个没成,母亲李翠花嘴角都上火起泡了。康英身上虽然散发出着很吸引自己的魅力,但两家距离太远。一个在省城东边三百多里地,一个在北边一百多里地,就是通过勾股定理算出两家的直线距离,也不近啊。再说,康英比自己大四岁,现在结婚登记年龄卡的特别严,自己可以等到法定婚龄,康英家里能同意等那么久吗。

    韩立辉在内心对自己和康英的缘分做了全面分析,结果是两人没有缘分,或者说是有缘无分。

    分析出这样的结果,立辉才觉得浑身有些轻松感觉。转念一想,又觉得可笑,自己凭什么去分析评判和康英的缘分呢。人家就是和自己在一个小饭店打工而已,至今没有任何的私人情感交流,也没有爱情火花的触碰,一个人就开始在这里单方面分析考量。

    “韩哥,你挺矜持啊!康姐姐都回来好几天了,你都不说领人家看个电影!”小藁城绝对是说相声的材料,虽然胆小怕事,遇到刁钻客人就跑,但插科打诨、贫嘴逗乐绝对够格。

    “跟我有嘛关系!”韩立辉嘴上说没关系,但对小藁城能跟自己开这个玩笑,心里还是挺高兴。

    “你可想好了,现在有人找赵哥要帮着牵线搭桥呢!到时候别后悔!”小藁城的嘴没有任何停歇意思,“你小子看康姐姐的眼神就不一样,别装了!”

    是啊,距离可以保持,内心可以深藏,语言可以回避,但看对方时流露的神情怎么能够掩饰呢。又不是特工,能够做到神情的表里不一。

    看来自己这几天虽然极力克制内心的那股冲动,但在同事眼里,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小藁城一个配菜的都能看出来,那赵义呢,其察言观色的水平更高。

    小藁城的话让韩立辉心头猛地一怔,“这小子怎么对康英那么关心,同在一个饭店工作,自己都不知道有人给康英介绍对象,他是怎么知道的?”

    “莫非你小子喜欢你康姐姐,却反过来拿我开涮?”韩立辉佯装生气,回怼道。

    “我没有那个福分啊,你兄弟我就是一个切墩的,一会一米六一会一米七的,哪能跟你们这帮大厨相比呢!”小藁城把赵本山小品的台词都搬来用上,还特意把“你们”两个字声调提高很多。

    大厨?很明显刚才小藁城说的那人是附近哪家饭店的厨师。自己就是一名厨师,论能力和技术,在这条街上没几个比自己强的。既然那人都可以打康英主意,自己为什么不可以争取一下!

    “你怎么知道有人给康英介绍对象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你在宿舍修养那几天的事,我给你说过的啊,怎么没走心呢?”小藁城反倒抱怨起来。

    韩立辉这时也才想起来,当初小藁城确实跟自己提过此事,当时自己还萌生了一丝青春的冲动,两个人之间貌似也有一点接近暧昧的交流。只不过这次回家相亲经过,让自己被迫自我隔离,与康英保持距离。

    没办法,两家离得太远了,不现实啊。自由恋爱固然让人感到浪漫,但能否真正走到一起、组建家庭,不可掌控因素太多。如果在外边自由恋爱失败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就很难再有媒人帮着保媒拉纤。村里人会认为这个人不稳当、不靠谱,会认为这个人在外边不老实本分。农村人虽然不懂得拈花惹草这个词,但会用各种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话,把他们认为需要诋毁的人抨击到声名狼藉、无地自容,甚至会把整个家庭弄得“满村风雨”。真到那个程度,自己真就成了老韩家的罪人。

    西渡村韩姓一族,自明朝初期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历经明、清、民国,繁衍至今,已成为村中大族。历史上韩家还出过武举人,参加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多少辈攒下来的名声,自己可不能去玷污。虽说现在族中人口众多,也有一两个名声不好的,但自己决不能做那样的不肖子孙,让家族蒙羞。更何况自己父母常年生活在这个不到三平方公里的村子里,如果因为自己再被乡亲们天天背后戳脊梁骨、说风凉话,那可真就是不孝子孙了。

    传统的思想,深深束缚着立辉那颗年轻躁动的心。

    “不管怎样,同事关系还是客观存在的,表示正常关心应给没有错!”自成矛盾的韩立辉,也一直在内心试着给自己能主动接近康英找到一些合理的借口和理由。

    隔天下午休息时,见康英还没回宿舍,韩立辉便壮着胆子从后厨走出来,他刚才一直从门帘的缝里偷摸观察大厅情况。小藁城已经回去补觉,这小子嘴碎话多觉也多,导致觉多的原因,极可能是说话太多累着了。

    “家里有什么事么,怎么突然就回家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韩立辉在后厨反复揣摩好几遍,才敢吱唔说出来,而且吐字不清。

    “没什么事,就是回家看看!”康英回答的语气生硬,冷冰冰,爱答不理的。

    立辉窘的有些无地自容。真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仿佛被抽了一个嘴巴子,火辣辣疼。他没想到康英会是这么个态度,不明白为什么,特别后悔自己的刚才主动搭讪问候。无奈只能转身准备回后厨。后厨现在已经没什么活,回后厨只是一个心理缓冲,可以用忙的理由掩盖一切尴尬。

    那个充满油烟的狭小空间,此时此刻却可以成为难得的避风港,躲避一切内心的风浪。

    康英心情不好跟眼前的韩立辉有没有关系自己也不知道,只是看他这样唯唯诺诺、犹犹豫豫的样子就特别来气,再加上这次回家闹得很不开心,便没给立辉好脸看。

    “跟你相亲的那个姑娘很漂亮吧!”康英说这句话时语气依旧冰冷,却也让立辉激动地差点撞门框上。

    紧张、尴尬,顿时消减一半。

    “不是一个,相了两个.....”

    “两个?你小子艳福不浅,那么受欢迎吗?”没等韩立辉说完,康英就对这个数字表示极度惊讶。

    没想到这个农村小子,回家三天竟然相亲两次。

    “是两个,但一个都没见着。”立辉用很平静的语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简要说了一下。

    对回家相亲结果,韩立辉并没有太多在意。也正是他这种满不在乎的表情,倒让康英有些疑惑。按理说,这么大小子,相亲失败,怎么也该有些伤感啊,韩立辉却一点没有。

    对立辉相亲失败的消息,康英内心极度复杂。

    她希望这个像弟弟一样的男孩子早点找到生活的幸福,不要拖到自己这么大年纪;还有就是立辉的眼睛度数,虽然立辉曾经否认跟自己有没有关系,但内心也很愧疚,而且这次他的第二个相亲对象还真就是因为眼镜度数搞砸的。

    同时,康英又有些暗自高兴。

    “你是不是上学时有相好的?一个都没见着,也没看你有多伤心!”康英随口打趣。

    见她这样问,韩立辉顿时产生一个试探性想法,“不算相好的,算是心上人吧,只不过不是上学时候的同学,而是工作之后认识的。”

    韩立辉的话,让康英楞了一下,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上次家园饭店打架事件后,两个人有过几天短暂的感情波动,虽然没有达到相互倾诉、彼此交心的地步,但从平时的眼神和言语交流中,应该是互生好感。只是韩立辉突然被叫回家,而且据说是相亲;紧接着自己也被家人捎信要求回去一趟。前后十几天没见,竟然凭空冒出一个相好的。

    康英不知道怎么接话,便随便找个借口回宿舍。她的心灵避风港,也只能是宿舍。

    康英的突然愣神是有原因的,这次父母捎信让回家,仍然是被要求相亲,早点订婚;在农村,这个年龄实在不小了,父母和三个哥哥全都跟着着急。几个月前,因为反感家里人逼婚,才一个人来到省城,随便找了个饭店打工。康英不想那么草率就把自己未来的人生托付给一个毫不相识的人。仅凭见一两次面,说那么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就把婚事定下来,太草率了。

    但自己一个女孩子,又不能跟整个家庭决裂,便硬着头皮跟媒人介绍的人见了个面。那人长相还行,没有那么令人讨厌,却也不能让自己提起什么兴趣。男女之间,怎么都得始于颜值。虽然不能要求像明星那样英俊,但是相互看着顺眼、舒服,才能有交往的继续。这应该就是眼缘。她感觉和那个相亲对象没有眼缘,尽管对方一直在偷瞄自己。

    男人有个共性,在喜欢的异性面前,没有得到对方暗许或者肯定的时候,都显得很局促、紧张。这都无所谓,更主要的是那个男的是个司机。她不喜欢这个职业,经常不在家不说,天天在公路上跑车,总让人跟着提心吊胆。

    总之,这个相亲对象自己不满意,尽管父母、哥嫂和媒人一个劲帮对方说好话。

    “看把你能的,出去闯几年,没见你挣多少钱,脾气倒是长了很多!”康父和康母很生气,硬生生把女儿关在家里几天,想让她妥协。康英死活不肯妥协。最后还是心软的父亲,向康母说情,最终才同意她再回到省城。

    本身回家就很窝火,没成想刚回来,附近饭店一个叫刘芳的就找上门,想让自己帮着跟韩立辉牵线认识一下。跟韩立辉,虽然两人都没有明确态度,但彼此的心思多少还是可以感觉到一点。对方的心思不敢确定,但自己对他多少是有些好感的。现在这个刘芳的突然出现,康英始料未及,自己还在犹豫的事情,就已经多了一个障碍。再加上韩立辉这几天的故意疏远,她实在拿不准对方是什么心思,又或许他回家相亲成功。

    几天来康英都在矛盾中煎熬,她在犹豫要不要将几天前的感情波动升温。

    这几天,两个人都在矛盾中度过,只不过都不了解对方的心思。刚才两人的谈话,让康英的心冷了一大截,看来韩立辉应该是跟刘芳好上了。

    但韩立辉却有一丝暗喜,见康英这个表现,他似乎感觉到自己想要的那份答复。

    现在还不能下定决心,他仍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晚上下班,韩立辉到两个老乡那闲聊,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到了却很惊讶发现有个同龄女孩子也在,难道是刘立辉定完亲的对象?不过看样子这个女的和刘立辉不熟,反倒跟刘立杰有说有笑。

    正疑惑,刘立杰向自己介绍,“立辉,这是我女朋友,王娜。这是韩立辉,我们一个村的老乡,咱们得叫韩哥。”

    原来刘立杰在这边谈了个女朋友!

    “立杰不想在村里找对象,便在这里找到了爱情!”刘立辉打趣。

    韩立辉本来还想着侧面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现在看来不用问了。

    自由恋爱的浪漫,我们农村人也有资格去追求!

    “刘叔他们知道你在这边谈恋爱的事吗?”韩立辉想就刘立杰处对象的事,看看村里人的想法。

    可惜的是,刘立杰现在还没有把谈恋爱的事告诉家里。原因很简单,怕家人不同意,另外两个人目前还处在相互了解阶段,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

    “对了,你这趟回家是不是相亲去了,怎么样?准备哪天换书?”

    换书就是举行订亲仪式的意思,这边订亲时男女两家互相给对方一份礼品,算是一份乡情间的婚姻约定,等同于婚约书,因此民间称之为换书。除此之外,男方还要招待户主家族内所有亲朋好友大吃一顿,算是把孩子快要结婚的喜事广而告之,另外也是为正式结婚时预定帮忙干活人员。参加订亲的人不用随礼,只管吃好喝好,结婚时再好好干活就行。

    刘立辉认为自己这个老乡回家相亲应该就是走个过场,他们之间很熟悉,知道韩立辉的为人,只要女方不是很差,或者不是特别挑剔,相亲成功很正常。

    “没成,有人捣乱。”韩立辉把第一个没成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至于第二个,他没有提,也觉得没必要在这里提。

    农村,也是一个很复杂的小社会;面积不大,却也充满了各种利害关系和人情网络。

    “没事,要不你也自己处一个。我听王娜说,附近一个叫刘芳的还正找人帮着跟你牵线呢,要不考虑考虑。”刘立杰目前正在热恋中,对自由恋爱是倍加推崇。

    “我看你们店的康英很好啊,你们在一起工作这么长时间,应该也有了解吧。”刘立辉不了解刘芳,但从朋友的角度,他倒觉得康英跟韩立辉还是比较般配。

    “对啊,你上次打架不就跟她有点关系吗!”刘立杰接着就跟王娜讲起家园饭店上次打架的事,硬生生把韩立辉描述成勇闯千军万马英雄救美的光辉形象。

    王娜十指相插,顶着下巴听得入神。在大多数女孩子眼里,能挺身而出的男人,都是心中的英雄。虽说自古英雄爱美人,同样美女也爱英雄,有男人味和英雄气概的人,对女性颇有吸引力。

    这是自然界的平衡需要,女性柔美,男性阳刚。

    韩立辉被王娜看得不好意思,忙打岔话题,就最近尝试做的两个新菜和二立展开讨论。如果说谈论女人是男人的本性,那谈论菜谱则是厨师应有的职业操守。

    三个人谈得热闹,把一旁王娜听得直犯困,便找了个借口回宿舍。她和刘立杰还没到住在一起的程度。剩下三个人喝到半夜,才各自回去睡觉。想起刚才王娜看自己的样子,韩立辉觉得有些可笑,这个刘立杰可真能吹嘘!不过王娜的眼神,在康英身上没有遇到过,说不出来的感觉。

    韩立辉不会看面相!只是感觉怪怪的,让人有些不舒服。

    躺饭店椅子拼凑的床上,翻来覆去却睡不着,即使有酒精帮着麻醉,立辉活跃的思绪也把那点困意赶到九霄云外。矛盾的双方,几乎要把这个小伙子的大脑撑破。一面想着康英的好,一面又担心家人的阻挠,甚至想到自己在村里被人骂得体无完肤。但不管想什么,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强有力的声音,一直提醒告诫自己——自己的人生,不应该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

    与康英的缘分可以错过,但掌控人生的机会不能随意丢失。

    韩立辉猛然坐起身,抽了自已个嘴巴子——去他妈的,一点主见都没有!

    刚才起身太猛,差点从自己“床”上摔下去。

    立辉打开灯,用前台记账的笔和纸,连夜给大姐写信。从小到大,有什么疑惑时,除了向父母寻求帮助,就是问大姐韩春英。姐弟俩叽叽喳喳的谈论,总是引得二辉像个跟屁虫在黏在身后。

    “姐:

    有件很重要的事想征求你的意见。

    前几天父母给我安排了相亲,三天连着两次,都没见到面。具体原因这里暂时不说,见面时再详细解释。

    我喜欢上一个女孩,是在这边一起工作认识的,家在省会东边三百多里地,她家的情况目前还没有详细了解,只知道也是农村出身,比我大四岁。

    我可以确定已经喜欢上她,但她对我是什么感觉目前不敢确定。

    这件事情父母一定不会同意,咱们村目前还没有自由恋爱成功结婚的先例,起码在家务农和出外打工的没有。

    我不想像大多数人那样,家里安排相亲、订婚再结婚,我不想自己后半生跟一个不熟悉的人一起度过。

    征求大姐意见。

    盼回信。

    弟韩立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韩立辉就硬生生拖着无力的身体跑到邮局。离开学校这些年,还真没晨跑过。

    到邮局立辉才发现来的太早,工作人员还没上班。他没来过邮局,不知道邮局作息时间安排,还以为能像那些商铺,早早就开门营业。

    “真他妈懒,上班这么晚!”立辉暗骂了一声,心里也为自己这样的打工族打抱不平。

    为了生活,打工者有凌晨两三点开始工作的,有半夜才能休息的,谁也没有说按点上下班啊。怎么到这些国字头的工作人员这里,就可丁可卯按时上下班呢,他们甚至还有双休日。上五天班,挣七天的工资。

    韩立辉不知道现在几点,等了一会便挪着步子往回走。半路老远看见两个互相搀扶着向这边走来的人突然摔倒,挣扎着爬不起来,善良的立辉本能跑两步想帮着搀扶一下,到跟前才发现是两个醉鬼。

    这两个人喝了一宿。

    “两个废物!”立辉嘴里嘟囔着,他十分讨厌这种酗酒的顾客,喝起来就没完没了,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这都无所谓,主要是客人不走店里就不能打烊下班。

    打工者,把所有顾客都当做上帝;上帝呢,却要求准时准点上下班。害得自己白跑一趟。

    熬到早晨八点,立辉估摸着邮局这个点应该能上班,便又兴冲冲跑出去。自己上学时都是要求八点前到校,上班单位应该也是这个时间。

    到邮局门口,大门仍然没开,有三四个老头在门口排队。

    “都八点了,怎么还不开门?”立辉好奇问道。

    “今天是周末,人家八点半上班。”老头打量了一下立辉,一眼就看出他是在附近打工的,便撇着嘴,爱搭不理地回了一句。

    这身上写字了怎么着!

    立辉很愤怒,心里咒骂这个老头无数句。等一会就等一会吧。面对这种身份的不同,他已经无力反抗。在等待的过程中,他甚至产生不把这封信寄出去的想法。一个打工仔,还做什么要掌控命运的痴心妄想,可笑至极。

    内心的另一种声音却强烈要求自己坚持下去,不要轻言放弃——年轻人,就要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四天后,正在饭店干活的韩立辉收到邮局人员送上门的特快专递。这几天,他没有特意回避康英,但也不敢太主动接近。两个人表面上就是普通同事,对方的心里怎么想不知道,但立辉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管大姐支持与否,都会在收到信后找康英挑明。

    如果大姐不支持,那就一个人单枪匹马去迎接这场硬仗;如果支持,则更加义无反顾。

    心细的韩春英很清楚普通信件根本到不了弟弟手里,没有正式单位,连个收信的条件都没有;另外,从来信内容中,她明显感觉到弟弟立辉内心的焦急,便连夜回信,并用特快专递寄出。

    韩立辉赶忙跑到没人地方,颤巍巍打开。

    “立辉:

    我无条件支持你!

    我们虽然出身平凡,但决不能活得平庸!年轻人,就应该想办法掌握自己人生的走向。

    纵然是野草浮萍,我们也绝不随波逐流。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向往的梦想,正是远方那些美好的风景,让我们更有动力,去追寻,去奔跑。同时,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各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生活是美好的,征途是现实的,远方的风景,值得我们追求向往,近处的生活,更加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我也会像你一样,我们都要做敢于冲锋站勇士。

    同时,大姐要提醒你,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定要自习了解女方家庭。我们不求大门大户,只要淳朴人家。

    立辉,加油!

    大姐,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