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红衣小枪王 » 第四十三章 开龙门

第四十三章 开龙门

    药浴精华流窜全身,隐约有燥热之感,却被吐纳到的儒家浩然气很快抚平,两者相辅相成,受益匪浅的同时,让薛秦儿破境之事十拿九稳。

    但薛秦儿并不急于破境。

    原因来自于自己所精熟的“崩”字诀。

    经过这段时间的经历以及对枪术的理解,薛秦儿认为“崩”字诀为“稳而不发,发则伤人”,以充沛气机猛然炸裂,远比分而散之不温不火的攻势要强上太多。

    那武夫修士的提高境界,是否又能如此?

    倒是有些传言,那些天骄有接连升境的存在,但归根结底是捕风捉影,没有谁具体见过。

    薛秦儿打算一试。

    以吐纳法稳固心神的同时,再次望向太皇顶之上。

    ……

    二白先生落座之后,有一老一小两位僧人身披百衲衣登阶而来。

    东洲楚国境内有一不起眼的寺院,在这以儒道昌盛的国家,院中香火说不得旺盛,僧人寥寥十几名,老少皆有。

    寺院名为刹那寺。

    取自佛语中“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

    寺院主持法号明镜僧人,年轻时候做过令人敬佩到五体投地的举动。相传几十年前,当地曾发生一场罕见的天灾地震,家园尽毁,让大批民众流离失所。当时刹那寺僧人下山竭力救助的同时,知县找到明镜僧人,声称有不少怀胎女子无处可住,为保安全,请求入寺,如此可坏了寺院避讳,但思索再三,年轻的明镜僧人仍旧决定救人。

    事后有心人记载,当时在刹那寺出生孩童共有八十一位。

    直至后来,有官员与好心人想要帮助刹那寺修缮扩建,明镜僧人以“小寺小僧行小事”婉言谢绝。

    如今仍是庙小僧少,志却不短,寺庙主持明镜僧人在入冬初雪之后,决定带领僧人前往西洲悬空寺,求大乘佛道同时目睹一下西天佛国,事前叮嘱一路苦行,去留随愿。

    刹那寺中一十七名僧人无一例外,皆参与。

    寺中最小的僧人十方吃尽了苦头,才不过数月,已经感觉浑身疲惫,且不说天天赶路,便是那每隔五日的一步三叩,已经让自己双膝肿胀,还爬了那么久的太山,不禁鼓起腮帮生闷气,看到有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书童之时,顽皮的十方过去拍拍书童肩膀,说道:“这位施主,此番观礼为何如此?”

    大意为偌大太皇顶,就这几张椅子,未免有些贫瘠啊。

    老态龙钟的明镜僧人教诲道:“十方,不得无礼。”

    书童笑而不语,作揖问礼,一老一小两位僧人双手合十还礼。

    刹那寺两位僧人落座。

    本就不多的作为,加上两位僧人,已经占据了大半,薛秦儿有些疑惑,如此便是那十年一遇的大礼?实在有些寒碜啊。

    在两位僧人之后,登上太皇顶的是一对父子。

    中年男人身材魁梧,气势沉稳,身着麒麟袍,少年在其一步之后,手中托有一枚物件,被黄布包裹。

    麒麟可是楚国瑞兽,非皇室之人不可用。

    大楚国皇帝楚洪武。

    薛秦儿瞪大眼眸,不敢置信,原因在于与这皇帝同行之人,竟然是先前遇到的那个爱吹牛皮的楚胤!

    想起之前那副土老帽的装扮,与现在器宇轩昂的少年,简直判若两人。

    难怪会对荒山野岭说是大好河山。

    敢情都是你家的,能不好?

    难怪会感叹“人人吃饱就好”。

    也难怪会对薛秦儿的腌菜赞不绝口,听说宫里都是顿顿山珍海味,原来吃个腌菜换换口味。

    薛秦儿自嘲道:“这他娘的真是缘分啊。”

    两人之后,还有一位面色苍白的宦官紧随其后。大楚皇帝落座之后,皇子楚胤与那位东厂厂主站在后面。

    太皇顶之上竟只剩一张椅子。

    ……

    远在清平镇,有位年迈读书人手持灯笼来到校场,身旁站着一位身形苍劲的老拳师,齐齐遥望北方。

    而在更南边名叫鱼龙村的偏僻小村,两个本不太对付的老头,破天荒坐在一起。

    那名穷酸读书人面前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烧肉盖的满满当当,险些要溢出来,穷酸读书人心想自己那些家底书籍符箓良药,才换来这一碗烧肉面,不免有些心疼,于是一阵风卷残云,连汤都没剩,最后心满意足打了个嗝,才意识到有失读书人的风采,心中默默三省吾身。

    对坐的跛脚老头低头看了下手腕上的珠串,其中一枚颜色最为深邃的珠子,光彩黯淡。

    穷酸读书人低声说道:“要变天了。”

    ……

    太山之下,一众读书人仍是耐心等待,毕竟亲眼看到儒家圣人的机会并不多。况且如此阵仗虽然不大,但哪位拎出来,又都是极其出彩的人物。

    稍微有些心思的观礼者,已经能够意识到,此番观礼,与之前大不相同,至于缘由如何,只能等那位儒家圣人出来才知道。

    有人嘀咕道:“圣师何时才出来?”

    话音未落,整个夜空乌云汇聚,有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走上太皇顶,邻近门口的书童躬身作揖,太皇顶上落座之人一一起身。

    整座太山前来观礼者,不管是否为读书人,皆作揖。

    薛秦儿不是读书人,便做了个江湖中常有的拱手礼,远望而去,目光竟然恰巧碰上这位姿态极其平易近人的儒家圣人。

    老书生摆手,示意众人无需行礼,转而说道:“诸位能来已是幸事,何须多礼?”

    往年观礼,排场隆重,即便在山脚处仍能看到山顶之上歌舞升平。

    而今年大幕压顶,却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

    老书生行至太皇顶中央,仰望天际,喃喃道:“我辈读书人,恪守几百年前圣人制定规矩,传道受业解惑,兢兢业业。”

    老书生一步踏出,天幕之上风云突变。

    老书生想起自己年轻时候,也曾游历天下,每行至一处,都觉得周遭缺少点什么。

    读书人渐多是好事,可天下可不能都只是读书人。连道家都崇尚阴阳互补之说,偌大个世间,怎的连个小小江湖都容不下了?

    那个早已状如死水的江湖,看上去令人心忧。

    毕竟园无山缺骨,无水不活。

    如此下去,这世间没被那野心勃勃的天人收缴,最终也是周转不通,落得个半死不活的状况。

    五百年前的陈太玄,作为应劫之人,毁去龙门留下一个“断”字,无错。

    世人怪罪几百年,却不知其用心之深。

    而今日所行之事,亦无错。

    天行有常,而世事无常。

    惧天命而畏之,不如制天命而用之!

    老书生想起圣贤书中,几百年前读书人曾写下的四句话。

    这位儒家圣人沉声道:“我本一平平读书人,也曾为往圣继绝学。”

    老书生脚步行遍天下,始终秉承着先人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光为往圣继绝学,甚至在前人的学术之下,发展出“有教无类”这种思想,弟子更是遍布天下各处,遍地开花。

    老书生继而说道:“人性本善本恶皆无趣,也为生民立过命。”

    学术的意义在于传承,一代代传下来,如今的楚国,连穷苦人家的孩子也不再只拘泥于种地要饭下力,知道读书好能够改命。所以这句“为生民立过命”,一点都不夸大其词。

    一声闷雷传来,声势浩大。

    老书生再说道:“倒不曾为万世开太平。”

    此非虚言,心中所想。

    儒者因明至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

    有大风扑面而来。

    老书生沉声道:“可当为江湖立心。”

    何为江湖立心?

    五百年前的江湖是自古以来为数不多的大年,各种能人异士江湖高手层出不穷,单单那一代飞升的天人就有十几位之多。

    后来龙门被毁,止境出现,让各路江湖高手断了飞升的念想,江湖便再没了心。

    老书生喃喃自语道:“当年你能毁得了龙门,今日便能重开得了龙门。”

    此话一出,山下众人哗然,大多是想即便你是儒家圣人,又何须掺和江湖中事?有无天人和读书人没什么关系,再者,几百年了,三教众人入江湖,都没个好下场,这是天命。

    九天之上,有厉声传来:“荀仲,你大胆!你可知世间清静五百年,若真做了这事,后果谁来承担?!”

    中洲正一山祖庭,三柄被供奉几百年的神剑齐齐悬空翻转,指向东洲太山方向。

    西洲悬空寺,所有僧人原地打坐,默诵经文。

    有位身穿粗劣兽皮衣的男人望了眼太山方向,目光慵懒,不再理会,而是一头扎进深海里。

    虚无缥缈的天山之上,有一用剑之人独坐大石之上,将厚重剑刃插于身前,双手扶上。

    同一时间,世间诸多大手,皆将眼光放于此处,乃至于山下许多寻常读书人经不住目光威压,难受异常。

    原名叫做荀仲的儒家老圣人,朝天际作揖道:“还望天地开得一线,为此间术道续命,为此间世人开昧。”

    闷雷之后,广袤天际毫无反应。

    有嘲笑声传来,不绝于耳:“怎的,五百年来都没人做到的事情,凭你一己之力就能?”

    太皇顶上,自始至终最为淡然的楚国皇帝,接过皇子楚胤手上所持之物,轻轻一递,黄布脱落,一枚麒麟玉玺腾空而起。

    老书生双膝跪地,朝天地一叩。

    当世哪有人能受如此大礼?

    连天地都受之有愧!

    厚重云层被一线隔开,整个天际仿佛被一剑劈为两半,继而分裂开来。

    一道气势恢宏的龙门缓缓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