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骠骑大将军 » 第二百零九章:二次交锋 张茂雷淳

第二百零九章:二次交锋 张茂雷淳

    前有狼后有虎,林琅眼看着已经陷入绝境,无处可逃,幸得车阙、张茂、雷淳及时赶到;车阙挡住石霆,张茂挡住霍远、雷淳挡住戴庆,三军厮杀在了一起,打得天昏地暗,兵戈之声不绝于耳。忽而,远处一彪军马飞至,打着“林”字旗号,乃林琅所属的直系部队,是由单顺统领的拒力卫。

    见其援军,霍远等人便只得率兵回撤;待梁冲赶到渭水河畔时,林琅已经乘船而走。回到槐里,林琅立刻收拾残兵,陆陆续续回来的还有将近三万人马,他一边派张茂、雷淳沿岸布置防线,一边派人去凉州调兵,准备死守,因为经此一战,他觉得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而于应则劝林琅退守陈仓,从长计议,毕竟槐里所处的位置平原广阔,一旦梁冲派人守住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这几处关卡,占据渭水南岸,那么不仅他们和汉中的联系会被切断,凉州入雍州的兵马动向也会完全掌握在敌军手中,从而让自己陷入孤立难援的险境。

    林琅闻言,斟酌再三,最后还是听取于应的建议,退守陈仓,只留下两支疑兵在槐里和武功,用来迷惑敌军,为搬运粮草锱重争取时间,并迁走了城中十数万的百姓。

    十五日后,薛崇、薛岳率领援军抵达长安。梁冲命石霆把守鄠邑,命霍远驻扎于五丈原,防止汉中的兵马直进雍州,自己则亲帅三万大军进攻陈仓,以戴庆、方化为先锋将军,屯于郿县。陈仓城高险固,粮草充足,又有凉州和汉中的增援,如果林琅想要避战的话,就算是二十万大军也打不下来,所以梁冲只能开出震天雷火车,速战速决,或逼对方出城迎战。

    次日,方化、戴庆率盾甲一万、骑兵五千、玄武战车千辆、震天雷火车两百架,临陈仓城下。林琅刚刚打了场败仗,士气不足,故想仗着城池固守,疲劳敌军,谋定而后动,但他却低估了震天雷火车的威力。一般的投石车三百步左右只能抛出六十斤重的石头,这对于陈仓城来说,足以抵挡,可震天雷火车却能在同样的距离下抛出近两百斤重的巨石,一旦落下,死伤惨重。

    第一轮轰炸过后,陈仓城就已是遍体鳞伤,凉军的防御器械皆达不到四百步的攻击距离,只能被动挨打。

    张茂请命道:“主公,如此下去,城池必破,请给末将三千精兵,末将愿出城迎敌。”

    雷淳亦道:“末将愿随义兄前去。”

    林琅应允,将城中的八千西凉铁骑全都交给了张茂、雷淳二人,这是他最后的倚仗,若能成功摧毁震天雷火车,陈仓就可保住,至少在短时间内,梁冲不可能攻得下来;要是失败,他便只得退回凉州,五年甚至十年之内,都难以再有东进的能力。

    胜败在此一举!

    城开,单顺先率拒力卫迎面而上。戴庆瞧得凉军终于出城来了,开始指挥玄武战车万箭齐发。单顺结盾阵,挡下了第一轮箭雨的攻击。张茂、雷淳趁此率兵杀出,由于北军前阵的盾甲防御过于厚实,故分两翼,自左右冲阵。戴庆见状,指挥玄武战车发动第二轮射击。西凉铁骑顶着箭雨,冒死冲锋,登时落马者有千余人,但皆无惧退者。眼看凉军已经杀到阵前,戴庆、方化遂出阵迎敌。

    西凉铁骑与龙骑军作为大凌目前最为顶尖的骑兵营,其作战能力堪在伯仲之间。但龙骑军优于装备——铁马蹬,可以让士兵拼杀时,完全放开双手去打,无往而不利,相比之下,西凉铁骑在作中就一定要手握缰绳,防止摔落马下。

    张茂眼看形势不利,纵马直取戴庆;戴庆抖擞精神,挺槊相迎;战二十余合,戴庆不敌,慌忙败走。北军左翼溃败,被张茂杀穿了中军,乱作一团。方化顾不得雷淳,回马去战张茂,试图稳住大军阵脚;战十余合,雷淳舞刀拍马,自后杀来。张、雷二将围住方化,前后夹击;方化力战不敌,又不得脱困,危急之间,斜刺力杀出一骑来,挑开张茂的长矛——原来是戴庆见方化被凉军困住,赶忙来救。

    戴庆道:“方将军,抵挡不住了,咱们快撤吧。”

    方化道:“就算要撤,也得先把雷火车毁掉,这东西不能落入敌军之手。”

    于是二人刚逃出来,又杀了回去;方化引住张茂和雷淳,苦战三十余合;戴庆则指挥兵马,将两百驾雷火车全部焚毁;做罢,往郿县退去。凉军自后掩杀,破敌三千。陈仓之围遂解,林琅大赏张茂、雷淳,封张茂为陈仓令、武毅将军;封雷淳为折冲将军,统领西凉铁骑。没了震天雷火车,梁冲只得暂时望陈仓而止步,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时至七月,南中蛮族在永昌郡西部及牂柯郡南部发生叛乱。严雄当即下令越嶲郡太守刘冷、犍为郡太守马谊前往平定。刘冷、马谊当初因为旧主严芳之事,本就对严雄心怀不满,又因令书上无益州牧印章,故借此拒绝出兵。严雄闻报,火冒三丈,决定亲自引兵南下。

    向义劝道:“主公,刘家和马家都是当初追随您父亲入川的亲信,在南中的威望极高,不可与之交恶,当以礼相待,自会为主公所用。”

    严雄咬着牙气愤道:“一个林琅已经敢踩在我的头上了,怎么,还要让那群老家伙也一起踩上来吗,我可是严家的长子,益州我说了才算!”

    向义继续劝谏道:“可是如此……”

    严雄打断向义,斥道:“你每次都要跟我对着干,怎么,你也想造反吗,真以为我不敢杀你?”

    向义见状,无奈的摇摇头,请辞告退。

    出了大殿后,向义仰天长叹道:“这或许就是天意吧。”

    他很早就看出了严雄这人有野心但没实力,并非英主,但没想到竟然会昏庸到这个地步,可惜了严芳给自己儿子留的这条后路,却要被严雄亲手断送,益州注定是要易主了。

    当天,向义就了官职,回家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