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骠骑大将军 » 第二百一十章:南蛮入侵 偷渡阴平

第二百一十章:南蛮入侵 偷渡阴平

    严雄挥兵南下跟南中几个世家决裂的事情,无疑是让蛮族的入侵变得更加疯狂了,也引起蜀川很多不满的声音;严雄对此置之不顾,而且他也没有退路了,林琅的势力在逐渐壮大,于关中接连取胜,如果他今天退步妥协,无疑就在承认林琅益州之主的地位,今后他将无以威信立足。

    兵至越嶲,刘冷早有吩咐,故守关将士及城门校尉并未多加阻拦,一路放严雄过关进城。

    严雄径入首府来见刘冷,鄙夷道:“怎么,不是挺硬气的吗,怕啦?”

    刘冷回道:“我若怕你,就不会拿那些话来激你,只是不想自相残杀,让人看笑话罢。”

    严雄皱眉道:“你是不是真以为我不敢杀你?”

    刘冷笑道:“我当然知道你敢,但是你杀了我又如何,你就算把南中的世家大族都屠尽了又能如何,这样大家就会信服了吗,不见得吧?”

    严雄心中积怨,怒道:“你们凭什么看不起我,我哪里比不上林琅,从小我父亲就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执三尺剑,立不世功,所以我勤学苦练,研习兵法,精于武艺,从始至终都在想着今后可以上报国家,下安黎民,我也想像父亲年轻的时候一样,有所作为,扬名立万,再壮我严家声威,可是你们为什么不给我机会,个个都排斥我,就连我的亲生父亲都不信任我,将一州之地拱手让给外人,我才是严家子孙,他这么做,让我今后有何颜面于九泉之下去见各位列祖列宗,事到如今,我都是被逼的。”

    刘冷轻笑道:“没有人逼你,你也不用去责怪谁,扪心自问,作为严家长子,你可做过什么让人能够高看一眼的事情出来吗,远的不说,就最近几年吧,自你上任蜀郡太守后,可有政绩?据我所知,应该没有吧,前几年巴郡水患的赈灾银还被你派去的心腹给私吞了,引起民怨,若非严益州出手,只怕这万民书也够你掉脑袋了;还有护林寨于汉中称王称霸数年,你平定了吗?也没有吧,不仅如此,你还识人不明,背忠附逆,自以为是,所以到现在依然一事无成,你的理想和抱负,完全就是个笑话,还有什么脸在我面前高谈阔论?”

    严雄恼羞成怒,拔剑欲杀刘冷。

    刘冷面不改色,直视严雄,道:“你最大的失败就是不能自控,你没有城府,没有心计,不会隐忍,缺少审时度势的眼光,说到底,就是莽夫行为,这就是你父亲宁愿把益州给林琅,也不传你的原因,他知道,你的性子成不了大事,根本守不住基业。”

    严雄气愤难当,大叫一声,剑斩刘冷于阶下,盛怒令他浑身不受控制的颤抖,咬着牙根恨道:“你们凭什么都看不起我,我才是益州之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马谊收到了刘冷被杀的消息后,知是不能自保,当即联合南中和蜀川的世家大族,一起向林琅请兵援助;这倒是让林琅有些为难,如果入蜀的话,则必定要抽动凉州的兵马和粮草,那么陈仓没了支援,很快就会失守;陈仓一丢,梁冲必定趁势进攻陇右,要知道,凉州才刚刚平定,人心不稳,只要上邽和汉阳沦陷,蜀中入凉的祁山道就会被切断,梁冲甚至不必再动用任何兵马就可传檄而定;林琅拿不定主意,于是书信到汉中问计于燕良。燕良见信,回复了林琅稍安勿躁,说他心中已有定数。林琅这才安心。

    身在长安的梁冲也收到了蜀中大乱的消息,派出大量斥候打探凉州的动静,并向武功城增兵五万,教方化和戴庆随时待命,一旦林琅发兵蜀川,立刻攻打陈仓,这根卡在咽喉的刺,一日不除,他是一日不得安宁。然而数日过去了,林琅依旧按兵不动,依旧在往上邽屯兵屯粮,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保陈仓。

    这日,一位三十来岁的黑衣青年风尘仆仆至南郑城外,其人,形容消瘦,束发凌乱,他告诉城门校尉,说自己要见燕良,献定蜀之计。城门校尉见此人这般模样,并未放在眼里,只是燕良有言在前:若有访客,皆要通报,不可阻拦。

    城门校尉来见燕良,报:“禀军师,城外有人求见,说是来献定蜀之计。”

    燕良闻言,命其速请。

    青年随军士至府上,见燕良,作揖一拜,道:“在下谢彦,见过燕太守。”

    燕良回礼一拜,高兴道:“子尚兄,别来无恙啊。”随后,将其请入正堂。

    谢彦,字子尚,西蜀六俊之一,性情寡淡,十八岁就在严芳府上为幕宾,负责抄写和注解兵法古籍;严芳很看重这个年轻人,有意拜他为太守,可是谢彦始终婉拒,说自己年纪尚浅,不堪大任;几番下来,严芳无奈,也只得作罢。

    二人于堂上把酒闲谈一番后,谢彦便进入正题了,问燕良道:“如今南中已乱,严雄不得人心,正是皇叔提领益州的大好机会,若能跨凉、益二州,俯瞰关中,南定百越,东结荆扬,不出数年,国贼可除,天下可定矣。”

    燕良故作叹息道:“汉中入蜀之路,沿途山雄水险,驻兵众多,关中亦在虎视眈眈,若自凉州举大军而来,则凉必失矣,实在难以兼顾。”

    谢彦道:“严雄入南中后,留其弟严辉驻守蜀川,此乃一庸人尔,先生可引一军在前,作出进攻之势,则其必定发兵前线来守,如此蜀中空虚,再有一上将领两千精锐自阴平绕道而走,偷其后背,则大局可定。”

    燕良大喜,遂依计行事。

    建平十二年,八月,燕良亲自率兵三万,自广元道南下蜀中,被蜀军拦在了剑阁;另一边派上将军窦沛、游姜二人领两千精兵绕阴平攻取涪城。不出所料,严辉果然举大军前来支援,同燕良在剑阁前对峙,他知道燕良的厉害,故而只防守,不敢主动出击,只要撑到严雄平定南中回来就行了。十五日后,窦沛、游姜成功翻阅崇山峻岭,抵达涪城西侧山岭,趁着月圆之日,夜袭涪城;城内守备薄弱,毫无察觉,守城将士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敌军,皆吓得肝胆俱裂,不战而降。窦沛、游姜二人以林琅皇叔之名,安抚百姓,并收降了大批将士,一路打到成都。士兵闻林皇叔到,皆倒戈投之。成都沦陷后,严辉自知大势已去,只能开关,引燕良大军入蜀。

    九月,身在南中抵挡蛮族的严雄闻听此事,气贯心头,当场吐血,一病不起。同月,林琅入蜀,安抚蜀中各郡,并重新启用向义,以成都太守请之。

    十月,林琅起兵五万,分三路南下,左路向义,右路燕良,自领中路大军,平定南中蛮族。十一月而还,尽得五郡四十八城,得兵马七万。大局定矣,林琅亲至严芳墓前祭拜,并厚葬严雄,善待严家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