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体之和平 » 第4章 意识

第4章 意识

    “恭喜你,踏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可以通过意识体来探索十一维,或者尝试回归三维。”

    陆生情绪平稳下来,没错,接下来的目标是更为广阔的宇宙。

    陆生随后产生一个想法:“智子,你在十一维也是以量子集群存在,你认为,你可以进行分割吗?”

    “理论上并不可行,智子是以集成电路为平台,在平台上运行的程序,并非意识体,分割会导致电路被破坏。”

    陆生想到了智子的制作过程。

    在二维展开后,以二维化的物质进行填充,二维化后,庞大的平面以及高度的精度,能承载庞大的电路。

    不过……

    “我记得,智子是模块化的,同一个模块至少有一个备份模块,而且还有备份材料,以防元件损坏而进行维修。”

    “是的,但是检测维修操作和模块的拆分和更换需要二维展开进行,而且模块的拆分和更换,需要专业设备进行操作,能有智子独立进行的硬件操作,只有检测维修操作。”

    虽然有点儿失望,但陆生还有想法:“智子在十一维中也是以量子集群的方式存在,那我可不可以进入智子之中呢?”

    “理论上可行,但意识体在进入量子群时,会主动让量子群更改频率,以适应意识,无法评估这种过程对智子的电路造成影响会达到什么程度。”

    “我现在可以操控意识在量子集群中的位置,也可以主动停止意识的能量吸收和停止,你可以找一个存储模块,我进入这个存储模块,看看会有什么效果。”

    智子的量子群相当庞大,起码有30000Q的体量,一块存储模块就大约有200Q大小。

    陆生用一个2Q的意识体靠近模块,建立量子通道,然后钻过去了一个大约20Q的意识。

    同样的一阵思绪紊乱,陆生清醒过来,感觉意识酥酥麻麻的十分难受,这是模块中的电流影响?

    “智子,对此存储模块进行读写操作。”

    陆生随即感到,麻痹感加强,这应该是读写时,电流更加频繁和大小增加导致。

    陆生能感觉到,存储模块的量子群的频率为了适应自己的意识体而变化,但是存储模块并未失效,所以意识体不会影响到智子的运行,也有可能,这种频率的变动,不会影响到二维层面的物质结构。

    而电流,会影响到量子群的频率,从而让自己感觉到变化,同理,如果量子群受到其他条件影响,自己也会感受到,不过目前没有实验条件,智子的电流也十分微弱,但估计更强的电流可能会对意识产生伤害。

    陆生开启能量的吸收,感觉到意识正在壮大,而电流的影响也在减弱,由此可以推断,意识越强大,环境的影响就会越弱。

    但是,陆生只能存在于智子之中,无法读取存储模块的内容,这也正常,智子的内容都是电子数据,存储的内容也经过加密,陆生只能懂智子发出的模拟人类的信号,而对于电子信号,除非陆生学会读取数据内容的方式,并进行解密,否则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串让他酥麻的电流。

    这时智子说道:“理论上来说,因为你各个意识体可以无障碍无延迟的交流,在你的意识达到更大体量,可以分裂更多的意识体后,可以通过将一个意识体当做基础的逻辑门使用,然后再组成更多的逻辑门,理论上,只要意识体足够大,你就可以让自己成为一台计算机。”

    “但是现在的我,单个意识体无法单独思考,所有意识体的思考是同步的,一个意识体得到的信息,所有意识体都能同时接受到,对于计算机来说,这是不行的。”

    “就比如意识体需要达到100Q的体量,才可以进行分割操作,据此推测,应该需要意识体达到一定体量,单个意识体或许就可以脱离群体单独思考,这需要验证。”

    探索空间的任务随时都能进行,而对意识体的研究目前是重中之重,如果意识体可以有更多功能,那探索空间的效率应该也会更高。

    由于智子捕获量子的过程实在漫长,陆生干脆就待在智子中进行意识体的壮大。

    这个过程也是相当漫长的,不过,陆生也发现了,意识体的体量与吸收能量的速度呈正比关系,所以,陆生吸收能量越多,意识体体量越大,吸收能量的速度也越快。

    期间,陆生与智子又进行了更多的实验。

    比如,陆生如果用智子进行分割操作,就会导致这个模块的损坏,即使再融合回来也无法使用。

    好在,当陆生的意识体总量达到5千Q左右时,陆生就可以自己主动捕获周围的量子,从而加快体量增长的速度。

    但即便如此,因为智子的意识体实在庞大,3万Q左右的体量,陆生也需要经过几千个云年的时间才完成。

    而且这个捕获过程,与分割操作一样,需要通过单个达到五千Q的意识体进行,分裂出去的小于5千Q的意识体并不可以进行捕获操作。

    不过,单个意识体,可以通过移动的方式主动接触量子进行捕获。

    量子的捕获过程是,吸引或者接触量子吸入意识体的量子群中,然后量子群会影响这个量子,从而让量子与意识匹配,融入量子群之中。

    相当于一只黄色的鸭子走进了一群白色鸭子之中,于是白色鸭子发现了不同的鸭子,于是按住这个鸭子给他涂成了白色,融入了白色鸭群之中。

    这个过程被陆生称之为量子同化,同化过程需要一定量的量子对其进行影响,也就是按住鸭子涂成白色的过程。

    同化的时间根据被同化量子的形态、性质、能级决定,不一而足。

    同化也限制了陆生意识体增长的速度。

    但目前的陆生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随着意识体量的增加,当意识体达到了一万Q时,陆生发现,单个意识体就可以脱离群体单独思考了,但如果意识体连接回群体,意识体就恢复了共享态,信息的差异也会进行互补。

    这种能单独思考存在的分割出去的意识体形态,陆生称之为独立态。

    而处于独立态时,意识体之间只能单向传输信息,独立态意识的信息会同步到共享态的意识群,而共享态或者其他独立态的意识无法向这个独立态意识传输信息,除非建立信息传输的量子通道,这个功能,也给组建意识体计算机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如此,在智子的帮助下,陆生组建了由陆生组成的陆生意识体计算机。

    从最小的逻辑门开始,各个独立态意识体之间连接着量子通道,每个独立态意识体,都是一个非门,两个独立态意识组成与门、或门、异或门、与非门和或非门。三个独立态意识又可以组成更多的逻辑门。

    这些元件,在智子中,以电路相连,在意识体之间,以量子通道相连,组成更大的功能元件,再组成各种模块,最终组成了意识体计算机。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计算速度无法与智子相比,因为组成智子的元件可比陆生的单个意识体小太多了,陆生想要达到智子的速度,也不知道需要等待多少云年。

    但意识体计算机也不需要有太多功能,他只需要有一个信号转化和传输的功能即可,其他的信号转化、分析,数据的转化分析,内容的分析都不需要意识体计算机承担,三号智子就是宇宙中最强大的计算机。

    而现在,陆生可以通过数据的方式,直接处理智子传输过来的信息,自己也可以主动读取存储模块内的信息。

    当然,这个效率还远远比不上智子,陆生如果想找一些信息,直接问智子,会来的更快。

    不过,处理信息更加专业化,模块化,也让陆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

    而在系统内询问智子,也比之前的脑电波交流方式更快,智子可以直接以数据的方式发送给陆生,计算机接收后,输出结果,然后陆生就知道了智子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这之后,陆生的意识体持续壮大,但却也没有更多的功能出现了。

    于是陆生就开始探索十一维空间,和尝试回归三维。

    陆生在探索时,确实可以进行瞬移操作,但这个瞬移是有范围限制的,这个距离,也与陆生的意识体体量有关,不过,单个意识体的瞬移范围独立存在,且可以和其他意识体共享瞬移范围。

    探索十一维的过程索然无味,十一维也才刚刚生成没多久,其中只有量子,也没有发现其他意识体,瞬移到哪里都似乎是一模一样的。

    而且其他地方的能量密度十分低,甚至无法维持一个存在量的存在。

    似乎十一维中的能量皆从翘曲点输入的。

    “那只要找到能量密度更高的地方,不就证明那个地方有通往其他维度的翘曲点?还能通过这些翘曲点去其他维度看看。”

    但目前,陆生也只能加大派去探索的意识体的量级,最起码能达到能量平衡的状态,如此就又出现一个名词,平衡态意识体。

    当量子群比意识体更大时,就无法进行瞬移操作了,这个瞬移携带的量子溢出量,必须小于单个意识体的体量才可以进行瞬移,也就是说,单个意识体的量级q必须至少是量子群量级q的二分之一才能进行瞬移。

    而单个意识体达到5万Q时,或许体量过大,也无法进行瞬移操作。

    十一维的探索没有太大收获,三维的回归也遇到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