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体之和平 » 第5章 回归三维

第5章 回归三维

    按照之前的预想,陆生通过智子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二维展开回归三维。

    但是,当智子进行二维展开式,陆生的意识也同样在进行二维展开。

    陆生随即感受到强烈的撕裂感,这种撕裂感十分强烈且十分痛苦,甚至都无法维持其他单个意识体的独立态,而回归共享态。

    于是陆生让智子马上放缓二维展开的速度,但即便最低的展开速度,也是相当快的,陆生的意识撕裂感仅仅缓解了些许,而痛苦并没有感觉降低多少,最后只能让智子停止二维展开,并进行十一维收缩。

    随后陆生发现,二维展开的意识体已经部分湮灭了。

    在这之前,小于一个存在量的意识体会自然湮灭,但陆生不会感到痛苦,而二维展开产生的湮灭,却让陆生感受到了极度的痛苦。

    于是陆生停止了在智子内的意识体量增加,聚集量子,以图意识脱离智子。

    不过陆生还是保留了部分意识在智子内。

    智子的二维展开是翘曲点附近的十一维空间的二维展开,但智子可以控制二维展开的程度,这个二维展开的最小程度可以使智子有大概四分之一的模块还处于十一维之中。

    陆生将在智子中的意识缩减到小于智子的四分之一,又将其他意识体瞬移出二维展开的翘曲点附近范围。

    然后再次进行了智子的二维展开。

    陆生通过智子,终于再次看到了三维宇宙的模样。

    此时,距离宇宙大爆炸,已经过去了几万个云年了。

    几万个云年对于宇宙的长度来说微不足道,宇宙此时,也处于大部分混沌的模样。

    但已经有不少天体了,或许,已经有文明的产生和毁灭了。

    宇宙漫长的寿命,可能会有无数文明诞生,但其中能存活下来的少之又少。

    天体的运行往往伴随着毁灭与重组,文明如果没有达到能在星际中存活并延续的程度,那文明就必将毁灭。

    陆生油然而生一种孤独感。

    即便以后能够回归人类社会,但却已经不是自己的家乡,周围也不是自己的族群,自己就是一个外来人而已。

    但这种感觉很快就被驱散,他在云图文明满打满算也就十几年,在漫长的时间里,也仅仅只是沧海一粟,漫长的时间,那十几年的经历似乎都微不足道了,如果不是三号智子的存在,他或许都忘了自己出身于云图文明。

    而且在避难所里,陆生也没什么朋友,智子带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自闭倾向,一个人也能活的不错,不然这几万年的意识体形态,早就把陆生逼疯了。

    陆生随后就投入到了回归三维的研究之中。

    既然二维展开如此痛苦,那就从翘曲点直接出去。

    十一维翘曲点只有一个量子大小,陆生从翘曲点直接出去,依然感觉到了不适,因为十一维展开至三维,量子也同样从十一维展开至三维,量子内的部分意识依然会湮灭,只保留三维部分的意识。

    不过这种不适比起二维展开小太多了。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二维展开的速度过快,维度的撕裂范围太大导致的。

    如果说二维展开,意识感到极度痛苦,那三维展开就仅仅是针扎。

    痛苦程度天差地别。

    但效率也是十分的缓慢。

    一个存在量的意识体的量子群,可能包含了亿万个量子,这样一个个转移出去,即便转移一个的时间极短,但在大体量下也是一个漫长的时间。

    在这期间,陆生也总结了三维空间中,意识体存在的数据。

    三维意识体没有独立态,一旦与十一维意识脱离共享态,那三维意识将会渐渐湮灭。

    三维空间中,能量密度很小,仅仅是十一维的亿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难怪云图文明对意识体的研究十分表面,在技术没有达到十一维时,对意识体的研究几乎都是徒劳。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宇宙的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陆生在三维空间依然可以进行瞬移,但是瞬移是会消耗能量的,即便这个能量十分微小,但远距离不断瞬移,积攒起来也是不小的能量,一旦意识体体量小于存在量,那就又会陷入湮灭过程。

    虽然吸收能量的速度很慢,但随着意识体体量的增加,这个吸收速度也在加快,虽然加快的很慢,但意识体达到了3000Q时,瞬移的消耗就可以与吸收速度达到相对平衡了。

    不过意识体体量还需要继续增加,因为意识体的消耗还包括思考的消耗。

    而当意识体达到三万Q时,陆生终于能感觉到,意识体达到了平衡态。

    此时意识体就可以脱离翘曲点单独行动了。

    随着体量增加,陆生发现,在三维空间中,可以吸收光量子成为自己的意识体载体。

    一个达到存在量的光量子,在宇宙中瞬移,那就是一道光。

    而且光量子在三维空间中,是能够保持量子态的量子中最普遍的量子,每一道光,都是一个量子集群。

    但吸收光量子的过程并不简单。

    光量子的能级比普通量子大不少,同化时间也多了不少,而且明显感觉到,光量子在反向同化量子群,互相同化的过程中,陆生的意识也发生了转变。

    光量子中的意识,逻辑思考能力更强,同化光量子的速度也回归到正常水平。

    陆生称之为光意识。

    而且,光意识本身就能以光速行进,陆生可以不适用瞬移的方式进行移动,从而节省能量消耗。

    意识的瞬移的速度也是光速,虽然瞬移是一瞬间的,速度接近于无限,但会消耗能量,且两次瞬移之间有时间停顿,且体量越大,停顿的时间就越长,这个停顿时间足够让光赶上来,这也导致瞬移的速度无法超越光速。

    宇宙最快的速度是量子瞬移,但超过瞬移单位外的远距离的移动速度上限是光速,这是一个定理。

    不过,宇宙实在太过广博,天体与天体之间,动辄以光年的距离计算,即便是光意识陆生,移动起来也是颇耗时间。

    意识体虽然没有视觉,但是可以感受周围信号,信号传回十一维的意识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从而产生图像,或者直接传给智子,智子分析过后,再传给陆生。

    于是陆生就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象。

    一个天体系统,必然有一个或者多个恒星,恒星周围,围绕着行星。

    陆生只要冲着恒星跑,就能找到行星。

    虽然也有不绕着恒星转的行星,但这些行星基本都是处于静默状态,没有信号发出,陆生也难以检测到周围的静默行星,除非行星挡在远处恒星中间,阻隔了信号,才能捕捉到。

    但是,宇宙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之中,即使捕捉到这种信号间隔,移动过去,这颗行星可能也已经飞离很远了。

    智子所在翘曲点,在太空之中,周围最近的恒星也有三千多光年。

    没办法,陆生只能往这个方向行去。

    漫漫人生路,在十一维之中,陆生继续壮大意识体,也继续向三维输出意识体,一旦达到一个平衡态的意识体,就让其脱离翘曲点,去探索广博的宇宙。

    几千光年后,陆生到达了第一个恒星系。

    在阳光的反射下,陆生可以“看”到,这颗恒星周围,有着数颗恒星。

    陆生向着其中一颗陆地行星飞去。

    这颗行星表面呈现白色,可能存在液态水,但因为表面温度太低,所以结冰了。

    靠近行星时,陆生感觉到一股明显的吸引力。

    “这就是万有引力吧?”

    不过,陆生的意识体已经在漫长的行进中更换成了光量子集群,所以天体的万有引力对陆生影响甚小。

    如果有其他生物能够观测到陆生的话,就会发现,一团光在空间中自由移动,甚至可以悬停在空中,相当显眼。

    不过陆生可以主动减少量子群的能量,让光量子衰减到不会发出可见光的不可见光状态。

    这颗星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冰,根据检测分析,这颗星球的核心温度也是极低,是一颗冷却的行星,这样的行星不可能诞生生命。

    但陆生还是发现了一些有关意识的问题。

    这颗星球表面有一层大气,大气中水分子含量极高,应该是冰层蒸发出的一点儿水蒸气形成的。

    陆生发现,在这层大气之中的能量含量有所提高,大概有十一维的百万分之一,自己吸收能量的量加大了。

    太空中物质不多,所以能量有限,而在天体中,因为物质的距离,所以能量密度也会更大。

    陆生于是在这颗星球上培养意识,分离意识再发出探索宇宙。

    枯燥,探索宇宙十分枯燥,在宇宙呆的越久,就越觉着自己渺小。不论在十一维还是在三维。

    十一维中,陆生的意识体已经十分庞大,但放在十一维空间中,依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点儿。

    三维空间中,陆生已经分离了许多意识体了,在探索时,也遇到过生命,但大多数是一些微生物,都无法承载陆生的意识。

    又万云年,陆生遇到过一个生命星球,已经出现爬行动物了,爬行动物还是两栖动物。

    生命星球的能量密度又明显更高了,陆生观察中发现,生物在死亡时,会释放意识能量,也就是说,生命越多,寿命越长的星球,意识能量密度也会更高。

    陆生也尝试了将意识转移到动物脑中。

    陆生发现,动物脑中也有一团量子群,量子群分布于脑中,存在于物质之中。

    陆生将意识转移进去时,明显感觉到,里面存在另一个意识,但是当陆生分割意识后,就感觉不到转移的意识了。

    陆生没有尝试重新连接取回意识,而是等待这只爬行动物死亡是才去连接,

    奄奄一息的意识已经不是陆生的意识了,在动物脑中,动物陆生完全发展成了独立的意识。

    陆生吸收过来,甚至还需要重新进行同化。

    意识在爬行动物脑中时,无法从虚空中吸取能量,能量的供给由爬行动物的代谢系统提供。

    而且,意识的智商直线下降,被拉到与爬行动物本身的意识同一水平,这时,爬行动物陆生只能思考有关爬行动物的各项问题,爬行动物陆生失去了自我。

    觅食、交配和生存。

    而原本爬行动物的意识,可能因为爬行动物陆生的意识更为强大,而被挤到一旁,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慢慢被爬行动物陆生的意识所兼并,陆生对这个过程称之为夺舍。

    陆生没有爬行动物的生存经验,最初,他先是适应动物的身体,让行动变得协调。

    接着在学习觅食、交配等本领。

    最后因为衰老而死亡。

    死亡后,意识会逐渐湮灭,消散于脑中,如果不是陆生即使连接取回,那爬行动物陆生的意识就没了。

    生命星球陆续诞生了哺乳动物,大型动物。

    陆生一一进行实验。

    实验总结出,意识体在动物脑中时,思维能力取决于大脑的发达程度,在一些发育比较成熟的动物脑中,陆生的意识体也更大,陆生就能够拥有常人的逻辑能力了。

    有了逻辑能力的动物陆生,自我依然存在,他可以选择不夺取动物本身的意识的操控身体的权利,他可以选择旁观。

    拥有自我的动物陆生,记忆与动物意识共享,动物的记忆存储于大脑之中,而意识体,只储存动物的本能。

    取回的动物陆生也只有动物本能的记忆,而动物的经历记忆并不会在意识中储存。

    陆生猜想,自己的意识产生的记忆可能存储于十一维的意识之中,即便处于独立态,也是会与十一维有单向通道,让三维意识独立独立存在时也能储存记忆。

    但当意识进入到动物脑中并断开连接后,动物陆生意识便脱离了与十一维相连的状态,从而成为一团三维意识,只余本能,记忆需要从大脑中提取。

    所以陆生在夺舍时,如果要保持自我,就需要在动物的大脑中输入部分记忆,如此动物陆生才能存在自我,独立思考属于陆生的问题。

    输入的记忆可以被动物意识读取,但动物意识并不会认为自己是陆生,而是如看小说般,知晓了名为陆生的一段经历。

    动物意识对于大脑中出现的记忆,不会认为是自己的记忆,会更像是看到了一段别人人生的电影,只不过因为而动物意识逻辑能力低下,无法理解输入记忆的内容,也并不会进化成更高级的动物。

    但是,动物可以通过学习来理解知识,如果一只动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或许就能进化成高级动物。

    但人类的知识对于动物来说太过高级了,大部分无法理解,只能学习一些对智力需求低的知识,比如十以内的加减法等简单的知识,一些具备声带的动物,还能学习一些语言,理解一些简单语言的意思,比如站立、握手、蹲下等。

    “这不就是驯兽嘛。”陆生研究到后面才意识到。

    陆生还发现,意识可以进行锻炼,因为大脑的意识容量有限,但意识达到上限后,可以通过锻炼来加强意识强度,表现形式为意识密度的增加。

    陆生在十一维时没有考虑到意识密度的问题,现在想来,自己如果能忍耐住二维展开的撕裂,意识强度肯定会大大加强,但二维展开的撕裂实在太过痛苦,陆生根本不想再次经历。

    但陆生可以用其他方式训练意识,比如利用火、电等高能现象来冲击意识,让意识感受痛苦,从而凝练意识的密度。

    陆生还可以主动与动物意识进行意识交流。

    部分动物意识相当简单且单纯,他们会将动物陆生当成上帝、主人般的存在,对动物陆生的言语、指令奉若神明,并坚决执行。

    而一些动物意识会将动物陆生当成入侵者,产生敌意,一些大脑发育成熟的意识甚至已经有了相当强度的意识,甚至能与动物陆生争夺身体的控制权,更有个别动物还能反向削弱陆生的意识,夺取动物陆生的意识能量,从而让动物陆生消失。

    意识的交流太过迷人,陆生沉迷其中,而且迫切的想与人类意识进行交流。

    但是,这颗生命星球还没等智人出现,仅仅发展了两千云年,便与一颗小行星相撞,毁灭了。

    宇宙中的天体随时处于毁灭的危机之中,其中能诞生生命的更是凤毛菱角,且同样随时会因复杂的宇宙环境而陷入毁灭,能诞生文明的星球就更少了。

    陆生在宇宙中的几百亿云年内,遇到的生命星球屈指可数,且最后都毁灭了,诞生智慧生命的更是一个都没有,更别说能够探索星空的文明了。

    不过陆生基于十一维意识存在,只要不作死,就近乎不死不灭,他有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索。

    而在几百亿云年后,陆生接收到了一段信息,经过智子解码后,发现,这是地球人类文明发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