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华夏之东晋五胡十六国 » 第11章 杨骏死于戟下

第11章 杨骏死于戟下

    傅祗走了一段距离后,没有看见武茂,于是便又折返回了正堂,他见武茂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于是便激动地说道:“君难道不是天子之臣吗?现在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武茂当即惊起,随即便和傅祗一同离开杨府,朝洛阳宫赶去。

    洛阳“四军”军营内。

    杨骏派出的人找到了左军将军刘豫,刘豫随即率军出了军营。

    刘豫刚出营门便遇到了匆忙从外面归来的右军将军裴頠(wěi)(字逸民),刘豫随即向裴頠问道:“裴将军何事如此匆忙?”

    裴頠说道:“我刚才在西掖门遇见太傅乘坐着素车向西而去,身边只跟了两人,我便询问太傅发生了何事,太傅说楚王举兵作乱,让我速速回营领兵平乱。对了,太傅还召刘将军单独前往,说是有要事吩咐。”

    刘豫随即问道:“我该去哪里寻太傅?”

    裴頠答道:“太傅说是要去廷尉,刘将军应该去廷尉。”

    刘豫随即将左军交给了裴頠,然后便朝廷尉的方向赶去。

    刘豫刚一离开,裴頠便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裴頠随即对一名亲兵吩咐道:“你立刻骑马赶往大司马门,告诉楚王我已将刘豫支走,现在左、右二军都在我手中。”

    “诺。”裴頠亲兵领命而去。

    洛阳宫大司马门。

    裴頠亲兵将裴頠的话转告给司马玮后,司马玮便对一名亲兵吩咐道:“你立刻前往显阳殿,让淮南相刘颂向陛下请旨以右军将军裴頠取代左军将军刘豫,兼领左军,并命裴頠屯兵于万春门。动作要快。”

    “诺。”司马玮亲兵领命而去。

    洛阳宫显阳殿内。

    司马玮亲兵将司马玮的话转告刘颂后,刘颂便向晋帝司马衷请旨,晋帝司马衷当即便作了诏。

    司马玮亲兵拿到诏书后,便迅速回到了大司马门。

    司马玮随即将诏书交给了裴頠亲兵,裴頠亲兵接过诏书便迅速回到了“四军”营地。

    洛阳宫长秋殿内。

    一名宦官慌张地向杨芷禀报道:“太后不好了,孟观、李肇污蔑太傅谋反,陛下诏免太傅,命太傅以侯爵的身份回府听候发落;命东安公繇率殿中四百人讨伐太傅;命楚王玮屯兵司马门;以淮南相刘颂为三公尚书,屯兵戍卫殿中。”

    杨芷闻言大惊,随即跑到殿外查看。

    杨芷见洛阳宫诸门处皆灯火通明,便知洛阳宫诸门已被司马玮等人控制,于是杨芷急忙对心腹宦官吩咐道:“快去多准备些帛书,帛书写:‘救太傅者有赏’,将帛书绑在箭柄上,用弓将箭射出了宫城。”

    “诺。”杨芷心腹领命而去。

    当杨芷心腹将帛书和弓箭准备好后,这时贾南风便带人赶了过来,将杨芷等人团团包围了起来。

    贾南风见杨芷的侍从拿着弓箭,箭杆上还绑着帛,便知那是帛书,于是对手下吩咐道:“去将箭上绑着的帛书取来。”

    “诺。”

    贾南风的手下随即夺过一支绑着帛书的羽箭,将帛书解下呈给了贾南风。

    贾南风接过帛书打开一看,嘴角便不由地上扬了起来。

    贾南风随即举着帛书,正色对众人说道:“有帛书为证,太后与杨骏同反。”

    “你胡说,老身与太傅没有谋反。”杨芷气急败坏地指着贾南风辩驳道。

    “哼!杨骏谋反铁证如山,陛下已经下诏讨伐杨骏。来人,将太后请回宫去。”贾南风威严地对手下吩咐道。

    贾南风手下随即将杨芷带回长秋殿看管了起来。

    洛阳杨骏府邸外。

    司马繇率殿中兵包围杨府后,便朝着杨骏府邸一挥右手,下令道:“放火烧府。”

    殿中兵随即朝杨府泼了许多桐油,然后用火把引燃桐油,杨府顿时燃起了熊熊大火。

    杨骏府邸内。

    杨骏见燃起了大火,便想率亲兵突围而出。

    这时,司马鹞又朝着杨府内挥了一下右手,杨骏府邸对面的阁楼上,殿中兵弩手便朝杨府内不断地射出弩箭。

    在弩箭的压制下,杨骏亲兵根本无法出府,杨骏见势不妙,于是便朝马厩跑去,想要等机会骑马突围逃走。

    这时,司马繇命殿中兵杀入了杨府,很快殿中兵便在马厩找到了杨骏。

    殿中兵纷纷挥戟劈、刺杨骏,最终,杨骏死在了马厩之中,正应了童谣“戟还自伤”。

    洛阳宫昭阳殿内。

    一名宦官高兴地向贾南风禀报道:“禀皇后,杨骏已伏诛。”

    贾南风闻言大喜,随即对宦官吩咐道:“你立刻去去给司马繇、孟观、李肇下密旨,命二人率军诛杀杨骏亲党,皆夷三族。”

    “诺。”宦官领命而去。

    司马繇等人收到贾南风的密旨后,便率军将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刘豫、武茂、杨邈、蒋俊等杨骏亲属、党羽,以及他们的三族亲属数千人全部抓捕了起来。

    随后,司马繇等人便准备将杨骏的亲党全部处死。

    杨珧在临刑前急忙对司马繇说道:“表在石函,可问张华。”

    当初,晋武帝在皇后杨艳死后,准备立杨芷为后,杨珧便上表道:“纵观古今,凡一族二后者,皆没有保全的,必受灭亡宗族之祸,请求陛下将我的奏表收藏在宗庙内。如果将来我说的话得到证实,可免我之祸。”

    晋武帝便将杨珧的奏表放在了宗庙的石函中保存了起来。

    在场的众人闻言便想起了收藏在宗庙内的奏表,于是纷纷出言劝司马鹞依照钟毓(yù)(字稚叔)先例为杨珧申冤。

    魏元帝咸熙元年,司徒钟会(字士季)图谋据蜀自立。

    钟会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最终为部将胡烈(字玄武)所害,死于乱军。

    钟会之兄钟毓在钟会作乱之前曾告诫司马昭:“舍弟才智过人,但好玩弄权术,恐怕野心不小,不可不提防。”

    司马昭听后大笑道:“如果将来果真如此,则我只治钟会之罪,而不累及钟氏一门。”

    因此,钟会作乱后,钟氏一门得以保全。

    司马繇想要斩草除根,而此时孟观和李肇也催促着司马繇行刑,于是司马繇便命刽子手行刑。

    杨珧闻言便号叫不已,刽子手随即用刀劈开了杨珧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