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间客 » 第四章:欲本人性

第四章:欲本人性

    “七宗罪”源自拉丁语“septempeccatamortalia”由西方天主教提出,分别为: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

    “欲”本人性。七罪皆由心生。人生来便是动物,我们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便于过去思考利用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有思想是好事,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你去思考一个东西好坏利弊时,你本心的“欲”就由此诞生。当然人性很多东西都是先天的。

    然,那些自认聪明的人心中诞生了一些想法时“欲”就诞生了。

    有些是天生携带的你我只有靠后天修行才能一点点完善。但有些东西是经历了后天才逐渐形成的观念。

    如,当世社会,钱、权、名皆由心生。有欲望大多是先天人,而驱使欲望的是后天人。

    人本有欲,人之常情。但欲望是一张无限扩大的网,它会笼罩甚至吞噬原本的你,你的眼。

    欲作何解释?先天欲是本能的人本性。饿了要吃东西,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没有嫉妒,想找伴侣是**也是“爱”

    后天的欲大多数利用非正常手段或违背道义的形式获得一些名利。欲望是魔鬼,所以人是魔鬼本身,但欲望又是人前行的动力,所以掺杂复杂性。

    人、万物、宇宙本是相互矛盾的存在。当你对一件事物产生想法,想占为己有为己所用就会为己所欲。

    于本身没有充斥矛盾,但窥视它的人多了,自然而然成了人本性。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论情还是你犯的过错,都是欲望本身。

    你认为对的事,或许本身便没有意义。欲望不是魔鬼,人才是。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然物极必反,莫要将一个欲望最大化,吞噬的不仅是你,更多是它人。欲望本就携带扩张性。谁不喜欢钱,谁又不爱名利?花花世界迷人眼,欲望熏陶的是人本质。

    很矛盾,很真实。

    莎士比亚、鲁迅、托尔斯泰都是批判主义者。他们都客观理性的分析人性的丑恶和面目。世界上再伟大的文学巨匠,都不过是为了阐述自我的观点,这点我不否认。

    欲望是行动的来源,也是罪恶的开端。

    人很难分清现实和虚无。世界历史上不乏出现一些存有争议都文学作品,例如中国古代流传的“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乃菩萨心肠。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也。

    世间本无欲念,看的人多了自然诞生不少偏离客观存在的观念。剑好比欲,看使用的人如何持。或来杀人亦来助人,你我都是持剑人。

    欲本人性。一切杂念何欲望都是由内心产生和外在影响。这世间有很多道不明理不清的问题,你我无须刻意为之,顺势而为。

    你我本是道中人,且在道中行。然世事无绝对。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亘古未变。

    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你靠近欲望时,欲望也在靠近你。

    欲望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人的内心,你我既然无法根除,也无需刻意为之,不让其欲望本身吞噬便是坚持本心。

    小欲乱其身,大欲乱其心。切记勿故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