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间客 » 第五章:虚伪的面具

第五章:虚伪的面具

    “喜高怒重,过目辄忘,近‘粗’。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内奸者,功名可期。”曾国藩曾在《冰鉴》中提到过。

    一般形容于色的人常常大大咧咧,喜怒挂脸庞。而那些内藏城府的人往往更能成事,一般在于“忍”。

    当然虚伪和城府在道德中并不受待见,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然成大事者几乎都具备这种性格,见怪不怪。

    在社会中不难看出,每个人都戴着一张面具,你并不知道每个人真实都样子。为什么要带着虚伪的面具?因为生存?还是说融流人群?又或者隐晦自己?

    老子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在《道德经》中提到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疑,大智若愚的人更善于利用人心保护自己,看穿事物本身单并不表露自己的想法,这里并不单单是隐晦,更多是心性。

    这种算是隐晦中境界高的一种,不单单是隐晦自己,更多是看穿本质。看破不说破,顺势而为。世间与我何干?

    社会复杂了,自然就会充满一些潜在的危机,人潜意识就会隐藏自己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行为,即面具。

    每个人都是带着虚伪的面具,你我皆有。

    潜藏于无形中,才能更好保护自己,分析事物。人怕出名猪怕壮,高处不胜寒。当你暴露在众人眼里,自然会有被注目的时候,这时候你就要更善于伪装自己。

    为什么有些低调成敛的人往往更具有判断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这些习性很多时候都是遗传先辈,因为我们的先辈就善于如此。

    历史上不乏一些这样的人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尝粪断命,不断隐忍最重获得胜利。

    隐辱负重的人往往更危险,因为一旦得势,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不利于他的人。长河岁月比比皆是。

    当然世事无绝对。平常百姓对于伪装并没有理解那么深刻,一般具有野心和欲望的人往往跟善于伪装,甚至伪装到面目全非,看似天地一合,仿佛他本就如此,很融洽。这种人练就的不仅仅是面具表面更多是内在,仿佛我真如世人看到的如此。

    面具戴久了,自己也就相信了。很讽刺仿佛我本就这般。

    虚伪是人的一种普遍性,大多数人都有虚伪的一面,只是幅度太大不同,给人产生的影响波动不一样。

    你本是一只狼,伪装成一只羊,混入羊群,久而久之自己也忘了自己是不是狼?

    当一个人在一环境中沉寂太久,就会融合环境,所谓的瓶颈期。

    面具终究是面具,即便已经深入骨髓,但依旧不是你,终有被谎言揭穿的一天。人遇事不能一味逃避或者掩埋,只会造成不计的后果。

    很多人内心都是魔,可却戴着魔的面孔,述说着慈悲的心。

    你本是魔,何须向着佛?面具戴久了也会累?物极必反。没有一件事物是跨越永恒的,面具也有保质期,即便当世没有揭穿,后世也会再显。

    做人总是戴着不属于自己的面具,很乏很累。当然每个人追求物质合精神层次不同。也并非说戴着面具不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要学会正确看待事物本身。

    批判者本身就具有争议,所以虚伪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更多是无奈。

    但做真正的自己远比戴着面具要好,大多数人认为事物在迁就自己不得已而为之,但事物本身就没有对错。莫要把自己的脸深深烙上一张不属于自己的面具。

    虚伪戴上的不是面具,而是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