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间客 » 第十七章:我对《易经》的理解 1

第十七章:我对《易经》的理解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开篇以此为引。

    《易经》中华文化的源泉,为群经之首集智慧于一身,诸子百家延续之源。

    作为群经之首,其中所蕴含延续的文化智慧何其渊博,正所谓知识浩如烟海,那么《易经》便是浩瀚无垠的长河,生生不息的流传在时间的国度中。

    我对于《易经》的初识应当在高中时期,但对其中华所蕴含的道理和智慧了解甚少。

    即便是如今的我也不能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浩瀚智慧,只能算是踏入无垠沙漠中的遗留脚印。

    《易经》中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科学、占卜、天文、政治、人文、社会、心理等等,是中华文明早起的百科全书。在春秋战国时代所绽放的诸子百家很多都是由《易经》领悟而来,可以想象《易经》的广大。

    《易经》中对人一生的起伏有这么六句话:潜龙在渊、见龙在田、终日乾坤、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短短几句话甚至能概括人一生的起伏跌宕。

    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去理解这几句话的含义,我们观摩历史变化会发现,结合这几句话,那些历史人物的遭遇和境况一目了然。

    大部分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所以并没有深刻去理解这几句话,而那些为了功名利禄的人往往便应证了这几句话的含义。

    何为潜龙在渊?何为亢龙有悔?

    在自己实力并不是很丰满的时候,我们需要积蓄自己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不能贸然处世,以便前功尽弃。

    之后再经过锋芒毕露,积蓄力量,一飞冲天以至于亢龙有悔。大多数人做不到最后一步,毕竟在王权富贵面前失去心智的人很多,没有谁能够把握住这些而又放弃这些。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人在如日中天之时要想到后路,不然顶峰过后必是下坡,甚至万劫不复,拥有远见智慧和勇气的人能做到亢龙有悔。

    这些道理只是《易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智慧需要我们人一步步,一点点去探究理解并运用自身,运用在万事万物上。

    在《易经》中提到“无咎”中说明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却未必成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和意义。《易经》所追求的实则是无咎,而非大吉大利。因为有得必有失,大吉大利与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人们,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相倚,不断变化的,只有无咎,才是永恒。《周易·系辞下传》中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谓易之道也。”无咎是没有凶险,没有大的过错,或是就算有过错,也没有关系,才叫做无咎,是一种高智慧。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易经》有六十四卦,其本质便是讲诉事情发展的规律何变化,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天地有序,万物有律。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都是《易经》中所体现的价值。

    即便是至今,我对《易经》只能算是入门,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智慧,知之甚少,但我且不心急,一切当以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自有其规律和道理,该你明白自然会明白,不该你觉悟即便是挤破脑袋也不一定想明白。

    《易经》之所以能够延续到现在并运用到现在,其中所蕴含的正是如今我们在经历的,前人所总结的智慧,我们应当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以便应对世间变化。

    世间变化何其多。日月星辰的斗转,奔流不息的山川,变幻莫测的风云。人能掌握的都是能掌握的,不能掌握的即便再逆天也不过是徒劳。

    例如科学,其本质一直在存在,例如质子和原子本身便存在,而我们只是探索发觉到这一步仅此而已。

    世间所呈现的都是本质存在的,即便有新物质存在也是天地间的变化诞生出新的体系。

    《易经》一部让人深思并反复深思的经文,世间所有已知现象,正在周遭发生的人事万物,易经都在归纳和观摩。

    “曾仕强”,曾老在世的时候也常提起《易经》中蕴含的大道智慧,有其小道智慧也有大道智慧,取长补短,学习思考自己能够掌握并运用实践的,那你便是真正读懂易经。

    我记得曾有人说过《易经》适合两种人阅读更能够开悟,一种是本身便拥有智慧的人,他悟性很高所以能够从更高思维的角度去理解看待《易经》所带来的启发。第二种便是没有接触其它任何书籍和知识的人,他去看待易经不会存在其他思想和问题,因为他没有受到其他客观外在影响,如同一张白纸,这种人很容易走入《易经》中心。

    前者本身蕴含智慧,后者开拓智慧。而不高不低的人去看待《易经》往往很多时候容易陷入其中,所以我在阅读研究《易经》的同时在告诫自己觉悟不了的,不用深思,时候到了自然悟了,大可不必为此而深陷其中。

    我们要在主观的基础上客观的分析事物,即便是《易经》毕竟每个人能够接受储存的知识是有限的。有些人天生悟性高,有些人则后天厚积薄发,还有一类人太过于片面从而于智慧插肩而过。

    无论那一种都是真实存在并实质发生的,所以悟性不高也不要强求或者悲惋,毕竟有智慧的人是有使命的,命运多舛。

    接受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的平庸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往往也是一种智慧。大象无形大智若愚。

    真正读智慧并非只表现与外在,更多是内在的潜质。智慧从开悟、理解、运用几个等级。

    有些时候智慧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隐世。大道至简便是如此,看似最普通的实则往往最具思考,毕竟普通人不会去思考习以为常的事物。

    善于发现,善于生活,善于体验,智慧油然而生。人和智慧并非相隔千里,但也绝非显而易见。不同的人看待事物层次思考不同,所行所做之事也截然不同,所以智慧的长短取决于你对事物和自己的理解。

    智慧的诞生并非只从外在客观去理解现象,更多是自己的内在。自己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和外在的关系平衡从中获得更多灵感。

    相辅相成,阴阳相融。内在和外在都离不开,主观和客观息息相关。普通人会因为客观存在而折射影响主观判断,有智慧的人会因为客观的判断从而分析自己主观和客观存在的关系链从中做出调整和决定,并非追求一味。

    《易经》我建议悟性高的朋友,可以慢慢渐入其中,翻然回首必有所得。

    此类经文并不适合所有人。还是那句话受益者自受益,非受益者多徒劳,一切由心而生。

    【认真对待生活】【认真思考自己】【认真对待家人】这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和智慧,谢谢一直以来支持的书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