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间客 » 第二十二章:中国式管理学

第二十二章:中国式管理学

    一提到管理学,如目所示。便是管理系统管理团队。现代人将层次和人物分化为管理学,而在古代便是统治阶级管理。

    但古人并不敢大张旗鼓宣传管理学内容,却又展示了很多关于管理学的故事。

    为什么在古代不允许宣传甚至明目张胆运用管理学?在古代统治阶级为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由最高统治者皇帝说了算,统治者是不允许这个东西流传在庙堂之上的。

    但古人颇具智慧,想要表达这种阶级管理思想可以运用在诗句,小说。这便是文学的魅力,亦可为含沙射影。

    古人在管理阶段有哪些呢?管理有大有小。大有几百上千甚至万人团队,小的则三四人。这些大小管理又有何不同?

    我们举一个例子。水泊梁山宋江管理的便是大型团队,而西游记唐僧管理则是小型团队。

    宋江很具有管理头脑,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跟他上梁山,虽然大多数都是被迫谋反,但去处何其多?占山为王?另立一派?又为何要跟着宋江聚集在水泊梁山。

    宋江外号及时雨,由此可以看出,梁山水泊这帮子人大多数他都给予过帮助和提携,他很懂管理体制和用人。梁山核心班子几个人,其他都是部级领导或者经理。

    他在运用人上非常适合今天的管理学。有才干的,听话。有才干的,不听话。听话,但没有才干。没才干,不听话。管理中下阶层几乎分这四种人。

    有才干的,听话。这种人对于领导而言基本上是“我听你的”,有才干,不听话。对于这种人领导应该是“你想要什么”这样才能留住人,让他用心给你干,但不能脱离掌控。

    没才干,听话。这种基本上是稳定发育,多学习多思考,才能走得远得到升职。而最后一种不听话也没才干的对于领导而言要嘛放弃要嘛叫他安分守己,踏实做事。

    宋江在管理梁山这个大团队把这一百零几将的管理用人方式恰到好处,非常抓住人心人性。

    武松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武松穷困潦倒时候给予帮助,并使用感情牌,让武松后期几乎成为宋江团队核心人物之一。

    会用人一方面,会选择性用人又是一方面。什么人什么身份什么性格应当给予不同的调整。

    水浒中有一名叫关胜的人,关公之后。宋江给他很高的位置,但并没有实权,类似今天的首席顾问,名誉董事长这一类。为什么宋江要这样安排?关圣何许人也?武圣关羽之之后,忠义之后。

    宋江这个团体纳入关胜等同于忠义之士。这是借势造威名正言顺。

    但为什么不重要关胜?关胜半路入梁山,并非核心人物,且自身有能力,有声望。如果重权交给他?梁山众好汉又是否全数听命宋江?很怕关胜另起灶炉。所以挂个名誉,不掌实权。这就是宋江的用人之处。

    那么西游记唐僧管理的四人小团队,又如何管理呢?首先孙悟空属于有能力但性格不好管控,这时候唐僧运用感情牌,关心悟空,甚至问他冷不冷?着手便给他缝虎纹毛衣,这是关心,让他安分听话受指挥。

    作为领导和管理者你不仅要学会适当给下属权利和名誉,你还要学会关心他,生活感情等一些方面,让他对团队有归属感。这就是唐僧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很多管理学中,领导用人方面都会运用这些。

    你要知道下属需要什么,缺少什么,优势是什么,劣势又是什么,等诸多当面,要学会知人善用。

    作为领导自身也需要用统帅能力,做事情适当的刚柔并济,才能抓住人心。如果太过刚强果断,也会引起下属的不满。但柔弱无力没有威信力,下属也不会死心塌地跟你干,甚至不会在意你的话。

    在一个团队中,总会有两三个甚至多个骨干,团队的核心人物。这些人在实力地位方面已经有一定高度,这个时候要怎么提拔?要怎么权衡利弊?

    搞不好下属吞并首领也不是没有例外。你需要找一个甚至两三个跟他是实力相当的人相互牵制,相互竞争。当然这种竞争牵制需要有一个良性的存在,如果发展成恶性那么事态往往脱离掌控。

    在团队中还有一类特殊人物。他们能力强,会管理会用人,综合能力高。但这种人刚进公司你需要如何安排?

    安排经理?安排副总?这也要根据情况判断。位置不能给予太高,他自身能力就很突出,给个经理或者副总过几年升总经理,总裁他还有提升空间?他又是否会脱离团队?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他的发展空间了。

    对于这种综合能力强的下属,你要给予他普通员工干部没有的权利,但身份何地位则需要一步一步的提升。今年团队队长,过几年副经理,十年后经理,二十年后总经理这样子有提升的空间并给予他资源重用他,他才会安心在公司发展,这是牵制性。

    中国古代关于管理学用人方面也有一些书籍有所提及。《鬼谷子》便涵盖在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

    有读者朋友会问?为什么我会从古代这些小说典故中引出管理学思想?因为在古代我们的古人便把管理学运用到极致。不少的典故历史中你自信去看都会发现有管理学的影子。

    都说诗人作诗大半原因是被贬了。这其中也有管理学的典故。

    这个社会是复杂多变化的,我们在用人管理人方面也应当与时俱进。要学会融会贯通,阴阳相隔相斥,在矛盾中找到原因。

    中国人在表达管理学文化方面不会太直接了当,这方面和西方截然相反,他会以一种中国式方法展露出来,这就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所在。

    比如领导要我做什么?领导需要我做什么?你要去问领导还是去揣摩领导心思?什么是领导需要看到的,什么是领导不想看到的。隐晦的表达方式属于领导的常用手段。

    领导往往具有威严信,这时候你去抢威风?那估计不会再受到重要。易经中也有一段话很适用于管理学:潜龙在渊、见龙在田、或跃在田、终日乾坤、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这里就不再细讲这段话,要了解的可以去前篇(我对易经的了解)中有提及。

    学会管理自我,也是管理学的一步分。

    (祝一直以来阅读本文的读者们身心健康,工作顺利,爱情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