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悲间客 » 第四十五章:元宇宙

第四十五章:元宇宙

    我想这段时间大家都有关注“元宇宙”这一概念。那么如何看待元宇宙带给我们的利弊?这究竟是否是人类下一个窗口期?

    其实当前“元宇宙”之所以被有些人称为“噱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是否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进程就在加速的前进,可谓是空前。

    但“元宇宙”?真的就是人类下一个窗口期?这其中存在很多弊端和矛盾问题。

    首先“元宇宙”这一概念来源于1992年美国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斯蒂芬森首次提出,“元宇宙是指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相互影响,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

    那么虚拟世界是否称为当今世界的主潮?不能!因为人突破不了现实主义,如果将人思想意识作为载体介入到虚拟世界,那么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而且还是在不考虑现实问题的基础上。

    “元宇宙”是一种技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流工业,信息时代,到如今的互联网创新时代。

    我们在看待“元宇宙”这个概念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现实问题,如果人真的生存在虚拟世界中,那么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非常多,人终究脱离不了现实,如今仅仅是靠着意识存活,放弃肉体,那么“人”又是否还是“人”呢?

    元宇宙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脑接口。将电子接口插入结合人体脑部,取得大脑中枢神经与智能碰撞结合。在埃隆,马斯克的生物工程技术中,将致力于研究打造人体和科学的结合。

    在今年下半年马斯克的机器人“擎天柱”将投入生产,并逐步推广全世界。且先不论是否可以推动世界科技体系,但从计技术层面就是一个突破,当然具体还要看机器人最终的效果呈现。

    这涉及很多伦理道德问题,不仅仅是科技技术层面。

    西方资本公司巨头都在宣扬元宇宙,扎克伯格,更是在盛行推风。在背后是否酝酿着更大的阴谋论?

    博眼球的事,最喜人的目光。但背后一定潜藏着它的目的。

    作为VR技术来讲,是失败的。它考虑的太过简易,无非是程序和代码的计算。

    那么如果元宇宙一但推行世面,又由谁来管理元宇宙秩序?公司巨头?如果是这样,那么它是否可以主宰虚拟世界?这背后牵扯的利益可想而知。虚拟的东西仅仅是代码和编程,不需要现实物质来交换,我想这个道理你们都懂。

    说到底还是利益关系。

    而且不认为元宇宙就一定是21世纪人类未来伟大的的窗口期,它只是人类科技进程的一部分,但不代表不可或缺。

    今天的人们在面临伟大科技窗口期并不像以前那么惊讶。一百多年前发明的电话,对于当时而言,是绝对震惊的,将两个不同地域的人“相连”起来。而电话的前身便是摩斯密码。

    之后网络的出现,都是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而如今将“元宇宙”作为下一个窗口期?是否言之过早?我们无非是将二维的传递信息加工到三维空间,元宇宙也是如此。

    元宇宙是现实和虚拟的碰撞。

    究竟是活在现实还是虚拟?这个问题牵扯到人是否活着有意义一样。如今仅仅是活在虚拟世界,那么元宇宙随着科技进步,我们死去,意识作为载体继续在虚拟世界中,那么我们是否达到永生?而那个永生是否是虚拟的意识呢?脱离了肉体。

    就像是现今的科技人们都在尝试“永生”这一概念。先不考虑地球承载能力,单单是永生,获得者肯定是“金字塔”上的人,他们是否生生世世“垄断”世界呢?这是不公平的。

    死亡是所有程序中最公平的存在。

    所以元宇宙就像是带着VR进入虚拟空间探寻一样,可以把它归类为“游戏”但绝非人生。

    或许有一天人们会面临,甚至抉择这个问题。

    元宇宙还不够成熟,需要达到理想的目标,还有很长远。所以在这段时间中我们要去思考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拟。

    如果有一天我们仅仅靠虚拟意识作为载体而活着,我们不能称之为“人”,而是有意识的代码。

    科技进步,永远是打破现有科技,突破现有科技、创造新的科技,未来也是。未来的人或许会完全推翻今天我们所建立的科学认知,就像是19世纪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之前,人们并不认为事物是相对的。

    为什么要用“元宇宙”来代替?因为要引起重视和兴趣,它就需要足够的噱头,就像是写作文需要题目,一个道理。先抛出这个概念,看看人们对此作出如何反应,再看看波及程度,从而调整整个体系,进而趋于自我有利最大化。

    每一项科技和人类创新,都需要面临各种问题,是否适应社会?影响人类?造成自然破坏?影响人伦道德?等等。

    就像是克隆技术一样,之所以禁止便是因为触犯了人伦道德。但我想这世界上说不定有人在某个小岛正在进行一些秘密实验,甚至还有未公开的技术。

    我们研究的科技成果最大化必须是有利于人类本身和地球发展。这是最中心的初衷。

    所以如果这项科技即便是再大再革命性的突破,有弊与人类和地球本身,也是无效的科技。因为既然是人类去研究和定位使用功能那么就有利弊区分,这无可厚非。

    在人类突飞猛进的历史发展中,一定会涌现出那种格局和思想领先众人的存在,例如爱因斯坦、牛顿、特斯拉、霍金、甚至如今的埃隆.马克斯。这是历史的走向,了解历史的人应该也明白。

    什么是窗口期?什么人去站在窗口期?带领大家走向好还是坏?历史又是否因为这群人进步或者倒退?

    所以大家去看待一个突发性的问题,一定要思考,它不会无端出现,出现就有它出现的原因所在。不能盲目追求,要具有自我的思考和判断。

    当然如果喜欢这样,也没有谁说不对或对。因为命运这本身就是一场盲盒拆选。你在选择命运的时候,命运也在决定你。

    本期分享到这里,“元宇宙”是否可以进入下一个时代我们有待考证,这方面请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