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公孙水浒 » 第二十二章 猛将执意入空门,双雄大闹五台山

第二十二章 猛将执意入空门,双雄大闹五台山

    公孙凤马不停蹄的一路狂奔,数日后,终于到了五台山。

    到了文殊院后,公孙凤打探了一番,得知寺里还没有一个叫智深的和尚,心中稍安,看来鲁达此时还没有出家。自己在这守株待兔,应当等的到他,到时若是能劝他回心转意最好,即使劝不得,自己也算尽了心力,无怨无悔。他便在山下歇脚,每日关注着寺中状况。

    几日后,公孙凤终于打探到了鲁达一行人的行踪。在五台山下,他非常“巧合”地遇到了鲁达,高呼道:“鲁大哥!教小弟好找啊!”

    鲁达见了公孙凤也是一阵惊喜。他东躲西藏了些时日后,偶遇了金老汉,结识了金翠莲的夫婿赵员外,给他出了一个在公孙凤看起来馊的不能再馊的馊主意,出家。他今日到此便是要在文殊院出家,万万没想到居然能在此遇见故人。他忙问道:“兄弟,为何在此处啊?”

    公孙凤道:“见到大哥便好,小弟也是办完了事回种帅处缴令,听闻了大哥打死郑屠的事。小弟见种帅对你很挂念,便请缨出来寻找大哥,一路走来,不想在此处偶遇大哥。大哥,种帅说了,只要你肯回到军中,虽然提辖做不成了,但他至少还能保你一个太平,你跟我回军中吧。”

    鲁达摇头道:“兄弟,你知道洒家今日为何到此处吗?洒家已经决定了,到这文殊寺做一名和尚。种帅的恩情洒家无以为报,但洒家在他麾下躲藏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出家一了百了,也省得给种帅添麻烦。”

    公孙凤心里咯噔一下,看来鲁达是真心实意的要出家,但他却始终不忍这样一条好汉遁入空门,劝道:“大哥,你要三思啊。那郑屠在渭州欺男霸女,人所周知,你打死了他也不算冤枉,甚至可以说是为民除害,有多大的罪过?想你在西军前线杀敌无数,如此响当当的好汉,岂能因为杀了一个恶霸自毁前程,去拜那什么虚无缥缈的罗汉菩萨,吃斋念佛?再说你也是世代将门,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这样出了家,岂非不孝?”他最后一句话说的已经非常重了,虽然公孙凤作为穿越人士,本人对这些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看的并不是那么重,但此刻为了劝阻鲁达,却是把他嗤之以鼻的观念拿出来劝说。

    鲁达道:“兄弟,你说的事情洒家都明白。只是这个世道,便是继续在军中,又有什么可留恋的?洒家在阵前杀过敌,做廉访使的时候杀过贪官污吏,当提辖的时候又杀了郑屠这等小人,可谓见的多,杀的也多,也看清了这浑浊的世道。还不如出家当个和尚,心理清静,也少给别人添堵!你的情义洒家记下了,就算当了和尚,咱们还是兄弟,只是这出家一事,洒家心意已决,莫要再劝了!”

    公孙凤长叹一声,鲁达心坚如铁,自己是无论如何劝不动了,便道:“大哥,你要出家,我也劝不了,只是我和种帅说过,一定要把你带回去。你不回去,小弟也不回去了,便在这山下找个地方住下,有事没事,还能和大哥聊聊天,叙个旧。”

    鲁达怒道:“胡闹!兄弟,你年纪轻轻,跟洒家在这里厮混做什么?种帅对你期望甚高,你如此这般,岂不是做了逃兵?”

    公孙凤笑道:“大哥说我胡闹,难道大哥就不胡闹了?我至少还没想出家,大哥说的对,军中也不是什么安静的地方,说不定哪天童贯或者别的奸贼又来我西军,难道小弟要再一次提着脑袋给奸臣卖命吗?反正现下也无战事,我在外游历又有何不可,种帅又没给我期限,大哥什么时候想通了,我再带你回去便是!”

    鲁达道:“罢了,你小子一张利嘴,洒家说不过你!你愿意留便留,洒家不管了!”说罢,头也不回地跟着赵员外进了山门。接下来便是智真长老给他剃度,赐了法名、度牒,算是做了个在册的和尚。从此鲁达便不复存在,世间多了一个叫鲁智深的和尚。

    公孙凤在寺院外冷眼旁观,他受不得佛堂内的气息,向来不太对付。他冷笑着想道,鲁达又如何,鲁智深又如何,嘴上说遁入佛门了,实际上心肠都是一样的火热,在此倒是可以看上两场好戏,看你这文殊院如何清静。

    不过公孙凤也不是无理取闹的人,他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怂恿鲁智深砸了山门,但是在山下时不时地约鲁智深出来还是没人管的。鲁智深初时还谨记着自己是出家人,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但公孙凤有意勾他的馋虫,没过多久他就忍不住诱惑破了荤戒,平日里在寺院出斋念佛,背地里和公孙凤出去大块吃肉,若不是公孙凤自己不饮酒,恐怕用不到三月半年,一个月他就得喝的大醉把文殊院掀了。

    鲁智深在忍了足足三个月后,终于还是按捺不住,在又一次下山和公孙凤胡吃海喝的时候,暗示自己想要喝酒了。公孙凤听罢哈哈大笑,他就在等这一天,终于鲁智深自己还是没忍住,便叫酒家把店里最好的酒送上,供鲁智深痛饮。他身上的钱也不缺,前段时间李助很慷慨地分了他一份财宝,他拿了以后到找了个销赃的黑市变卖成了银钱,虽然被奸商黑了不少,但也没办法,毕竟是非正当所得,能花出去就烧高香了。不过尽管如此,这数目还是很可观,至少他这些日子胡吃海喝也没见底。

    果然,鲁智深痛饮了一番回到寺中,次日山下的公孙凤便听说了鲁智深大闹山门一事。他听了后微微一笑,其实原著中那帮和尚挺无辜的,但是影视剧中的刻画,那帮家伙合起伙来排挤鲁智深,也是咎由自取。他倒是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鲁智深就算贪杯,也不会胡乱下手,最起码还知道轻重,两次大闹五台山都是伤人,没有失手杀人。相比之下武松才是那种喝点酒下手没轻没重的人,出场便描述道因吃醉了酒以为一拳打死了对方而出逃,还好没打死,不过第二次却是真真实实的酒后杀生,只不过杀的不是人,这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扯远了。公孙凤一边腹诽那帮和尚,一边想着,这智真长老也是个趣人,他明知鲁智深六根不净,还是力排众议,任由鲁智深闹了两次才逐他出去,还说鲁智深有慧根,虽然公孙凤对这种玄幻的说法不太相信,但是这智真长老相比之下还真是个得道高僧,比那些欺世盗名之辈要强得多,有机会倒是可以会会他。

    鲁智深经此一事老实了一段时间,但是到底是凡尘未了,又多了个公孙凤在旁煽风点火,没多久他又忍不住出去破荤戒了。这一日,两人在山下集市中闲逛,却是偶然走进了一家名为“父子客店”的铁匠铺。

    公孙凤睹物思人,却是想起了武岗镇的汤氏父子,自己和秦明手中的兵器都是出自汤氏父子之手。看来这铁匠行业也是家族传承,父子店倒也常见。随即便想到,鲁智深的兵器应当就是出自此处。他随即心里一动,看来今日又能解一个自己心中的疑惑了。

    在很多水浒影视作品中,鲁智深的水磨禅杖都是一端月牙铲,一端似斧头旋转90°斧刃指向前方的造型。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误传,真正的禅杖应该是钝器,类似唐僧手中的锡杖那种造型,沙僧和鲁智深在影视剧中使用的武器,根本不符合佛家弟子的身份,佛门中人怎么能使用利刃见血光呢?但是事实上,月牙铲的造型也确实是少林传下来的,这东西其实属于一个本土化的产物,甚至有说起源于道家但发扬于佛门,说来可就话长了。总之是两方各执一词,各自有理。

    两人进了铁匠铺后,果然便提出了要给鲁智深打造兵器的要求。本来公孙凤还试探性地提议,给鲁智深打造一柄蛇矛,毕竟这东西用的惯了,但是鲁智深说,既然做了和尚就得用和尚用的兵器,一个和尚扛着把蛇矛招摇过市成何体统?公孙凤几乎就憋不住笑,心想做和尚做到你这地步,这年代恐怕也不多,不过说的也确实有理,非军中人员确实不能手持兵器出门,便也同意了。

    在和铁匠说明了要求后,公孙凤便提出想看看图样,他实在好奇鲁智深到底用的什么样的兵器。看了之后他心下稍安,还是熟悉的月牙铲造型,而不是那种真正的禅杖。仔细一想,其实这东西很可能是误传,叫“铲杖”似乎更为合理,但是大家叫惯了禅杖,也就那么回事了。

    由于这次有公孙凤这个钱袋子在身边,鲁智深出手更阔绰,原著五两银子打了一条禅杖和一把戒刀,这次加了二两,嘱咐铁匠务必用好铁,分量要足,至于六十二斤什么的就没了,想想也不现实,六十二斤什么概念?在后世,东北有一种叫做“老六零”的暖气片,顾名思义是一种重约60斤的老式暖气片,里边有空间走水汽,外边可是实打实的生铁铸造,你见过谁轮着一扇暖气片去打架的?一条禅杖就算全金属打造,那个体积,62斤密度得多大?

    又扯远了。订制了兵器之后,鲁智深心里高兴,便跟着公孙凤出去大吃大喝了,又犯了酒戒。扶着酩酊大醉的鲁智深上了五台山,公孙凤却没有撤离,这么热闹的场面他可不想错过。路上的鲁智深撒起酒疯,直接一拳打塌了山腰的凉亭。寺里的和尚远远望见鲁智深,吓的立刻紧闭山门,这个灾星太恐怖了,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放他进来,晾在外边一夜再说。

    鲁智深急促的扣门,寺里只作不知,愤怒之下酒气上涌,门口的金刚便遭了殃,被他抄起一根木头,直接打倒了一座,怒目圆睁的金刚头摔断滚落在地,泥沙俱下。他哈哈大笑,继续擂那山门。

    一旁的公孙凤此时也被鲁智深的醉意所影响,他本来就对五台山的和尚心怀敌意,见状也是野性爆发,三拳两脚便打塌了另一座金刚。由于没有喝酒,他没有鲁智深那种醉酒狂暴之力,但是下手却保持着稳、准、狠,几下子全打在雕像最脆弱之处,那金刚几乎是土崩瓦解,死无全尸。

    两人相顾大笑,同时大吼一声,向前猛冲,一左一右,直接把两扇山门掀飞开来。寺内的和尚们叫苦不迭,一个鲁智深他们都扛不住,怎么还带了一个看起来没弱多少的年轻人,无奈家门口都被人拆了,只能硬着头皮挺起木棍结阵,试图把这两个醉汉叉出去。

    不过他们可没有想到,鲁智深是真醉,公孙凤可还保持着清醒,对和尚棍阵的威力他可是了解的,他左冲右突,在棍阵架起之前便击垮了几个关键位置。公孙凤虽然没有拜师练过拳脚,但是不代表他空手搏斗的能力不行,前世的理论记忆他今生都开发不完,拳脚功夫只是在战阵没有机会施展,此时却再合适不过。他下手又极有分寸,保持着体力的同时,还能不伤人命。僧人们这边还在哀叹公孙凤年轻人不讲武德,那边鲁智深已是肆无忌惮地使开蛮力,一时之间,两人几乎便要打穿了文殊院,一路打到了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