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公孙水浒 » 第四十章 诉衷情兄弟重逢,起淫念叔嫂生隙

第四十章 诉衷情兄弟重逢,起淫念叔嫂生隙

    自从武松上任阳谷县都头后,又过了几日。

    李济见武松身体痊愈,又值意气风发,道贺了一番之后,便自回沧州去了。他这一路上,可谓收获颇丰。他既肯折节下问,公孙凤便毫不藏私,且不论那些杂七杂八的医学常识,单是这退烧、根治疟疾的手段,学会了便足以让李济在大宋杏林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了。李济回到沧州后,眼界开阔的他,自信心也随之大涨,以往很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渐渐名声大噪,直追那位江南神医安道全,这都是后话了。

    见李济离去,公孙凤心想,自己也不好继续留在武松身边了,总不能说我为了看你家那点破事,就处处跟着武松吧,那样的话就算自己是武松的救命恩人,估计他也要拳头招呼了。不过明的不行可以来暗的,车到山前必有路,公孙凤是深谙此理的,便假装向武松告辞,说要继续游历天下,实际暗中返回,仍在阳谷县周旋。至于自己的身份问题,公孙凤也充分发挥了懒人特征,化名直接把复姓改为单姓,通缉的是二龙山匪首公孙凤,跟我孙凤无关。

    二人“离去”后,武松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寂寞。回想过去这些日子,可谓人间冷暖,大起大落。自己初到柴进庄上,也是座上之宾,后来恶了庄客后便遭受冷落,直至感染疟疾命悬一线,幸得李大夫还有这位萍水相逢的公孙贤弟悉心救护,才挽回了自己的命。

    可一想到这位公孙贤弟的身份,武松又觉得如鲠在喉。他是个恩怨分明的人不假,可此刻他究竟还是个遵纪守法的大宋公民,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救命恩人,会是一个山寨头领。公孙凤话虽不多,却往往能一语中的,说进他的心坎,他内心早已将公孙凤引为知交,这不仅是因为对方救过自己的命,更是因为对方真正的懂自己。可这样的一个人,如今却和自己官匪殊途,实在是造化弄人。

    同样让武松感慨的还有那位及时雨宋公明,自己从前只听说宋三郎扶危济困,义气无双,不想这位也因为失手杀人,成了官府通缉的要犯,可谓世事无常。

    可这些眼下都已过去了。宋江早在柴进庄上已匆匆别过,这位公孙贤弟,如今也已离去,虽然免了他的许多尴尬,可真正离开后,武松才发觉,这种兄弟相伴的感觉得而复失,竟然如此不舍。

    落寞的武松独自去酒店吃了几杯闷酒后,便决定次日向知县告假,回清河县寻兄。自己本来便是要寻找兄长武大才踏上归途,朋友既已远去,也是时候办正事了。

    结了酒钱出店门后,武松觉得天气微冷,便裹紧了衣衫,望着县衙而去。他在阳谷县本无亲眷,当上都头后,便在县衙中居住,知县有何事吩咐,随叫随到。方行几步后,武松便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道:“武都头,如今发迹了,来阳谷县数日,也不来看看我么?”

    武松闻声一颤,缓缓回头望去,只见一个熟悉的矮子身形,正在笑吟吟地望着自己,不是自己的嫡亲哥哥武大又是谁?“当”的一声,手中官刀掉落在地,可武松已顾不上这些,三步并作两步,大踏步走到武大跟前,弯下腰来,四手相握,激动乃至无语。武大也笑呵呵地望着兄弟,一切尽在不言中。

    兄弟二人久别重逢,一路互诉衷肠不已。当初武松酒后失手误伤他人后,自己出去逃命,却留下武大吃官司。好在那人未死,武大又是个老好人,赔礼道歉,吃了些辱后,也便不了了之了。

    许是时来运转,官司了结之后,武大又恰逢天降桃花。那清河县张大户家有一使女,名唤潘金莲,远的不说,在清河县至少是美貌无对。这张大户人老心不老,还想来个老牛吃嫩草,可潘金莲也不傻,长大后自然知道东家是什么心思,自己年轻貌美,没来由给这半截入土的老财主做小,且那主人婆也是个善妒的,极是不好惹,便倚定了主人婆,抵死不从。

    张大户竹篮打水一场空,自然心有不甘,心想我得不到你,你也休想仗着年轻貌美去找个小白脸逍遥快活,便做了一件恶心了全清河县的事,把这潘金莲,一分钱不要白白送给了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武大虽然人丑却心善,这其中的事情他也略知一二,但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哪有不捡的道理,娶回家后,自是当做仙女般对待。潘金莲虽然貌美却举目无亲,一个小女子又如何与这许多人抗争,只得认命,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可老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潘金莲老实了一段时间后,便又本性复发,一时间风言风语传遍了清河县。后世很多叫兽砖家热衷于给潘金莲翻案,这实在是挺可笑的一件事,水浒原著明明白白写着,这妇人本身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也许在毒杀武大之前她还算不上十恶不赦,但也绝不是什么贞洁烈女。清河县的那帮小流氓整日堵在武大家门前编排,武大见不是头,只得搬家到附近的阳谷县居住,街坊都是陌生人,图个清静。

    这些事情武大自然不可能一字不差地说与武松,只捡其中关键说来,其余的便含糊略过了。受辱之事若说与这兄弟,指不定又出什么乱子。俗话说长兄为父,武松自小便是武大拉扯大的,若得知兄长受辱,武松便是脱下官衣不干,也要替兄长出气,这副性子武大是再了解不过了。

    得知哥哥已经成家,武松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兄弟二人一同望家中而来。那潘金莲又何曾见过武松这等英雄好汉,当下三魂丢了两魂,忙前忙后的招待不迭,言语间的亲热劲,几乎便忘了这是自己的小叔子。武松是个眼睛雪亮的人,自然也感觉到了嫂嫂有些热情过头了,但初次见面也不好多说什么,叙了礼后,便自顾自地和武大诉说往事。

    当晚兄弟二人喝得大醉,武松便留宿在武大家中。好端端的兄弟自然没有分家过的道理,武松此时也尚未成家,武大一力挽留,加上心怀鬼胎的潘金莲在旁撺掇,也由不得武松不答应。次日一早,武松到县衙中点卯,对知县禀道,兄长此前已搬来阳谷县居住,昨日偶遇,今后便住在兄长家,往来路途需些时间,还望知县相公勿怪。武松此时正是知县眼前的红人,此等孝悌之举自不会阻拦。自此武松便住在武大家中,往来当差。

    过了数日,那潘金莲果然按捺不住,趁着武大外出,武松当差早归,便上前用言语撩拨。武松早知这嫂嫂非是良人,但碍于兄长武大的面子一直隐忍不发,今日被潘金莲撩拨上头,终是忍耐不住,怒骂翻脸而去。武大归来时,潘金莲反而恶人先告状,对着武大又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武大虽然身材矮小,但还不算糊涂,见叔嫂反目,心中也自知了三分,唏嘘不已。只是他心中一直觉得对潘金莲有所亏欠,不忍发作,只得自己吞了那口气,委屈一下自己的亲弟弟。

    武松自搬回县衙居住不表。他和武大兄弟情深,自然不是这婆娘几句鬼话就能挑拨,但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有潘金莲从中作梗,兄弟二人再不复往日般亲密往来。

    又过了数日,知县忽然想起一事,便遣武松外出,到京城走动一番。这等差事若是做得好了,知县升官发财自然是指日可待,连带着武松也可水涨船高,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只是武松实在担心兄长,有些话不吐不快,便收拾起行李,起身望武大家而来。

    却不知武松这一去,多少往事,皆成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