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一百三十章 一表人才

第一百三十章 一表人才

    “万岁爷,那是什么?”

    天津城外,码头上,王承恩忽然发出了一声惊呼。

    朱由检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视线尽头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张白帆。

    这扇白帆比天津城内最大的战船上的风帆都大,足足大了有两倍。

    不过数息的工夫,这艘帆船就彻底显露出身影。

    “这……好大……”王承恩双目呆滞,手指着帆船惊讶的连话都说不清楚。

    朱由检定睛一看。

    这艘帆船分为上下两层,长约三十丈,宽七丈有余,模样就像是杰克船长的黑珍珠号。

    在古代来说,这艘帆船确实是非常大。

    但朱由检的脸上却没有露出惊讶之色,毕竟在后世,他可是见过如同小山一般大小的山东舰。

    “应该是郑芝龙来了!”朱由检看着不断进入视线的帆船,淡定地说道。

    在这个时代,郑芝龙就是大明的海上霸主。

    在整个东亚地区,除了他之外,没有人拥有这么大规模的船队。

    “原来是郑总兵啊!奴婢还以为是倭寇前来袭击呢!”王承恩略有后怕地拍了拍胸口。

    朱由检笑道:“倭国现在执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哪来的那么多大船?”

    这时,天津城墙上的守军也发现了远处的战船。

    士兵不知道具体情况,全都在慌忙着挪动城墙上的红衣大炮。

    李若琏正在战船上训练士兵扬帆,在见到远处大规模的战船后,立刻就带着人马赶了过来。

    “陛下,快走啊!敌军每艘舰船上都有数十门大炮,要是敌军万炮齐鸣,我们一定会被炸得连灰都不剩。”李若琏一脸惊慌说道。

    “爱卿不用担心,这应当是福建总兵郑芝龙的战船。”朱由检微微挥手,示意其不用惊慌。

    李若琏闻言,却并没有放下心来,反而说道:“陛下不可大意,现在南方的情况未明,谁知道有没有乱臣贼子行大不韪之事!”

    如果朱由检没在码头,暂时退却倒也无妨。

    可现在身处于码头之上,郑芝龙定然在用千里镜观察着。

    朱由检非常确定自己现在慌张躲避,必然会被其收入眼中。

    那岂不是会让其看轻了?

    “放心,朕有把握!”朱由检强装镇定地说道。

    虽然在历史上,郑芝龙投降了鞑子。

    但那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谁叫佣兵百万的弘光朝廷只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呢?

    李若琏见皇帝主意已定,知道再劝也没有用,只能转头吩咐拱卫司的士兵,让其做好接战的准备。

    随着时间渐渐流逝,朱由检视线之内,已经有了五六百艘海船了。

    这些海船,有一半都是战舰,而另外一半则是货船。

    半刻钟后,最先出现的那艘战舰,在士兵的指挥下停靠在了码头边上。

    朱由检只见到一个年约四十,正值壮年,一脸悍匪之气的矮壮男人跳下船头。

    “南安伯,朕可是等你多时啊!”朱由检料想此人就是郑芝龙,直接就迎了上去。

    “陛下……”郑芝龙瞧着满脸热情的皇帝,只觉得这一路的辛苦完全没有白费,脸上全是感动之色。

    他正准备走上前去,可有想起了南京镇守太监教的礼仪,于是就立刻双膝跪在地上,深埋着头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不必多礼!”朱由检大步上前,扶起了郑芝龙。

    此时,船上的其他人也顺着绳梯爬下来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十个身穿大明官服的人,恭敬地跪倒在地上,山呼万岁。

    朱由检一手拉着郑芝龙,摆手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隆恩!”众位官员这才站了起来。

    朱由检目光转了过去,只见老的、少的都有。

    他没有继承崇祯的记忆,完全不认识这些人。

    只能通过官服判断,南京城内的主要官员应该都来了。

    “王大伴,你立刻差人去备好酒宴,朕要和诸位爱卿一醉方休!”朱由检先朝王承恩吩咐,然后又转头看向了郑芝龙,说道:“朕听说,今天是郑爱卿四十大寿的日子,今天朕就和诸位大臣为你庆生!”

    “这……”

    郑芝龙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居然还能记住自己的生日。

    此刻的他,感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父亲,快谢恩啊!”郑森瞧着呆愣住的郑芝龙,急忙低声喊道。

    朱由检的目光循声而去,只见到人群中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正一脸焦急地看着郑芝龙。

    不用多想,这么年轻,又称呼郑芝龙为父亲的青年,必定就是鼎鼎大名的郑成功了。

    不过,这时他还没有被赐国姓,名字也还没有改。

    “你就是郑森吗?”朱由检大步向前,轻轻拍了拍郑森的肩膀,夸赞道:“果然是一表人才啊!”

    “陛下过誉了,犬子年纪尚小,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赞。”郑芝龙听见儿子被皇帝如此夸奖,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郑森闻言,脸上全是不服之意。

    可在皇帝面前,他也不敢反驳自己的父亲。

    朱由检摇头笑道:“虎父无犬子,朕看这小子就当得!天色已晚,诸位还是随朕去赴宴吧!有什么话,大家边吃边讲。”

    天色已晚?

    众人抬头望天,只见到太阳还高高挂在头顶,离日落至少还有两个时辰。

    但是皇帝都说天色已晚了,身为臣子,这些人自然不敢反驳。

    于是只好面带羡慕之色看着郑芝龙父子,跟着皇帝的步伐,走向天津城内。

    朱由检当然不是故意空口说白话,而是因为他完全不认识这些官员。

    他担心待会有人主动出来说话,而他又叫不出来名字。

    这样,岂不是让会让这些千里奔波而来的大臣们寒心?

    一路上,朱由检特意走远了一点,低声询问着后方之人是什么身份。

    还好李若琏和王承恩两人,几乎都见过这些大臣,也都能叫出名字。

    这些大臣见着不时向后瞟的三人,还以为皇帝又要收拾哪个人了,因此全都心怀忐忑。

    他们互相之间观望着神色,仿佛是在说,待会要是发生意外,一定要帮忙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