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中高层将领被斩杀殆尽,整个山东大军完全没有了战斗力。

    王永吉现在不敢分兵,只能带着这十万大军和粮草,向着济南府前进。

    济南府还没有被闯贼占领,就只是城中的士绅有了投降闯贼之意。

    因此,也没费多少力气,就将其收复了。

    整个济南府城的士绅,都因有了反迹,而被抄家诛九族。

    虽然这些士绅已被刘泽清搜刮过一遍,但王永吉的收获也不小。

    他的小金库里,足足多了二三十万两白银。

    在济南府收复之后,王永吉又派人前去沧州探听消息。

    当得知防守沧州的闯贼兵退了之后,他又将南下之后发生的所有事情写成了奏书,送去了天津。

    当然没有包括其小金库里的那些银子。

    朱由检收到奏疏之时,刚好是南京官员抵达天津的第二天清晨。

    “这真的是双喜临门啊!”

    朱由检手拿着奏折,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转头就朝王承恩吩咐道:“大伴,让内阁众位大臣,和兵部尚书前来议事。”

    “奴婢这就去!”

    王承恩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高兴,但他身为家奴,主君高兴,他也就自然跟着高兴。

    此刻的他,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一刻钟后,以范景文为首的内阁大臣,还有新任兵部尚书史可法联袂赶来。

    他们都睡眼惺忪,但已经从王承恩口中得知了是件好事,因此神色都非常放松。

    朱由检待众人落座之后,立刻说道:“山东总兵刘泽清谋乱已被内阁大学士王永吉斩杀……”

    不过是死了一个总兵,在场的人都没有将刘泽清这样的武将放在眼里。

    听皇帝说之后,范景文立刻站了起来,躬身说道:“刘泽清不听号令,早就该死了,王学士此事干得非常漂亮。”

    史可法也跟着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当初要是刘泽清愿意带兵勤王,京城怎么可能会丢?臣建议立刻派人传旨,将其九族尽诛。”

    朱由检微微点头,暗想到:刘泽清死得那么痛快,确实应该将其九族尽诛,才能替京城死伤的无辜百姓报仇。

    要知道,在历史上,明年鞑子南下后,刘泽清直接投降,但多尔衮却讨厌他反复无常,于是下令将其绞死。

    “就依史爱卿之言,内阁即可拟旨。”

    朱由检接着下令道:“朕的意思是让罗虎担任山东总兵,统领十万大军,防备鞑子即将到来的进攻。”

    京城的消息已经传来。

    多尔衮派了伪清烈亲王代善、成亲王岳托,带领正红旗和镶红旗近三万人马,以及智顺王尚可喜及其部众两万人马,前去攻打山东。

    朱由检几乎无人可用,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就只有罗虎了,因此这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众人闻言,确实也没有更好的领兵大将推荐,就只能开口盛赞皇帝英明。

    待大臣们离开之后,朱由检又来到了码头。

    今天是郑芝龙出兵朝鲜的日子。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值此乱世,身为皇帝,朱由检自然会来相送。

    “陛下放心,末将此次出征,一定会坚持陛下所提出的八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绝不动摇。”郑芝龙拱手承诺道。

    朱由检见他一脸郑重之色,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朕不是不信你麾下士兵的战斗力,而是实在是没有必要和朝鲜人死拼。朝鲜人怎么比得上朕的将士们金贵?”

    郑芝龙用力地点着头,说道:“末将尽量不让士兵战死一人,在朝鲜只做烧杀抢掠的事,决不会和朝鲜官军正面作战。”

    ……

    一番交代之后,太阳都升得老高了。

    朱由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工部衙门。

    这里处于城市边缘,紧靠着大海,由一处民宅改建而成。

    得知皇帝要来视察,范景文早就带人在门口迎接了。

    来到大堂,朱由检水都来不及喝上一口,就急忙问道:“朕让你找的宋应星,可有消息?”

    范景文躬身回答道:“臣询问了南京来的官员,得知此人是万历四十三年的举人,并没有进士及第。

    崇祯四年,此人由吏部铨选任浙江桐乡县令。

    崇祯八年,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

    崇祯十一年,在分宜任期满,考列优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

    崇祯十三年,其任期未满,辞官归乡了。

    但在去年,他又被人举荐,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但州城内因战乱破坏,连升堂处所都无,官员也大多逃散了。

    他几经努力重建,使之初具规模,并且还在城内捐资建立了书院。

    在今年年初,此人又因故辞官返回奉新了。”

    范景文轻声诉说着宋应星的简历,朱由检却听得眉头紧皱。

    这人两次主动辞官,并且还主动捐资修建学校。

    这不爱权,不爱钱的表现,简直是大明官场的异类。

    “范爱卿,朕打算召此人来担任工部侍郎,你说他会不会应召?”朱由检疑惑道。

    范景文思虑片刻后,说道:“依臣看来,此人实在不是当官的材料。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就算是他功名仅仅只是举人,也不可能十多年了还在县令的职位上打转。并且,此人两次辞官,今年都已经五十有七了,想来也不会应召。”

    范景文的话中之意,就是不赞同宋应星担任工部侍郎。

    确实,宋应星从来没有做出过政绩,在士林中也没有名气。

    贸然将其提拔高位,担任大官,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但朱由检召他前来,却并不是要让他担任什么大官,而是让其来搞发明创造的,并且培养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才。

    “这样吧!先下诏给他,就说朕也心慕……”

    说到此处朱由检卡克了,急忙看向范景文,问道:“这人治的是哪家学说?是王阳明的心学?还是朱子理学?又或者是南方流行的东林学派?”

    这个问题,把范景文整得非常无语,心想着,皇帝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简直是在拿先贤开玩笑。

    “臣听说此人独推横渠先生的关学。”范景文无奈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