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崇祯今天就不上吊了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皆有怕死之心

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皆有怕死之心

    “一天五六把?”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那得两千多天才能将部队换装,到时候康麻子都当皇帝了。

    朱由检当然不可能同意,立刻问道:“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加快制造速度?”

    范景文回答道:“臣已经命令有经验的老匠户教授徒弟了,并且还下令每教出一个合格的徒弟,师傅就能赏银一百两。每教出十个有经验的徒弟,就能升一级散官。”

    这个赏赐不可谓不丰厚。

    要知道在大明,百姓从出生开始就确定了身份。

    匠户是属于最低贱的户籍,几乎一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

    不像军籍和民籍还可以参加科举。

    范景文自以为做得还不错了,却听见朱由检仍旧摇头说道:“速度至少得提升十倍才行。”

    范景文笑着说道:“大约一个月,这些徒弟就能出师,每天就能制造出五六十把先躺枪了。”

    “一个月鞑子都打进山东了!”朱由检仍旧摇头。

    范景文只能无奈地摊手,“臣确实想不出办法了。”

    “带朕到作坊里看看吧!”

    话音刚落,朱由检就起身朝着门外大踏步而去。

    范景文见此,只能摇着头疾步跟上。

    他是不相信皇帝能想出办法,把速度提升十倍。

    造枪的作坊设在河边。

    朱由检远远的就看见了一个,宽约三丈的水利风车正在转动。

    而风车的另外一边,则带动着一把巨大的铁锤。

    砰!

    砰!

    砰!

    铁锤的每一次敲击,都带起了一阵火花四溅。

    稍远处,则有五六堆人围在一起,不时传出敲敲打打的声音。

    朱由检走近一看,原来是有经验的老师傅正在言传身教。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负责此地的工部主事是一个清瘦中年,他在见到皇帝之后立刻跪下大呼。

    “你们只管做自己的事情,朕只是随便看看。”朱由检挥手止住了想要跟着下跪的匠户。

    听见皇帝下令,众人只好继续手中的事情。

    但此时,他们害怕自己出错,手上的动作也就慢上了几分。

    朱由检见此,倒是不以为意,脸带微笑的看着工匠制造燧发枪。

    在看了一刻钟之后,他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匠户造枪,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而不是像后世一样分工合作,用流水线的办法来造。

    “范先生,可否让匠户把造枪的步骤分开,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某个零件?”朱由检走到河边,避开众人的耳目之后才开口问道。

    这就是皇帝的办法吗?

    也不怎么样嘛!

    专业的事情,还得是专业的人才能做。

    你当皇帝打仗还行,但若是论到兵器制造,真以为我这工部尚书是白当的吗?

    范景文内心闪过一丝不屑,但脸色却不变分毫,淡定地说道:“这个办法确实可以提升速度,但却没办法控制质量啊!”

    “为何?”朱由检问道。

    范景文解释道:“每一把枪由单人制造,可以在枪身上刻下制造匠户的姓名。一旦将来炸膛,则可以照着姓名来治罪。

    可若是分工合作,匠户为了赶工,则必然会有粗制滥造的情况发生,到时候有什么事情,则难以追责啊!

    陛下放心,臣在工部已经十年有余,工部的一切事情,臣都清清楚楚,必然不会犯错。”

    朱由检闻听此言,哪会不明白范景文的话中之意,那就是你皇帝不懂,就不要胡乱插手,只管垂拱而治就行了。

    “朕却有一个办法能解决此事!”朱由检一幅神秘莫测的表情笑道。

    范景文见此,却是依旧不信,开口问道:“不知陛下的办法是什么?”

    朱由检指着远处的匠户说道:“朕的确不清楚这些人是怎么从一块铁制造出一把枪的,但是朕懂人心啊!

    人皆有怕死之心,你可以让这些人每造出一把枪,就先试射一次。

    如果粗制滥造,发生炸膛了,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们,而不是朕麾下的勇士。”

    其实朱由检怎么可能不懂枪械的制造?

    他前世就是职业玩枪的,只要有一根无缝钢管,在工具齐全的情况下,要不了半天时间就能手工打造出一个手枪。

    “陛下说得确实有道理,臣以后一定照办。”范景文的脸上全是佩服之色,同时也在恼怒自己的愚蠢,怎么能怀疑陛下的能力呢?

    朱由检微微点头,朝着远处的工部郎中招了招手。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工部郎中急忙驱着小步跑了过来。

    “不用担心!”朱由检瞧着此人微微颤抖的身体,还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笑着安慰道:“你叫什么名字?哪里的人?朕让你过来只是想随便聊聊。”

    “微臣贱名李清源,不足以入陛下龙耳。微臣祖籍山西,在天启年间随父亲迁居到了开平中屯卫。”李清源抹着额头上的汗珠,谨慎地回答道。

    “开平中屯卫?”朱由检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

    李清源见到面露疑惑之色的皇帝,顿时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额头上又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哆哆嗦嗦地说不出话来。

    范景文见此,只能无奈地上前一步,帮忙回答道:“这个卫所属于应天府,在丰田县下方。”

    朱由检这才明白,开平中屯卫离着玉田县也不是太远,于是问道:“天启年间,鞑子都已经起势了,你父亲怎么还有胆子迁居此地?”

    “回禀……陛下,只为……谋生……”

    纵然朱由检已经尽量收敛气势了,李清源的对答仍旧吞吞吐吐。

    范景文只能再次开口,帮着说道:“他家世代从事铁器生意,开平中屯卫则是我大明的铁矿冶炼中心。”

    朱由检这才反应过来,开平中屯卫不就是后世的唐山吗?

    这个地方倒是十分重要,但现在也没有办法夺回来。

    “你好好做事吧!朕不会亏待你的。”

    瞧着李清源哆哆嗦嗦,一脸紧张的样子,朱由检上前一步,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竭忠尽智,为大明效忠!”李清源终于说了一句正常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