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涅槃 » 第三十七章 官军派系

第三十七章 官军派系

    一行人进入中军大帐,席铭落座,赵泉等人在一旁侍立。

    王朴将京师京营的主要将官作了介绍,那个高瘦太监便是皇帝亲随内侍,担任随军监军的杨进朝。王朴手下有两员副将,分别是骆辉和张嵩。骆辉身材健壮,言语豪爽,一看就是沙场武将出身,而张嵩却言辞儒雅,颇有儒将之风。其余便是若干参将,以席铭目前的官阶,在京师京营中位居前六。

    不过席铭注意到,王朴身后站立一人,此人身形矮小,未作武将装束,一直含笑而立。刚才介绍武将时,王朴并未介绍此人。席铭心道,此人应是参政幕僚之类的人物。大明历代高官身边都有随侍智囊,较出名的便是胡宗宪的高级参谋徐谓,这些幕僚一般为不弟才子,在高官身边辅佐政务或赞襄军务,席铭也未多在意。

    寒暄片刻后,王朴开始布置军务:“席将军,京师京营目前有三万人马。根据朝廷谕令,将拨调五千人马由你统领。”

    席铭心道:三万人编制,自己统领五千,算是不错的分配,便道:“多谢总兵大人,在下以前尚无带领众多人马之经历,还望监军、总兵大人以及各位同僚多多提点。”

    席铭牢记临来时吴三桂的嘱托,一心想把军中关系理顺,以全力剿匪。

    王朴捋须微笑:“席将军年少武勇,又蒙皇帝厚爱,我等已老朽,这建功立业之事,还得靠少年英杰啊。”席铭心中一动,金殿面君之事这么快就传到前线,这位京营总兵的消息真是灵通啊。

    却听骆辉插话:“对于少年将军,尤其是辽东地面的,老骆一向佩服。年纪轻轻便升任高官,不像老骆混了二十余年,才捞个副将当当。”

    他身边一个叫吴平的参将附和道:“骆将军,你也无需眼热,辽系人马对阵的可是虎狼之师,立下多少大功,不是你我能望其相背的。”

    席铭暗想:关外军队对阵后金,负多胜少,这两人是在出言嘲讽?似乎京师京营的将军对辽系人马并不友善啊。

    他可不知,目下在中原围剿匪军的部队中,大致分为辽系、陕系、京系部队以及其它杂牌部队。

    陕系兵马最强,三边总督洪承畴统领的兵马,在剿灭流贼的战役中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时称“洪兵”,麾下还包括甘肃总兵杨嘉谟、固原总兵杨麟、延绥总兵王承恩、宁夏总兵贺虎臣等一系列强将。

    辽系人马最横,其中的代表当然是曹文诏与左良玉。此二人来自宁远前线,一则看不上关内部队,二来性格都很孤傲。因此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受他人节制,更不要提配合友军作战了。

    曹文诏手下有一千关宁铁骑,这支部队配备精良、训练素质极高,对付国内民军可谓虎入羊群、所向披靡。在剿灭陕西、山西流贼的战役中立功最大。由于他常年带兵打仗,为人又不像吴三桂等那么活络,因此总搞不好与同僚的关系。在陕西时,虽功勋卓著,但洪承畴大都隐瞒不报。由于洪承畴是目前最红的皇帝宠臣,曹文诏也未多生事,可对于其它总兵或地方长官,他从不买账。由此也为他之后遭遇埋下隐患。

    由于最近后金正与察哈尔部开战,崇祯皇帝察觉皇太极征服察哈尔部后,有劫掠大同宣府的动向,便派曹文诏调任大同总兵,以防不测,因此他目前并不在河南剿匪。

    至于左良玉,虽然手下没有关宁铁骑,但在昌平招募了一队新兵,并以辽东训练方法加以操练。虽然初始几战惨败,但其后逐渐站稳脚跟,打了几场漂亮仗,成为河南剿匪的主力军。

    京系人马最少,但其中将官大多背景深厚,由于地处京畿,部队配备比较精良。

    由于辽系人马自恃实力强劲,对其它派系军队经常不理不睬。甚至连京营部队都不买账,这些天子脚下的武将哪咽的下这口气,因而对辽系人马极为反感。

    崇祯皇帝远在北京朝堂,哪知道中原战场有如此复杂的派系斗争,直接把一名辽将派到京师部队。王朴早由兵部眼线得到消息,立即召集亲信幕僚商议。

    那位侍立王朴身后之人,乃是京城名士贾成师,智谋出众,一向为王朴器重。他思索良久,对此事做了分析阐述:辽东将军能力出众,如若在平匪战役中表现优异,以崇祯皇帝的性格,必然飞速提拔,到那时这京营总兵位置可就两说了。

    这番话把王朴说的冷汗直冒,商议良久,几人最终定下“牵制冷落、不予重任”的计策。席铭并不知这其中的鬼蜮伎俩,也不会想到,这次中原剿匪之行已是极其艰难。

    王朴见骆辉与吴平口出嘲讽之辞,心想:对于皇帝钦点的辽系将军,不知背后深浅如何,这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立即轻咳两声,笑道:“听言席将军之前率领的是关宁铁骑?”

    “正是。”

    “关宁铁骑乃大明最精锐之师,我等带兵武将都眼热的很啊。不过将军既来到京营部队,有句话要说在前面。”王朴沉吟半晌,似乎在斟酌如何用词,片刻道:“此间部队的装备可比不上关宁铁骑,老弟带惯了高级军队,对此可要有思想准备。”

    “不妨事,部队总是慢慢组建的。况且最重要的因素是兵,装备不行,训练素质提升上去,战斗力一样可以提高。”

    王朴微笑道:“席将军有此觉悟,那便无须担心了。不过,有一点要言明,京师京营目前虽有三万人马,只有一万人是京师带出,其余两万都是新近招募的,而老弟部下那五千军兵便在其中。”

    听到这里,席铭心里咯噔一下,转头看看赵泉、栾雄等,也都是一脸阴云。

    要知道明代有三种兵役制度,分别是世兵制、征兵制和募兵制。

    世兵制为军户世袭,朝廷规定四家军户抽丁一员,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以至很多时候抽来的不是壮丁,而是滥竽充数的老弱。这些老弱都由原籍军户供养,只发极少的津贴,士气低落,毫无斗志,这种征兵制度在明末已逐渐势微。

    征兵制也叫佥派民壮,一般由地方出钱雇募,职责为守卫地方。不能像正规军那样,可以东征西戍,远调各地作战。

    在目前流贼四起的情况下,募兵制成了最大的兵员来源。募兵没有军户供养,必然要朝廷发饷,可以说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饷银发放的数量与频度。朝廷为了尽早平息匪患,往往大量以募兵形式组建军队,但却又经常拖欠军饷,使这批本来就训练不佳的军兵,战斗力更加涣散。

    席铭清楚原先京师的一万军兵都有稳定的军饷供应,而其后募集的两万人就难保了。心中颇为不悦,但表情依旧平静。毕竟自己是新来乍到的将官,还指望总兵能将京营精锐部队交由自己指挥么?

    众人又寒暄了几句,席铭道:“今日既已到任,在下想即刻便前往所部查看,也好及早制定训练计划。”

    王朴道:“既如此,我即刻便派人带你们去接收营盘。”

    席铭由一个中军带领,来到所部军帐。他接手的军队乃是京师京营第六营,军帐中早有两个将官等候,都是都司职衔。个头敦实的叫梁远,另一个身形微胖的是宣宏。两人递上第六营的关防印签以及军士名册。

    席铭正与两位都司寒暄,忽听赵泉在一旁叫道:“不是说所部军队为五千人吗?怎么这名单上怎么数,都只有三千三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