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燕兴衰史 » 第二章,接风宴

第二章,接风宴

    天武十七年四月,铁牢关东城门,因为是靠近燕国一侧的城门,所以防守并不严密,城头有两三个兵卒来回溜达。城门外有五六人没精打采的站岗,门洞里缩着两个守城的士兵,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听说没,雪月楼新来的小娘子可俊俏的紧,那脸蛋,一把能掐出水来。”一名兵卒双手插袖,怀里抱着长枪,舔着嘴唇说到。

    另一名干瘦的兵卒搓搓手说“再嫩,也他娘的跟你没关系,你惦记个啥。”

    “想想也是好的嘛,万一那天我飞黄腾达喽,你可别羡慕我!”

    干瘦的兵卒刚要说话,余光瞥见城内一名身穿队正皮甲,却不着头盔的人,一手剔着牙,一手扶着腰刀从一家离城门不远的酒楼慢悠悠的往回走着。

    干瘦的兵卒赶紧拽了还在想入非非的兵卒一把说道“起来起来,头儿回来了。”

    俩人慌忙起身,拎着长枪,快速跑到城门外,装模作样的站岗。

    不多时,被称为“头儿”的人走到近前,抬眼扫了一圈,咳嗽一声,吐了口痰问到“咦?,二狗子呢?这小子又跑哪去了??”

    干瘦兵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回复说到“正要跟头儿回,刚才二狗儿街坊过来说,二狗的婆姨摔伤了腿,事情急了些,又不敢打扰头儿吃饭,就自作主张的先走了,让小的跟您告假。”

    城门小校撇撇嘴,又吐了一口唾沫指,点点头,又指着他来的饭馆说到“昂,知道了,你俩去张家楼那吃口饭,今儿菜点的忒多了,有剩,算你们俩有口福了。一会火头军送过来的饭,就晚上带回家去吃,天还凉,放的住。”说完也不理千恩万谢的两个兵卒,径直走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坐在摇椅上,一边看着来往的行人,一边拿起桌上的茶壶,倒了碗茶,稀溜溜的喝起来,不时的吐出嘴里的茶叶末。

    还没等两个兵卒走开,就见远处烟尘四起,一哨人马由远及近。行人都驻足站在官道两旁不敢走了。跑在最前面有的一名魁梧汉子,身着燕国制式覆面骑将铠,看不到面貌,露出的两眼炯炯有神,左手拎着一条点钢枪,右手拽着缰绳。身侧跟着一名同样装束的男子。擎这一杆绣着“龙”字的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落后不远处还跟着一些披挂整齐的骑兵,簇拥着一名青年男子。这名青年男子穿着一套华丽的鎏金铠甲,脸上带了遮挡风沙的丝质面具。

    马队在离城门一箭之地缓缓停下,那名骑将带着几名骑兵径直纵马来到城下。勒住了马。

    众人看傻了眼,城门小校一看就知道是朝廷派来的人,赶紧起身,手忙脚乱的接过干瘦兵卒递过来的头盔,歪歪扭扭的扣在头上,慌忙的跑过去。挺了挺脊梁拱手说到“不知将军从何而来?可有文牒?”

    这种兵马调动,一定会有相应的通关文牒,否则沿路的州城府县,不可能放这种来历不明的军队入城的。

    那名骑将看了这些散漫的兵卒一眼,伸手摘下头盔,连并自己的点钢枪递给身旁随行的亲卫,然后从怀里拿出一本文牒,也不下马,递给小校说“某家殷天德,奉命护着钦差大人到此地。请速去禀报。”

    城门小校双手接过文牒,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合上躬身说到“请将军稍后!”

    这名叫殷天德骑将也不搭话,点点头,引着众人打马而回,城门小校则捧着文牒快步跑到通传。

    不多时,小校回转,送回文牒然后看着一行人马入城。

    干瘦兵卒捅了一下还在发呆的城门小校说到“头儿,他们是谁呀。”

    城门小校回过神说“听参议大人说,应该是北疆的人,大人说钦差大人是什么小侯爷,北疆……小侯爷……难道是乐陵侯的公子???”

    城内将军府门外,许州刺史赵镇亲自出门迎接,殷天德引着大队骑兵去了城中大营休息,留下一队亲卫伺候这名刚从马上下来的钦差。

    赵镇拱拱手说到“微臣拜见钦差大人。”

    小侯爷龙俊摘了面具,赶紧扶住下拜的赵镇说道“叔父可折煞小侄了。家父对您可是想念的紧呀。”

    “哈哈哈,公私分明,公私分明,老夫已备好酒席,给钦差大人接风洗尘”赵镇坚持到。

    “也好也好,叔父请!”

    “大人请!”

    龙俊也不推脱,拽着赵镇就往内堂走。赵镇只能哭笑不得的跟着。

    到了酒席宴上,分宾主落座,赵镇给龙俊倒了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说到“钦差大人此次前来,有何贵干?”

    龙俊端起酒杯回复“今日宴席是私邀,你我只有叔侄情分,没有官职大小。小侄敬叔父。”

    赵镇叹了口气,也跟着端起酒杯,然后说到“也罢,那老夫可就就得罪了,贤侄此次前来,可是朝堂有什么变动??”

    龙俊呵呵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件,递给赵镇,也不回答问题,只说“这是陛下的亲笔信,来时陛下特意嘱咐,不许大张旗鼓,只能偷偷拿给您,这是陛下和您的兄弟情义,陛下说您看完就明白了。”

    赵镇一惊,双手接过书信,拆开一目十行的看完,把信件叠好,揣进怀里说到“陛下说多年不见老臣,召老臣回京。”

    龙俊也不搭话,自顾自的喝着酒。

    过了一会,赵镇问到“我走以后,可是贤侄接管铁牢关,连带许州的一切事宜??”

    龙俊点点头说到“宣旨的刘公公受不了车马劳顿,落后了一节,小侄带了随从就先行一步,算着日子也就这两日便到。”

    赵镇爽朗一笑“既然如此,老夫就先恭喜贤侄了,这乱七八糟食的事物,明天开始交接。今日只是饮酒。贤侄啊,你跟叔父透个底,可是陛下要对西蛮用兵了?”

    龙俊想了一下说到“不敢欺瞒叔父,最迟明年。”

    赵镇点点头。

    龙俊又问到“叔父经营了这么久的铁牢关,如今让我捡了便宜,叔父甘心?”

    “这有什么甘心不甘心的,老夫早就想到会这样”赵镇又喝了一杯龙俊敬的酒,然后继续到“最近几年,西蛮收拢了黑山六部,势力大增,边境摩擦也越发频繁,我们大燕和西蛮必有一战,而老夫守城还可以,进攻的话连三流都算不上,这些年,老夫一直都在紧锣密鼓的筹措着。赵安,把书房桌上的锦盒拿过来!”

    不多时,管家赵安捧过一只锦盒,赵镇打开锦盒,拿出一本册子,递给龙俊说到“这上面写着铁牢关的大致情况,边镇不比别的地方,军政都落在我一人手中,我少了许多掣肘,也敛了一些钱财,筹了许多军备,一并写在上面,等了这么多年,朝廷终于派人接手了,挺好,都留给你,老夫年纪大了,既然没能力去收复山河,就应该让位于贤。”

    赵镇看了一眼酒杯,龙俊马上斟满,赵镇没等龙俊说话又接着说道“给你了,我也放心。你在北疆的那几场仗我都听说了,打的漂亮啊。果然英雄出少年呀。”

    龙俊呵呵一笑,给赵镇满了一杯酒,然后说到“叔父谬赞了,将士用命而已。”

    赵镇哈哈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你给我敬了四杯酒。我这当叔父的,也不能太小气。一杯五百匹战马!就当是叔父送你的礼物,”

    龙俊吃了一惊,也不说话,赶忙去端酒壶。赵镇伸手捂住说到,“再倒的,可不算喽。”

    龙俊满脸懊悔,一手端着酒壶,一手捏着眉心说“哎呀,早知如此,小侄定要倒出他十万骑兵来。”

    赵镇哈哈一笑,松开酒杯。夹了一筷子鱼,放在嘴里咀嚼起来,龙俊皎洁一笑,迅速给赵镇倒满。

    赵镇摇摇头,然后说“老夫在铁牢关北五十里处,有一座马场,不同于其他官方的马场养的都是本地的河西马,老夫的马,都是谴人从胡人手中买来的上好马种,他们称这种马叫高原野马,经过他们的驯化,相比于咱们的河西马,速度更快,爆发力强,耐力也不错,如果按照我大燕的战马评测,能有四百甲等战马,剩下的都是乙等战马。整个马场现如今能用的成马,也就是两千之数,你就是给老夫倒再多的酒,也没有了。”

    龙俊眼睛一亮。笑了起来,舔舔嘴唇试着说到“那这马场……”

    赵镇一愣,苦笑着摇摇头说到“世人皆说我赵镇贪得无厌,老夫辛辛苦苦经营了半辈子,没想到最后竟然便宜了你。给你蛋了,竟然还惦记我下蛋的鸡。也罢,老夫此次回京,带上家小,就住在京城了,不再来这个让人操心的地方,马场就送你了。”

    龙俊笑的更灿烂了,忙不迭的继续给赵镇倒酒。赵镇乐呵呵的饮了一杯又一杯。

    龙俊说“叔父可曾听说过我北疆的大马营?”

    赵镇一怔,说到“可是乐陵侯的那支大马营??”

    龙俊点头“正是!”